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書讀后感作文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書讀后感作文 篇1
今年寒假,我讀了三本‘‘十萬個為什么’’,我讀完覺得很有趣,為什么人在喝酒的什么要碰杯?為什么人會生病?為什么地球是圓的?海豚魚的肚子為什么那么大?為什么……?這些答案都可以在‘‘十萬個為什么’’里找到,‘‘十萬個為什么’’中也有神秘的地球,不可思議的天文,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神奇的人體,種類繁多的昆蟲……它讓我們走進知識的海洋。
我喜歡它,因為它會在我們急需要資料的時候幫助我們,讓我們不但知道答案,還會用最簡潔的話語讓我們懂得,變牢記下來。
我喜歡它,因為書是我們進步的階梯,可有些同學不愛讀書,可‘‘十萬個為什么’’不一樣,它有光碟,在你不想看時,把光碟打開,你就可以看,聽,記,多好啊!
我喜歡它,還因為它和科學知識連在一起,從生活中的奧秘和科學知識的驚奇,讓我們看了深深不忘,銘記在心。
就像我們上學期學的名言;在新的科學宮里,勝利屬于新型的勇敢的人,他們有著大膽的科學幻想,心里燃燒著探索新鮮事物的熱情。
而‘‘十萬個為什么’’就是這樣,神奇,奧秘,驚奇……讓我看完還想重復再看的書。
讀書讀后感作文 篇2
讀書鉆研學問,當然得下苦功夫。為應考試、為寫論文、為求學位,大概都得苦讀。陶淵明好讀書。如果他生于當今之世,要去考大學或考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兒”,難免會有些困難吧?我只愁他政治經濟學不能及格呢,這還不是因為他“不求甚解”。
我曾挨過幾下“棍子”,說我讀書“追求精神享受”。我當時只好低頭認罪。我也承認自己確實不是苦讀。不過“樂在其中”并不等于追求享受。這話可為知者言,不足為外人道也。
我覺得讀書好比串門兒“隱身”的串門兒。要參見欽佩的老師或拜謁有名的學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見,也不怕攪擾主人。翻開書面就闖進大門,翻過幾頁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經常去,時刻去,如果不得要領,還可以不辭而別,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對質。不問我們要拜見的主人住在國內國外,不問他屬于現代古代,不問他什么專業,不問他講正經大道理或聊天說笑,都可以挨近前去聽個足夠。我們可以恭恭敬敬旁聽孔門弟子追述夫子遺言,也不妨淘氣地笑問“言必稱‘亦曰仁義而已矣’的孟夫子”,他如果生在我們同一個時代,會不會是一位馬列主義老先生呀?我們可以在蘇格拉底臨刑前守在他身邊,聽他和一位朋友談話;也可以對斯多葛派伊匹克悌的《金玉良言》思考懷疑。我們可以傾聽前朝列代的遺聞逸事,也可以領教當代最奧妙的創新理論或有意驚人的故作高論。反正話不投機或言不入耳,不妨抽身退場,甚至砰一下推上大門--就是說,拍地合上書面-誰也不會嗔怪。這是書以外的世界里難得的自由!
壺公懸掛的一把壺里,別有天地日月。每一本書-不論小說,戲劇,傳記、游記、日記,以至散文詩詞,都別有天地,別有日月星辰,而且還有生存其間的人物。我們很不必巴巴地趕赴某地,花錢買門票去看些仿造的贗品或“栩栩如生”的替身,只要翻開一頁書,走人真境,遇見真人,就可以親親切切地觀賞一番。
說什么“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我們連腳底下地球的那一面都看得見,而且頃刻可到。盡管古人把書說成“浩如煙海”,書的世界卻真正的“天涯若比鄰”,這話絕不是唯心的比擬。世界再大也沒有阻隔。佛說“三千大千世界”,可算大極了。書的境地呢,“現在界”還加上“過去界”,也帶上“未來界”,實在是包羅萬象,貫通三界。而我們卻可以足不出戶,在這里隨意閱歷,隨時拜師求教。誰說讀書人目光短淺,不通人情,不關心世事呢!這里可得到豐富的經歷,可認識各時各地、各種各樣的人。經常在書里“串門兒”,至少也可以脫去幾分愚昧,多長幾個心眼兒吧?我們看到道貌岸然、滿口豪言壯語的大人先生,不必氣餒膽怯,因為他們本人家里盡管沒開放門戶,沒讓人闖入,他們的親友家我們總到過,自會認識他們虛架子后面的真嘴臉。一次我乘汽車馳過巴黎賽納河上宏偉的大橋,我看到了棲息在大橋底下那群撿垃圾為生、蓋報紙取暖的窮苦人。不是我眼睛能拐彎兒,只因為我曾到那個地帶去串過門兒啊。
可惜我們“串門”時“隱”而猶存“身”,畢竟只是凡胎俗骨。我們沒有如來佛的慧眼,把人世間幾千年積累的智慧一覽無余,只好時刻記住莊子“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的名言。我們只是朝生暮死的蟲豸(還不是孫大圣毫毛變成的蟲兒),鉆入書中世界,這邊爬爬,那邊停停,有時遇到心儀的人,聽到愜意的話,或者心上懸掛的問題偶有所得,就好比開了心竅,樂以忘言。這“樂”和“追求享受”該不是一回事吧?
讀書讀后感作文 篇3
爸爸經常對我說;“白古雄才多磨難,紈绔子弟少偉男。”今天我讀了《老舍與讀書》一書,對這句話有了深刻的理解。
書中講到老舍是生活在貧困小胡同里的作家,渾身上下帶著他固有的特點,就像他多次描寫的那裸長在北京城墻縫中的小棗樹一樣,土壤和營養都貧乏到了極點。可是它頑強地鉆了出來,驕傲地長成了一裸參天大樹,獨樹一幟,別具一格,令人贊嘆不已。
老舍這棵“長在城墻縫中的小棗樹”從小就受盡了磨難。他一歲時就遇上了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小時候上不起學,還是一位熱心人捐助他上的學。但是他沒有被困難嚇倒,堅強地站了起來。他發奮讀書,認真思考,勤奮練筆,最終成為一名偉大的作家,被肯為“人民藝術家”。讀到這里,我想起中國歷史上有許多偉人都出身貧賤,經過自己的努力而成為棟梁之材。春秋時期的孔子少年喪父,歷經坎坷,勤奮好學,終于創立儒家學說,被后世尊為圣人。三國時期諸葛亮家境貧寒,跟從叔父顛沛流離,但經過努力,成功地幫助劉備建立了蜀國政權。
與他們相比,我們今天的生活和學習環境是十分優越的,可我們往往不夠珍惜。環境再好,我們自己不努力學習,也是沒用的。我要像老舍那樣不受外界影響,做一位愛讀書的人。
讀書讀后感作文 篇4
《你在為誰讀書》的主人公是一個富家子弟,叫楊略。作為有錢人,楊略更有理由懷疑他在為誰讀書,于是他便逃學曠課,成績變得慘不忍睹。直到有一天,楊略收到了一封信。這封信上的內容激勵著他前進。而后,這封信的主人每月都給他寄信,他也從信中感悟、理解到了許多,更為以前的種種惡跡感到了愧疚不已。于是他化這些為動力,終于取得了成功。
而此時,他也明白了寄信人是誰…… 你在為誰讀書?這一點一定許多人都想過吧?但是,又有誰真正明白呢?問到這個問題,許多人都會回答:我在為自己讀書!那么,你為自己讀什么?有一個好前途?有一個幸福的未來?
這當然是我們所希望的,我也愿意為這一點去努力。可是,我們可以從史書上發現,愛迪生、愛因斯坦、拿破侖以及許許多多被后人所崇敬,所愛戴的偉人們,他們的童年是辛苦的,他們為自己的目標而奮斗一生。可是,他們的生活是幸福的嗎?
這些偉人們有許多一生一世也僅僅擁有一間自己心愛的畫室或者實驗室,他們也將自己的心自己的身投入到了事業里,但在他們在世時仍然被一些人陷害、唾棄,只有去世后,世人們才會醒悟。比如哥白尼,他便為真理犧牲了肉體,不過他的靈魂卻永遠活在了人們心中。
也許有人會有不同意見,但是我覺得,我們是為了真理而讀書,為了理想而讀書,為此,我們應是上刀山下火海粉身碎骨也無所謂,只有這樣的人的一生,才是充實的,才是有意義的!這就是我對“你在為誰讀書”這個問題的最終解釋。
讀書讀后感作文 篇5
初次拿到《王牌店長》這本書的時候,我并沒有把它當回事,我總覺得不就是一本書嗎?有那么神嗎?看了這本書就能改變一個人的管理能力?就可以改善店里的銷售環境?就可以讓我的店員們工作起來更有激情?甚至是說可以讓店里的績效倍增?我一點兒都不相信,我覺得那都是空話,是不可信的。可打那次后我的想法改變了,是這樣的,一天晚上我下班回到家,收拾完后覺得不是很困,就想找點兒東西看,于是順手拿到了《王牌店長》這本書,只見書封皮的下方寫著這樣一句話:“零售終端是短兵相接,刺刀見紅的主戰場,而店長則是現場指揮。店長在店鋪的運營中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不僅要具有高超的銷售服務技巧,更要成為經營管理的高手。”這句話觸動了我的心靈,我覺得剛剛做到店長的我需要的就是這樣的書,就是需要它教會我更多的管理銷售技巧,我想成為最優秀的"指揮官",所以決定看這本書。
本書的第一章節:"王牌店長的角色定位"給我的觸動非常大。在讀這個章節的時候,我的思緒經常是被情不自禁地帶到三個月前。
那個時候我剛剛從店員提升到店長,滿腔的熱情想要把工作做得更出色,更漂亮,但在我的腦海里店長的形象是模糊的,我并不知道要怎樣才能把這個角色演繹好,從而走了不少彎路。所以,我建議給每一位剛提到店長位置上的人,都推薦或者是提供《王牌店長》這本能讓大家有章可循,可以讓大家做得更好的書。
我剛到康復前街16店的時候,一開始并沒有把自己的位置定好,也并沒有意識到我是這個軍隊的指揮者,所以剛開始的時候給大家下達了許多連我自己都沒法確認正確與否的命令,接到大家連日常銷售都有點艱難。我那時候明顯感覺到大家都不愿再信認我了,不愿再跟著我繼續往下走。好在大家并沒有放棄我,她們包容了我,原諒了我,并時常會給我提出一些合理化的意見和建議,幫助我成長。看了這本書之后,我才深刻地意識到做為一個團隊的指揮者,我所下達的每一個命令必須是正確的,準確的,才可帶領大家走得更快,更穩,才能把店里的銷售做好。也才能真正做到"令出則行,令禁則止。一呼百應"的局面。現在我很喜歡用軍隊來形容我們的團隊,用將領或指揮者來形容我自己,用戰場來形容店面,雖然這聽起來有點冷冰冰的抑或是有點兒殘酷,做每一個決定前一定要三思,爭取做到每個決定的正確性,準確性,否則我的士兵隨時可能面臨犧牲跟敗之。我跟所有的店員都在努力,爭取做得更出色。
再往下讀,書中對王牌店長"王"字的解讀也是讓我對自己的工作職責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書中把"王"字拆分開了,說:"上面一橫代表老板,負責領導,監控;中間一橫為店長,負責日常管理;下一橫是店員,負責具體執行;中間一豎是溝通和聯系。"它把一個企業簡單地分成了老板,店長跟店員,并且只有這三者進行良好的溝通跟聯系的前提下,才能創造更好的效益,而處在中間部位的店長必須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也就是向上級要及時反映店員的心態跟想法,向下要及時向店員傳達公司做出的新的決定。只有這樣才能使領導階層聽到店員的心聲。從而做了適合發展的決策,同時也使店員能夠了解公司新的發展動態,進而使工作更有激情。看過這個章節以后我在實際的工作中運用了一下,感覺效果還挺不錯。
作為"王牌店長"應該具備五種心態:一是積極樂觀的心態;二是主動熱情的心態;三是專業務實的心態;四是空杯學習的心態;五是老板的心態。樂觀的人更能發現機會,在悲觀的人看來的常態,在樂觀的人看來卻是鮮活的種子。在熱情的灌溉之下,種子就會成長,直至得到收獲。"灌溉不一定得到收獲,但放棄灌溉就絕對得不到收獲".這些話語教會我用樂觀的心態去看待問題,尤其是難從解決的,一直困擾著我的問題,只有敢于去正視這些問題并勇于解決它們,才能成長得更快,就好比人們所常說的逆境是造就人才最好的途徑。
讀書讀后感作文 篇6
晚上,甜甜、磊磊、我和媽媽一起在我家開了一個別開生面的讀書會。
我和小朋友在我房間每人選了一本書,津津有味的看了起來,每人選了一篇自己滿意的文章,先是媽媽讀了一篇《讀者》上的《做一根懂得珍惜的樹枝》,讀后媽媽說:最重要的是人不能只在意自己,只有珍惜身邊的一切,才能擁有真正的幸福和快樂!
甜甜讀了《金瓜湯銀瓜湯》里的《荷葉上的'晚餐》,她讀的聲音很優美,讀完后她說:我明白了只要齊心協力,什么難事都能做到。
第三個是磊磊讀,一篇作文書上的《小表弟》,他讀完后感覺:不管多小的事情,只要認真、細心觀察,都可以寫成好作文。
我最后讀的是《愛迪生》里一篇叫《像鳥兒一樣飛翔》的故事,愛迪生很想像鳥兒一樣飛,就不停地觀察鳥兒,最后想到了做面包的發酵粉,就讓伙伴喝下了,誰知過了一會兒小伙伴不僅沒飛起來,還肚子疼,媽媽埋怨他不讓他做實驗了,愛迪生說:我要是不做化學實驗,怎么干造福人類的大事情呢!我們要學習愛迪生的愛動腦、愛思考,善于觀察的精神!
我感覺這次讀書會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和知識!
附文《做一根懂得珍惜的樹枝》:一個年輕人受了極大的挫折想自殺。入夜后,他極度悲傷地帶了根繩子,獨自一人來到樹林里爬上樹想上吊。當他把繩子綁在樹枝上后,樹枝說話了:“親愛的年輕人.別在我身上吊死啊!有一對小鳥此時正在我的枝頭筑巢呢!我有責任保護它們。如果你在我身上上吊,我就會折斷,鳥巢也保不住了,請你原諒我,并且可憐可憐那對小鳥吧。”
年輕人聽了,體諒了它的愛心,就放棄了這根樹枝,爬上了更高的另一根樹枝。可是當他把繩子綁上去時,這根樹枝也說話了:“年輕人,請你諒解我吧!春天就要到了.不久以后我就要開花,成群的蜜蜂會飛來嬉戲,采蜜,這會帶給我極大的快樂,如果你在我身上上吊,我就會被折斷,花蕾也會被摧殘而死,那樣蜜蜂們會非常失望!”
年輕人聽了,只好默默地攀上了第三根樹枝。“原諒我吧!”他還沒綁繩子呢,這根樹枝就開口了,“年輕的朋友啊,我自己正遠遠地伸到路上,目的就是想讓疲憊的旅行者在我的枝葉下得到一些涼爽,這會帶給我很大的快樂,如果你吊死在我身上,會使我折斷,以后,我再也不可能享有這種喜悅了!”
這時,年輕的上吊者沉思了一會兒,他問自己:“我為什么要自殺,只因為我內心痛苦嗎?難道我就不能學學這些樹枝,用我的生命去幫助別人,為別人做點什么嗎?”一念之間,他把焦點由自己身上轉向了無數他所認識的需要幫助的人身上……他從三根對他說話的樹枝上各折了一小段細枝.爬下了樹。快快樂樂地離開了。
后來,這個年輕人一直牢記著那三根樹枝的告誡.終身學習三根樹枝的精神,再也沒有被挫折壓垮過。
人不能只在意自己。只在意自己受了什么傷害、委屈,承受了多少重擔、壓力,結果只能愈來愈缺乏活力,愈來愈萎靡不振。將目光從自己身上移開,就像那三根樹枝一樣,多注意別人的需求,以幫助別人、使別人得到益處為志向,擺脫絕望的糾纏——如此,眼界將會逐漸開闊,生括自然日益豐富.生命也將日益蓬勃。記住,只有珍惜身邊的一切,才能擁有真正的幸福和快樂
讀書讀后感作文 篇7
我原來是一個性格內向的男孩,但爸爸媽媽總希望我快快樂樂地成長,開開朗朗地生活。他們還經常鼓勵我,帶我到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朋友玩耍,給我買一些好書。
今年暑假剛到,爸爸就特意給我買了《格林童話》和《牽手陽光》這本散文集,讓我抽時間讀一讀,我被《牽手陽光》所寫的事、所抒的情,深深地吸引了,收獲很多。
《牽手陽光》這本書中有對自然的歌頌,有對歡樂的放飛,有對友情的抒發,也有民族風情的展示和對美的向往。
在這飽含著童年的單純的書里,我看到了飛起來的鳥,閃著火紅的光芒;看到了被綠樹所圍抱的小溪;看到了泉邊,嫩草閃著碧玉般的閃亮的綠光,上面有著紅的、黃的、藍晶晶的、紫盈盈的小花,讓我飽嘗了色彩的宴席。但是我最戀戀不舍的還是那獨特的云南民俗風情。
我們的云南真正地應驗了“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這句古話。白族的“三月街”,讓我走進了趣味盎然的賽馬場,與駿馬揚蹄馳騁。男孩孔嘎·朋讓我體會到了獨龍族取名與“踩新路”的習俗。我也從兩個小姑娘賣茶葉的一天里明白了充滿生活情趣的德昂族種植茶的傳統,我似身穿著傣族服裝親自體驗了西雙版納夏天炎熱中帶有清涼的潑水節。那漂亮的鮮花節、嗩吶聲中的“鬧春牛”,非常刺激的秋千會……一個又一個不同的民俗,讓我過足了節日癮。
書中,吳然爺爺從一匹小小的馬、一窩小燕子、一張爸爸媽媽童年的照片…… 找到了童年的快樂,這讓我領悟到了:我們今后寫習作,也應該要注重細節的觀察,用真實的心靈去發現一個個動人的畫面——哪怕再平常的生活中,我們也能沐浴同樣的童趣。
暑假快結束的一天,媽媽的一個朋友帶著來普洱一中支教的俄羅斯女孩來我家做客,我主動地用普通話和她打了招呼。看著我不斷地進步,爸爸媽媽很開心。
通過對這本書的細讀,加之生活中的鍛煉,使我明白了許多做人和學習的道理,不是說多一個朋友就多一條路嗎?今后,我將讀更多的書,交更多朋友,更加努力學習,做一個有陽光般心態的男孩。
簡評:小作者聚焦成長足跡的一個鏡頭,敘寫了父母教育自己的方法,展示了好書潛在的魅力,舒服了讀書的樂趣。
【關于讀書讀后感作文匯總7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