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秦 娥
2002年春節聯歡晚會有一個不起眼的“小魔術互動節目”,后來竟被評為三等獎。這種簡短而又不十分精彩的節目為什么能得到觀眾的青睞呢?這大概要歸功于“互動”情結吧!記得臘月三十的晚上,坐在電視機前的,無論是已上高中的女兒,還是上初中、小學的侄兒,甚至年邁古稀的老人們都拿著百元鈔票,掰著手腕興高彩烈地跟著電視機里的魔術師玩起來,忘我忘物。
-ビ紗宋蟻氳劍教師的課堂教學不就是和學生的一種互動過程嗎?就拿語文教學來說,若教師能調動全體學生一起走進課文,隨著作者的思路而喜怒哀樂,那教學效果還會令人擔憂嗎?那么,怎樣才能調動起這種“互動”情結呢?
-ナ紫齲教師要精心設計一種問題情境,使整個教學過程成為“學生自發生疑-主動質疑-研究解疑-全程參與-延伸學習”的過程,形成師生、生生的互動過程。問題情境的創設手段很多,如故事、對話、投影、音樂、電腦顯示等等,這要根據當時授課的時間和情境而定,比如導入新課就可以采用故事引入法、懸念法、單刀直入法、出示實物法等等,當然,這還要據課文內容而定,在學生預習了《最后一次講演》后,老師可以以“看了這篇文章你想說點什么呢”的問題來激發學生思考,打開學生的話匣。也可以由聞一多的傳奇故事引入,激發學生的興趣,觸發學生的靈性。在課程進行之中,更要隨時調整課堂情緒,善于利用一切時機與學生進行心理交流和語言溝通。語文課上,老師講到小小說的寫法時,學生為小小說的創意發愁,一言不發,于是冷了場。老師便發言了:“期末考試開始了,教室里只聽見沙沙的寫字聲,這時,只見一個男生不時將自己的左手心伸出來看一看,監考教師敲了幾次課桌以示警告,但他仍然不改,老師忍無可忍,掰開男生的手,一看愣住了……同學們,請猜一猜,老師看見了什么?”“答案”“公式”“定理”……同學們七嘴八舌,議論開了,老師見狀便揮筆在黑板上寫下了“細心”二字,從同學們的表情中說明這個結果令人出乎意料,老師告訴同學們:“這就是小小說的創意(要使讀者感到出其不意)。”學生心領神會。蘇霍姆林斯基說:“每個孩子的內心深處都有他自己的一根弦,發出自己的調子,要想讓那顆心與我的話相呼應,就得使我自己能和上這根弦的調門。”這就強調了教師的教學行為必須符合學生具體情境下的心理狀態,否則將事倍功半。
-サ詼,教師以恰當的評價行為,捕捉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也可以形成良好的生生、師生的“互動”過程。魏書生有兩句名言:“一件事情有一百種做法。”“一句話有一百種說法。”這就是說,作為教師,要允許學生暢所欲言,發表不同的觀點,要科學地運用“無錯原則”來評價學生的每一次發言。比如一句口頭表揚、一個熱情鼓勵的目光、一次表現機會的給予,都可以樹立起他們的自尊、自信,幫助他們驅逐心靈上的陰云,使整個教學過程沉浸于一種和諧、純潔、疏朗的氛圍中,從而展開思與想的碰撞,心與心的接納,幫助學生產生一種質疑、批判的膽量,異想天開的創意,標新立異的觀點。一個學生在讀了《濟南的冬天》之后,把“濟南的冬天”比喻成“一個在冬季熟睡的少女”,這完全與老舍先生對濟南的冬天的理解相悖,老師卻獎勵給他熱烈的掌聲;《阿長與〈山海經〉》中關于“阿長”及“阿長”與《山海經》之間的聯系種種,同學們討論十分熱烈,其中不乏許多希奇古怪的觀點和看法,而老師總是大智若愚地和學生一同徜徉在爭論的海洋之中,進行巧妙的點撥和漸入佳境的引導。
-サ諶,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常常迸發出靈感的火花,并珍惜靈感出現的良辰美景。語文教學過程就是師生情感交流和精神對話的過程,就是用教師靈感的火焰去照亮每一個渴求知識的心靈,用教師的靈感去激發學生的靈性,這是每一個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努力追求的境界。老師正在課堂上講得津津有味,突然外面響起陣陣雷聲,接著是大雨淋漓,學生們不約而同地將視線轉向窗外,老師心想:此時此刻強制他們轉移注意力,是不會有好的效果的,于是,靈機一動,打開教室門,帶著學生走出教室,一起觀起雨景來,十分鐘過后,老師要求學生坐好,深有感觸地對大家說:“這是今年的第一聲春雷、第一場春雨,在這雷聲和雨幕中又不知要發生多少動人的故事啊,你們能寫出一段發生在這春雷和春雨中的故事嗎?散文、小說、詩歌都可以。”效果果然出乎意料。當然教師的教學靈感必須產生于博學多聞的基礎之上,即所謂“厚積而薄發”,同時,還要隨時讓自己的精力常處于一種高度集中、思維異常活躍的“臨戰狀態”,才能使教學靈感發揮到一種“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境界。
-セ褂幸桓齪苤匾的方面,就是“互動”必須更深層次地體現為一種思維的“互動”,一種心靈火花的碰撞,這種“互動”不是表層的課堂氣氛的熱熱鬧鬧、學生發言的積極踴躍,而是教師用博古通今的知識,用飽含深意的人生哲理,用高尚偉岸的人格,用富有激情的語言……去撥動學生的心弦,滋潤他們的心田,促進他們思維火花的迸發,在這樣的狀態下,即使老師講了大半節課乃至一整節課,學生并沒有發言,卻激活了他們的思維,使他們進入一種躍躍欲試的狀態,讓其在十分愉悅的氛圍中,掌握了語文知識,整體感知了課文,升華了情感,這應該說是一種深層的“互動”。
-ァ盎ザ”不單是手動、嘴動,更重要的是心動,只有心動,才能有好的教學效果。相反,如果盲目追求一種表象的“互動”,學生沒有積極思維,那只能是課堂氣氛的一種“虛假活躍”,并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
中國基礎教育21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