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清
教學目標1
1, 理解、積累詞語
2, 初步了解詩歌常識;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
3, 領會詩中“山”與“海”的藝術形象蘊涵的意味,培養欣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方法
1, 誦讀法
2, 聯想想象法
3, 討論點撥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從誦讀與把握總體形象入手,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品味詩歌語言,探究關鍵詞蘊涵的意義。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當一個山區孩子面對無言的群山時,最美麗的夢便是對山那邊的世界的憧憬,走出山溝,去探究一個新的世界,便成為生活中不倦的追求。今天,讓我們走進王家新的詩歌《在山的那邊》,傾聽一個孩子心中的呼聲。
二、作者作品介紹
1,王家新,1957年出生于湖北均縣,1978年入武漢大學中文系讀書,畢業后從事高校教學工作,并堅持文學創作,出版的詩集有《紀念》、《游動的懸崖》等。
2,詩歌文體介紹:詩歌,文學的一類,與小說、散文、戲劇并列的一種文學樣式。它高度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飽含著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富于想象,語言凝練而形象,具有節奏韻律,一般分行排列。可以歌詠、朗誦。
三、學生默讀全詩,疏解字詞
明確:1,凝成 (níng):由氣體變成液體或由液體變成固體。凝,凝結或注意力集中,本詞中作前者解。
2,誘惑(huò):文中作吸引、招引。另一義為使用手段,使人認識模糊而做壞事。
3,一瞬間(shùn):一眨眼之間。瞬,眼珠兒一動。例:瞬息萬變,轉瞬即逝等。
4, 隱秘(mì):隱蔽,不外露。另一義做名詞解,秘密的事,例:刺探隱秘。
5, 喧騰(xuān):形容聲音雜亂,象開了鍋似的。喧,聲音大。
6, 癡想(chī):發呆地想。癡,極度迷戀某物。
四、教師范讀,學生體會誦讀中的語氣、停頓和情感表達。
五、學生練習朗讀,要求語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
六、研討釋疑,探究詩意
1,詩中的“山”與“海”各蘊涵著什么意思?
明確:“山”在詩中,是阻礙詩人通向他無比向往的“大海”的一個屏障,這山不是一座,而是無數座山。“爬山”比喻艱苦奮斗,“群山”比喻重重艱難險阻。“海”的深層含義是指理想境界。
全詩表達了這樣的思想感情:要達到理想境界,是要經歷千辛萬苦的。惟有不怕困難,百折不撓,才能實現人生理想。
2,“癡想”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總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達到了癡迷的程度。說明“我”從小就不甘困居于狹小的天地,追求新天地。
3,“鐵青著臉”是寫山的顏色嗎?
這是“我”心情沮喪時的主觀感受。本希望看見大海,結果望見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喪極了,好象山在那里責備我癡心妄想,臉色鐵青。
4,“山頂”的誘惑力在哪里?
因為總以為爬上山頂就可以望見大海,所以每座山頂都是那樣富有誘惑力。
5,“枯干”在這里是什么意思?
形容對理想的渴望。
七、學生齊讀課文,體會詩中蘊涵的思想感情。
八、課堂小結
王家新的《在山的那邊》取向于群山與大海,表達了一種信念、一個哲理。啟示人們要實現遠大的理想,必須百折不撓,堅持奮斗。“山”與“海”兩個富有象征意義的相對形象把詩人的哲理感悟轉化成了具體而又實在的人生不斷追求的過程。詩意給人以深刻的啟迪。
九、作業布置:
1,抄寫詞語,并熟記掌握。
2,完成“導學”部分練習。
十,板書 比喻
在山的那邊 海---------------理想境界
王家新 山-----------------重重艱難險阻
爬山---------------艱苦奮斗
作者郵箱: 681115@.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