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裳
米蘭 昆德拉在他著名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中告訴我們:負擔越重,我們的生命越貼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實在。相反,當負擔完全缺失,人就會變得比空氣還輕,就會飄起來,就會遠離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只是一個半真的存在,其運動也會變得自由而沒有意義。
那么,我應該選擇什么?是生命的輕盈,還是生命的沉重?我在思考……
青春年華,我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沉重”,開始了我激情燃燒的歲月。我用年輕的生命和全部熱情迎接著外界與自身的挑戰,創造著業績。 初上講臺,我熱情開朗、愛生如子,贏得了孩子們的敬愛,師生之情綿延至今,時時感動著我的心懷,溫蘊著我的生活;我勤奮執著,教學獨特,深得同行贊許,獲得眾多榮譽。
按理說以后我的生命應當是輕松的,但是在事業的追求中,總有一份不安現狀的個性,越來越讓我遠遠離開輕松,承受起生命之重。
工作,工作,再工作,三年一輪的教育教學試驗,我幾乎沒有停止過,我總在尋求更好更科學的方法。我曾經認真地告訴學生:我每一天都能對自己說,今天的我比昨天有進步。學生們也由衷地感愛到,并共享著我教書育人的一番快樂的心境,被我深深感染。以至于他們聽有老師說當工作成為一種生活手段時,這世界上沒有多少人能感受到工作的樂趣,他們立刻就會反對:有啊,我們焦老師就能。而工作無樂趣的見解,我也曾視之為一種見識的膚淺。
于是,工作,工作,還是工作,廢寢忘食是常事,我在不斷超越自己的奮斗中感受著一種成功的喜悅與幸福。我的努力和取得的業績越來越多的引起關注,伴隨著更多的贊譽,各種各樣的教學任務也越來越多堆壓在我的肩上 。教學,教研,活動,班級管理,學校的、市里的,我像一個永不停息的鐘擺,我永遠沒有了輕松的時刻。時光漸逝,我驀然發現,雖精神尤存,意志仍堅,但身體卻難于支撐工作重負。
我開始困惑:生命是需要進取才能充實的,但這樣的進取好像并不是生命的全部意義所在。我的生活在哪里?
一起工作的同學,我的年齡是偏小的,加上開朗活潑的天格,我一直是同學、朋友們寵愛的小妹妹,甚至比我略小幾歲的朋友們也常常會把我當成小妹妹?蛇@兩年的同學、朋友聚會,大家都為我青春容顏早逝而嘆惋,都在勸我注意身體。感受著朋友們的關懷,想著自己流逝的歲月,心中是別一番滋味。
以前一直在緊張工作的我是不大在意這些的,這些日子靜下來攬鏡自照,寫在臉上的憔悴,真是讓人不忍促睹。
我忽然有一種惶恐:青春和美麗就這樣消失了嗎?難道工作就一定要犧牲掉生命中的美麗為代價?
這樣的疑惑還沒消釋,又要同時擔負幾項驟然而至的任務,在限定時間內完成后,我感到了異常疲憊,于是我逼著自己,下班回家放下工作,好好休息,一周過去,疲憊感絲毫不見消減。我在朋友的勸說下終于走進了醫院,慈祥的專家望聞問切了一番后,告訴我說:“你太累了,身體透支太厲害,休息一段時間吧,我給你先開一個月假!
身體透支?我一直在告訴我的學生要善待生命!善待生命,我們的生命才能綻放出奪目的光彩。這個道理我一直都懂,可為什么我卻不去珍惜呢?啊,我一直以不虛度每一分光陰為榮。我總在說,生命的長短不可預料,一天天虛耗過去,等生命盡頭回首時會有許多遺憾的,而我這樣忙碌著,每一天都充實而有分量,等告別世界的時候才可以了無遺憾,甚至可以微笑著和世界告別吧。
現在呢,我還這樣想嗎?這樣理解生命的意義嗎?換一種眼光吧,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應當留點時間去享受生活、欣賞自然,用點時間和父母話話家常,和孩子嬉鬧于床頭,和愛人把盞在花前,和朋友相約在月下;頗有心情地去看看盈缺的月,去吹吹溫煦的風,去聽聽落雨飄雪的聲音……這一切不是生命真實而和諧的美麗嗎?
為什么一定要放棄這樣的生命呢?我苦苦思索,但是我不知道答案是什么。
曾經和一個要好的朋友說,我多想回歸,做一個相夫教子的女人,把最美麗的容顏展示給我所愛的所有的人,不要他們再為我擔心;把琴棋書畫拿起,做一個最雅致的女子,讓所有愛我的人從我這里感受世界的詩意;我甚至想做一個浣紗的女子,臨溪挽起我如云的鬢發,讓高飛的鳥兒伴和我寧靜的心曲……
但這只是一個夢罷了,我仍舊工作著也美麗幸福著,也向往著那另一種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