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劉備
人們都知道有這樣一句歇后語:
劉備的江山——哭出來的。
盡管《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想方設法為劉備說好話,還借曹操之口夸劉備是英雄,但人們還是覺得,劉備除了會哭之外,其他的似乎就沒有多在能耐了。真是這樣的嗎?
劉備出生低微,是個賣草鞋的:
劉備編草鞋——內行。
現在的編織行業還奉劉備為祖師爺呢。
但他“但卑不敢忘憂國”。身逢亂世的他,時時都在尋找機會,總想能有一番作為。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生死之交。
這是劉備走向政治舞臺的第一步。隨后,他便帶著關張二弟參與了鎮壓黃巾軍、討伐董卓等一系列政治活動,試圖打開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但因為勢單力薄,人微言輕,始終未能如愿。以致于“劉備困曹營——提心吊膽”。直到有一天,漢獻帝認他作了皇叔,他的身價才一下子看漲起來。這就叫做:
劉備當皇叔——時來運轉。
有了皇叔的稱謂,劉備就有了一張從政的資格證。從此,劉備的命運漸漸有了好轉。再加上諸葛亮的出山,更使劉備如虎添翼。這就叫“劉備遇孔明——如魚得水”。
但是,好事總是多磨。長坂坡一戰,劉備被曹操打得丟盔卸甲、妻離子散。好不容易逃離虎口之后,劉備便演了一出戲,那就是眾所周知的:
劉備摔阿斗——收買人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劉備是深知其中道理的。所以“劉備殺人——心慈手軟”。劉備的哭其實也不過是他收買人心的一種手段而已。
劉備也是會耍政治手腕的。借荊州就是一個較為典型的例子。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
有了荊州作為根據地,劉備的勢力逐漸壯大,最終一步步建立了蜀漢政權。
由此可見,劉備的江山并不完全是靠哭得來的。他除了會哭之外,其實還有很多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