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于先生是小鎮上的名人
②于先生一輩子走村串鄉唱皮影兒,小鎮人一年也見不到他幾回。一旦于先生出現在小 鎮里,這天晚上于先生小屋前面的老槐樹下就聚起一幫人,等著太陽落山了看于先生的皮影 兒。于先生是不收鄉親們一文戲錢的,權當是犒勞鄉里鄉親。
③于先生的驢皮影人全部是自己設計、自己雕刻。無論是古代的人物,還是現代的人物, 都做得有模有樣。那年,上面派來一個鎮長,是個貪得無厭的潑皮,沒做兩年鎮長就被小鎮人 攆走了。潑皮走的當天,于先生就演了一場皮影兒,主角就是剛剛被攆走了的潑皮鎮長。他那 走勢、坐樣、貪相、潑皮無賴的模樣惟妙惟肖,贏得鄉親們一陣陣喝彩:像,像,太像了,真是那潑 皮無賴樣兒啊。
④于先生的影人不僅由自己設計,自己雕刻,在幕布后面還自己操縱。更絕的是,生旦凈 丑,戲里的所有人物的說唱全部由他一人完成,男角聲音渾厚敞亮,女角清婉柔美,丑角油腔滑 調,讓人禁不住捧腹大笑。人物是這樣,就是那些動物也是活靈活現的,馬嘶鳴,雞啄食,狗啃棒,鳥扇羽,猴子翻白眼,魚擺尾噴水……都栩栩如生,似有神助一般。
⑤就這樣一個能人,愣是一生不收徒。真是可惜了一身絕技。
⑥給于先生挑擔走村串鄉的人姓皮,誰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大家都叫他皮挑兒。皮挑 兒跟著于先生,每天挑著于先生五顏六色的驢皮影人和鑼鼓家什走南闖北,一跟就是三十年, 愣是,舍也不懂,,舍也沒學會。
⑦人們也勸皮挑兒,跟著于先生學幾招,好歹能掙口飯吃不是。皮挑兒嘿嘿-笑:“我笨呢,就靠兩個肩膀糊口吧。”
⑧人們也勸于先生,好歹教皮挑兒兩手,您干不動了,讓他也有口飯吃不是。
⑨于先生也是嘿嘿一笑:“超拔絕妙的技藝不是教的,也不是學的,要看有沒有悟性。悟性高了,自有天成。”
⑩說這話沒過一年,于先生就故去了。
⑪小鎮人嘆息:可惜了,一身絕技都讓于先生帶進棺材里去啦。
⑫四村八鄉人惋惜:于先生走了,再也看不到那么好看的驢皮影兒嘍。
⑬沒想到小鎮忽然又演開了驢皮影兒,那幕布上的影人兒嬉笑怒罵、耍戲打斗,樣樣生動 逼真、惟妙惟肖。特別是人們看到幕布上女人梳洗打扮的表演:散發、梳頭、挽髻、簪花、涂脂抹嘖嘖贊嘆,拍手叫好。
⑭誰也沒有想到的是,這演皮影的人竟然是皮挑兒。他的演技真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比 于先生還要勝一籌。
⑮有人問皮挑兒你有這般手段,為何早先不露一手啊?”
⑯皮挑兒說:“那時候有于先生在,我是怕爭人家的名頭,奪人家的飯碗啊。”
⑰“那你現在就不怕了?”
⑱皮挑兒說:“現在于先生走了,他不需要那個名分,也不需要拿這手藝糊口,可我還是要 活下去呀,大家也要看皮影兒度日子啊。”
⑲人們無不稱道:皮挑兒這人德行好,道行又高。他是怎么學的皮影戲?又是怎樣練就的 一手功夫?不僅外人不知道,就連于先生也毫無覺察。
⑳大家再也不叫他皮挑兒了,改稱皮先生。
16. 皮挑兒是一個怎樣的人? (2分)
17. 小說為什么用大量文字寫于先生?(4分)
18. 你認為于先生“就這樣一個能人”,為什么“愣是一生不收徒”(4分)
19 大家原來叫他“皮挑兒”,為什么后來改稱“皮先生”? (4分)
20.賞析第④段的畫線句。(4分)
21.第⑦⑨段“嘿嘿”一詞對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22.你認為皮挑兒需經過哪些努力才能學得皮影絕技? (4分)
【閱讀答案】
16. 德行好;道行高。
說明:本題2分。
17. 襯托出皮挑兒德行更好,道行更高。
說明:本題4分。
他給于先生挑擔,身份低微,大家只知其姓,不知其名,故稱之“皮挑兒”;后來大家發現他德 行好道行又高,心生敬意,故改稱“皮先生”。
說明:本題4分。
20.一系列動詞妙用與排比手法的運用,使于>18. 保住自己的名聲,保住自己的飯碗;缺乏皮挑兒那種“大家也要看皮影兒度日子”的責任意識。
說明:本題4分。
說明:本題4分。
21.使皮挑兒和于先生的形象更加生動傳神。
說明:本題2分。
22.留心觀察;用心領悟;勤學苦練。
說明:本題4分。答對兩點即可得滿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