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我們最少不了的就是練習題了,做習題有助于提高我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你知道什么樣的習題才是好習題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抱膝軒記的原文翻譯及閱讀訓練,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抱膝軒記的原文翻譯及閱讀訓練 1
自明祖都江寧,而楊吳城濠圍于城內,其水流日就狹。及其東至竹橋,有水穴城來會。古所謂青溪一曲者也。折而南流,至柏川橋,再會鐘山之水。又稍南,過大中橋,則淮水入東關,與相灌注,楊吳城濠雖就狹,而會是三水,半里之間,勢猶浩瀚。又其地北見雞籠,東北見鐘山。而東岸率果園菜囿雜植桃杏韭菘之屬山林映帶舟楫往來。雖居城中,殆無異于郊外。
予自歸江寧,家凡六徙。近乃僦宅①居是水之西。老屋百年,塵埃滲漏。每暑日激射,陰雨連綿,蒸炕沾淋,顧視無可逃避。予居之未嘗不適也。獨其屋僅四間,自奉母處妻孥置廚爨外,了無燕息之所,意尚闕然。嘉慶十五年歸自山東,始即第二室屏后一楹地,葺為小軒,顏曰“抱膝”。借書滿架,置榻一張,偃仰嘯歌,即獲其所。然其為地,前近市廛②,后連閨闥,而左則直接鄰家;不壁而板,凡夫行旅之歌唱,婦孺之呼啼,雞犬之鳴吠,嘈雜喧闐③,殆無時不至。而當予神會志得,抗聲高誦,家人每笑謂其音聒人。三者之聲,蓋往往為所掩也。昔諸葛武侯隱處隆中,抱膝而吟《梁甫》。時人問其志,但笑而不言。予之名軒,豈敢以武侯自命,蓋亦陶公所云容膝易安之意而已。然予既厭薄文辭,又不汲汲然志在科舉,斗室一間,諷書不輟。有相問者,予將何以答之耶?軒既葺,居者一年。明年,予為人所招,不恒在家,而其室遂廢。然一時之興,有不能忘,故追而記之。
(清·管同《抱膝軒記》,有刪節)
【注】①僦(jiù)宅:租房。②市廛:商店集中的地方。③喧闐(tián):哄鬧聲。
5.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有水穴城來會 穴:穿過 B.家凡六徙 凡:總共
C.意尚闕然 闕:殘缺 D.予之名軒 名:命名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而楊吳城濠圍于城內 殆無異于郊外
B.而會是三水 抱膝而吟《梁甫》
C.家人每笑謂其音聒人 時人問其志
D.豈敢以武侯自命 予將何以答之耶
7.下列文句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而東岸率果園菜囿/雜植桃杏韭菘之屬/山林映帶/舟楫往來
B.而東岸率果園/菜囿雜植/桃杏韭菘之屬/山林映帶/舟楫往來
C.而東岸率果園菜囿/雜植桃杏/韭菘之屬山林/映帶舟楫往來
D.而東岸率果園/菜囿雜植/桃杏韭菘/之屬山林/映帶舟楫往來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本文是一篇書齋記,文中詳細敘述了抱膝軒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名字的由來。
B.由于租住的老屋破舊,環境惡劣,作者很不滿意,于是在屋外另建了抱膝軒。
C.抱膝軒處在四面喧鬧的環境中,但作者身處其中卻能像陶淵明一樣悠然自得。
D.作者描寫抱膝軒以及其中的生活情景,意在表達安貧樂道、不慕功名的志趣。
9.按具體要求分別完成下列各題。(10分)
(1)將下列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7分)
①然予既厭薄文辭,又不汲汲然志在科舉,斗室一間,諷書不輟。(4分)
②明年,予為人所招,不恒在家,而其室遂廢。(3分)
(2)文中哪些內容能體現作者在抱膝軒中的“一時之興”?請任舉兩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參考答案:
5.【文言實詞】C(缺:缺憾。)
6.【文言虛詞】D(A.在,介詞;跟,同,介詞。B.然而,表轉折,連詞;表修飾,連詞。C.我的,代詞;他的,指諸葛亮,代詞。D.用,拿,介詞。)
7.【文意理解】A
8.【內容歸納】B(作者并沒有很不滿意,抱膝軒也不是在屋外另建的。)
9.(10分)
(1)【文言翻譯】(7分)
①可是我既厭惡又鄙視寫文章,又不急于立志追求功名,(只愿)在一間小屋里,讀書不停。
[4分。答對“厭薄”“汲汲然”“諷”各給1分。答對大意給1分。]
②第二年,我被人延請(外出做事),不常在家,于是抱膝軒就廢棄了。
[3分。答對“明年”“恒”各給1分。答對大意給1分。]
(2)【信息篩選】(3分)
①積存的書籍堆滿了書架,我放了一張床,悠然自得,長嘯吟唱,就有了適合自己的環境。
(借書滿架,置榻一張,偃仰嘯歌,即獲其所。)
②當我神情專注,心意滿足的時候,就高聲朗誦。
(而當予神會志得,抗聲高誦。)
③當我高聲朗誦的時候,那些嘈雜的聲音,常常被我的讀書聲蓋住。
(三者之聲,蓋往往為所掩也。)
[3分。答對1給2分,答對2點給3分。找出的例句要能體現作者“一時之興”,方可給分。]
【參考譯文】
自從明太祖定都江寧,楊吳城濠就被圍在了城內,它的水流一天天變小。它在向東流到竹橋的`時候,有條河穿過城與它會合,就是古人所說青溪中的一條。它轉過彎向南流,到柏川橋,又和鐘山的山溪會合。又漸漸向南流,經過大中橋,就看到秦淮河流過東關,與它流到一起,楊吳城濠雖然變得狹小了,可是會合了這三條河,半里長的河道之內,水勢仍然顯得很大。此外,這個地方向北可以望見雞籠山,向東北可以望見鐘山。它的東岸大致是一些果園和菜圃,里面交錯種植著桃樹、杏樹、韭菜和菘菜這些果蔬,山林和河水相映襯,船只穿梭往來。(令人感到)這里雖然處在城中,幾乎和郊外沒有區別。
我自從回到江寧,總共搬過六次家。最近一次就在這條河的西岸租房居住。(我租的)老屋有一百多年了,(屋頂常有)塵土滲漏下來。每到夏天,陽光猛烈地照射,陰雨連綿,睡炕被熱氣蒸著,雨水淋著,環顧四周沒有地方可以逃避。(可是)我住在這里未曾感到不舒適。唯獨它只有四間屋,在奉養母親、安頓妻子兒女和安排廚房之外,一點都沒有安靜休息的地方,心里還感到有點缺憾。嘉慶十五年我從山東回來,才在靠近第二間房后面一間屋大的地方,建成一間小屋,門上匾額題為“抱膝”。(小屋里)積存的書籍堆滿了書架,我放了一張床,悠然自得,長嘯吟唱,就有了適合自己的環境。可是它所在的地方,前面靠近市場,后面連著內室,左邊與鄰居家相連;(由于)沒有隔墻,凡夫俗子、行人旅客的歌唱聲,婦女的呼叫聲,孩子的啼哭聲,雞狗的鳴叫聲,嘈雜喧鬧,幾乎無時無刻沒有。當我神情專注,心意滿足的時候,就高聲朗誦,家里人常常笑話我聲音大吵人。(前面所說的)那三種聲音,常常被我的聲音蓋住。以前諸葛亮隱居在隆中,抱著膝蓋吟唱《梁甫》。當時的人們詢問他的志向,他只是笑著不說話。我給這個軒命名,怎么敢拿諸葛武侯來自稱,也只是(表達)像陶公所說的“容膝易安”的意思罷了。可是我既厭惡又鄙視寫文章,又不急于立志追求功名,(只愿)在一間小屋里,讀書不停。(如果)有人問我(志向在哪里),我將拿什么來回答呢?抱膝軒建好之后,我在那里住了一年。第二年,我被人延請(外出做事),不常在家,于是抱膝軒就廢棄了。可是那一時的興致,不能忘懷,所以就將它補記下來。
抱膝軒記的原文翻譯及閱讀訓練 2
自明祖都江寧,而楊吳城濠圍于城內,其水流日就狹。及其東至竹橋,有水穴城來會。古所謂青溪一曲者也。折而南流,至柏川橋,再會鐘山之水。又稍南,過大中橋,則淮水入東關,與相灌注,楊吳城濠雖就狹,而會是三水,半里之間,勢猶浩瀚。又其地北見雞籠,東北見鐘山。而東岸率果園菜囿,雜植桃杏韭菘之屬。山林映帶,舟楫往來。雖居城中,殆無異于郊外。
予自歸江寧,家凡六徙。近乃僦宅居是水之西。老屋百年,塵埃滲漏。每暑日激射,陰雨連綿,蒸炕沾淋,顧視無可逃避。予居之未嘗不適也。獨其屋僅四間,自奉母處妻孥置廚爨外,了無燕息之所,意尚闕然。嘉慶十五年歸自山東,始即第二室屏后一楹地,葺為小軒,顏曰“抱膝”。借書滿架,置榻一張,偃仰嘯歌,即獲其所。然其為地,前近市廛,后連閨闥,而左則直接鄰家;不壁而板,凡夫行旅之歌唱,婦孺之呼啼,雞犬之鳴吠,嘈雜喧闐,殆無時不至。而當予神會志得,抗聲高誦,家人每笑謂其音聒人。三者之聲,蓋往往為所掩也。昔諸葛武侯隱處隆中,抱膝而吟《梁甫》。時人問其志,但笑而不言。予之名軒,豈敢以武侯自命,蓋亦陶公所云容膝易安之意而已。然予既厭薄文辭,又不汲汲然志在科舉,斗室一間,諷書不輟。有相問者,予將何以答之耶?軒既葺,居者一年。明年,予為人所招,不恒在家。而其室遂廢。然一時之興,有不能忘,故追而記之。
柏川橋者,與予所居后戶對。其前戶所臨街,稱名多異。或曰:其地古屬綿鄉,名曰綿鄉營。或曰柏川橋北百余步外其地為明之東廠至今猶名曰東廠而此地則明之餉營也是二說者今皆不可考云。 (選自《因寄軒文集·卷七》)
7.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自明祖都江寧 都:全部
B.家凡六徙 凡:總共
C.始即第二室屏后一楹地 始:才
D.家人每笑謂其音聒人 聒:吵鬧
答案 A
解析 都:建都。
答案 C
解析 C項介詞,被;動詞,是。A項介詞,與……比。B項連詞,表轉折。D項介詞,和,同。
9.下列用“/”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
A.或曰/柏川橋北百余步/外其地為明之東廠/至今猶名/曰東廠而此地/則明之餉營也/是二說者/今皆不可考云
B.或曰/柏川橋北百余步外/其地為明之東廠/至今猶名曰東廠/而此地則明之餉營也/是二說者/今皆不可考云
C.或曰柏川橋北百余步/外其地為明之東/廠至今猶名曰東廠而此地則明之餉營/也是二說/者今皆不/可考云
D.或曰柏川橋北/百余步外其地為明之/東廠至今猶名/曰東廠/而此地則明之餉營/也是二說者/今皆不可考云
答案 B
解析 原文標點:或曰:柏川橋北百余步外,其地為明之東廠,至今猶名曰東廠;而此地則明之餉營也。是二說者,今皆不可考云。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及其東至竹橋,有水穴城來會。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東岸率果園菜囿,雜植桃杏韭菘之屬。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了無燕息之所,意尚闕然。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直到它向東到了竹橋,有一條河水穿過城墻前來匯合。
(2)而且東岸全是果園菜園,里面交錯種植了桃、杏、韭、菘之類的果木菜蔬。
(3)完全沒有了閑居、休息的.地方,心里還是覺得有所缺憾。
參考譯文
自從明太祖建都江寧,楊吳城濠便被圍到了江寧城內,河水逐漸變得狹小。直到它向東到了竹橋,有一條河水穿過城墻前來匯合。這就是古人所說的“青溪一曲”。折而向南流,到了柏川橋,又與從鐘山流出的河水匯合。又慢慢向南流,過了大中橋,只見淮水流入東關,與它匯合,楊吳城濠雖然變得狹小,但與這三支水流匯合,半里之間,水勢還是變得激蕩寬廣。加上此地向北可以望見雞籠山,向東北可以望見鐘山。而且東岸全是果園菜園,里面交錯種植了桃、杏、韭、菘之類的果木菜蔬。山林映襯環繞,船舶往來穿梭。雖然處于城中,大概和郊外也沒有什么差別。
我自從回到江寧,共搬了六次家。后來才租屋住在這條河的西邊。是一座上百年的老屋,不時有塵埃滲漏下來。每當炎熱夏日,驕陽暴曬,陰陰細雨,連綿不絕,或蒸烤悶熱,或到處沾濕,環顧室內沒有可以躲避的地方。我住在這里沒有覺得有什么不適應的。只是這座屋只有四間,除了侍奉母親安置妻小設置廚房以外,完全沒有了閑居、休息的地方,心里還是覺得有所缺憾。嘉慶十五年從山東回來,才沿著第二間屋子后面騰出一間屋子的地方,修整成一座小軒,命名為“抱膝”。借來的書堆滿書架,放置臥榻一張,起居俯仰,吟嘯放歌,便得到了滿意的處所。但是這里,前面靠近集市,后面連著內室,左邊又與鄰居家連在一起;沒有隔墻,那所有的行旅之人的歌唱聲,婦人孩童的呼叫啼哭聲,雞犬的鳴啼吠叫聲,嘈雜喧鬧,大概沒有一刻不傳過來。但每當我神會志得,大聲朗誦,家人總是笑著說我的聲音大得吵人。前三者的吵鬧聲,全都為我所掩蓋。當年諸葛武侯隱居隆中,抱膝吟誦《梁甫》。當時的人問他的心志,他只是笑而不答。我給小軒命名,哪敢用武侯來自命,大概也就是陶公所說“容膝易安”的意思罷了。然而我既厭惡鄙視虛假文辭,又不急切地追求科舉功名,只有這斗室一間,讀書不輟。有人問我,我將拿什么來回答呢?軒已修好,住了一年。第二年,我被人招請,不常在家。這座屋子于是荒廢了。然而當時的興致,常常回想不能忘懷,所以追念寫下這篇記。
柏川橋,與我的屋子后窗相對。前窗所對的街道,名稱多不相同。有人說:此地古代屬綿鄉,名叫綿鄉營。有人說:柏川橋向北一百多步以外,那個地方是明代的東廠,至今還名叫東廠;而此地就是明代的軍營。這兩種說法,現在都不能考證了。
- 相關推薦
【抱膝軒記的原文翻譯及閱讀訓練】相關文章:
《抱膝軒記》閱讀及答案參考06-29
《所好軒記》原文及翻譯10-31
南軒記閱讀答案及翻譯09-29
《獨坐軒記》的閱讀答案及翻譯09-23
姚鼐《惜抱軒文集》的原文譯文及閱讀答案08-14
桑悅《獨坐軒記》原文及翻譯04-30
東軒記文言文閱讀題答案及原文翻譯10-06
《竹鶴軒記》閱讀答案和翻譯11-23
三友軒記閱讀答案附翻譯12-05
《牛首馬肉》原文翻譯及閱讀訓練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