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語文情結(連載)(6)
浙江省麗水師專松陽校區 李丹(323400)
背誦,是我國傳統的讀書方法之一。千百年的實踐證明,背誦除了能促進記憶力的發展以外,也是提高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聽說能力的有效方法。從小多背誦一些典型的文章,就能直接受到范文的熏陶感染,積累字詞句篇的豐富語言材料,逐步領悟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寫作規律和方法。書讀得多,背得“滾瓜爛熟”,與人交談時,容易聽懂;一些好詞佳句,會脫口而出,“出口成章”;在寫作時,易“下筆成文”,甚至“下筆如有神”。通過背誦,還能培養認真閱讀、勤奮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不斷地提高閱讀能力,促進智力的發展。
背誦很重要,那么怎樣才能做到有效背誦呢?有效背誦需要有兩個相互聯系的條件:熟讀和理解。古人說:“熟讀成誦”。這告訴我們背誦是熟讀的結果。背誦的基礎是理解。理解得越深,記得越牢;記得越牢,又能不斷地加深對舊知的理解,其樂無窮。
讓自己能背誦下許多名著佳作,有什么方法嗎?方法是有的。下列方法哪種適用于你?不妨一試。
一、把書讀熟法。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魏志董遇傳》注)。“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朱熹《訓學齋規》),若不能將書讀得滾瓜爛熟,念起來結結巴巴,那樣是很難背誦自如的。
二、嘗試重現背誦法。朗讀三二遍后,就試著背。若背不出來,就打開課本看一看,然后再背,直到完全會背為止。
三、分解背誦法。凡課文較長,難以一下全部背出的,就把文章分成若干部分,一部分一部分,一層次一層次地熟讀、背記。被分解成幾部分或幾個層次的內容能背下來了,再連起來整體背誦。
四、摸清思路法。葉圣陶先生說:“大凡讀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緊的,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徹。”因此,摸清作者的思路,尋繹粗脈在哪?細脈在哪?勤于“摸清”和“尋繹”,始能理解文意,領悟至理。若未理解而“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朱熹)
五、摘關鍵詞法。把要背的課文中的關鍵詞摘出,寫在本子上,按關鍵詞的提示,時而俯首閉目,時而張眼瞅書,自己考自己。
六、背誦與默寫相結合法。自己認為已能背誦了,就默寫一次;默畢,翻開書頁自己校正。凡有錯處或漏處,自己劃上記號,重新背記。再背再默,再默再背,直到連標點符號也無誤為止。
七、抄讀背誦法。讀讀,抄抄,背背,在抄讀中背熟。
八、浮現形象法。適用于背誦情景交融,文字畫面強的文章與詩詞。運用此法,還可在紙上隨意地畫簡筆畫,讓畫助背。
九、突破難點法。有較大難度的文章,可先集中力量攻難點,突破后再背誦其余部分。
十、循環記憶法。外國有位心理學家說:“如果星期一老師要求你背誦一段文章或幾首詩,你應該當天努力背出來。第二天再記一次,記不住再看看書把它記住。隔兩天到星期五再記一次。再次隔三天,也就是下周一星期二再記一次。再以后,隔四天,隔五天……這樣循環記憶,間隔時間超比例延長,每次只花幾分鐘,一般三到四次就能形成終生記憶。記性差的也不會超過七次,而且能記住一輩子。這‘循環記憶法’對不感興趣的東西也能記住。”
十一、列提綱背誦法。例小學語文第十冊《養花》,要求背誦四個自然段。我們可以給列個背誦提綱,其第五自然段的三句話,可用三個詞來自我提示:夸→看→贈,按這記憶支點背誦。
十二、結對子背誦法。自動自愿結成背誦對子(小小組),以二人或三人為宜。相互競賽,遇到背記中遺忘處,可請朋友提示,直到全部會背。
說到底,書要天天讀,天天背。若不付之于行動,“方法”介紹得再多,也是“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