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在四年級三班聽了張老師的一節公開課,講的是閱讀課文《麥哨》。這是一篇關于農村孩子課外生活的文章,教學目標中讓學生感情朗讀課文這個目標設計的特別好,通過反復朗讀,讓我們的學生感受農村孩子課外生活的豐富有趣,也引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自己開展豐富有趣的課外生活,增加孩子們的生活樂趣。
這節課的優點有以下幾點:
1、學生課前預習做的'很扎實。
課前學生根據導學案的學習目標,把生字都抄寫了幾遍,有的同學還用生字組了詞語。所以在課堂上學生都能夠對子之間進行有效的檢查和批改,為課堂學習生字詞節省了時間。在這個過程中,組內同學還能夠相互檢查,并且用紅筆進行糾錯。
2、小組在組織學習過程中組織有效,能夠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比如啄木鳥組提出的“為什么麥穗就是一個跳動的音符呢?”這個問題就提的特別好,說明同學在課內外的學習中是動了腦子的。在課堂上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能引導大家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大膽地進行展示。在探討這個問題的過程中,不但學生積極地說了自己的看法,張老師還對學生進行了及時有效的引導,讓學生從想像、聲音等等方面對這個問題有了了解,同時也激發了學生課外觀察生活的興趣。
3、課堂上老師能及時讓學生對自己的預習和學習過程用分數進行評價,以此鼓勵學生積極學習。
4、展示并讓學生朗讀明確學生目標也是這節課的這點。
當然這節課也有一些可商榷的地方。首先就是這是一篇閱讀文章,在課堂上沒有圍繞“感情朗讀”這個目標有效的展開讀書,學生讀書的時間相對少了點。其次是學生在展示過程中,站起來、坐下都比較隨意,特別是沒有請其他同學質疑補充,讓很多同學失去了課堂參與的機會。
【【精】《麥哨》評課稿】相關文章:
1.《麥哨》評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