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作者回憶了那年隨母親賣白菜的事,母親的言行舉止表現了她怎樣的品質? (4分)
4.作者在文章結尾說“這是我看到堅強的母親第一次流淚,至今想起,依然沉痛”,這“沉痛”的背后流露出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4分)
5.文章多次寫到那棵最小的白菜,請你探究一下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什么? (4分)
【閱讀答案】:
1.(4分)“狂”主要表現在:母親決定賣掉白菜時,“我”不愿意且埋怨(沖撞、責怪)母親;老太太刁難“我”的白菜時,“我”不顧尊長,氣憤地回擊她;“我”算賬時,故意多算一毛錢報復老太太; 母親要“我”算賬時,不誠實,欺騙、傷害了母親。(一點1分,大意正確即可)
2.(4分)本段細節描寫用了“嘆息、抬高、瞥、鎖定、端詳”幾個動詞(2分),生動地表現了在艱苦的年月里,母親對自己珍愛的白菜不想賣又不得不賣的矛盾、無奈和痛苦的心理。(2分,大意正確即可,但沒答出“不想賣又不得不賣”的意思扣1分)
3.(4分)表現了母親本性善良、為人誠信、樸實能干、嚴格教子的品質。(一點1分)
4.(4分)“我”因故意多算一毛錢讓母親丟臉、難過而自責;“我”對自己當年幼稚不寬容的做法而感到愧疚;“我”因辜負了母親平時的教育,做事出格,讓母親失望而感到懊悔;“我”因欺騙傷害了母親,但又無法彌補而痛苦。(一點1分,注意加點詞語,大意正確即可)
5.(4分)表現了這棵最小的白菜長成不易;表現了“我”對這棵白菜特別的喜愛;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為下文我氣憤時懲罰老太太多算一毛錢作鋪墊;也用這棵最小白菜的曲折經歷來暗示了“我”的人生經歷曲折坎坷。(任答對1點得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