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語教學評價。
吳春長老師選擇了三級雙語。老師和學生在組織教學語言和回答問題上盡可能用了英語,教師具有一定的英語表達能力,學生具有一定的英語接受能力。教師能選取較適當的教學資料,進行適當的師生交互活動,課堂教學取得一定的實效。重要的歷史名詞和術語(如:孔子——Confucius;儒家——Confucianism等等 )也用英語表達出來,達到了三級雙語教學的要求。
二、新課程理念評價。
1、教師專業知識技能較突出,是一個教學基本功很強的老師。在教學設計中,老師善于開發和組織教材,組織了豐富的音像和資料,給了學生充足的思想啟發和發揮的空間,是一堂歷史文化底蘊較深厚的.課。
2、本節課的亮點之一是新課導入比較成功。通過一幅畫中畫,讓學生明白:一幅畫從不同的角度看會產生不同的結果,一個時代由于人們所處環境的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想法。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大變革在思想領域的反映。由此導入新課,既新奇,又自然。
3、本節課的亮點之二是教學過程中各個環節環環相扣,過渡自然。從“新課導入”到“推銷自己”,從“特別推介”到“請你策劃”……各個環節水到渠成,這對剛剛接觸歷史的六年級的學生來說非常重要,要讓他們了解歷史并掌握歷史,注意邏輯性和易懂性就顯得特別重要。
4、課堂教學過程能體現出對學生合作學習、自主學習及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注意學生的全員活動,啟發學生思考實踐。如:在了解了“百家爭鳴”的主要幾家的思想觀點后,吳老師設計了一個投票環節,讓學生上臺為自己認同和贊同的學派投上一票,然后進行總結,這樣,學生對百家爭鳴的主要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本課的重點內容之一也就掌握了。
5、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養成上,吳老師能結合本學科特點,結合時事,提倡儒家文化修養教育,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養成具有積極的作用,對學校德育教育也應能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三、不足之處:
1、本課一些歷史專業術語沒有在課件和課堂中很好地用英語展示出來,與雙語教學的要求有一定距離。
2、由于本節課是一節以介紹思想為主的歷史課,因此,在師生互動方面有很多需要改進之處。
3、雙語應用略顯“虎頭蛇尾”,提問對象稍過集中,后來教師在課堂上自己也注意到了此問題,并作了相應調整。
4、時間安排方面不盡合理,前松后緊,結尾倉促。教學環節上的過于復雜,時間上的緊籌,使課堂效果難以發揮出來。
【《百家爭鳴》評課稿】相關文章:
將心比心評課稿01-20
梯形評課稿01-20
散步評課稿01-18
白鵝評課稿01-16
統計評課稿01-15
蒲公英評課稿01-15
趕海評課稿01-14
腳印評課稿01-12
回聲評課稿01-10
新疆評課稿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