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愛是一種教師發自內心的對學生的關心、尊重、信任、期待以及盡責的美好情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師德師風建設學習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參考!
師德師風建設學習心得體會【1】
時常有人問我,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你后悔嗎?這時,我總是思緒萬千。現在,我能自豪地回答:站三尺講臺,放萬丈光芒,作育苗能手,育滿園鮮花。我別無選擇。尤其是在聽了我們區師德典型宣講報告會的今天,我更加熱愛兒童,熱愛兒童教育事業。宣講員們為我們講述了楊老師帶領專業團隊無私貢獻的感人事跡,李書記戰勝病魔笑對生活的大愛情懷;以及用平凡創造感動、用責任書寫精彩的歐陽處長,無償獻血、忘我付出的活雷鋒張老師,讓絕癥的孩子創造生命奇跡的李老師……聽著聽著,我激動異常,思潮奔涌,這不是一般的報告會,而是一堂生動的政治課,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今天的演講十分清楚地告訴我們:我們的校園充滿愛,愛的光輝金燦燦。
我們的學校同樣充滿愛的光輝。老師們待學生也勝過親生子女。有老師將在校突然患病的學生送到醫院,自己掏錢給學生看病;有老師在母親病危、病故期間,自己熬紅了眼,哭啞了嗓子,病得發高燒,也沒有少上一節課;有老師關心愛護學生,常常利用放學后的時間為差生補課。我校四年級學生劉紫怡同學身患重病,急需開刀住院。她父母離婚,父親又得白血病。學校師生知道這一情況,急她家之所急,紛紛主動為她捐款。班上的同學還給她寫慰問信。真是:病魔無情義,師生有愛心。我們學校是一個充滿愛的學校。同學們經常有組織地分別到村五保老人家打掃衛生,慰問老人。給他們送去了三春溫暖,獻上一片真情。在我們學校,一人有困難,大家都支援,互助友愛,蔚然成風。
在教學上,學校全體教師牢固樹立素質教育的理念,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切實尊重學生的人格,并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鼓勵他們勇于實踐,積極探索,開拓創新。在教師面前,每一個學生都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教師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把愛灑滿校園,讓每一個學生都沐浴在師愛的陽光之下。這幾年,通過學雷鋒、講雷鋒、做雷鋒、做家訪,老師們建立起了一份份盡可能翔實的學生個人檔案。這份檔案包括以下內容:學生的學習情況(入學總成績、單科成績、優秀科目、蹩腳科目等),學生的家庭情況(住址、經濟收入、父母受教育程度、從事的職業等),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不良傾向等。在此基礎上,我們做到“特別的愛獻給特別的您”。在處理問題時,把人和事具體結合起來,把“愛”落到實處。如對下崗職工的孩子、單親家庭的孩子、父母雙方外出打工的孩子、“網吧生”等應區別對待,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今天,我們學校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傳承和弘揚雷鋒精神,以“學雷鋒,愛生愛崗愛校”為主題,堅持從學校實際出發,我有責任和老師們一起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努力將學校建設成學風濃郁、管理規范、社會信任的示范學校,努力推進全體教師師德素質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使我們學校走在高新教育師德師風活動的前列。我相信,我們的學生沐浴著愛的光輝,敢斗困難,茁壯成長,我們一定會讓愛的金燦燦的光輝灑滿平安校園。
師德師風建設學習心得體會【2】
師德是社會公德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符合教師職業特點的一種行業公德。它又是社會文化長期積淀的特定的一種道德觀念、道德準則、道德行為的綜合體。同時,作為社會的一種道德觀念,它與其他的觀念一樣,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不同時期的師德觀必定反映出其不同的時代特征,新時期的師德內涵也應體現新時代的精神風貌。因此,人們應從時代特點看待教師形象,清楚的理解師德的內涵,對新時期的師德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通過本次學習“增強服務意識,轉變工作作風,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的活動,使我認識到:它要求我們每位教師”教學好、服務好、師德好,學生滿意、家長滿意、社會滿意“的目標。活動的重點是:弘揚“一種精神”:深入貫徹領會“忠于使命、敢于擔當、不畏艱難、創新爭先”的時代內涵,要求我們勇敢面對教育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矛盾,以轉變干部教師的作風為抓手,堅持“認真扎實、務實創新”的工作原則,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破解難題,狠抓任務落實,在務實創新中提升工作層次和水平,真正擔負起教書育人的歷史使命。活動要求樹立“兩個形象”:一是樹立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的形象,作學生和社會的表率。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加強師德師風學習,要熱愛學校,心系學校,從學校的大局出發,在衣著和言行舉止上嚴格要求自己,上班期間做到著裝整潔大方、語言文明親切、行為標準規范,以良好的師表形象服務學生和家長。二是樹立關愛學生、真情為生的形象,做服務學生和家長的表率。我們要把學生和家長的評判作為檢驗我們工作作風的標準,在工作中要想學生所想,急家長所需,真誠地為學生和家長服務,從教育教學和生活兩個方面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活動要求突出“三項重點“:一是把轉變行政部門的工作作風作為重點,行政領導要增強工作主動性,樹立以人為本、服務至上的管理理念,虛心聽取學生和教職工的意見和建議,鉆研管理業務,做到以身作則,努力做到管理得力、得法,工作不拖拉。二是把轉變教職工對學生和家長的態度作為重點:全體教職工要做到和藹對待每一位學生,熱情、耐心與每一位家長交流,做到事不分大小,為學生和家長提供周到服務,真心實意為學生發展著想,為家長排憂解難。三是把轉變后勤人員的工作作風作為重點,后勤人員要樹立全方位育人的觀念,配合教師教育學生,管理學生,為學生做好生活服務,更好地為學校的教育教學服務。本次活動要求解決”四個突出問題“:一要堅決杜絕教師諷刺、挖苦、歧視學生,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的行為:二要杜絕不備課進課堂、課堂上隨便講、酒后進課堂的行為:三要堅決杜絕有償家教的行為,索要或接受學生、家長財務,向學生推銷學習資料及其其它商品等行為:四要堅決杜絕教師在與學生家長溝通中,話難聽、臉難看,指責、訓斥學生家長的行為。工作中要形成“嚴、細、實、活、新”五字作風:“嚴”就是要對自己、對學生嚴格要求,工作上要嚴謹:“細”就是要求從細節入手,細致入微地把每一項工作做好;“實”就是工作要務實,不打折扣地落實好學校布置的工作任務;“活”就是要不斷提高教學藝術水平,使課堂氣氛生動活潑,充滿激情;“新”就是創新管理,主動工作,不斷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指導自己的工作實踐。
通過學習使我認識到:教師是一種社會人,教師作為一種職業,它就具有普痛人從業的特點。社會也應清醒地認識到:教師首先是人,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然后才是從事教育行業的教師。教師在社會上是一種雙重人格形象的群體,在學校是教師,應為人師表,這是他們應盡的職責;而當他們走出校園,出沒于大街小巷、流連在農貿市場、瓜果集市、擁擠在嘈雜的公共汽車里,行走在喧鬧的馬路上時,他們就是社會的普通一員,這是教師最基本也是應有的權利。另外:教育行業肩負著歷史的重任,教師是傳承文明的載體,是培養下一代的園丁。教師的從業行為理應受到社會的監督;從事教育事業的人,理應挑選社會的精英,對于沒有師德,不適宜從事教育工作的人,理所當然地要從本行業中清除出去;
長期以來,社會對教師師德也有一種錯誤的認識:認為教師理應是思想好、行為端、知書達理、禮讓三先、謙和恭順:教師的言行舉止,無論何時何地都應是社會的表率和楷模。而當他們與教師發生爭執時,他們可以罵臟話、說粗話,甚至可以大打出手,而教師不行,他們動輒會說:“哼,還是當老師的。”用一種有色眼睛看待教師。說到這兒,自然就想起了十年前的一件事。那時,團場大面積種植棉花,一到棉花采摘階段,上至八旬老人,小到十歲的小學生,個個爭先,人人上陣,那叫一個忙呀!可惜那年我帶著四年級學生一上陣,就遇上了一個刁蠻的戶主,為了少些麻煩,我們要求學生做到:質量第一。但無論我們怎樣努力,戶主就是不領情。特別是在過秤時,戶主更是百般苛刻。為了公平起見,我們派人參與過秤,采取寸草必爭、寸土不讓。絕不讓我們的學生吃一丁點虧。這樣一來,在過秤時摩擦不斷,時常碰出火花兒來。一天又到了過秤的時候了,有兩個學生抬著滿滿的一袋子棉花,往地頭走,準備去過秤。可是地不平,腳下一絆,兩人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壓倒了幾株棉桿,這下子兒,女戶主憋了幾天的氣,終于火山爆發般的噴發出來了,她發瘋般地沖到學生面前,從地上揪起學生又往地上一推,還把棉花袋子狠狠地摔倒了地頭,白花花的棉花撒了一地。見此情景,我不由地心頭火起,大喊一聲:“好你個母夜叉,我看你再欺負我的學生,我跟你拼了。”女戶主又沖到我面前對我連推帶搡。想起幾天來,師生們所受的委屈,新仇舊恨一起涌上心頭,心想:我要不當老師,我不打死她。哼,我打不過她,咬她一口總行吧?于是,我狠狠地推了她一把,誰知高頭大馬的戶主,像株小草一樣,竟這么不經推,身子往后一仰,四腳八叉地倒在身后的小溝里,只見她一邊撒潑打滾一邊連喊帶罵:“來人哪,老師打人啦,老師打人啦。”今兒真是讓我開了眼界,長了見識,活脫脫一個母老虎在世。氣得我的臉都變了色。上前一步揪住她胸口的衣服,“你個萬惡的地主婆,我今兒就是打你啦,去吧,去告你的連長去吧!我等著呢。”不多時連長果然來了,而且明顯地向著承包戶。天哪!到底上哪兒講理去,天理何在?實在氣不過,第二天我們采用集體罷工的做法來懲治這刁蠻的戶主。也不知前一天連長給他們面授了什么?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地主婆的態度好了許多,我們也不能得理不讓人。于是,和平共處了幾天,終于熬到了結束的那一天,雙方都從心底里發出終于完啦的叫聲。哎呀,這十天猶如度過了一年,也是我人生最最漫長的十天。
六年后又到了拾花的季節,我們又一次不期而遇,可這次我們之間的合作默契了許多,沒了之前的吵鬧,多了些許理解。在拾完花退出地的那天,女戶主破天荒地給我鞠了一躬,連說:“謝謝啦!謝謝你們的幫助,要沒有你們,我們真不知該怎么辦呢?真的多謝啦!”想想也是的,那年勞力那么緊張,很多承包戶都找不到拾花的人,要是沒有我們,還真不知她咋辦呢?最后,她笑著打了我一拳,我也微笑著搗了她一捶。然后我們哈哈大笑,我還打趣說:“知道這叫什么嗎?這叫不打不相識呀。”“以后還叫不叫我們來拾?”她的頭像雞叨食般不住地點著,連說:“叫拾,叫拾。”哈哈哈……就這樣,那一刻笑聲、歡呼聲回蕩在棉田上空……
通過本次師德師風學習,使我進一步認識到教師本身在時代的社會價值。“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因此,作為教師的我,應懂得自尊、自重。陶行知先生說:“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師首先師自重。”更加懂得了師德師風建設是一個長期的探索和實踐的過程,對于這項社會工程,我們既要有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抓緊當前的工作,但也不可以理想主義,或者一勞永逸,必須做好長期努力的思想準備。
師德師風建設學習心得體會【3】
教師的職業是平凡的,是普通的,但從教多年以來,我仍然以自己是一名教師而感到自豪!
幾天前,我們重溫了中小學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依法執教,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嚴謹治學,團結協作,尊敬家長,廉潔從教,為人師表。我在自豪的同時,也感到了責任的重大。
當優秀教師難,當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更難。幼兒教師所面對的是3——6歲的幼兒,他們的思維具體、形象、知識經驗貧乏,還不能理解抽象的概念,也不可能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加之他們的語言、自我意識和獨立性都在迅速發展,個性傾向也開始萌芽,好模仿等特征,我們幼兒教師肩上的責任更重了,要想把幼兒培養成全面發展的人才,我認為最根本的是要做到:走心靈之路。
愛心呵護?
愛是做好任何教育工作的前提條件。如片中湖北省大康縣小學教師王老師幫助學生找回丟失的鋼筆的事例,就是從愛的角度出發,在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的前提下找回鋼筆,與之鮮明對比的另外一個事例:一位老師為了教育王佳同學,讓全班同學以寫作文《聲討王佳》的方式來幫助他,結果適得其反,極大的挫傷了王佳同志的自尊心。?
教育的哲學就是愛的哲學,這句話對于懵懂無知的幼兒園的小朋友特別適用,因為幼兒年齡小,他們特別需要老師的關心和愛護,多年的教育經驗告訴我:老師對幼兒的愛撫,會使幼兒得到情感上的滿足,產生自信、自豪,還可以幫助幼兒克服一些不良的行為。記得在我工作的第三年,班上來了一位大眼睛的漂亮小女孩,從那一雙眼睛就可以看出非常有靈氣,但經過交往一個月我發現她不愛講話,尤其是和老師從不用語言交流,能用身體語言(點頭、搖頭)代替的就代替,要么就是不說,對于她這個問題我和家長溝通了數次,家長也反映她在家中也是如此,性格孤僻,怎么辦?我下定決心一定要把她感化,讓她和其他小朋友一樣健康、活潑的成長,于是,我每天主動和她打招呼,把她拉到身邊問東問西,講故事、念
兒歌、鼓勵她和小朋友玩,第一個學期明顯的變化就是她會和熟悉的小朋友一起玩了,到了第二學期我們請家長一起努力,經過一年的不懈努力,用愛感動了她,她不再躲避老師了,她知道老師喜歡她,她也喜歡上了老師,見面能夠主動向老師問好,上課能夠主動舉手……想想一年多來付出的努力,終于沒有白費,這讓她以后上小學、中學都能有一個健康的心態去面對每一個人,接受每一個人,而不再是 躲避,這該是多大的成功呀!?
幼兒年齡小,但他們也是一個獨立個體的人,因此,我們做老師的切不能因為幼兒年齡小,而隨意斥責或辱罵他們,而應當用愛去呵護他們那顆脆弱幼小的心靈,信任他們,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尊重他們的人格,才能保證幼兒的正常發展。?
耐心幫助?
在幼兒園里,光有愛心是不夠的,還要有耐心。因為我們面對的不是一個孩子,而是一群孩子,每一個孩子就是一個個體,每個孩子的腦子里就有許多問題,那么一群孩子的問題就更多了,就需要我們老師耐心的去幫助他們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切忌苛刻、粗暴地對
待幼兒。剛工作不久去聽一位老師的課,開始課上的挺好的,到了后來老師檢驗教學效果的時候,問哪些小朋友會了,結果只有一個小朋友舉手,老師看了這種情況用極不情愿的態度請這位小朋友表演,結果唱了兩句就不會唱了,老師就大聲說:“怎么這么笨,不會唱還舉
手,舉手又不會唱,真是的。”然后讓小朋友站在那兒,結果那個小朋友的眼淚涮涮的往下淌。設想一下假如老師不表現出不耐煩的情緒,假如老師鼓勵他們,耐心地再教兩遍,假如老師不罰小朋友站, 可能這節課的效果會是另一番景象。可以說教育既是一問學問,又是
一門藝術,每一位幼兒都期望著被老師重視,我們應對他們的期望給 予滿足,耐心地幫助他們,他們才會奮發向上,愉快而活潑的成長。?
細心照顧?
幼兒園與中小學的不同之處就在于老師還必須時時刻刻關注他們,給予他們細心的照顧。由于幼兒園的小朋友特別是中、小班的幼兒才離開父母來到幼兒園,生活自理能力差,就需要我們老師處處給予照顧。如幼兒上廁所為他們提拉褲子,喝水為他們倒好,流鼻泣給他們擦,手臉臟了給他們洗等等,一些瑣碎的小事都需要我們老師身體力行的去做。記得前不久發生的一件事,大班的一位小朋友中午上學來時有點感冒,她奶奶說在家吃過藥了,沒什么事,結果奶奶才走半個小時,老師就發現小朋友面紅耳赤,找來體溫計一量,39.6℃高燒,怎么辦?先送醫院再聯系家長,于是老師把孩子抱起來就直奔縣醫院為孩子看了病打上了針才跟家長聯系上。如果不是老師的細心觀察,怎么會發現這位小朋友發燒?如果不是老師有責任心,將孩子送往醫院,后果又會怎樣,不敢想象。其實,我們幼兒教師每天都重復的做著相同的事情:觀察幼兒、照顧幼兒。在我們的細心照顧下,小朋友們都會茁壯的成長。?
用生命培養生命,用愛心滋養愛心,用溫暖傳遞溫暖,用尊重播撒尊重,用智慧啟迪智慧,我相信:一切只要從“心”開始,用“愛”施肥,每一位小朋友都會長成參天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