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節約用水,從我做起”是一節實踐活動課,陶雪玲老師從學生實際出發,對學生進行節約用水的教育。反思這節課的教與學,我認為以下幾點是成功的。
一、設情景引入課題,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生開展問題解決的教學環境。
通過網上圖片和視頻的播放讓學生感受到在中國的土地上竟有這么缺水的地方,然后讓學生匯報網上查閱的資料,了解到不僅僅我們國家很多地方缺水,特別是今年云南遭受的旱災,而且世界許多地方也同樣缺水。從情景中,學生自己感受到了節約用水的重要性,自然引入課題。
二、聯系生活實際學數學。
聯系生活學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會用數學來解決日常生活和其它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因此數學教學應該瞄準與學生生活經驗的最佳聯系點,并架起橋梁,使數學知識因貼近生活而變得生動有趣,從而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內驅力。為了讓學生充分意識到節約用水的必要性,課堂上,無論是本校用水情況,還是家庭用水情況,始終都是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綜合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和分析問題,以此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求知成為一種內動力。
存在的不足:學生感悟太少。這節課重點是讓學生通過看(看圖片或視頻),說(匯報資料),算(先算出每人浪費一小杯水,再算出全國的小朋友浪費水的一個天文數字),知(了解有關水的一些小知識),感悟水資源額的缺乏,發自內心的行動起來節約用水。由于老師課前擔心時間不夠,四個環節匆匆而過,因此留給學生感悟的時間太少。
我的建議:把探究、感悟的時間留給學生,滲透“節約用水”的思想。
【節約用水的評課稿】相關文章:
將心比心評課稿01-20
梯形評課稿01-20
散步評課稿01-18
白鵝評課稿01-16
統計評課稿01-15
蒲公英評課稿01-15
趕海評課稿01-14
腳印評課稿01-12
回聲評課稿01-10
新疆評課稿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