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朋友托班數(shù)學教案
小班數(shù)學《三角形寶寶找朋友》
課前構思:
三角形在生活中都能見到,通過這節(jié)課,讓孩子通過學習、觀察三角形,讓他們認識三角形,知道
三角形有三條邊和三個角。可以在眾多的圖形里很快找出三角形。通過從實物中找出三角形,是為了鍛
煉孩子是否已經(jīng)學會了三角形。所以本節(jié)課我設計了四個環(huán)節(jié)。
活動目標:
1、知道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
2、能在眾多圖形中找出三角形。
3、體驗找到好朋友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正方形、圓形、三角形若干
2、幼兒人手一個三角形操作卡片。
3、毛線。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三角形。
小朋友,我們之前學了許多的圖形,你們還記得她們嗎?
(依次出示圓形、正方形、)
今天我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新的圖形朋友,看看你們認識他嗎?
展示三角形:你們知道他是誰嗎?有的小朋友會說是三角形。
二、通過觀察、操作學習三角形。
(1)、游戲導入,觀察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
(2)、幼兒人手一個三角形,進行操作
(3)、在操作過程中自己說一說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
總結:
我們認識了三角形寶寶,三角形有三條邊和三個角。
三、從實物圖形里找出三角形寶寶。
(1)、教師出示已畫好的實物,讓幼兒在不同形狀的實物中找出三角形。
(2)、并能大膽地指給老師:這是三角形。
四、從眾多圖形中找出三角形串成項鏈。
鞏固剛學的知識,在小碗里找出三角形,用毛線串起來,教師給予指導,串成漂亮的三角形項鏈。送給
客人老師。
活動延伸:可以在數(shù)學區(qū)角投放三角形等不同的形狀寶寶,請幼兒說一說,結合生活活動,說一些關于
形狀的物品。
托班數(shù)學教案找朋友篇二:教案:找朋友
適齡目標:小班社會與健康
設計意圖:
日常生活中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沒有比較好的應答習慣,加上大人們都喜歡用小名來稱呼孩子,因此,當老師喊小班幼兒的名字時,不少孩子表現(xiàn)出無動于衷,有的甚至不理不睬。針對這種現(xiàn)象,結合幼兒園“社會”領域目標中的要求“小班幼兒應知道自己的姓名、性別、年齡并學會應答”,設計了此活動。
課時建議:一課時
活動目標:
一、引導幼兒大方地說出自己的姓名、性別和年齡,并大聲地應答。
二、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小兔的家”場景布置,小兔手偶、生日蛋糕。
活動過程:
一、看一看
教師帶領幼兒參觀小兔的家,引出小兔過生日話題。
師:寶寶,快看!這是誰的家呀?小兔家今天有什么事呀?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蛋糕?
(評析:每個孩子都有過生日的經(jīng)驗,在活動一開始,以小兔過生日的情境導入,一個大大的生日蛋糕便充分激發(fā)起孩子們的興趣。)
二、說一說
1.介紹參加小兔的生日聚會,引導幼兒向小兔介紹自己,說出姓名、性別、年齡。
師:對呀,今天是小兔的生日,他想請我們的寶寶們和他一起過生日,你們開心嗎?可是,小兔還不認識我們呢,快來告訴他你叫什么名字。(引導幼兒大聲地說出自己的姓名)
(評析:抓住契機,巧妙導入,激發(fā)幼兒迫不及待地參與活動,氣氛非常活躍。)
師:小兔說認識了這么多寶寶真開心,現(xiàn)在他要來找朋友了,誰愿意做他的朋友?不過,小兔想知道他的好朋友幾歲了,是男孩還是女孩,等會兒你可要告訴他哦。(教師戴上手偶扮小兔,邊找邊說“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小兔摸著誰的小臉,誰就是他的好朋友。小兔在聽到一些朋友的介紹后,教師便進一步以小兔的口吻說出想找哪一類朋友,如小兔要找女寶寶做朋友,女寶寶來跟小兔抱一抱;小兔想跟男寶寶握握手;小兔要和四歲的寶寶一起跳一跳等等)。
(評析: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通過情感的調動如跟小兔親親、抱抱、握握手等方式,刺激和調動幼兒大膽地介紹、認識自己的性別和年齡。)
2.應答帶領幼兒和小兔玩應答游戲,引導幼兒大聲應答。師:小兔一下子找了這么多朋友好開心,不過他要考考自己是不是真的記住了你們的名字。小兔喊到誰,寶寶就大聲地說“哎”,讓小兔記住你!
(評析:在這里創(chuàng)設了孩子對呼叫產(chǎn)生回應的平臺,幼兒聽到小兔能叫出自己的名字,顯得格外的興奮,這種擬人化的手法,充分激發(fā)起孩子對別人的呼叫進行應答的興趣。)
三、躲一躲
通過玩“捉迷藏”的游戲,進一步引導幼兒大聲而完整地應答“哎,我來了”,并說出相應的方位詞。
師:看來小兔真的記住了寶寶們,現(xiàn)在他要和寶寶們玩“捉迷藏”的游戲了。你輕輕地找一個地方躲起來,不要讓小兔發(fā)現(xiàn)哦!待會兒小兔找到了誰,你就要大聲地說“哎,我來了”,并且要告訴小兔你躲在哪里。幼兒在已布置好的場地中找個地方躲起來,教師嘴里邊唱邊找。(歌詞略)
(評析:游戲不僅是幼兒身心發(fā)展水平的反映,也是促進幼兒身心發(fā)展的重要途徑,而“捉迷藏”的游戲,孩子們百玩不厭。本環(huán)節(jié)通過讓幼兒和小兔玩“捉迷藏”的游戲,既是對“哎,我來了”這句
話的鞏固和練習,同時又整合了許多方位詞,如桌子下面、玩具柜后面、椅子旁邊等等。)
四、嘗一嘗
幼兒齊唱《生日歌》,品嘗生日蛋糕,結束活動。
師:今天有這么多的寶寶陪小兔玩,他真開心呀!他想請我們吃生日蛋糕了,讓我們唱一首《生日歌》來祝小兔生日快樂吧。
(評析:一曲《生日歌》將活動推向高潮,孩子們在情境中品嘗著蛋糕,體驗著快樂。)
活動延伸:
今天這節(jié)課小朋友可真棒,能大方地說出自己的姓名、性別和年齡,并大聲地應答。老師還看到小朋友之間都特別團結,吃蛋糕,不爭也不搶,還主動讓小朋友吃,現(xiàn)在呀,請大家繼續(xù)品嘗剩余的蛋糕吧!
活動評析:
活動設計中,遵循“常態(tài)性”“可操作性”的原則,采用“手偶”這一簡單易行的傳統(tǒng)教具,通過創(chuàng)設的游戲情境——和小兔過生日,讓孩子們在“看一看”“說一說”“躲一躲”“嘗一嘗”等環(huán)節(jié)中嘗試介紹自己,大聲進行應答,體驗游戲的快樂。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始終興趣盎然,在一呼一應的默契中,有效地體現(xiàn)了幼兒自主參與活動的快樂和積極的情緒體驗,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該活動具有以下特點:
1.注重游戲化、情境化游戲是基于個體內(nèi)在需要的自發(fā)自主性活動,是促進幼兒身心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在幼兒園課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整個活動抓住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通過可愛的小兔角色、誘人的生日場景及一系列連貫而又有趣的情境游戲:到小兔家做客——小兔找朋友——和小兔玩游戲——分享生日蛋糕,使幼兒身臨其境,在自然輕松的氣氛中,充分激發(fā)起學習情趣,達到了玩中學、學中樂的境界。
2.注重生活化、整合化。此活動是從幼兒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和生成
的,活動內(nèi)容來源于生活,活動環(huán)節(jié)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活動目標既符合幼兒的實際水平,又貼近幼兒的實際需要,使幼兒的學習與他們的真實生活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更好地實現(xiàn)了生活與課程的有機整合。本次活動雖然定位在社會領域上,但在活動設計中,充分注意活動的綜合教育作用,以及不同活動之間的互動與滲透。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說一說”中,基于小班的孩子大多只有四歲,便在蛋糕上有意識地插了紅、黃、藍、綠四根蠟燭;在“躲一躲”中,既鞏固了對“哎,我來了”這句話的練習,同時又巧妙地融進了許多方位詞,如在桌子下面、在蘑菇房里面、在玩具柜后面等,有機地整合了社會、科學、藝術等領域的相關知識,注意多層次的整合。另外,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本次活動的又一亮點。教者將音樂活動“找朋友”中的歌詞借用到“小兔找朋友”中,引導幼兒有節(jié)奏地邊說邊拍手,并配合小兔找朋友,使活動增加了“動感";在與小兔玩“捉迷藏”游戲的環(huán)節(jié)中,又借用幼兒愛玩的音樂游戲“找小貓”的旋律,填入與本次活動有關的歌詞,既增添了趣味,又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效果非常好。
托班數(shù)學教案找朋友篇三:中班數(shù)學教案《找朋友》
中班數(shù)學教育活動《找朋友》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兩個相似特征的東西可以配在一起。
2、能將兩種相同的或者相關的物體配對。
3、體驗配對的樂趣。
【活動準備】
音樂、小象玩偶、動物頭飾若干(如,兩只小雞,必須兩兩可配對)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老師扮演小象,讓幼兒初步感知兩個相似特征的東西可以配在一起。
老師微笑走進教室,向小朋友問好:小朋友們好,今天有一位新朋友來我們班做客,我們看看它是誰呢?(拿出小象玩偶)引導幼兒說出小象。(老師模仿小象的口吻說話:“小朋友們,你們好,我叫笨笨,平時我總是一個人玩,可是我也很想和其他小象一起玩,我的小朋友們,你們在哪里?”接著老師拿著玩偶走向朋友們,用小象玩偶碰碰小朋友的頭或者是肩膀,然后說“你是我的朋友。”(用小象玩偶碰幾位小朋友就可以了)然后老師模仿小象口吻:“笨笨好高興,笨笨終于找到我的朋友了,我要邀請他們一起到森林里去玩耍。”
二、游戲環(huán)節(jié):動物找朋友——能將兩種相同的或者相關的物體配對。
(1)小象找完朋友后,老師說道:“那就請小朋友們扮演森林里
的小動物,找到自己的同伴,和小象一起去森林里玩耍吧,那現(xiàn)在我們也來找一找自己的小朋友吧。”
(給他們帶上事先準備好的動物頭飾,當音樂響起讓幼小朋友開始找小小伙伴,音樂停止,師請幼兒找到與自己頭飾相同的小伙伴并抱在一起,看哪個小朋友最快找到小伙伴,對于沒有成功找到的幼兒師及時給予引導他們找到小伙伴。游戲可以反復進行。)
(2)當幼兒找到同伴并且抱在一起的時候,老師說道:“我們除了可以和同伴抱抱,我們還可以做什么呢”引導幼兒想出其他方式,比如說碰碰頭啊,拍拍肩膀啊握握手啊等。接著在音樂響起讓幼兒開始找小伙伴,音樂停止,師請幼兒找到與自己頭飾相同的小伙伴,并和小伙伴碰碰頭或拍拍肩膀,看看哪個小朋友最快找到小伙伴,對于沒有成功找到的小朋友,老師及時給予引導他們找到小伙伴。
(3)待到游戲玩過幾遍后,老師模仿小象的口吻說:“伙伴們都玩累了吧,都餓了吧,我都為你們準備好了許多好吃的食物,但是我不懂你們都喜歡吃什么食物,你們要找自己頭飾上小動物喜歡吃的食物哦,那我們現(xiàn)在一起去找食物吧。”
(助教把準備好的食物圖片放在桌面上,讓幼兒去找自己扮演的動物所喜歡吃的食物)
對于找錯食物的幼兒,老師要引導其選出正確的食物(哪位小朋友們可以告訴老師XX喜歡吃什么嗎?幼兒答不出來,老師就公布正確食物(XX動物喜歡吃XX,對不對),直到幼兒選出正確的食物。
(4)手指游戲:
師:小動物們都吃飽了吧,讓我們一起來手指游戲吧,大家都伸出小手,跟著老師一起做哦。接著老師邊做動作邊說著:“兩個拇指,彎彎腰,點點頭;兩個食指,變公雞,斗
斗斗;兩個小指,鉤一鉤,做朋友;兩個手掌,碰一碰,拍拍手。”
三、結束總結
小象和小象是好朋友,小雞和小雞是好朋友,因為它們都是同一種動物。小朋友們,以后我們?nèi)绻l(fā)現(xiàn)有兩種相同的或者相關的東西我們可以把它們湊在一起做朋友。
今天小朋友們在游戲中都和自己的同伴玩玩累了,讓我們一起休息吧。
- 相關推薦
【找朋友托班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托班美術活動的教學反思03-20
幼兒園托班運動會感想03-19
《小蟋蟀找朋友》的教案反思03-28
《找影子朋友》教案(精選6篇)09-13
小班寶寶找朋友活動教學設計03-20
托班生活活動《不亂扔垃圾》教案與反思(精選14篇)03-24
《鞋寶寶找朋友》活動教案(通用11篇)12-12
托班數(shù)學教學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