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教研聯席會最吸引我們的是兩節優質課,執教者是兩位優秀的中層干部。“教而優則仕”,在走上管理道路之前,兩位是優秀的教學骨干。在xx教育快節奏發展的大環境下,中層干部每天除了教語文,還要承載大量繁重而瑣碎的管理事務。但是,在他們的課堂上,我們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到對語文教學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對語文無比摯愛的情懷。這怎么不令人欽佩?在這里,讓我們用掌聲表達我們深深的欽佩之情!
感謝兩位老師的課給我們帶來無限的思考,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課堂,思考自己日日為伴的語文教學。下面我著重以xx主任的《第八次》一課,談談自己的點滴思考。
其實,在我們心中,總會有那么幾句關于教育的箴言在心里扎根,而今天,張老師的課讓我們對兩句教育箴言再次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一、“一個語文老師站在講臺上,她自己就是語文”
今天,我們在張老師的身上看到了怎樣的語文?從她娟秀舒展的字跡、從她溫潤柔聲的話語、從她和顏悅色的師生互動中,從她機智靈活的課堂應對中,可謂:聲潤字美情婉人靈巧。相信你一定看到了一個溫潤靈動的語文。
時代飛速發展,信息技術鋪面而來,學生的情商超于老師,學生的信息技術高于老師,這樣的課程背景下,我們老師身上又需要承載著怎樣的語文呢?從張老師的身上我們也看到了。
課堂上,她處處創設游戲的情境,注重信息技術的整合,給孩子帶來一個與時俱進的語文。傅園慧、qq表情、贊卡、微課......這些都是學生生活中喜愛的東西,而今都被張老師引進課堂。課堂就是一個小社會,張老師正是這樣不著痕跡地給孩子一個時代感極強的語文。而將語文與社會嫁接的能力,正是一個新時代的語文老師所應具備的“基本功”。所以,這里張老師身上傳遞的是怎樣的語文?我覺得是新時代語文。
二、“教材無非就是個例子,應讓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
課堂上,老師處處教方法,每一個字詞、每一段的教學都滲透了方法引導。尤其值得稱道的是“侵略”一詞的教授。張老師先讓學生觀察“侵”字,然后再引入這個字的甲骨文,引導學生觀察。而這一處的教學,不僅是學生受啟發,連老師也受益。這個字的左邊部分像“牛”,右下部分像“竹鞭”,張老師問:“牛在古代是人們重要的財產。你猜,是主人在拿竹鞭趕牛嗎?”學生根據意思模糊猜出:不是。張老師明確告知:“確實,別人拿著竹鞭趕牛,硬是搶奪別人的財產,這就是‘侵’。而‘略’字,是侵占別人的什么呢?”張老師指了指左邊的部首“田”,學生立馬明白,侵占別人的田地就叫“略”。至此,并沒有結束。張老師請一名學生朗讀課文的第一句:古時候,歐洲的蘇格蘭遭到了別國的侵略。張老師問:“你知道是誰侵略誰嗎?”這個孩子沒有答出來,估計是一時沒有轉過彎來。另一個孩子答道:“是別的國家侵略蘇格蘭!蹦憧矗言~語放到句子中,并且能夠準確理解,這才叫真正的理解。這樣的理解也體現了“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認知規律,層層剝筍,直擊理解層面。
我想:一節優秀的語文課不僅是給人帶來示范,更能給人帶來啟發,最重要的是激蕩起聽者心中無限思考的漣漪,這樣的課才有更加深層的價值。
今天兩位老師上課前和學生互動都采取了“問一問”的形式,在這里,我也有自己的疑問,想問一問李主任,問一問在座的各位小伙伴,也問一問我自己。
一、第一課時的教學模式可不可以再變一變?
今天張老師的課是第一課時的經典模式。去年,我參加省賽,上了很多個第一個課時,好像也都是這個模式,那就是先導入,然后到字詞認讀,再到生字教學,然后再到課文。有時候備課時,我覺得毫不費力,直接把不同的內容往框框里套就可以了。這樣的備課很乏味,也給我帶來了困惑,所以,今天借此機會談自己的思考。
從我們成人的閱讀經驗來看,拿到一篇新,第一感覺是要趕緊讀下去,幾個不認識的字時擋不住閱讀的熱情的,幾個不理解的詞反而在閱讀中理解了?墒俏覀兦叭昼娍偸窃谀抢锬プ謱W詞,雖然字詞很重要,但是等到后十分鐘學生再去讀課文,是否已經失去了閱讀的'高期待,對也不那么敏感了呢?
我們可不可以變一變?比如這一課時是一個故事,我們可以抓住這種文體特點,用講故事的方式導入。老師就把課文里的“蜘蛛織網”的故事開頭就拿出來講,就講七次織網,第八次讓學生來講,可能和書上一樣,因為他預習了課文?赡芎蜁喜灰粯樱沁要大加表揚。師生談話就圍繞著你聽了這個故事有沒有什么啟發?學生自由談談。然后再轉入布魯斯王子的背景,看看布魯斯王子看到這個蜘蛛織網會有什么啟發?這樣,擠干了課堂的水分,直接導入,也激發了學生的閱讀期待,更重要的是也解釋了課文的脈絡,其實就是布魯斯看見蜘蛛織網后怎么想和怎么做的故事,兩者之間的精神是共同的,那就是堅持不懈去努力。
二、語文課堂的思維訓練可不可以再深一深?
我們常常強調數學思維的培養。其實語文思維也需要在課堂上落地生根,比如總結、歸納、概括、提取等思維能力。這節課上,老師重方法,也重思維能力的培養。比如概括課文內容,老師采用游戲的形式,給出幾個老師概括好的詞語,打亂順序給孩子按照課文去理順。老師這樣做,其實是想給孩子搭個臺階,但是這樣短且脈絡并不復雜的可以放手讓三年級的孩子自己去概括,去闖練。如果蜘蛛織網的故事用“屢斷屢結,屢結屢斷”來概括,那么布魯斯的故事就可以用“屢戰屢敗,屢敗屢戰”來概括。至于,老師給出的心理變化的詞語并不能幫助學生簡潔地概括課文,倒是可以放到第二課時,讓學生感悟時,找出心理變化的線索,走進人物的內心去體會情感,這也是重要的語文能力。
在座的每位老師都心系語文,由教語文而愛上語文,由教語文而不自覺地開始研究語文。蜘蛛織網是第八次,而我們的追問和思考以及實踐又何止是第八次!讓我們千萬次地去追尋,去探究,只因為我們心中愛著——語文!
【第八次語文評課稿】相關文章:
第八次評課稿12-28
排球課評課稿01-02
散步評課稿01-18
白鵝評課稿01-16
統計評課稿01-15
蒲公英評課稿01-15
趕海評課稿01-14
腳印評課稿01-12
回聲評課稿01-10
新疆評課稿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