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徒步橫穿南極考察
8月份過去了。9月份我們還是風雪無阻地趕路,每天早上5時半起床、燒飯,7時收帳篷,8時半出發,下午6時宿營休息。
9月和10月份,我們是在暴風雪中行進的,瘋狂的暴風雪打在臉上像刀割一樣,我們用舊褲腿做成頭套罩在臉上,只露兩只眼睛,一天下來,眼睫毛上掛滿黃豆大的冰粒。衣服表面凍成冰殼,我們回到帳篷里打碎衣服外面的冰層,用火把衣服烤干。這時我的右眼皮凍傷了,為了不讓家人擔心,到達南極點照相時我戴了一副墨鏡。我的眼皮一直有凍傷,舊疤未去,又添新疤。
每天,我們早晨醒來第一件事就是用刷子把衣服表面結的一層冰除去,因為睡袋上結滿了冰。
吃的食品很簡單,一般是把壓縮食物用錘子打碎放在鍋里煮,很不好吃。200天下來,我連放食品的盒子都不愿意看。
最困難的是上廁所,這是個不登大雅之堂的話題,可在南極是極嚴肅的。我們不敢解開衣服,因為風會卷著雪鉆進衣服。我們各有各的絕招,有的挖深雪坑避風,有的不出帳篷,最絕的是蘇聯人,他不怕冷,每天用雪洗澡,所以上廁所不成問題。
由于食物單調,低溫嚴寒和高強度的滑雪活動,體力消耗大,每個人的體重都在下降,3個月以后,我的體重減少了15公斤。平時我們裹衣而睡,沒有看過秘書的身體,到104天時,我們到了南緯800,西經900,這里的一個考察站安排我們吃飯后洗澡,我才發現自己是皮包骨頭,四肢細瘦,關節突出。我開始擔心體質繼續下降,僅憑毅力能否完成這次探險。好在我們得到了一些鮮肉,食物構成上有所改變,增強了體力。
通訊是采用20瓦的電臺,靠它和外界聯系,但這不足以保障我們的生命安全。在當時惡劣的氣候條件下,一旦遇難,飛機無法援救。因為暴風雪太大,能見度太低,有電臺也沒有用。有一段時間,我們與外界的聯系經常中斷。好幾次,我們好不容易和飛機聯絡上,可是風大,能見度低,飛機無法確定我們的準確地點,因而也就無法投遞食物。為了確保安全,我們在將經過的地段預先投遞食物,但是有許多食物找不到或丟失了。當兩個相鄰的物資集散地的食物都丟失的時候,我們不得不減少定量,狗減少1/2,人要減少到1/4。有一次,狗的糧食只能維持兩天了,十分危險。
【問題及閱讀答案】
1、本段文字共有7段,分別寫了(行進) 、穿衣、(食物) 、上廁所、(體力消耗)、 和通訊聯絡諸問題,其中以(體力消耗) 最為重要。
2、第2段介紹探險中風雪無阻地趕路,先寫群體,用(我們) ,后寫個體,用(我) ,面點結合。這樣的寫法還有 (4,5,6)自然段。
3、第5段敘述中有議論,最明顯的一個議論句是(第5段,第一句) ,把你對這個議論句的理解寫在下面。
3、第5段敘述中有議論,最明顯的一個議論句是(c) ,把你對這個議論句的理解寫在下面。
5、承上兩題,說“我們”用“絕招”,說蘇聯人“最絕”。從正常情況下生活的人看,蘇聯人辦法“最絕”嗎?為什么?
答:不。正常情況下生活的人不會用雪洗澡。蘇聯人之所以絕是因為他能進行正常人不能進行的活動。
6、第7段說“為了確保安全,我們在將經過的地段預先投遞食物,但是有許多食物找不到或丟失了。”這是什么原因呢?請結合文中語句說明原因。
答:暴風雪太大,將食物掩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