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閱讀作文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閱讀作文 篇1
生活,是一本無字的大書。只有你用心去體會,用心去感悟,用心去熱愛,你才能慢慢地讀懂它,真正地讀透它,你才能真正體會到生活的樂趣,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真正產生幸福感。
我們踩著時光軸,順著羅盤的光影,在生活這本大書中行走,閱讀伴隨著我的成長,使我受益匪淺。
在生活中,我深深閱讀到父母的愛。一次,媽媽帶我與妹妹一起去萬華廣場玩。我們在那里玩得忘記了時間,也許老天也怪我們玩得時間太長了,陰云密布,雷聲隆隆,霎時,豆大般的雨點直瀉而下。偏偏這時,媽媽的電話又響了,原來外婆已經站在了我家門外。
“我們必須盡快回家!”媽媽堅定地說道。可看著筆直的雨道,心里真有幾分膽怯。媽媽迅速將雨傘遞給我們,自己毫不猶豫地沖進雨簾中。到家門口,媽媽的頭發緊緊貼在頭皮上,雨水順著頭發往下流,眼睛也睜不開,一站到走廊上,地上就是一灘水,但她顧不得自己,一邊打著噴嚏,一邊摸摸我們的衣服:“大佳、小佳淋濕了嗎?”外婆心疼地說:“淋壞了吧?怪我來得不是時候,本來你們可以等雨小一點再回來的!”我淚眼婆娑地看著媽媽:“媽媽,別管我們,你自己抓緊去換衣服吧!”媽媽,無論什么時候,你首先想到的只有我們。閱讀母親的關懷,真好!
在學校里,我深深閱讀到同學們的情誼。體育課上,女生800米測試,我被一個同學絆了一跤,她馬上回頭,彎著背,兩膝發抖,滿臉通紅將我慢慢扶起,口里還一個勁地說:“對不起,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你摔壞了嗎?”一邊安慰我,一邊檢查我的傷口,小心翼翼地把我搭在她弱小的身體上,那溫柔的言語,即使寒冰也融化了,那細致又帶著歉意的動作,即使再疼,我也不覺得了。我倆一瘸一拐地來到醫務室,老師清洗了傷口,消了毒,說沒事,她的臉上才放松了。閱讀同學情,真好!
在學習中,我能閱讀到老師對我的照顧。那天,我與爸爸發脾氣后,氣呼呼地往學校走,早飯沒吃就進了教室,也沒心情早讀,老師好像接到了母親的電話。向我款款走來,笑瞇瞇地領著我走向食堂,在路上,他說:“怎么了,說給我聽聽?我幫你分析分析,讓我做你的傾聽者!”我的心一下柔軟了,眼淚奪眶而出。閱讀師生情,真好!
閱讀,是我成長歷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一條甘泉,給心靈以潤澤,伴我走向遠方,永伴閱讀,沒有地平線。
閱讀,真好!
閱讀作文 篇2
最近語文報上的“閱讀能力中國需加強”這幾個字讓我們看的目瞪口呆。老師說:“中國的數學不錯,但是閱讀能力卻很差。是真的不過里面陳述的事實比老師講的更深入,更詳細。”
其實學校已經告訴我們非常多次了,叫我們要常常去圖書館借書閱讀,要不然一個禮拜最少要看兩本書。我們老師也很嚴格,要我們周一到周五每天都要看一篇文 章,但是不一定要去圖書館借書如果家里有電腦也可以上網看一些書或文章。如果不能去圖書館又沒有電腦,也可以向同學借書來看,久了以后就可以養成閱讀的好 習慣,也可以建議父母多買一些書給我們看。像我家的書也滿多的,當然也可以跟同學交換看,這樣就可以增加很多知識也可以增廣見聞,以后還可以當一位小小博 士呢。
閱讀不但可以增廣見聞,還是一件很好的休閑活動。所以無聊時不一定要看電視、打電腦游戲,可以多看書,相信對自己的將來一定很有幫助。
閱讀作文 篇3
書,是一盞明燈,照亮我的成功之路;書,是一把鑰匙,讓我開啟智慧寶庫的大門;書,是神秘的宇宙,讓我去探索其中的奧妙……
小時候,我特別喜歡看漫畫書。因為那時還不識字,只能讓父母把里面的故事講出來。我睡不著的時候,媽媽就細聲細語的把故事講給我聽。不知不覺,我就睡著了。
時間似流水,漸漸地,我長大了。我對書的愛好與日俱增。記得有一次,我和媽媽去書城看書。到了書城,我看見里面人像往日一樣擠滿了顧客。我顧不上喊媽媽,三步合兩步地就跑到樓上去了。
在一排排花花綠綠的書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尋找著《瞧,這群俏丫頭》。喲,它在這里。我連忙捧起書,找了個位子坐了下來。好像一個在沙漠里急需水源的人找到了綠洲。我翻開書,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
突然,一只大手狠狠地捏住了我的耳捶。“好痛——”,我抬起頭來,一看是媽媽。“媽,你莫名其妙地捏我耳朵干嘛嗎?”我一邊揉著耳垂,一邊抱怨媽媽。“你還說呢,跑到哪去啦?讓我找你這么久,可把我給急死了……”媽媽急得滿臉通紅,越說越激動,差點沒一巴掌把我拍死。“走,吃飯去。”媽媽牽著我的手,把我從座位上拉走。“再看一會兒嘛!”“不行!”。我只好把書放回書架,然后依依不舍地離開了書城。
看書,讓我變得聰明;看書,讓我開闊視野;看書,讓我變得能干。我就是一條書蟲,一條離不開書的書蟲。
閱讀作文 篇4
第三周,我參加了青年教師培訓,觀看了《儒林外史》這個課例,課堂的主要特色是欣賞了語言美,品味了語言、動作的細節描寫,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在閱讀教學中滲透作文的寫字方法,從事件的發展當中激起學生想象的欲望,大膽猜測故事的進一步發展,引起懸念,突出寫作方法的指導。之后,我思考了如何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一、品味教材魅力,激發寫作興趣
編者為我們精心設計了一篇篇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題材、體裁、風格豐富多樣的課文。教師要充分挖掘文章的美,引導學生品味、感悟其中的魅力,使他們受到熏陶和感染,發現優美的文章竟如此吸引人、打動人,故產生創作的沖動和興趣。
二、豐富語言積累,成竹在胸
有人說:閱讀是吸收,習作是釋放;閱讀是根,習作是果實。是啊,課堂閱讀教學是指導學生學會積累語言的“主戰場”,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多方面指導學生獲得豐富的語言,掌握積累的方法,指導多讀多背,讓課文中的語言文字盡可能多地印在學生的腦海里。指導摘錄優美的詞、句、段,要求學生配備一本摘錄本,做到筆記、腦記相結合。詞句是文章的磚瓦,長期積累,久而久之,詞匯豐富了,寫文章就下筆有神了。
三、抓住契機,多練筆
閱讀教學中會有很多好的練筆機會,我們在教學課文時一定要抓住契機,指導作文,讓學生想寫,會寫。很多文章都根據課文特點安排了“小練筆”,讓學生模仿其中的句式、段式、立意、寫法等進行小練筆,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我們應該緊緊抓住這些機會,還可以適當安排寫一些讀后感,一步一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四、在閱讀教學中指導寫作方法
課標明確指出,作文教學和閱讀教學要密切配合。在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寫作方法。在作文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把從閱讀中學到的基本功,運用到自己的寫作當中去。所以,我們要抓住課文閱讀這個契機,把寫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導滲透其中。
1.仿修辭手法
一篇文章要寫得生動形象,必須要運用一些恰當的修辭手法。所以在理解課文時,要趁機指導學生怎樣把文章寫得更美。
2.仿結構
(1)、連續結構段指段中的幾層意思是按照先后順序一層接著一層寫的,這也是小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結構段,在寫作中經常用到。寫一段話,要求學生先想好這段話要寫的內容,接著安排好順序,明確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哪層要寫具體,寫好還要檢查,每一層次意思前后是否連得上,有毛病的要加以修改。
(2)、并列結構段是指一段話將事物分成幾個方面來寫。使學生懂得同時介紹事物幾個方面的時候,可采用并列結構段。可指導學生練習寫《校園一角》《美麗的花園》等片斷,讓學生在具體的寫作實踐中加深對這種結構段的認識。
(3)、總分結構是由總述和分述兩層構成。指導學生仿寫時,教師可出示總述部分,讓學生圍繞總起句,寫分述部分。
3、仿詳略
在閱讀教學中,通過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讓學生知道寫文章要有詳有略,有主有次。重點的,突出主題的部分要詳細寫,其余部分略寫。
除此之外,仿立意,仿選材,仿順序……都是閱讀教學中值得學習的寫作方法。
“讀寫結合,相得益彰,讀寫分離,兩敗俱傷。”這句話形象地寫出了閱讀和寫作間的緊密關系。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必須借助課本的范文作用,把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有機聯系起來,以讀帶寫,讀寫結合。
閱讀作文 篇5
這兩天我和媽媽一起把《神奇的希爾大叔》等十篇文章讀完了,讓我最感動的是《最好吃的蛋糕》里的老鼠三兄弟,讓覺得了有意思的是《嬰兒使用說明書》 里把小寶寶當在“食品”似的向我們講述成份、注意事項、保質期、生產日期······太有意思了!還有其他的文章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
讀完的文章,我還做了問卷,唉~~~看似簡單的文章,但是問卷一點也一簡單喲,好幾篇我都沒得滿分,只好重新再仔細閱讀、再重新答一次。雖然花了一些時間,但我覺得還是值得的,讓我的知識面廣了很多!
閱讀不僅能給我們帶來快樂,更能讓我們學到知識!我一定還要把那八本書完成!
閱讀作文 篇6
世界上閱讀不可少,我也愛閱讀。
閱讀,其實每個人身邊都有的一個,只是沒有人著重它。我愛閱讀,因為書中會帶跟我們一種快樂,也會給我們帶來寫作的能力。暑假開始了,老師讓我們每天寫一篇博文,同學們都很開心。大家每天都看書并寫閱讀筆記,都毫不示弱。書也是一種回憶,書也是一種快樂!
閱讀,讓世界充滿快樂;閱讀,讓它伴我們成長!
閱讀作文 篇7
你似牡丹、似薔薇。你的芳香,使我離迷,你的身軀,使我沉迷――書。
——題記
書,它可以使心靈孤寂的人們感到一絲絲溫暖,一點點慰藉;書,它可以使跌落在黑暗之中的人們重見光明;書,它可以使孤僻的人走出自己的世界…… 當我讀到魯迅的《雪》的時候,我能感受到暖國的雪,是滋潤美艷的。似隱青的單瓣梅花,似深黃的蠟梅花。能感受到朔方的雪,如粉、如沙。是書,讓我觸摸到雪的“精華”。
當我讀到吳均的《與朱元思書》的時候,讓我看到,水是青白色的,水是急湍甚箭,似飛奔的馬;讓我看到,兩岸高山上,都長滿了樹。時不時有幾聲鳥叫聲,時間久了,仿佛成了歌謠。是書,讓我體檢了奇山異水。當我讀到沈石溪的《一只獵雕的遭遇》,讓我理解了什么叫父愛。雄鷹將巢建在洞縫中,當風雨交加的夜晚,雄鷹將自己的龐大的身軀,牢牢地堵住了洞口,而巢內的雛雕睡得可香可甜了。是書,讓我明白一方付出另一方收獲安穩。 一次次偶遇,讓我收獲了靜謐的時光;一次次閱讀,讓我明確了生活的目標……
閱讀,伴我走過了十四個春秋,它陶冶了我的情操,凈化了我的心靈,改善了我的思想,充實了我的生活,它是我成長中不可缺少的精神營養。
閱讀,是一種娛樂、休閑,它使我們身心愉悅。讓我們一起,在書的海洋中遨游;一起,在書的世界領略人生……
閱讀作文 篇8
我很喜歡閱讀,因為書可以讓人充實知識,書可以說是我的朋友,也可以說是我從小到大最好的伴侶,而閱讀是我最喜歡的活動之一。
在這么多種書里讓我意猶未盡的種類是文學類,因為我覺得字很多、不會無聊又有趣,是不錯的書籍,而且還可以認識學校沒教的字,讓我的知識可以更豐富。
在文學類里,我最喜歡的書是"怪博士與妙博士",這本書是在說有兩位博士的故事,他們都佷會發明一些有趣的東西,可是他們不知道誰才是最聰明的人,于是他們開始比賽,可是他們還是不知道最聰明的人是誰,結果他們決定兩位博士都是最聰明的人。這本書讓我百看不厭,有時還會看得渾然忘我呢!
當然,好看的書有很多,我們應該經常閱讀,這樣不但可以增進閱讀能力,而且又能增長見聞,從書中看世界,知識廣了,就不會有“看不懂”的問題,所以閱讀真是好處多多。
閱讀作文 篇9
細細品書,能品出春季的清香,細細品書能品出夏季郁郁的荷香,細細品書,品出秋季的碧波;細細品書,品出它冬季的傲慢。
我愛閱讀,我信步走入公園,倚著樹去讀書。在書中,我可以溶入其中,仿佛眼前就是瑪麗亞圣母的大花園;我閑上眼睛,幻想著書中一片自然的境界,托著紅花,撫著綠草,邁入大庭,走出小道;我幻想著書中一片金光閃閃的場畫,我輕緩地拍擊的水雷,撩起一陣水珠,那顆顆血映似玉般地水滴灑落下來,我的眼又不由地睜望望那時我來說如同天使般的書本。
讀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保爾勇于獻身,拼命工作;他酷愛學習,如饑似渴;他嫉惡如仇,愛憎分明;他不畏艱難,挑戰病魔。他永不言敗,頑強生活……這一切都可歌可泣。他有自知之明,他的深刻自我反省精神是難的可貴的。在他身上體現了精神風貌和特征:為共產主義理想獻身的精神;崇高的道德品質;鋼鐵般的意志和毅力;不畏艱難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氣概。他曾經說過:“人最寶貴的就是生命,這生命屬于每個人但生命只有一次。人在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它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合群部精力都已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這是他對生命價值的理解,說明了他驚人的革命毅力,他勇敢的投入生活和戰爭,去實現自己的理想。他只活了32歲,他的一生很短暫,但他的生命真正充實和極大的幸福。
他是我的偶像,是我們每一個少年的楷模,也是我們奮斗的目標。我從他的身上得到了極大的教育和鼓舞。他讓我從一個遇事只會無休止的哭,只會逃避的我,變成一個堅強,勇敢,敢于承擔的女孩。每當我遇到困難想要逃避的時候,我的腦海里就會出現他的身影,似乎在告訴我,要有鐵一樣的意志,做一個戰士,這時我就會勇敢的站出來,與之戰斗。頑強、執著、刻苦、奉獻、勇敢、的精神也將永留在我心中。
讀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我明白;做人要頑強,勇敢,執著、刻苦,勇敢的面對困難和挫折。我讀書,我快樂閱讀。書給予了我很多的啟迪,不同的書給予了我不同的教育。在書的世界里,我知道了太多太多我以前從未懂得知識。
仔細閱讀,細細的品味書中的奧秘,你會學到很多有用的知識,和啟發,我愛閱讀,因為閱讀讓我的生活更加美好!
閱讀作文 篇10
約翰霍特的《孩子為何失敗》以日記的形式邊敘邊論他的學生在學校的表現。讀了此書,我感慨萬千。孩子絕大多數的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孩子失敗就意味著教學的失敗、教師的失敗。
孩子為何失敗?我認為關鍵在于機械的學習。孩子在課堂上運用各種策略保護自己,信任這一舉動就足夠說明學習在他們心目中是件多么讓他們感到恐懼的事情。因為現在的家長和老師都相信通過不斷的學習,孩子會變得更聰明。但是未經孩子的同意就強加一些觀念在他們身上,孩子的'身心都遭到束縛,于是孩子們對于學習的恐懼感便產生了。孩子來學校上課只是被動地服從家長的意志,他們在學校的任何表現也只是為了應付老師而已。
霍特先生的學生馬茱莉在他叫孩子們舉出p結尾的動詞后,馬茱莉變得很激動,臉上一陣蒼白最后幾乎歇斯底里的喊 “我做不到”。霍特先生最初不知道她為什么如此激動,后來通過慢慢詢問終于知道了馬茱莉根本不知道動詞的含義而只是一味地跟著老師的步驟在想問題,而這些問題她根本想不出,因此她十分恐懼。像馬茱莉這樣習慣聽命與老師的安排、習慣聽取老師給予的答案的學生在中國傳統教育的課堂上有很多。在古代的私塾,一般都是老先生一邊念四書五經一邊講解,學生只需要聽著然后回去背誦。這種填鴨式的教學形式一直延續到現在,無形中規定了師生的關系——學生服從老師。這種關系是機械學習的問題所在。雖然現在很多教師都想改變課堂上的師生關系,但是很多情況下都只是自己的一廂情愿。于是關系一旦約定俗成便很難改變,就像推翻封建王朝那樣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
像馬茱莉這樣機械地跟著老師走的學習是沒有內質的,也就是說這個過程中根本沒有她自己的思考地存在。她就像是流水線上的員工機械地操作著。艾米麗也是個“操作工”,她背單詞時總是不去看單詞而隨便拼一個,而且也不去驗證是否符合發音規律,更無論說將拼讀與意義聯系在一起。現在很多學生這樣,他們有口無心地讀著課文,結果在要求背誦課文時便總是疙疙瘩瘩的;他們也會有手無心地抄寫著老師劃給他們的詞語,結果有些學生寫出的字是形似而已,拼出的拼音總是平翹舌不分、前后鼻音不分,總之洋相百出。這種機械行為主要在于缺乏“思考”,進而缺乏“理解”。我觀察過幾個聰明的孩子,他們不僅字寫得好而且很準確,背書時也是一字不錯。也就是說這些做得好的孩子并不是贏在多花了時間上,而是像霍特先生說的是贏在了自控能力上,他們知道自己如何掌控自己的態度以及知道要用自己的思考去理解所要完成的任務,就是說要想在學習上略勝一籌就必須有自我意識。
機械的學習不僅表現為盲從地跟著老師走,還表現為盲目地學習著一些內容。霍特先生說他曾經見到過一個在準備化學
科測驗的學生,那學生竟然對他說“碳酸鈣可溶解于水中”。然后霍特先生反問他是否看到過石灰石與花崗巖溶解在水中,這使那學生愕然。顯然他所學的化學與他所認識的真實世界,兩者之間有根本的區別。學校教育與生活的脫節是件很嚴重的事情,現在那些編寫教科書的人也在極力把兩者聯系起來,于是現在的小學教材中便有了很多生活化的環節,比方說說怎么和家人去市場買菜的,比如說識記生活中的各種標識……這樣既能讓孩子練習說話還能夠讓孩子知道一些生活中的事。但即使這樣教材中的很多內容與現實生活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學生對那些內容不感興趣,于是就會機械地跟著老師去學習,直到完成學習任務。
怎樣改變這樣機械學習的模式、讓每一個孩子走向成功呢? 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師要采取正確的教學策略
教師每天在教室里上課時,是否想到過這樣的問題:教師做的事情里面,有哪些會幫助學生學習?又有哪些會妨礙他們的學習?我們很少思考這個問題,因為大家想當然地認為老師教的所有東西都會幫助學生學習。如果學生沒有學到東西,那也是學生的問題;很少有教師愿意去了解學生對自己所教學科的認識、學生對于該學科領域所持的心態以及他們的感受。
因此,我們需要思考的是應該讓學生學什么?而對于一個教師來說,最重要的任務是怎樣創設一個自由的課堂,讓學生感受到這個世界有趣,令人激動的一面,同時要讓他們覺得這個世界是透明的,他們可以自由的表達自己的情感。
教師要幫助學生學習,首先就要對學生的知識起點、心理特征有較為清晰的了解,知道即將講述的學科知識學生了解的情況如何,難點在哪里,應該如何去突破。在課堂上,要及時洞察學生對所傳授知識的感受程度,及時調整教學進程,以適應學生的學習水平。當教師發現自己正在使用的教法沒有效果時,要立即停止。教師要善于放棄某種教法,但不能放棄學生。
二、讓學生改變對知識的盲目記憶
教師“填鴨式”教學讓學生對學科知識盲目的記憶和背誦,在今天的課堂里司空見慣。很多學生一點也不喜歡,更不理解,但還是努力去做。他們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讓家長和老師高興,因為他們覺得“老師想讓我做一件事,我根本不知道讓我做什么,也不知道為什么讓我做。不過我還是做點什么吧,這樣他們就會放過我。”只要將這件事情做了,就沒有人來煩他了。
如何判斷一個學生是否理解某一知識或者觀念了呢?霍特告訴我們,讓學生通過體驗來感悟和理解知識,學生對學科的學習就有可能興趣盎然,學習成功的可能性也會大大增加。反之,死記硬背的機械式學習,會讓越來越多的學生厭惡學習,進而品嘗失敗的苦果。
三、教師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
山東杜郎口教學模式告訴我們:為什么教師講多了,學生反而學不會,教師講少了甚至不講了,學生的成績反而上去了?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教師在教。換句話說,教師試圖控制學生的思想。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未必能接受教師認為最好的學習方式,而是采用他們認為最好的方式,以及適合他們的思考和推理的方式。但是老師很難意識到這一點,教師越是對學科的觀念和結構認識深刻,就越想將這些傳授給學生。在課堂上,當教師要控制學生的學習或強迫他們理解某物時,他們會非常的痛苦和擔心。一個真正用心思考的學生,他們之所以覺得學校難熬的原因,不只是老師所教的內容都沒有意義,更因為老師總是說得頭頭是道,讓孩子自己覺得有問題。教師可以少講一些,多給學生一些自主學習的機會。
四、要增加適當的激勵機制
我們不能否認,所有的孩子都渴望成功,但是我們對成功的意義是否有相同的理解呢?其實就像“失敗”一樣,“成功”也是大人強加給孩子的觀念。這兩個觀念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一樣不可分割。想讓孩子們不經歷“失敗”,就愛上“成功”是不可能的。“成功”不應該是輕而易舉一蹴而就的,并且“成功”不是永恒。“成功”意味著克服障礙——包括突破消極的想法與觀念。即從“我不能”變成“我能,我可以辦到”。所以對于孩子的“失敗”和“成功”應該都進行激勵。讓孩子對自己充滿信心。
政治學中經常提到價值觀決定思想觀念,思想觀念決定行為。一所學校一個教師,如果關注的是近期易于實現的目標,想的僅僅是如何提升自己的名次和地位,那么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必然將目光聚焦于知識點的掌握和記憶,聚焦于如何提升學生的應試水平和考試成績。現在相當多的學校的教育方式恰恰如此。如果關注的是孩子長遠的發展,那就應該將目光聚焦在孩子的身上,以孩子為起點設計課程和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熱愛學習、渴望知識、追求新知的心態,以便使他們能夠學習任何自己需要的知識,這才是成功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