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答案是語文考試中常見的一道題型,分值也很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松花江上閱讀答案,歡迎大家參考!
【松花江上閱讀答案】
年初秋,我去哈爾濱,第二天,便佇立在松花江畔,滾滾東流的江水奔來眼底,我不禁浮想聯翩,百感交集。
50多年前,當我還在中學上學的時候,就學會唱《松花江上》這首歌,那時正是九·一八事變之后幾年,日本侵略軍占領著我國東北三省大片領土,我約同幾個十三四歲、志同道合的同學,選擇一個星期天下午,坐在香港一間中學的課堂里秘密開會。大家在左臂上纏著紀念國土淪陷的黑紗,低聲哼著“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的曲調,臉上淌著熱淚,心胸中激蕩著悲憤的憂國憂民之情,這種感情恐怕只有離開了祖國,而又經歷著國土淪喪的慘痛的人才會深切地體會到的,雖然當時我們只不過是一群不大懂事的孩子。
說起來也奇怪,半個世紀以來,我走南闖北,差不多跑遍全國大江南北的每一個省份,甚至出訪過日本、北美和西歐好幾個國家,偏偏沒有看到過松花江,甚至連山海關也沒有出過。東北三省,特別是松花江,是我少年時魂牽夢縈的地方,卻緣慳一面?磥砣耸篱g真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而且往往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轉移的。我直到暮年,才有機會來到松花江上一傾積愫。
比之長江黃河,松花江的寬幅長度都相形見絀。它只是黑龍江的一條支流,江流甚至還不如珠江下游處那樣洶涌澎湃。但由于《松花江上》這首流傳多年的歌曲的影響,它又是九·一八事變以來歷時14年之久的中日戰爭中敵我鏖戰最激烈的地區之一,江畔那座巍然矗立的東北抗日聯軍將領李兆麟烈士紀念碑,銘刻著抗日先烈艱苦戰斗的偉績豐功,松花江兩岸的土地幾乎每一處都澆灌過烈士們的鮮血,我不由得對松花江產生了一種不可遏止的特殊感情,一種糅合著肅然起敬和悲憤填膺的感情,這種感情我50多年前唱《松花江上》的時候也曾經產生過的,只是現在身臨其境,面對著曾經一度遍布血海尸山的古戰場,就更強烈得多了。我獨自憑欄,禁不住潸熱淚下,熱淚和松花江的江水匯流在一起。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劉禹錫:《西塞山懷古》)我仿佛覺得,我的心靈深處,還有一條松花江在奔騰澎湃地鼓蕩著,這是當年3000萬東北同胞的血淚匯合而成的松花江。人們看不到它,但愿人們永遠不要忘掉它!端苫ń稀愤@首“前朝曲”還是有必要經常多唱幾遍的。我們既然把《義勇軍進行曲》定為國歌,《松花江上》不是也有著同樣嚴峻的歷史意義嗎?
有道是,“居安思危”,又說“毋忘在莒”,看來祖國現在仍然需要像《松花江上》那樣的歌聲。
1.文章在寫作順序上,運用的是________的手法。
2.文章題目是《松花江上》,但第三段卻寫一直未能看到松花江,這是否多余?
3.松花江作為黑龍江的一條支流,既不能與長江黃河相比,甚至不如珠江下游的洶涌澎湃,作者為何半個世紀對它念念不忘?
4.“我不由得對松花江產生了一種不可遏止的特殊感情,一種糅合著肅然起敬和悲憤填膺的感情。”請分析“肅然起敬”與“悲憤填膺”這兩種情感。
5.最后一段,作者別有深意,呼喚祖國仍需要像《松花江上》那樣的歌聲。請談談你的理解。
答案:
解析:
1.倒敘
2.這是為了表達對松花江的切盼之情,對比手法突出對松花江情感之深。
3.因為受《松花江上》這首歌曲影響,這里又灑滿了抗日戰士的鮮血,所以讓“我”對它懷有特殊情感。
4.“肅然起敬”是對抗日將士,“悲憤填膺”是對日軍當年的入侵與殺戮。
5.作者重在呼喚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識,生活在和平時期也莫忘國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