長沙市雅禮中學 徐昌才
“語言運用得體”是高考語用題的一個考點,通常以選擇題、改錯題和主觀表述題的形式來考查。試題設計選用來自生活的語言材料,側重從語言的動態(tài)運用角度來檢測考生的表達能力。“得體”就是根據(jù)語境條件使用語言。“語境”有“內部語境”(指文段上下文的具體語言環(huán)境)和“外部語境”(指言語交際時的各種情境條件)之分,“得體”,實際上就是指語言的運用要注意并適應內外語境的各種要求。考試中,如何準確辨析語言表達是否得體呢?關鍵要注意以下五個辨析角度:
(一)對象。用語要看對象。一指用語須研究說話者,符合說話者的地位、身份、教養(yǎng)、學識、生活閱歷等特點;二指用語必須研究聽話者,符合聽話者的社會背景、文化知識、語言習慣、心理喜惡等特點,對象不同,措詞用語必須講究說法和分寸,符合彼此特定情境中的角色關系。如,同樣是寫偉人的逝世,不同的人寫不同的偉人,寫法各具特點。雨果評論文學巨匠巴爾扎克之死:“從今以后,他將和祖國的星星一起,熠熠閃耀于我們上空的云層之上!”此句用文學性語言(星星、熠熠閃耀)暗扣巴爾扎克“文學巨匠”的身份。恩格斯敘述偉大的思想家馬克思之死:“3月14日下午兩點三刻,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黃宗英寫演員趙丹之死:“一個演員畢生塑造角色,而時代也塑造了他自己。他是在知心的觀眾歡迎的掌聲和殷切的期待中,落下生之命之幕的。”有人寫音樂家聶耳之死:“經(jīng)過23年的青春年華,過早地寫下了他生命的休止符。”以上三個句子分別用“停止思想”“落下生命之幕”“寫下他生命的休止符”明顯地扣合“思想家”“演員”“音樂家”的身份。又如這樣一道考題:某地擬修建一條高速公路,一棵千年古柏正巧處于高速公路必經(jīng)之地,須加以砍伐。各界人士聞訊后紛紛上書有關部門,要求修改設計方案。請根據(jù)下列人物身份,各擬一句話,說明他們反對砍伐的理由。
⑴植物學家說:
⑵歷史學家說:
⑶美學家說:
三種人身份不同,針對同一件事,說法應該各有側重,請看答案:⑴不能砍!這棵千年古柏是研究物種多樣性及物種遺傳的絕好樣本。⑵不能砍!這棵千年古柏是這座城市的歷史見證和悠久文化的象征。⑶不能砍!千年古柏的挺拔遒勁的風姿和堅忍不拔的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美學價值和美學意義。三種人的說法,分別符合他們的身份和職業(yè)特點,很有個性。
(二)場合。俗話說:“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可見,環(huán)境場合是社會交往中十分重要的一個要素,特定的場合往往需要特定的話語形式來傳遞信息。一般來說,環(huán)境場合分為四種類型:⑴正式場合,說話要莊重、規(guī)范,用書面語;⑵工作場合,用語準確、簡要,常用術語行話;⑶生活場合,說話自然、靈活,多用口語;⑷娛樂場合,說話風趣,生動。如,這樣一道考題:請按照限定的語體和語言環(huán)境,將“歡迎對方到時參加”這一意思分別作出恰當?shù)谋硎觥"旁谏虉龅膹V告里:屆時熱忱歡迎新老顧客垂詢。⑵在給兄弟單位的請柬里:屆時恭請貴單位人員光臨;⑶在給下級的書面通知里:屆時務必參加,不得缺席;⑷在給父母子女的口頭通知里:到時不能不來喲。(橫線上句子系筆者所加,下同)同樣一個意思,因為場合、對象、關系、語體色彩等因素的不同,表達形式也各不相同。又如考題:補全對話:有一次,馬克吐溫與一位夫人對坐,他對她說:“你真漂亮。”夫人高傲地回答:“可惜我實在無法同樣地贊美你。”馬克吐溫毫不介意地笑笑說:“夫人,只要像我一樣說假話就行了。回答風趣,機智,有反諷意味,非常適合于生活場合。
(三)語體。語體,指的是語言的特定表達方式,不同體裁類型的文體,在用語上往往有不同要求。語體辨別要注意以下幾種情況:一是口語語體和書面語體不同;二是科學語體和文學語體不同:科學語體大量使用限定成分構成的長句,插入成分多;文學語體的特點是形象、生動,富于感染力,用語靈話。三是政治語體和事務語體,政治語體富于邏輯性,概念精確而嚴密,如報告、社論等;事務語體大都應用于公文,講究簡要,平實,程式化,常用習慣語。請看試題:根據(jù)各種文體對語言的要求,選出語言得體的一項(C )
A 自從我省東部地區(qū)發(fā)生特大洪水以來,我市各界對災區(qū)人民生活甚是關心,積極開展賑災活動。捐款(包括實物捐款)累計已逾百萬之巨。(廣播稿)
B 4月18日,該犯與兩個哥兒們一同到博物館踩點,回來合計好行動步驟,當晚乘月黑風高之機,潛入博物館,盜竊有價值文物多件。(法院公告)
C 梅:落葉喬木,品種很多,性耐寒,葉子卵形,早春開花,花瓣五片,有粉紅、白、紅等顏色,葉香。果實球形,青色,成熟的黃色,都可以吃,味酸。(工具書)
D 我校教室一共六間,有四間處在風雨飄搖之中,東倒西歪,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迫切希望教委伸出援助之手,撥款修整為荷!(某校給教委的報告)
A項,廣播稿應通俗易懂,不應使用具有文言色彩的詞語,“甚是”“逾”“之”是文言詞語。“賑災”與“震災”讀音相同,容易造成誤解,改為“救災”則較明確。另外,括號使用也不對。B項,公告用語應嚴肅、莊重。B項的“哥兒們”“踩點”“月黑風高”均不妥當。D項,報告告應簡潔、精煉,不要描繪,不要羅嗦。B項,工具書語言平實,準確,表達嚴密,符合要求。
(四)禮貌。用語要做到禮貌得體,主要注意兩點,一是必須使用一些約定俗成的禮貌用語,例如,看望別人說“拜訪”,陪伴朋友說“奉陪”,中途退席說“失陪”,求人幫忙說“勞駕”,請人指點說“賜教”,贊人見解說“高見”,等等;二是必須注意用準謙敬詞。謙詞只用于自己,敬詞只能用于他人。備考前積累一些常用謙詞、敬詞并弄清它們的含義及用法,很有必要。如下面這個句子:“本公司歡迎各界朋友前來請教,我們將不吝賜教,在提供投資策略方面鼎力相助,并惠贈《實用投資指南》一冊”。此句中,“請教”是謙詞,用于自己,此處說別人(各界朋友),改為“垂詢”;“不吝賜教”“鼎力相助”“惠贈”均是敬詞,用于對方,此處說是己方,分別改為謙詞“竭誠為您服務”“大力相助”“敬贈”。
(五)目的。說話寫文章總有一定的目的與意圖,目的不同,用語自然有變化,語言表達要根據(jù)表情達意的需要,選用恰當?shù)谋磉_方式。如這樣一道練習題:向人借東西,應當語氣和軟,措詞得當,下面的說法最好的一句是( )
A請把圓規(guī)借給我用用。
B拿你的圓規(guī)給我用用。
C我用一下你的圓規(guī)怎么樣?
D請把你的圓規(guī)借給我用用好嗎?
此題考查的是日常生活中用語是否得體,A項用了“請”字,但仍帶有命令的語氣,B項是不容置疑的命令,C項D項比較,D項更具敬他、商量的語氣,因此D項說法更容易達到目的。
又如,有人這樣寫“失物啟事”:“昨天我在教室里丟失了一本《名言詞典》,如有拾獲,請從速交還。”“從速并還”是命令的語氣,不符合“失物啟事”的寫作目的。
(長沙市雅禮中學徐昌才410007郵箱:xccwxx1967@yahoo.com.cn)
作者郵箱: xccwxx1967@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