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富良
上課班級:南京市鄭和外校初二(9)班 執教者:南京市鄭和外校 趙富良
-ナΓ何頤侵泄有個非常著名的散文作家,他的名字叫余秋雨。他說,很多外國友人都曾問我一個同樣的問題,如果讓你推薦一個中國最值得觀賞的地方,只選擇一個,你會推薦哪里?他說,我總會毫不猶豫地回答--三峽。
-ノ蟻胨檔氖牽如果有同學問我,老師,請你向我們介紹一種中國最值得欣賞的文學體裁,只介紹一種。我相信,我也會毫不猶豫地回答--詩歌,中國的詩歌藝術。
-ブ泄是一個詩的國度,在每一個中國人的靈魂深處無不浸潤著詩歌所留下的印記。它早已深深地影響了我們的生活,自覺或不自覺地在潛移默化中流傳下來。
-ナΓ壕偌父黽虻サ睦子來說,在生活中,當我們吃飯時不小心浪費了一些糧食,我們的父母會敲敲桌子說,誰知盤中餐--
-ド(集體):粒粒皆辛苦。
-ナΓ悍淺:謾;蛘叩蔽頤竊詡依锿嫠#浪費了時間的時候,我們的父母又會告誡我們說,少壯--
-ド(集體):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ナΓ涸倩蛘叩蔽頤僑〉貿杉ǖ氖焙潁我們的老師又會教誨我們,欲窮--
-ド(集體):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ナΓ悍淺:茫不必再舉太多的例子,詩歌早已滲入每一個中國人的血液之中,分離不開。因為詩中有愛,詩中有恨,詩中有溫暖的友情,詩中有溫馨的親情。然而,更讓我牽腸掛肚、費盡思量的卻是那些帶著憂傷的思鄉之情。不必把欄桿拍遍,在唐詩的高峰中苦苦尋覓;也不必細說從頭,在宋詞的柔波里輕輕蕩舟。單是書上的兩首小詩就足以讓我們感受到思鄉所帶來的惆悵與美麗。我們先來看一幅畫面。(點擊鼠標,屏幕顯示畫面,音樂響起。)
-ナΓ骸跋緋睢保當我們輕聲朗讀這兩個字的時候,當我們在課前預習這兩首詩歌的時候,心中是否會油然而生一種情感?那又是一種怎樣的情感呢?
-ド:淡淡的悵惘和迷茫。
-ド:我感到一種憂傷。
-ナΓ漢芎茫這正是詩人在詩歌中所著力營造的一種意境之美,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意境產生呢?詩歌又是怎樣在字里行間悄悄地將憂傷傳遞到每一個讀者的心靈之中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帶著這樣的疑問進入“鄉愁”,一起在“鄉愁”中漫步!
-ナΓ呵氪蠹掖蚩語文課本,翻到103頁,我們先來看一下作者,哪位同學告訴我,余光中和席慕蓉是何處的詩人?
-ド:余光中和席慕蓉都是臺灣人。
-ナΓ漢芎茫他們都是臺灣詩人。書上的介紹非常簡單,我們再了解得稍微詳細一些。請大家看屏幕。先看余光中。(點擊鼠標,屏幕顯示余光中的介紹)(生朗讀)
-ナΓ骸斷緋睢沸從1972年,作者是在1950年赴臺,當時他年方--
-ド(集體):22歲。
-ナΓ捍蠹乙記住這個數字,22歲到臺灣。好,我們再來看另外一個詩人--席慕蓉。(點擊鼠標,屏幕顯示席慕蓉的介紹)(生朗讀)
-ナΓ河喙庵械氖寫于1972年。席慕蓉的詩寫于80年代早期,當時的臺灣與大陸之間仍不可以公開互相來往。但是很多臺灣人,包括海外的游子,都是身在海外,但心在大陸。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詩人寫下了柔情而又不失真摯的兩首《鄉愁》。
-ナΓ何頤撬凳歌是文字跳動的音符,而欣賞詩歌正是將這一個個音符串成一段精美的華彩樂章。我們先一起回憶一下欣賞詩歌的四個樂章。(點擊鼠標,屏幕顯示詩歌欣賞的四個步驟)(生朗讀)
-ナΓ漢茫下面讓我們一起奏響第一樂章:朗讀吟誦--感受詩歌音樂美。(點擊鼠標,屏幕顯示)先聽老師朗讀一遍余光中的《鄉愁》。請同學用心地體會一下詩中的那樣一種淡淡的憂傷之情。我讀完之后,也請同學們集體朗讀一下。(師朗讀)(生朗讀)
-ナΓ漢茫我們再來看最后一節,感受一下我的朗讀和大家的朗讀有什么不同?(師朗讀)(生朗讀)
-ナΓ捍蠹葉戀帽惹懊嬗薪步,但似乎仍然有些不盡如人意之處,是不是還有什么真摯的情感隱匿在詩歌的字里行間,沒有被我們所發現呢?讓我們每人都隨身攜帶一個探測器,進入詩歌欣賞的第二樂章,這就是--
-ド(集體):咬文嚼字--感受詩歌的語言美。(點擊鼠標,屏幕顯示)(點擊鼠標,音樂停)
-ナΓ骸度國演義》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我非常不忍心把我們的同學分成兩塊,我右手這邊的同學請你欣賞余光中的《鄉愁》,我左手這邊的同學請你欣賞席慕蓉的《鄉愁》。(向右)當然你可以說我對席慕蓉,(向左)你可以說我對余光中特別有感覺,你也可以背離你的組織,去自由欣賞。
-ナΓ漢茫給你們幾分鐘時間,請大家前后左右,一邊討論,一邊圈點批注。要做到手中有筆,心中有書。(幾分鐘后)
-ナΓ河忻揮惺裁床惶明白的地方,比如說詩里面有些詞語、有些句子還不太理解?(沒有同學舉手)
-ナΓ好揮校那就請同學開始發言了。先看甲方。
-ド:我所要講的是《鄉愁》這首詩,就是余光中寫的,我覺得寫得比較好的地方就是它的形容詞,比如說在每一節里面,第二句話“小小的郵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墳墓”和“淺淺的海峽”都很有味道,我就從第一節開始說,好嗎?
-ナΓ漢謾
-ド:“小小的郵票”說明郵票很小,但是卻把年輕的作者和他親愛的母親分別兩地。
-ナΓ閡幻丁靶⌒〉撓勢薄比叢斐燒餉創蟮納撕Α
-ド:對,還有那個“窄窄的船票”,船票是“窄窄”的,卻把作者與他美麗的新娘分隔兩地。
-ナΓ閡徽擰罷窄的船票”卻造成了寬寬的傷痕。
-ド:對呀,還有“矮矮的墳墓”,墳墓只不過是一個包裹著他母親軀體的土包,但是卻把他與他親愛的母親生死相隔。
-ナΓ赫饈且恢治薇鵲謀痛。
-ド:嗯,還有那個“淺淺的海峽”,海峽雖然是淺淺的,卻把作者的祖國相隔兩地。
-ナΓ漢O渴欠裾嫻暮芮?
-ド:海峽當然非常深,但作者為什么說是“淺淺的海峽”呢?
-ド:我覺得表現出作者的一種無奈。這樣更能體現出作者對祖國的深切思念。
-ナΓ焊顯出作者思念家鄉的一種急切心情,非常好!
-ナΓ罕鵂弊拋下,還有一個問題,我們在前面還有什么地方講到“淺淺的”?
-ド:“淺淺的天河。”
-ナΓ漢芎茫“我想那淺淺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寬廣”,那么你說這邊的海峽寬不寬廣?
-ド:應該是比較寬廣的吧!
-ナΓ耗母齟視錟蕓闖隼?
-ド:“一灣。”
-ナΓ閡桓觥巴濉弊鄭寫出海峽非常寬廣!這個“灣”字還有什么含義?
-ド:我覺得好像是繞來繞去,非常曲折。
-ナΓ漢芎茫作者非常想回家看看,但是呢,他又不得不面對寬廣而又曲折的回家之途,叫作者怎能不愁從中來?
-ナΓ赫因為這樣,詩歌帶著一種很自然的淡淡的憂傷。那么怎樣才能撫平作者心中的傷痕?怎樣才能消除作者心中的惆悵?哪位同學來回答一下,怎樣才能讓作者不再有鄉愁?
-ド:唯一的辦法就是讓作者回他的家鄉,見他的故土。
-ナΓ旱是現在不能回去,臺灣和大陸之間還不僅僅只有一個海峽。
-ド:那就是他盼望著祖國兩地早日統一。
-ナΓ悍淺:謾U粕鼓勵一下!(掌聲)
-ナΓ號甕海峽兩岸早日統一,這正是作者立意所在。他所想到的鄉愁,不僅僅是一種個人之愁,更是一種民族之愁、國家之愁。這正是這一首詩境界高妙的地方。
-ナΓ捍蠹倚郎偷梅淺3鏨。我們把最后一節再來朗讀一下,就更能體會作者心中那種難以抑制的惆悵。特別要注意,為什么在朗讀的時候,“大陸”要停頓那么長時間?然后才緩緩地道出“在那頭”。(師生朗讀)
-ナΓ和6僮詈迷儷ひ恍。(師朗讀)大陸可以望見,卻不可以達到!真是可望而--
-ド(集體):不可及。
-ナΓ赫獠攀怯巧說母源。(師生朗讀最后一句,朗讀最后一節)
-ナΓ悍淺:茫我們掌聲鼓勵一下。(掌聲)
-ナΓ漢茫下面來看一看席慕蓉這一方,乙方。
-ド:我覺得這一首詩的每一節都有不少詞可以讓人來體會。比如說第一節的“清遠”,“清遠”首先給人一種感受,聲音非常空曠,它給人一種很大的空間感覺。
-ナΓ漢芎茫而且這個笛聲,我們在前面介紹過李益的一首詩:不知何處吹蘆管--
-ド:一夜征人盡望鄉。
-ド:還有那個“月亮”,“月亮”我理解成中秋節,古詩不是說過“每逢佳節倍思親”嗎?而中秋節是合家團圓的日子,作者卻在異地孤單地看著月亮,想著家人,寫出他回不了家的一種孤單感覺。
-ナΓ翰皇侵星锝誑吹皆鋁料氬幌爰胰?
-ド:想。
-ナΓ壕俑隼子來說。
-ド: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ナΓ憾戀煤靡壞恪=李白全詩朗讀一下。(生朗讀)
-ナΓ漢芎茫繼續往下。
-ド:還有第二節的“模糊”。“模糊”給人一種感覺是朦朦朧朧的。而她說“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說明她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家鄉,也可以體現出她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ド:最后一節“沒有年輪”,也寫得很好,說明他的思想感情是不能用年份來概括的,寫了它的思鄉之情非常濃厚。
-ナΓ憾且是“永不老去”,永遠不會消失。
-ナΓ涸儻蝕蠹乙桓鑫侍猓為什么寫“樹”?為什么把“鄉愁”比喻成“樹”?
-ナΓ菏饔惺裁刺氐?
-ド:長長的。(笑聲)
-ナΓ撼こさ模而且會越長--
-ド:越高。
-ナΓ合緋鉅彩--
-ド:越長越多。(笑聲)
-ナΓ涸交越多。再講一點:樹啊,樹到了秋天會有--
-ド:落葉。
-ナΓ郝湟抖際--
-ド:都要歸根。
-ナΓ悍淺:茫落葉歸根,所以作者用樹寫出了鄉愁的濃厚。
-ナΓ何頤竊僖黃鵠識烈幌掄饈資的最后一節。(師生朗讀)
-ナΓ好覽齙撓镅裕憂傷的鄉愁。
-ナΓ夯褂忻揮惺裁次侍?真的沒有問題了。(停頓)不,還有。詩歌是讀不盡的,它還需要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去那美麗的畫面中飛翔。這就是欣賞詩歌的第三樂章:聯想想象--感受詩歌的圖畫美。(點擊鼠標,屏幕顯示)
-ナ中有畫,這是多數抒情詩所共有的一個特點。我們先一起觀看幾幅跟詩意相近的畫面。(點擊鼠標,屏幕顯示畫面)
-ナΓ呵臚學們一起靜思片刻,在書的空白處用你細膩的筆觸描繪出屬于你心中的那一幅優美的圖畫。(幾分鐘后)
-ナΓ漢茫請同學們停下手中的筆,讓我們一起聆聽最精彩的想象。
-ド:我想象的是余光中的《鄉愁》第四節。“夕陽西下,我坐在沙灘的礁石上,傾聽著來自遠方的聲音。夕陽就像是一團熊熊的火焰,似乎永不燃盡,但我知道,夕陽會離我遠去,就像這海浪一樣,有一天我也會聽不到它的聲音。一串串腳印在沙灘上,望不到邊,那正是我走向家鄉的路。我問蒼天,向著大海母親喊道:‘媽媽!’可是我卻聽不到任何的回答。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我聽見了海浪拍打礁石的聲音,這海浪是來自祖國的,可對面的親人們,你們聽見這里的聲音嗎?”
-ド:我想象的是席慕蓉的《鄉愁》第一節。
-ナΓ呵胨怠
-ド:“夜輕了,靜了;風緩了,停了;窗前的老樹也似乎更蒼老了。樹梢上掛著一輪盈盈的滿月,趁著柔和的夜撒下冷冷的月光,落葉夾雜著嘆息從樹上飄下,但是它終于還是回歸到它所希望的地方--那一片深情的土地。而我,只是孤單地倚在窗前,想念著,期盼著……一團愁云遮住了月光,明亮的月光在凝重的云下掙扎著,試圖想掙脫,但最終還是無力地放棄。直到一陣風吹過,吹散了云,吹散了那月光上的憂傷。風,何時也從我心上掠過,吹走我心頭的愁。不知不覺,我已輕輕哼起故鄉童年的歌謠。”
-ナΓ漢靡環略帶憂郁的遠眺思歸圖,好一幅充滿傷感的月下思鄉圖。溫婉的聲音,美麗的畫面。讓我們掌聲鼓勵一下。(掌聲)
-ナΓ毫絞住斷緋睢范際喬榫敖蝗詰募炎鰲H綣說余光中的詩是手心,席慕蓉的詩是手背,手心、手背都是肉,問大家一個或許會令你難以回答的問題:你最喜歡哪一首?手心?手背?
-ド:我比較喜歡手背,(笑聲)也就是席慕蓉的《鄉愁》。我覺得作者比喻用得非常好,她把故鄉的面貌比喻成“一種模糊的悵惘”,把對故鄉的思念之情表達得獨特而有新意,讓人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ド:我也是比較喜歡席慕蓉的《鄉愁》,我認為這一首詩她寫得比較含蓄,意境更加深遠一些,給人很多想象的空間。
-ナΓ悍淺:謾S忻揮邢不隊喙庵械?有請男同學。
-ド:我覺得這一首詩,它的層次感非常強,給人一種在時光隧道馳騁的感覺。它從“小時候”一直到“而現在”,中間穿過很多的時空。另外,我覺得它的比喻也非常的貼近人心。
-ド:我更加喜歡余光中的《鄉愁》,因為這首詩,第一個,它的時間感比較強。還有一個就是這首詩從他很小的時候,也就是童年時,他渴望見到他的母親,一直寫到長大以后,隔海遠望,一層一層遞進。這里面的鄉愁有愛的冉冉上升,而且到最后一句話,他說,“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他萌生了一種對海峽的恨,他恨海峽阻隔了他與大陸的距離,而正是這種愛與恨之間的距離,才會有鄉愁這種不可逾越的距離。
-ナΓ核是生活在愛與恨的邊緣。非常好,剛才幾位同學的回答都非常精彩,掌聲鼓勵一下。(掌聲)
-ナΓ毫絞資都有它美麗的地方,相對來說,余光中的《鄉愁》境界更勝一籌,它表達了對祖國統一的期望,所以它的詩里面體現了一絲陽剛之美,更帶有一點男子的氣概;而席慕蓉的《鄉愁》,語言非常清新,感情非常細膩,更多的是一種陰柔之美,體現了女子的嫵媚。
-ナΓ焊詹耪庖徊劍正是我們欣賞詩歌的第四樂章--比較映襯。
-ド(集體):感受詩歌新奇美。(點擊鼠標,屏幕顯示)
-ナΓ褐徊還我們所進行的還只是課內的比較。現在請同學們選擇我們曾學過的,或者老師曾介紹過的,再或者你課外所掌握的關于“鄉愁”的詩歌,和本文中的其中一首進行比較映襯,感受課文中的《鄉愁》所具有的獨特風韻。(思考討論)(幾分鐘后)
-ナΓ漢茫你可能想得還不夠成熟,還只是一些簡單的比較,沒關系,只要你把最真實的想法講出來。
-ド:我覺得,從藝術手法來比較,余光中的比喻非常貼切,而郭沫若的《靜夜》聯想想象很豐富,使人感覺到“鮫猶如此,人何以堪”;從內容上,余光中的“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鄉愁,被一灣海峽相阻隔,而李覯的《鄉思》中說,“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云遮”,我覺得在這里可以改成:“已恨碧海相阻隔,碧海還被暮云遮”。
-ナΓ航駁貌淮恚大家鼓勵一下。(掌聲)
-ナΓ何頤竊倮刺聽這邊將席慕蓉的詩和哪一首進行比較?
-ド:我是將席慕蓉的《鄉愁》和聞一多的《七子之歌》作比較。席慕蓉的詩從藝術上講比較含蓄,《七子之歌》相對來說表達得就比較明顯,像孩子急切地盼著就要回家的心情。席慕蓉她身在臺灣,和祖國是分開的,還沒有回到祖國,所以她的心情就有一些淡淡的憂傷。
-ド:我是先拿席慕蓉的《鄉愁》和《教我如何不想她》作了一下比較。
-ナΓ毫醢肱┑摹督濤胰綰尾幌胨》,你能不能背出一段給大家聽聽。(生背誦)
-ナΓ悍淺:茫就背到這兒,你說吧!
-ド:劉半農是將祖國比喻成“她”,一個女性,我理解的是母親。而《鄉愁》中的比喻都是“物”,以物來傳情。另外,《鄉愁》中選取的一些事物都非常有特點,比如說“清遠的笛”,笛自古以來就是表現一種憂愁,在李益的《受降城外聞笛》中也寫到了“笛”。還有后面的月亮,“月有陰晴圓缺”,她就想到了人的“悲歡離合”。還有后面的“霧”,“霧里的揮手別離”,她有可能是淚眼模糊。
-ナΓ豪嵫勰:,所以才是一種“模糊的悵惘”。
-ド:對,“霧”,它既阻隔了她和親人之間的距離,而且也阻隔了她和祖國之間的一種交往。但作者沒有特別地點出來,而是隱隱約約地去表現。
-ナΓ褐饕表現了她一種迷茫的心境。
-ド:對,而且這一首詩還寫得非常含蓄,里面沒有一句直接說“啊,我非常的思鄉”,而是把那樣一種思鄉的感情寄托在字里行間。
-ナΓ悍淺:茫掌聲鼓勵一下。(掌聲)
-ナΓ菏中有音樂,詩中有圖畫,詩中還有語言與新奇的美,正是這一切構成了詩歌的情景交融,使整首詩充滿了意境之美。淡淡的月光,淺淺的海峽,一棵沒有年輪的樹,一方矮矮的墳墓,它們共同傳遞出的情感是一種淡淡的憂傷。但究竟為什么而憂傷呢?憂傷什么?
-ド:在憂傷很多東西啊!(笑聲)
-ナΓ壕俑隼子來說。
-ド:比如說他很想家,想媽媽給他包餃子,包的餃子比外面的好吃(笑聲);也比如說他看到這支筆,然后想到這是媽媽給買的。
-ナΓ閡恢窒爰業母芯酰作者在此的憂傷僅僅只是思家的憂傷嗎?還有什么憂傷?
-ド:我想是兩岸不能統一,也很想念自己的親人。
-ナΓ赫庖巡喚黿鍪且恢指鋈說撓巧耍更是一種民族的憂傷,國家的憂傷。所以說雖然是一種淡淡的憂傷,卻是一種濃濃的意境之美啊!這正是我們欣賞詩歌的最主要的地方--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ナΓ喝夢頤且黃鷦俅甕ü朗讀吟誦,來體會詩歌中所蘊含的崇高的情感。(點擊鼠標,音樂響起)(生朗讀)
-ナΓ漢芎謾L,這樣一首時時在耳邊浮現的歌曲,這樣一段輕輕在耳邊縈繞的旋律,正是余光中作詞,羅大佑譜曲并演唱的《鄉愁四韻》。讓我們靜靜聆聽一分鐘吧!(一分鐘后)
-ナΓ菏翟誆蝗絳拇蚨銜頤峭學滿是“鄉愁”的思緒。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遠不會老去。
-ナΓ漢茫下課!
-じ劍菏歌欣賞的四個步驟
中國基礎教育21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