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魚鉤》(配合人教新課標版五年級下冊第15課)寫的是一個發(fā)生在紅軍過草地時的催人淚下的故事。其中寫了“我”的三次“哭”,乍一看并不起眼,但是細細品味起來,卻意味深長。
1.委屈的“哭”。當課文中的“我”發(fā)現(xiàn)了老班長“捧著搪瓷碗,嚼著幾根草根和我們吃剩的魚骨頭,嚼了一會兒,就皺緊眉頭硬咽下去”時,“我覺得好像有萬根鋼針扎著喉管”,于是就要幫助老班長“一起找”吃的。但是,老班長不讓“我”找,而且“嚴厲”地命令“我”“堅持走路……”,照顧好小戰(zhàn)士。在這種情況下,“我一句話也說不上來,竟撲倒在他懷里哭了”。這里的“哭”從表面上看,是“我”的意思不被老班長理解而委屈的“哭”,而實際上是“我”對老班長的舍己為人精神飽含敬意的“哭”。
2.激動的“哭”!拔摇敝懒藘(nèi)情以后,當老班長又一次把魚湯端來讓“我”和兩個小同志吃的時候,“我”的心里分外難受,“覺得這個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邊”。這時候,老班長又一次“嚴厲”地批評“我”“不要太脆弱”,因此,“我”只好“把碗端到嘴邊”,然而卻止不住“淚珠大顆大顆地落在熱氣騰騰的魚湯里”。這里的“哭”是“我”心中對老班長感人精神的萬分激動的“哭”,當然也是飽含敬意的“哭”。
3.哀痛的“哭”。老班長釣魚熬湯,自己點滴不沾,全給了同行的.“小戰(zhàn)士”,終于拖垮了自己的身體,有一天“已經(jīng)奄奄一息了”。他依然不喝“我”端來的魚湯,關(guān)心的仍是別人。直到最后,老班長的“眼睛慢慢地閉上了”。于是,“我們撲在老班長身上,抽噎著,很久很久”。想一想,老班長為了關(guān)心同志,而舍棄了自己的生命。此情此景,誰能不撕心裂肺?這里的“哭”是哀痛的“哭”,同樣也是對老班長飽含敬意的“哭”。
金色的魚鉤,閃射著光芒;老班長的精神,源遠流長。“我”的“三哭”是對老班長的無限敬仰,也是對革命傳統(tǒng)的衷心頌揚。
【《金色的魚鉤》評課稿】相關(guān)文章:
排球課評課稿01-02
散步評課稿01-18
白鵝評課稿01-16
統(tǒng)計評課稿01-15
蒲公英評課稿01-15
趕海評課稿01-14
腳印評課稿01-12
回聲評課稿01-10
新疆評課稿01-09
色彩評課稿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