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炳德
寫作要求
一、說明文的結構
二、說明文的順序
寫作知識
一、說明文的結構
條理清楚是文章的基本要求。要做到條理清楚,必須安排好文章的結構和順序。
開頭總說,中間分步解說,結尾再加以歸納,是說明文結構的基本模式,簡稱“總--分--總”式。
中間部分是文章的主體。主體部分的結構,根據說明的先后順序,大體上可分為縱式、橫式兩種。
縱式主要包括時間順序和邏輯順序,橫式中最常見的是空間順序。
二、說明文的順序
說明文就是把某種事物的形狀、性質、構造、用途、形成的過程等告訴讀者,或者把某種產品的生產、使用、保養的方法介紹給讀者,或者將一些科學知識、先進技術、發明創造、先進經驗等向讀者宣傳,或者為某一著作寫個前言或后記,或者把自己的基本情況介紹給別人,等等。說明文不管是介紹一般的知識,還是闡明某種科學道理;不管是對具體實物進行說明,還是對抽象事理進行說明,都須如實地反映客觀事物,準確地說明概念的內涵,或事物之間的內部聯系。要想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注意言之有序。
言之有序,一方面指能反映客觀事物的邏輯順序,一方面指文章層次的條貫統序。具體說來包括時間順序、空間順序、程序順序、邏輯順序和綜合順序等。
1、時間順序。即按照事物發展變化的先后順序來說明事物。說明事物的成因、方法的文章,往往以時間為順序,把事物產生、發展、變化的過程或工作步驟說明清楚。如《神奇的極光》中的第三部分“極光的來龍去脈”,先說長期以來,極光的成因機理未能得到滿意的解釋。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眾說紛紜,無一定論。再說直到20世紀60年代,才逐步形成了極光的物理性描述。最后說現在人們認識到了極光的真正原因。這樣按照時間順序,把極光成因的認識過程很有條理地加以說明,使人們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
2、空間順序。即按照空間(方位)的順序來說明事物。說明事物形成、構造的文章和介紹自然景物、名勝古跡、建筑設置的文章,多采用空間順序,說明畫面內容的文章,也大多采用這種順序。如《雄偉的人民大會堂》,先按空間順序寫外觀的面積、體積、輪廓;再寫內部的布局,以中央大廳為中心,朝西是大禮堂,往北是宴會廳,往南是辦公大樓。這樣按照從外到內、由遠及近、由中央到四周的空間順序來介紹,既符合人民大會堂的建筑結構特點,又符合參觀者的實際路線,寫得很有條理。
3、程序順序。即按照事物制作過程說明事物。程序順序常用來說明某一具體實物的制作過程或寫實驗報告,因為它可以把“過程”逐步說清楚。如《景泰藍的制作》,按照制作的程序,依次寫了“制胎”“掐絲”“點藍”“燒藍”“打磨”“鍍金”六道工序,內容豐富復雜,讀起來卻井然有序。
4、邏輯順序。即按照事物自身的邏輯發展過程去說明事物。常常按照事物內在的聯系來寫。或從具體到抽象,從現象到本質,從原因到結果,從重要到次要,從總體到部分,逐層加以說明。如《向沙漠進軍》是一篇說明人和自然的關系的說明文。文章先說明沙漠對人類的危害,再說明征服沙漠的方法,最后說明沙漠是可以征服的及人類向沙漠進軍的前景。這個順序體現了逐層深入的特點,反映了事物本身的先后、因果等內在聯系。再如《死海不死》,先說明死海無魚無草,人不被淹死的現象,然后揭示其“咸度很高”的本質。由現象到本質,循序漸進,條理性很強。
5、綜合順序。如果說明的事物或事理比較復雜,安排順序時往往需要綜合采用幾種說明順序。如《南州六月荔枝丹》,先用白居易《荔枝圖序》對荔枝作總的介紹,接著從形態、果實、生產情況三個方面對荔枝作具體說明,最后用蘇軾的詩來總結荔枝的特點,從全文結構看,用的是由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的邏輯結構。具體說明形態、果實、栽種方法時又采用了由外到內、由表入里的空間順序,由實到虛、由一般到個別的邏輯順序,以及由古到今、由遠到近的時間順序。再如《神奇的極光》,先寫有關極光的古老的神話傳說,再寫極光的多姿多彩,變化萬千的奇妙景象,最后寫極光的科學成因,從全文看,是由現象到本質,由具體到抽象,由淺到深。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具體到某一部分,又是按照不同的順序來寫。復雜的說明文,正因為不拘泥于一種順序,而是根據說明對象的特點,分別采用不同的順序組織材料,所以讀起來才感到內容豐富而有條理。
說明某一事物或整理究竟采用什么樣的寫作順序,這要根據具體的對象而定,不必千篇一律或拘泥于一種順序。
范文點評
魯迅故居簡介
魯迅故居位于北京阜城門內三條胡同21號,從1924年5月到1926年8月,魯迅先生一直居住在這里。
推開兩扇黑色的院門,穿過短短的門道,眼前就出現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四合院。院里有兩棵枝葉茂密的白丁香,沐浴著金色的陽光。這是魯迅先生1925年4月5日親手栽種的。
小院里的南房是魯迅接待青年朋友的地方,有時魯迅自己也在這里休息。
東房曾經是女工的住室,以后用來堆雜物。
西房當年是廚房,現在是“故居”管理人員的值班室。
北房有四間。西頭一間是魯迅先生的工作室兼臥室,魯迅自己稱它為“綠林書屋”,人們把它叫做“老虎尾巴”,因為它是擴建時展接出來的。東頭一間是魯迅母親的臥室。
“老虎尾巴”是所有屋子最小的一間,室內放著一個老式的三屜桌。桌上擺著一盞煤油燈,它使我們想起當年還沒有電燈的情景。油燈旁邊放著一個普通的木制筆架,一只裝在硬木盒里的硯臺,還有一個舊馬蹄表和一個煙灰缸。一只蓋碗像不久前剛用過的一樣擺在桌上。桌子一邊是個牛皮紙箱,另一邊是個什物柜。桌前一把藤椅,墻上掛著一幅炭畫和一幅藤野先生像。屋子另一側放著茶幾和木椅,茶幾上方的壁上掛著一幅題字:”望崦嵫而勿迫,恐鵜鴃之先鳴”。
北房西側的小門,通過后面和室內的陳設,都是極簡樸的。就在這里,魯迅寫出了許多不朽的作品,包括《華蓋集》《華蓋集續編》《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墳》中的一部分文章。
魯迅故居,北京這座簡樸的四合院,是人們永遠敬仰的地方。
【簡評】這篇說明文介紹的是一座建筑物--魯迅故居。由于它是一個四合院,不可能“一目了然”,所以作者采用了由外往里邊走邊看的說明順序。從“推開”“院門”寫起,介紹了“門道”、“小四合院”、“白丁香”、“南房”、“東房”、“西房”、“北房”等。重點介紹了“老虎尾巴”的格局以及室內陳設。這樣的順序,就屬于空間順序。它于魯迅故居這樣一個說明對象是十分相宜的。讀者在不知不覺之中,便仿佛參觀了一番這個“小四合院”,對它的布局會產生清晰的印象。
寫作訓練
一、 片斷作文
1、 請寫一段說明的文字,向你的同學介紹一本書的精美封面。
2、 選擇你熟悉的園或塔、橋、樓,寫一個說明片斷。
3、 你最喜歡什么花草蟲魚,請選擇其中的一種,寫一個說明片段。
二、 整篇作文
1、 請用“首先”“其次”“再次”這三個標志性詞語連綴成篇,介紹一項制作,或一個活動,如楓葉風景畫的制作、賀卡的制作和栽樹、種菜等等。
2、 請選擇一處名勝,或古跡,或生活的環境處所,以空間、方位的上下、遠近、前后、左右,或東南西北的順序,寫一篇說明文。
3、 選題寫說明文
(1) 漫畫詩歌
(2) 我國的新錢幣
(3) 有趣的旅行
三、 任選一題,寫一篇說明文,要言之有序。
1、 學會接待客人
人際交往是生活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做客和待客是常有的事,請你向同學們介紹一下你是如何接待客人的。
2、我的學校
3、鏡子
作者郵箱: gbd1729@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