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文教學中,很少有教師把第一課時作為公開課進行教學,因為傳統(tǒng)的第一課時,教師只是為學習課文掃除生字障礙,疏通課文,更多地偏重于語文的工具性,而這樣的課堂忽視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結(jié)合,忽略了情感的啟動,毫無精彩可言,又如何登得了大雅之堂?但是本學期的課堂磨練月活動,我們教科室就確定了第一課時的教學,引導全校教師加強第一課時的研究,提高第一課時語文教學的效率。再者,很多的外出上課評比、教師職評都以第一課時為主,第一課時開始被越來越多的老師關(guān)注。
今天課堂磨煉在我們工作室、三年級首開序幕,上午三位老師同上了《廬山的云霧》(蘇教版第六冊)第一課時,聽了兩節(jié)課,現(xiàn)圍繞自己對第一課時的教學研究,談?wù)勛约旱目捶ā?/p>
一、教學目標的到位與不到位
第一課時的具體教學目標可分解為三個方面:(1)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2)學習生字新詞。(3)理清文章的思路,歸納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從今天的教學來看,兩位教師都緊緊地把握住了這三個目標,引導學生讀書,特點張春花老師的課堂,采用學生互讀互評,互相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使得讀書教學高效省時。兩位教師都能指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生字詞的教學,包括字音、字形、字義的理解,特別是韓青老師的課堂上在教學中能讓學生描紅,像這樣中年級讓學生在課堂上描紅的老師實屬不多了,課堂只說不寫的形象要在我們手中改變。
但兩位老師在生字新詞的教學中還是不夠到位,尤其是多音字及字義的理解,提示規(guī)律方面、聯(lián)系生活拓展的力度不夠。
“千姿百態(tài)”一詞的教學,張老師直接讓學生說出詞語的意思,找近義詞理解,韓老師方法更妙,在此基礎(chǔ)上告訴學生可以變換詞語順序理解“千百姿態(tài)”,最后都能進行積累這一做法很好,但還缺少學生解詞的規(guī)律性揭示。我認為這一詞的教學我們還要增加力度,在引導學生變換詞語順序理解的基礎(chǔ)上,我們要繼續(xù)點撥:“我們這樣一調(diào)換‘千百’就表示多,合起來就是姿態(tài)多的意思,像這樣的詞語還有很多……”在學生回答時要讓學生說出意思(如千奇百怪表示奇怪的事物多,千軍萬馬表示軍隊中戰(zhàn)士戰(zhàn)馬多……)以此舉一反三,學生由一詞可得到規(guī)律,以后遇到這些詞語的意思就知道它的意思,我想這樣的拓展更高效。
“籠罩”一詞的教學,兩位老師都引導學生進行多音字組詞,但這樣列出兩個讀音,讓學生組個詞,學生就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嗎?我覺得我們的教學還不能停留在這一層面上,在學生組詞后要讓學生看一看詞語,什么時候讀第二聲,什么時候讀第三聲呢?師生要共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當“籠”表示東西的時候(名詞)讀第二聲,表示動作(動詞)時讀讀第三聲,“籠罩”你們認為是動作嗎?會做這個動作嗎?課文里是什么“籠罩”什么呀,讀這個句子注意這個詞語。看它能不能和這個句子里的“纏繞”調(diào)換一下呀?說說理由,那“纏繞”是什么意思呀?(這里可以用韓老師的繩子讓學生做動作理解)。其實多音字有很多都是有規(guī)律的,我們要在課堂中不斷強化,讓學生掌握規(guī)律,如“扇、處”。課堂要高效,我認為這就叫高效,牽一詞而揭其律,舉一而反三,課堂時間有限,沒講到的讓學生自己去根據(jù)規(guī)律去悟吧!
課文的朗讀、段落的訓練、課文內(nèi)容的概括訓練也不夠到位。段落的'訓練雖然兩位老師都點出了是總分的結(jié)構(gòu),但沒有進行強化,可以在讀的形式上對學生進行強化,如第二、三自然段引導學生以齊讀(齊讀中心句)-分讀(每人讀一種姿態(tài)、每人讀一種變化)形式的讀一讀,這既是讀的訓練,又是段落的訓練,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二、教學模式呆板與靈動
“讀通課文→學習生字新詞→理清思路,歸納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這是一般人第一課時的上法。在今天的教學中我們的老師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力求在“不變”中求“萬變”。首先要肯定的張老師的導入,很有新意,將導入與第一小節(jié)的學習緊緊結(jié)合,這樣的方法很好。在初讀檢讀的過程中,張老師能讓同桌互相檢讀,能夠做到讀正確、讀流利的打上“☆”,像這樣的方法都能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但在每個自然段的教學上不夠靈動,張老師的第2、3自然段方法相同,沒有拔高,都用一個模式,學生容易產(chǎn)生學習疲勞,老師可以第2自然段扶著學生學習,第3自然段讓學生自己試著學習,給點難度,給點挑戰(zhàn),讓學生跳一跳才能接到果子,這樣學習的積極性更高。
第一課時有40分鐘,它跟第二課時一樣,都是教師和學生生命歷程中的40分鐘,分分秒秒都應(yīng)珍惜。只要教師積極更新教育觀念,關(guān)注學生真正的需求,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讓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課堂中相互滲透,就能提高第一課時的效率,就能使第一課時的教學成為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
【三年級語文《廬山的云霧》評課稿】相關(guān)文章:
將心比心評課稿01-20
梯形評課稿01-20
散步評課稿01-18
白鵝評課稿01-16
統(tǒng)計評課稿01-15
蒲公英評課稿01-15
趕海評課稿01-14
腳印評課稿01-12
回聲評課稿01-10
新疆評課稿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