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1)知識和能力:閱讀淺顯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2)過程和方法:練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學習重點
頌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參考資料]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是直敘起事。《世說新語》--[南朝]劉義慶
課堂探究
一、閱讀課文。
1、學生自由閱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奏。
(1)注音:謝太傅 何所似 差可擬 無奕女 尊君在不(2)分角色閱讀。指導句讀、語調。
二、疏通文義。
1、自己對照注釋,默讀課文,疏通文義,不理解的劃出來。
2、分組討論解決不理解的文義。
(1)口頭解釋:俄而 欣然 擬 未若 期行 乃至 期行 因風起
(2)口頭翻譯:
未若柳絮因風起。
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3)思考:
a、“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的是一種怎樣的家庭氣氛?
b、聯系上下文,“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何不同?
c、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的比喻,哪個更好?為何?請你積累幾句詠雪的詩句!
d、“期日中,過中不至”說明陳太丘的朋友是個怎樣的人?元方義正辭嚴的指出了父親的朋友的哪兩點錯誤?
e、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三、課外沖浪
王冕僧寺夜讀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或牽其牛來責蹊田者,父怒撻之。已而復如初。母曰:“兒癡如此,曷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而居。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旦。佛像多為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見。
1、劃線字注音:
2、解釋劃線字。
(1)竊入學舍
(2)聽已
(3)冕因去
(3)恬若不見
3、翻譯下列句子。
(1)王冕者,諸暨人。
(2)暮歸,忘其牛。或牽其牛來責蹊田者,父怒撻之。
(3)兒癡如此,曷不聽其所為?
4、王冕是個什么樣的人?什么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