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教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澳大利亞獨特的地理位置,從而進一步理解澳大利亞大陸動物古老性的成因。
2.分析澳大利亞因地制宜發展農牧業、采礦業和冶金工業的實例,感悟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意義。
3.舉例說出澳大利亞在礦產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方面的經驗,培養正確的資源觀和環境觀,初步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動手畫圖”,鍛煉自己畫地理簡圖的能力,提升學習地理的基本技能。
2.通過讀圖、析圖的學習過程,學會觀察地圖并用地圖鏈接課文相關內容的學習方法,提升運用圖表學習地理知識的能力。
3.關注可持續發展觀,學會認識區域環境和區域發展之間的關系,提升用所學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探究意識,提高自主探究、合作研討地理問題的能力。
2.通過展示不同類型的地圖,給以思維美和發現美的享受,提高學習地理的興趣。
3.通過關注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探究活動,體會到地理知識的實用價值,領悟到學習有用地理的思想。
教學重點
1.從地形和氣候因素上分析澳大利亞農牧業地區差異的原因,進而理解因地制宜發展生產的重要意義。
2.澳大利亞經濟發展中的可持續發展觀。
教學難點
1.澳大利亞大陸動物古老性成因的探索。
2.澳大利亞因地制宜發展農牧業的原因分析。
教學方法
依據本節教材的特點,緊扣新課標要求,在整體把握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制定適合具體學情的教學目標,以媒體輔助教學法、引導啟發教學法為主,適時補充各種圖文資料,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習興趣。布置學生課前搜集有關歐洲西部的各種資料,培養學生搜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課堂上給學生展示的機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注重合作探究法、圖導圖練法、讀圖分析法、總結歸納法等學法指導,使學生通過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解決相關問題。
課前準備
教師:查詢最新網絡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搜集一些有關課前搜集有關澳大利亞的的圖文視頻資料。
學生:根據導學案的要求,預習課文;課前搜集、了解有關澳大利亞的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利用多媒體展示澳大利亞優美的風光(悉尼歌劇院、十二使徒巖、烏奴奴、大堡礁)。
師:同學們,你知道這些著名的旅游勝地的名字嗎?
生1:澳大利亞東北部的大堡礁。
生2:十二使徒巖。
生3:艾雅斯巖和悉尼歌劇院。
師:對,同學們回答得很好。澳大利亞還有很多秘密等我們去發現。
二、新課學習
師課件出示澳大利亞的特有動物。
師:想想這些動物共同的特征是什么?
生爭先恐后地回答,師給予評價。
教師:同學們,剛才老師給大家看了澳大利亞著名的旅游勝地和頭動物,這個國家美麗嗎?大家想不想到這個國家旅游?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美麗而奇特的國度,領略她獨特的魅力!
1、世界活化石博物館(時間5分鐘)
教師:澳大利亞素有“古生物博物館”之稱,這里有眾多其他大陸上沒有的千奇百怪的生物。你知道下面的動物哪些生活在澳大利亞嗎?
學生回答,教師予以點評。
教師:觀察大陸漂移,思考澳大利亞生物古老性的原因。
學生分組回答,教師予以點評,并適當給予加分鼓勵。
師出示課件,要求學生做好筆記。
【設計意圖】在此基礎上,教師因勢利導提出“澳大利亞現在在哪兒?”引導學生學會描述中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
學生回答,教師配合學生的回答,進行澳大利亞地理位置的課件演示。
學生:澳大利亞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位于東半球和南半球,位于熱帶和南溫帶。
設計意圖:播放視頻,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從視頻中獲取地理信息。利用文字資料,讓學生整體感知澳大利亞的古老生物。引導學生利用地圖,探究其古老生物的形成原因。利用對比方法,拓展知識,進一步理解澳大利亞古老生物的形成原因。
教師承轉:承接:澳大利亞不僅有特有的動物,而且也有很多富有特色的民族風俗,當地導游帶我們來到了澳大利亞的墨爾本農場,在這里,我們參觀澳大利亞的養羊業。當地人說澳大利亞是“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 相關推薦
【《澳大利亞》教案】相關文章:
《左傳》教案10-24
存貨教案02-28
愛蓮說的經典教案03-20
《牧場上的家教案》經典教案設計03-20
茶花賦教案04-06
《什么蟲》教案01-08
《文化苦旅》教案02-27
大學教案的寫法10-05
《認識鐘表》的教案03-19
《沙田山居》教案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