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是偉大的,也是無私的,它沉浸于萬物之中,充盈于天地之間。一年一度的母親節到來了,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母親節的散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母親節散文【1】
像我們這樣的人家, 說起首飾來未免要讓人笑話的。但是很久以前的時候, 家鄉的女人們似乎都有戴首飾的風俗與財力, 那時候的女人一生下來就在耳垂上刺眼當為明證。母親就有這樣的耳眼, 可是自打我記事起母親就是素耳面世的樣子, 我們也習慣了這樣的母親, 這樣的母親的耳朵。
過年在家,好象是除夕前夜。我們正在看電視,母親忽然想起什么,笑嘻嘻地拿出一對耳環來,問我: "兒子, 你看媽這副耳環值多少錢?" 我伸手取過那黃燦燦的耳環,在燈下端詳了一會:最普通的樣式,色澤也一般, 在我眼里,和以前家鄉女人們窮的時候戴著的銅耳環也沒什么區別。于是我就笑起來,說: "兩塊錢吧! 又是從什么小攤上買來的呀?" 母親的臉色有一點點的不悅, 卻只是罵我道: "又是一個不識貨的兒子!" 父親在一旁輕輕地笑,弟弟說: "媽,拿過來給我看看!"
將耳環遞給了弟弟,自己又從箱子里拿出一個小小的匣子來,在我面前打開,說道: "什么攤子上買的! 這是真的金耳環呢,從百貨大樓買回的!" 我吃了一驚, 笑道: "怎么你們也學會保值儲藏了! 現在城里人有了錢, 都去換黃金美元什么的, 害怕人民幣會貶值啊!" 母親似乎沒聽進去, 對著燈光端詳另一只耳環, 然后又笑笑的取出第二只匣子來, 里面是一枚戒指, 母親還是問我: "那你說這金戒指值多少錢?" 我是頂外行的, 只大約說了個數, 母親笑起來: "這還差不多!你爸爸沒白買……”
我仔細看了母親的首飾,然后又慫恿母親戴起來看看,戒指輕輕就套進了母親的手指,耳環卻費事些,母親的耳眼這么多年空空蕩蕩竟不大習慣這乍來的黃金恩寵。試了半日,母親憾憾道: "明天請小明媳婦幫我弄吧!" 然后又伸出戴了戒指的左手,一家人看了半天,只是生生的不習慣...... 母親粗糙的手, 在我的印象里只有勞碌的動態機能, 沒有被欣賞的靜態價值,竟至于到了我們不習慣它要裝點自己的程度了。我沉默了,望著母親; 母親是喜悅的,滿足的,為那一雙歷盡辛苦的手終于可以在年近半百的時候有一樣可以和別人相比的飾物。
于是讓母親講首飾的事情,母親說, 父親看著電視,卻微微地笑。原來是父親住院的時候,兩人在城里逛,后來就去百貨大樓的黃金柜臺買了這些首飾。我腦海里構造出年屆半百的父母是如何有些羞有些自豪地跟柜臺小姐打聽著首飾的質地樣式和價格,忽然就想到:這就是父母的愛情和婚姻了,這么多年后才補上的一節又老又新的課。這么想著, 就狡黠地問他們: "怎么就想起來去買了呢?" 母親說: "路過嘛,看著好,就買了。" 我問父親: "真的嗎?" 父親說: "她講你二媽三媽都有女兒買耳環戒指, 我們家沒有女兒, 你們兩個又沒結婚,只有我給她買的份了!" 母親笑著, 我和弟弟羞羞地笑起來。母親收了首飾, 嘆氣說: "兒子結婚, 也是給他們的媳婦買, 大不了再給他們的丈母娘買, 哪還能想到自己的親媽...... 你不給我買, 真的沒人給我買了呢!" 我笑著,說道: "媽, 等我掙錢了, 給你再買項鏈吧, 也是三金!" 母親笑著, 起身收了首飾匣放進箱中鎖了, 道: "我要這些有什么用?不過過年時候拿出來戴戴罷了……”
去外婆家拜年的時候,母親已經戴上了耳環和戒指,兩位舅媽一邊研究母親的首飾,一邊在跟舅舅們說話: "人家大姐都戴金耳環金戒指了, 大姐夫買的呢, 你們什么時候給我們買啊?"
年過了,那些首飾不知道是否還被母親戴著;我想那戒指十之八九是睡在箱中了,耳環呢,也許還能裝飾在母親的雙耳,訴說著一個普通村婦的自豪與幸福,讓她在耳環不易覺察的搖擺里,時時感覺到喜悅和滿足,心底不知油然地又生出多少寬宏的愛與感激來。
母親節散文【2】
母親對于我的印象是:臉盤寬大、白白凈凈,性情敦厚,溫柔善良,稱為賢妻良母毫不為過。尤其是她的手,更是記憶猶新。
在那個稀飯都吃不飽的災荒時代,要想吃白米干飯,難乎其難。挑煤炭那可是一個苦力活,挑上一百來斤,要走四、五十里山路,彎彎曲曲,爬山過河,真夠辛苦的。每逢我要挑煤炭的那天早晨,母親總是早早起床做好稀飯后,慢慢在稀飯鍋里仔細地勺,在清湯中盡量勺稠一點的米飯給我吃,這樣吃了才經得起餓,挑煤才有力。母親心疼我,我在灶旁看在眼里,記在心里。那一碗飯真香真管用。其實,與其說是飯的作用,倒不如說是母親的心,通過母親的手,為我傳遞了溫暖的母愛,從而化為無窮力量。
母親心靈手巧:做飯菜,飯菜香;泡咸菜,咸菜脆;宰豬草,豬草碎;洗衣服,衣服凈。母親還有一個拿手絕活:縫鞋墊。縫的鞋墊不薄不厚,不大不小,非常合腳。針腳細密、均勻,針線不粗不細,而且用力納進鞋墊,不至于礙腳。母親是用心在縫,用情在縫,一針一線都是愛。特別是繡的朵朵紅梅,恰似母親美麗心靈。穿在腳上,暖在心上。那花兒朵朵,一直盛開在我的心田,映紅了我的世界、我的人生路。
母親愛自己的兒女,也愛別人的兒女。記得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一個城里小伙插隊落戶來到我社,母親熱情地騰出一間房讓他居住,并為其鋪床、抱被蓋,做好吃的飯菜招待他,還親自給他夾菜。我都有些妒忌。小知青非常感動,銘心刻骨。在他返城工作之后,還專程回鄉看望大家,當然,少不了為我母親送上難得的精制糖果。那糖果,含在嘴里,甜在母親的心里。
母親是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沒啥文化,想法自然純樸。我換了工作崗位,文字任務很重,經常加班加點。母親見我辛苦,怕累倒了,就心疼地勸我:“幺兒,工都工作了,還恁個亡命做啥子嘛?”她認為當初勤奮讀書就是為找個好工作,工作之后自然該輕松輕松。我對母親說:“不這樣不行呀。工作不干好,對不起這份工資呀。”母親點點頭,輕輕拉著我的手說:“我們幺兒就靠這雙手了。”母親的手很粗糙,青筋暴起,幾十年積攢的厚厚老繭見證著她勤勞動的一生。母親的手不細膩,然而卻十分溫暖。拉著我的手,一股暖流流遍我全身,似乎加班加點也不覺累。
最后一次拉著母親的手,是母親病危的時候。彌留之際,母親躺在竹椅上,無力地轉頭看著我,流露出慈祥目光,似有千言萬語。拉著她溫暖而枯槁的手,淚水在我眼眶打轉。這是多好的一雙手啊,以前那么飽滿富有彈性,為拉扯兒女們長大,才變成這樣枯槁的呀。多想一直拉著母親的手,可她最終還是撒手西去。
母親,親愛的母親、偉大的母親啊。您的關懷溫暖、您的善良仁愛,通過您的手,潛移默化地傳遞給我,讓我學會了關懷溫暖、善良仁愛,以此對待親人,對待朋友,對待一切可愛的生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