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祭掃,是對先輩的緬懷,是發自內心的感恩,自當“以敬為尊”。作家冰心曾在《寄小讀者》中講:“清明掃墓,雖不焚化紙錢,也可訓練小孩子一種恭肅靜默的對先人的敬禮。”這是冰心對小孩子說的話,其實也可以是對成年人說的話。自古以來,我國就有尊老孝敬的光榮傳統,也正因如此,國家才將清明節作為法定節假日。倘若祭掃充滿雜質,只流形式,未免有些不夠莊重,何以表達那份至純至真的哀思之情?不敬之祭掃不僅難以表達對先烈們的哀思,反而還會帶壞下一代,給他們的心田種上了稗子,這是最不應該的。祭祀重在于誠敬,不敬之祭掃從一定程度上是在玷污清明祭祀的“清明”,玷污先烈,如此之行要不得。
祖宗先烈不容褻瀆,清明祭掃當“以敬為尊”,這是對祖宗先烈們最誠的哀思。事實上,清明節除了告訴我們要時刻牢記逝者外,還在提醒我們要孝敬健在的長輩,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常回家看看,讓長者更好地頤養天年,少一些“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傳承孝道更需敬,所謂孝敬,倘若誠敬不足,又何以讓孝道怡情養心,因此,清明祭掃重在誠心誠意,關鍵在于心里要有長輩,切實做到“以敬為尊”。
清明是個“走心”的好日子,讓心得以安放,誠敬不可缺失。也只有“以敬為尊”,才能通過清明祭掃為心靈找到那個詩意的棲息之地,獲得真正的心靈平安。
清明節心得體會_3
“今天我倆特地結伴從家里過來的。”陜西西安東儀小學5年級學生王亞東和曹飛鵬一臉認真地說,“這次活動我們年級只有25個名額,雖然我倆沒被選上,但還是來了,想和同學們共同緬懷革命先烈。”據統計,各地不少學校都利用清明節前期,帶來學生去祭掃烈士陵園,緬懷英烈的愛國情懷。
“昨日英雄們的浴血奮戰,換來我們的幸福今天;昨日您錚錚烈骨,您意氣風發,今天我們心懷感恩,為您獻上一束鮮花,沿著您的路繼續前行!”“緬懷先烈們,我會向他們學習,為我們祖國的強大而努力學習。”這些追思和銘記,隨著清明節的臨近,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品讀著學生們“線上”“線下”清明祭奠英烈的真情抒懷,筆者能感受到大家對革命先烈的深切崇敬和哀思,以及大家繼承先烈志向、報效祖國的決心。
清明節,我們需要一次植入內心的愛國主義教育,這早已成了大家一致的心靈呼聲。清明節,我們祭奠先烈,其真正的意義在于從先烈那里獲取精神力量,讓活著的人更加懂得幸福的不易。此時此地,看著那一堆黃土,看著那烈士墓碑上的一個個英雄的名字,他們曾經也是意氣風發,他們在國家危難時候挺身而出,他們在祖國人民需要的時候舍生忘死。“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需要多少勇氣才能鑄成這血染的詩句;遠眺故鄉,滿臉濁淚,“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是他們愛國的共同的心聲、共同的精神,還是英烈們深深刻在骨子里的愛國情懷。今天我們祭奠英烈,為的就是要將這入骨的愛國情懷深深植入我們的心靈,永世不忘,好好傳承。
清明節,我們需要一次植入內心的愛國主義教育,清明祭英烈就是一個愛國主義教育的好載體。利用好此載體,不僅僅是我們的相關部門,我們的烈士后代有責任祭奠,我們的學校班級、家庭要充分利用清明這個傳統節日,支持孩子參加學校組織的烈士紀念活動。烈士陵園更要充分地做好講解工作,讓孩子們通過了解英雄們的生平介紹、英雄事跡,讓孩子們將這場愛國主義教育植根到心底,化為以后的愛國、報國行動。讓下一代在追憶、緬懷中明白繼繼承烈士革命精神的重要性。只有強化祭奠和思考、交流、內化同行,才能激勵下一代發揚先烈們無私奉獻、頑強拼搏的精神,努力學習知識,增加民族責任感、建設祖國的使命感,讓愛國真正成為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慎終追遠,清明祭英烈需將愛國植入心靈,那么祭奠追思才會成為永遠流淌在我們的血液中愛國情。通過紀念來不忘歷史,通過緬懷來銘記英烈。以清明為契機,開展形式多樣的紀念活動,才能讓每個人更加銘記先烈的豐功偉績,銘記先烈為了祖國的強大而做出的犧牲,銘記我們肩負的使命,進而將銘記升華為立志報國的一個個扎實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