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七中楊萬元
2003年高考語文作文試題會有什么樣的特點?我認為,可以歸結為“環境、生命意識、人文理想、時代”這四個詞。
先說“環境”。人類對環境的認識,追溯歷史還不是很長。由于近100多年地球人口的增長過快,地球環境也逐步惡化。人類在遭受了自然的懲罰之后,才逐漸意識到環境對我們人類自身的繁衍與發展有著不可忽略的影響
“環境”就是指我們人類共同生活的空間。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人類對自身的關注越來越強烈,人們不僅僅滿足于生活的最樸素的要求,而是更強調生活的質量、生活的品位。對自身的生存環境的關注也是順理成章的、可以理解的一種需求。從這個角度來說,又與“時代”掛上了關系。話題從那里來?從現實生活中來。從考查學生的角度來講,就是考查學生對現實問題的關注程度、考查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考生在話題面前,首先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將話題與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聯系起來,這樣寫的文章才具有針對性,才讓人明白文章要解決什么問題。這種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作文也才能真正吸引讀者、打動讀者。可以這么說,任何優秀的,抑或是偉大的作品都不可能脫離時代的主旋律而贏得人們的首肯和青睞!高考作文也是如此,時代的東西總是能讓人激動。
再說“生命意識”。中國是一個具有幾千年封建文化傳統的國家。人的自覺意識都是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而生命意識的覺醒更是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斗爭過程。有人說,中國的老百姓是最溫馴、最容易馴服的。之所以如此,這和中國農民所遭受 的苦難是分不開的。他們連自己的生命都無法保障,無須說更高層次的追求。所謂“好死不如賴活”就是這種意識的反映。
1919年五.四運動的洪流曾經把這一古老而又陳腐的觀念沖刷的支離破碎,可是,還是沒有從根本上動搖這一觀念。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人們的這種生命意識越來越強烈。更加強調人本身性格的塑造,個性的張揚,這似乎已經成為時代的主流。
所謂“人文”,有著很豐富的內涵,在考試作文里主要指作文表現的考生的道德修養和文化積淀。誠實守信,遵守公德,紀律觀念,公眾意識等等都是“人文”的體現。2000年------2001年的“誠信”、“心靈的選擇”都考查了學生的道德評價,道德取向,道德修養。2003年的作文可能有一些變化,究竟如何變,還不得而知。
我們不妨在考前的作文訓練多收集一些關于“生命意識”、“人與環境”,“做人”、“憂患意識”等方面的材料,這么做決不是宿枸套寫,而是有針對性的訓練,以提高自己對作文的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