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思鄉作文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思鄉作文 篇1
樹上的葉子紛紛落下,只有零星幾片還掛在枝頭,深黃干枯的的葉片訴說著對枝杈的留戀,秋深了,早晨濃霜和霧氣遮住了大地。我走在路上心里一陣傷感,今天是給去世的爺爺奶奶上墳燒紙錢的日子,我在千里之外,只有在心里默默祈禱,祝他老人家在天堂安息,兩行淚珠滾下來,落在我的腳下,我的心飛回了老家。
來青島很多年了,我已經在這個城市安家落戶,這里成了我的第二故鄉,我很欣慰。但是在特殊的節日里,我的內心深處思念最重的還是魯西平原上的那個小村莊,那里有我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那里有我風華正茂的少年時代,那里更有我十年寒窗的青春年華。那里是我的第一故鄉,也是記憶最深刻的地方。童年的我最受爺爺的疼愛,入學前他老人家慈祥的面容給我留印象最深刻,爺爺不僅在生活上照顧我,我記得他經常帶我去聽戲,《穆桂英掛帥》、《打金枝》等很多古戲,到如今我還能唱上幾句,都是緣于爺爺的愛好所影響,記得上次回老家,我還特地跑到集市上買了幾盤戲曲磁帶,這些聽起來雖然沒有搖滾樂時髦,但是這里面有對老人家的一種思念。
家鄉的一草一木,家鄉的親朋好友都讓我想念。小村莊在地圖上小的連個點都占不到,在我心里卻很大很大,村東邊高高的金堤上,每年秋天樹葉落光的時節,堤坡上卻還有厚厚的草覆蓋著,草根深扎在了堤坡的泥里,保護著村莊不受黃河水的沖刷,因此人們稱它為金堤。村西邊有一條彎彎小河,秋天從黃河主干流過來的水比夏天還要多。小時候隨父母去地里摘棉花就經過那條小河,秋天河里的魚兒也長大了,時不時地露下頭,向辛勤的農民友好示意,可惜沒多久它們便成為餐桌上的一道美食了。
我的家座落在村東邊,從金堤上走下來,就能看到,簡簡單單的平房,院子里有兩棵棗樹,房前一棵,房后一棵,每年秋天都會掛滿甜甜的棗,給我的童年帶來了很多快樂。這兩棵棗樹不是普通的棗樹,村里人都稱她為“笨棗”,又大又甜,爺爺每年都會分給村里的鄉親們吃。母親還會帶一些給親戚。在大門口有兩棵老槐樹,最粗大的一棵,兩三個人拉著手才抱過來,枝繁葉茂,它的葉子覆蓋了大半個院子。每年的春天四月份,我和家人都能吃上槐花;每年夏天,院子里很涼爽,沒有酷日的直射,被老槐樹葉擋住了陽光;每年秋天,樹葉落下來,厚厚的一層,掃在一起有一大垛,這么多的葉子是羊兒過冬的美食。家里的井水甘甜甘甜的,勝過山泉水,就像放糖一樣。很多親戚和同學喝過我家的水,都夸甜。后來我去聊城上大學,來青島工作,去濟南等地旅游……喝過很多地方的水,都沒有我老家的水甜,這是真的,不是主觀臆測。
家鄉的一切都令我想念,秋天更有我濃濃的思鄉情。
思鄉作文 篇2
思鄉是一種眷戀,思鄉是一種溫柔的情懷,就像平原上的裊裊炊煙被風扯向無盡的天邊,思鄉之情作文。
每次外出到異地求學,總止不住眼眶中的淚水,惜別家人。伙伴,背上沉重的行囊,
一步一回頭地踏上遠行的道路。漸漸地看著熟悉的小鎮模糊,然后消失不見。我看見窗外的大樹,它的枝干指著許多的路。而起點只有一個,終點也只有一個,每個離開家鄉的人,都帶走了一片綠葉,卻留下了一條根。至莫夜月明時,就會想起父母親,想起那充滿回憶的小屋。父親拾起一根根枯枝,猶如把那些破碎的日子一一點綴,然后把溫暖交到我的手上,我仿佛看見冬日里母親在炕灶里點燃的白色的昏暗的火焰,在我的心中燃燒著。這淡淡的思念是那樣溫暖,那樣親切。
又是一個月夜,我靜靜地躺在寢室里,身旁是數不盡的書山題海,我緊握著勤奮的槳,在知識的海洋里拼搏。屋外狂風無情地吹著,暴雨在窗外形成了一道雨簾,我瑟縮在床的一角,我感到無數的寒冷在包圍著我,淚水溢滿了眼眶,我有一種說不出的失落感,我多想擁入父母溫暖的懷抱,但是我不能,思鄉是必然的,我有自己的夢想要去追求,我只能把感情收拾起來,思念家鄉的作文《思鄉之情作文》。
窗外雨仍舊飄飄灑灑地下著,水簾依舊飛流直下。鄉情,落在書中,落在心里``````
思鄉作文 篇3
鄉情是一首悠遠的歌,總在有月的時候響起;鄉情是一幅深遠的畫,總在游子思鄉的時候展現出來。
——題記
故鄉,是古往今來被詩人作家寫入作品的材料之一。提到故鄉,我們都有著共同的話題,那里有我們熟悉的風土人情;那里有我們熟悉的新鮮空氣;那里有我們熟悉的人和物……
舉頭望明月,低頭望故鄉
一縷縷的月光照進屋子,好像地上形成的霜一樣,抬起頭來看那一輪明月,心中有一種感嘆,于是低下頭來,思念故鄉。這首詩大家一定很熟悉吧。是啊,這是唐代詩人李白心中的思鄉之情,每個人都會離開家鄉,而在離開家鄉的同時,便有一種非常強烈的感情--思鄉情。我在市里讀書,來為我的未來尋找方向,不得不離開家鄉,而那種濃濃的思鄉情,時常使我流下眼淚,去思念家鄉。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枯藤纏繞著的老樹上棲息著黃昏歸巢的烏鴉,潺潺流水的小橋旁住這幾戶人家,迎著西風,騎著瘦馬,一個人在那古道上獨行。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斷腸的游子還在漂泊。想必這首詩大家也不陌生,這是馬致遠筆下的思鄉之情,那幾種景物好像是故鄉熟悉的啊。思念故鄉,是每一個在外游子的獨有情感,那一年,去外地參加一個比賽,我在那看到的一切,仿佛都是家鄉里的,這也許就是觸景生情吧。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每次過節,我都會想到遠在外地的姐姐,這時我便會想到一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多么符合我當時的心情啊。想念姐姐,想念親人,這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情……
不管是李白的靜夜思,還是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還是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都是對自己家鄉的思念,對自己親人的思念,以及對家鄉的熱愛。
遠在異地的親人們,你們一定不要忘了自己的家鄉,因為那是生你養你的地方。濃濃的思鄉情,濃濃的念鄉味。
思鄉作文 篇4
很久都沒有回家了,故鄉的那片田地雖然四季在變,留在我心中的印像卻始終是一片生動的綠,偶爾被一道山梁隔斷,被一座小村攪擾,依舊欣然。終于匯成河流在土地上流淌,直至流進游子的夢境。是想家了嗎,還是那片原野在召喚我.....
聽到街邊小販叫賣粽子,就又想到端午節,想到母親做的粽子和茶葉蛋,街邊粽子也買過幾次,看起來誘人,吃起來卻只是覺得不過是一包粽葉包著飯團,找不到記憶中的味道。不能怪生意人的手藝不好,他是無法在每個粽子里包進母親的味道。小時候吃粽子,從洗米洗粽葉再到包制好放到蒸籠上,那分期盼就像蒸籠里冒出的滾燙的熱氣。及至吃到嘴里,那滋味再怎么能尋的回來。
就又想起母親,想起母親微胖的手,包粽子的時候的靈巧,記憶中母親包的粽子可以有很多形狀,并不像街邊買的都是一個形狀,我特別喜歡挑包的像牛角的。
又近端午了,我想母親應該預留了好了包粽子的糯米了吧,只等粽葉再長大一些了,或還在想今年兩個兒子會不會有時間回家過節。
孤身在這個城市,弟弟甚至還在離家更遠的城市,我已經有了個小家,卻也只是個每晚可以睡覺的地方。七十年之后便不再屬于自己。所以這城市不是我的故鄉。母親在哪里故鄉就在哪里......
思鄉作文 篇5
當我還在媽媽懷中牙牙學語的時候,媽媽就教我一個字一個字地讀唐詩。
我記憶最為深刻的便是我學會的第一首詩——《靜夜思》。讀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作者對于思念家鄉的情感便立刻從心頭涌出。“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更是讓讀者淺顯易懂,直接寫出了作者的思鄉之情,而“低頭”更能表達出詩人那種略顯凄涼的處境,不禁也讓讀者思戀起自己的故鄉。
我帶著一種朦朧的'意識,又讀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是我讀的第二首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兩句我理解很深,我想著我的爸爸,他常年一個人在外面,每當到了“中秋節”、“重陽節”的時候,他就會倍加的思戀著家鄉,思戀親人。那時候我不懂得什么是“茱萸”,以為是“豬”或者“魚”,媽媽便笑著告訴我說:“茱萸不是一種動物,而是一種植物,它代表著在特定節日里對親朋好友的思戀,重陽節登山查茱萸是一種風俗“,于是我又增加了一點知識。
后來,我接觸到的詩詞越來越多,其中思鄉的詩歌也不少。“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從一支飽含離愁的曲子,從一輪他鄉的明月,都能讓詩人涌起對家鄉思戀,再遠的路也阻擋不了思鄉的情。啊,家鄉的一切都是那樣的美好。
隨著知識的不斷增長,對詩歌的了解也越來越深,從詩中感受到的意境也越來越深刻,所以,我從詩中學到了不少的知識。
思鄉作文 篇6
“靜夜思”這首詩是我最熟悉的一首詩,這首詩說的是坐在井床上看天上明月灑在地上的月光,宛如層層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下頭來沉思,愈加想念自我的故鄉。
這首詩是首千古傳誦的名篇。平實樸素的語言,生動地表現出游子的思鄉之情,全詩僅20個字,已從時光、環境、氣氛及對人物的細微動作的描繪,寫出了游子對故鄉的深切思念。語言明白,音韻流利自然,似信手拈來,毫不費力,但卻含蓄深沉,引人深思。
又一次讀到這首詩,讓我不禁想起了年邁的姥姥,回憶起了在姥姥家所度過的快樂的田園生活。古樸的山村,清澈的小河,善良的人們……每次去姥姥家,都會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在那里的人們沒有勾心斗角,有的單單是純樸善良的心。有時飄過溪邊,還會聽到孩子們在背誦唐詩宋詞,讓人有一種不想離開的沖動。
在這時我最后讀懂了這首詩所含的真義,讓我真正理解了當時詩人的心境,了解了當時詩人的感受……
【精選思鄉作文6篇】相關文章:
1.思鄉_思鄉作文
2.思鄉情作文精選
3.思鄉的作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