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通常是作者自身的感受,帶著生活的一些痕跡,聽起來瑣碎,卻蘊含著大道理。下面是yuwenmi小編整理的作文,快來看看吧,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成都之行]
我來到這里已經有二十來天了,如果要問我有什么收獲的話我還真是不好說,也可以說是沒有收獲吧。因為這次有目的的旅行根本就沒有達到原來的預期。想想也挺失敗的,原因在哪兒呢?我也時時的在關注這個問題。
可能是已經習慣了一個生活的緣故吧,來到成都的二十幾天里我沒有去到任何一個親戚朋友哪里借宿或者是玩耍。當然他們也壓根就不知道我的到來,我也不太愿意的去告知于他們。前面已經說過了,我是一個獨行者同時我的目的是來旅游的有他們在恐怕不夠盡興。曾在書中看到過這樣一段話:在人生的道路上他人最多也就是你陪襯,唯一支撐自己的就是這具靈活的軀體,所以我認為真理就應該得到維護。朋友之間過多的煩擾只會降低應有的興趣,我想我這樣子的謬論肯定會引來很多人的指責,當然我也不在呼,在我一開始有這樣的結論的時候就已經明白人世間那過多的紛紛擾擾。又何必為了這些文字上的東西爭執不休呢?它不過就是自己心中的想法罷了,觀點不同而已。當然我也不想打擾他們,也許我的突然到來會給他們帶來驚喜但是我也不想給他們帶來麻煩。我只想不虛此行好好找尋心中的那份美麗。
成都是一個集美食,游玩于一體的綜合性城市。它的炫麗我無暇關注太多,給我切身感受最深的是它的熱度,這也許是我所待過的城市中最具影響的一個,也是最獨特的一個。與其它城市相比也是最具活力的一個。相比來說,我呆過的城市中深圳是最忙碌的,在你還未來得及細細體驗時間已經過的久遠,當你靜下心來專注的時候發現身邊卻沒幾個人感興趣這個話題。忙碌好想就是這座城市的代名詞,當然我并非想說這個城市不好,它也有他魅力的地方。北京—我想說大家都比較了解,它是首都,那么它在我心中又是怎樣的呢?沉穩,莊重,帶有古老的氣味,我曾在北京呆過好幾年親身體驗那座城市帶給我的另類感受。相比而言這三個城市都各有千秋,都有它獨特而吸引人的地方,不過深圳北京都是快節奏型城市,它們的節奏之快你無法細細體驗。有時候你都會發現生活不知道是怎么過的就已經消失于無形。它就像鐮刀把你身邊的一切都收割的干干凈凈。以至于很多人都說生活的體驗就在于每天三點一線的工作。這是個什么情況呢?想想是多么的可怕。
我是一個追逐體驗的人,過程很重要。以上或許就是這里帶給我興趣的所在,忙碌中有體會,快能掌握。我能記住每天生活中的奇奇怪怪。不在是三點一線的忙碌,盲目的沒有一點人情味,即使這樣我仍然沒感到滿足,我的體驗才剛剛開始就要結束了時間過的真快。我想我還會來這兒的。。。。、
整篇好似都是簡單而粗暴的在形容,不夠細膩,不夠專著,同時好似不夠專業。但是心靈的感受誰又能完完全全的用文字敘述出來呢?同時我想在這里呆過的人都有和我一樣的感受。
那么就再見了—成都,下一次我要徹徹底底的看透你。我想時間不會太長的。
[泰山游記:靜聽泰山]
靜靜地聽,細細地品,方得其中味。
多年以來,有個愛好一直未曾改變。一有空就喜歡走進泰山,輕輕拾起那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情懷。
似乎總是在找尋著什么,而究竟是在尋覓什么卻又說不出來,也許只是一種感覺、一種情愫,無聲無息地,影響我的思緒、心態,還有視野。
泰山是一部大書。這座伴我成長了10多個年頭的泰山,有著25億年的滄桑年輪。然而,在歷史歲月的枯榮交替中,他依然生機勃勃、意氣風發,沒有絲毫的老態。他身上的神秘、宏闊、包容、溫和的氣質,無時無刻不吸引著我,激勵著我,賦予我力量、信念和勇氣,讓我感受到充盈、欣喜和寧靜。
泰山是神奇的,他的神奇在于變幻多姿的自然風貌和璀璨瑰麗的人文內涵。
泰山的白天和夜晚是不一樣的。白天的泰山,青蔥蒼翠,清朗明快;夜晚,沉睡的泰山則向世人展示出他沉靜、神秘、溫和的一面。夏季的泰城人喜歡早早吃完晚飯,攜家帶口來到黑龍潭下乘涼,我也不例外。夏日雨水充沛,“嘩嘩嘩”的瀑布從高處傾瀉而下,濺入潭底,如飛龍跌落。黑龍潭周邊的山林、山石遍布,溪流在石頭空隙中淙淙而過,如鳴佩環。山內空氣清涼,萬籟俱寂,只有埋伏在草叢中的小蟲們在低吟淺唱,把玩著自己的節奏。
月光從松針的縫隙中篩落下來,斑駁地撒在干凈光滑的石頭上。微風拂過,夾雜著松林中特有的自然氣息。突然,身下不覺一陣濕涼,茫然起身,這才發現,一汪淺流的泉水悄無聲息地漫過我斜躺的山石。當下便想到王維“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詩句,卻原來是這般情境!不入此景,怎得此意?
清風陣陣入懷,溪水淙淙入心。此情此景,又讓人想到“詩仙”。李白在遭遇仕途“寒流”后,寄情山水,放逐山林,如游仙一般肆意揮灑詩情。唐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李白來到泰山,泰山雄偉迤邐的美景讓慣于浪跡天涯、游走江湖的詩仙“身在云水間,沉醉不知還”。登上南天門,他發出了“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的由衷贊嘆,泰山給了他靈魂的慰藉,使他從“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苦悶中解脫出來,綻放出難得的“開心顏”。在此期間,李白與孔巢文、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在泰山南側的徂徠山竹溪隱居,他們舉杯邀月,嘯傲泉石,酣歌縱酒,人稱“竹溪六逸”。今天看來,他們表達的無非是一種悠然自在的文化態度,一種理想浪漫的生存方式。
雙腳無數次起起落落,踏響一個又一個石階,重疊在前人的腳印上。靜聽泰山,不能走得太過急促,就這樣走走停停,可近可遠,讓思緒和內心追趕上腳步。累了,倚一棵老松歇上一程。閉上眼,便是又一個乾坤。聽著鳥兒時緩時緊、清越婉轉的調子,仿佛看到了這些小精靈們顧盼流轉的頑皮。陣陣松風排闥而來,帶著一股久違的遼遠而空靈的氣息,觸動著生命中那根早已不再敏感的心弦。一種張力在體內涌動、伸展。也許,這就是人的生命與大自然相融合才會產生的奇妙共鳴吧?
我們常常忙碌得暈頭轉向,到頭來卻忘記了忙碌的初衷,在來路上迷途。不如慢下來靜一靜,放空內心,路才能走得更遠。走著走著,有些迷惑的事也許就明朗了,有些郁悶的情緒就透徹了;走著走著,也許就到了南天門,或許還能看到日出、云海,收獲意外的驚喜。
邁上最后一級臺階,回望來路,看那曲折盤旋的漫長臺階,真的感慨自己,竟然就是這么一步步走了上來。
泰山極頂,群山匍匐,天地蒼茫,藍天觸手可及。此時此刻,一股浩然之氣油然而生。在亙古未老的山川云氣之上,你能感受到宇宙的應和,從而讓整個生命從“小我”的狹小中抽離出來,將視野投向廣袤的天際,傾聽到來自時光深處的回響。
雄霸天下、登封泰山的秦始皇,站在極頂,南望“少昊之虛”,向東遠眺伯翳封國,緬懷先祖;
長袖善舞、衣袂飄飄的武則天,身著盛裝華服,與唐高宗李治一同前來封天禪地,喻天地同治,泰山見證了這位女皇隱喻的心志;
笛聲中,身形羸弱、手捻長須的詩人杜甫,在云中高聲吟誦著“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這一個個變幻交錯的影像如白駒過隙,次第飛過泰山歷史的天空,只留下或淡或濃的點點印記。
有人說,泰山是“文化山”、“政治山”、“宗教山”,對我來說,它更是一座“心靈之山”。他雄偉挺拔的外表之形,與他包容厚重、呼吸宇宙的內里之魂,需要作為個體的人親自去感悟和找尋。如此,泰山的精神給養才會汩汩如流水,給你注入鮮活的力量和勇氣。
有一位朋友,自號“山里人”,對泰山癡迷多年,初衷不改。一有空就到山里轉,他拍攝了許多泰山的照片,每張都展示出泰山別樣風姿;寫了許多零散的文章,每篇都視覺獨到,感悟深刻。我想,他應該是一位好的泰山傾聽者。
泰山是有生命、有溫度、有情感的。你必須先卸下鎧甲,真實面對,他才會敞開胸懷接納你,給予你想要的。
跨千山,涉萬水。我們找尋的,無非是那些能夠照亮內心的東西。
說到底,登山,也不過是心的旅行罷了。而旅行又不過是為了在山水間找尋一份莫名的相知,一份似曾相識的默契與感動。
靜聽泰山,就是傾聽那個最本真的世界和自己。
[石燕湖公園]
湖水潔凈無瑕,波光粼粼,山間樹木繁茂,云霧繚繞。這是對石燕湖公園最好的贊美。
石燕湖公園位于長沙,距我們常德大概有4個小時的車程。可盡管如此卻仍舊消磨不了同學們的熱情,這4小時的車程已不再遙遙不可觸及,似只在一瞬間我就已到達石燕湖公園。
司機將車停在指定地點后,我們便迫不及待地下車,映入眼簾的是規模宏偉的別墅,但我們并未在此久留,這棟別墅就如同一本雜志的首卷文,首頁即已如此,誰知道后面還有什么好景色呢!
走過別墅進入園內,起先新鮮的空氣俞發純凈,樹林竹影隨處可見。大樹參天,將天空遮擋,只從樹葉的縫隙里透入幾束微光印在地上。仰望樹冠,只見密密層層一片,利用微光可以看見,這些樹的葉兒個個翠綠,色彩光鮮。拾起地上不慎跌落的翠葉兒,透過光一看,那薄薄的葉片兒立即顯現出細密的紋路。呀!這石燕湖公園的葉兒也比別處的更翠、更可愛呢!“嘰喳喳”大約的因我拾落葉兒時驚動了在遠處的草地里覓食的鳥兒,它驚叫一聲便撲凌著羽翼飛向了更遠的林間。我們的大部隊也一直向前。
穿過林海我們來到了游樂場,這兒有碰碰車、鬼屋、旋轉木馬等,還有一個4D影院,我們觀看影視如同真的出現在了身前一般,“立體感真強!”我不禁暗嘆一聲。我因為暈車就只試了一個項目,隨后我們起身去看動物表演,此時我才發現在林海之上竟涌著白色的山嵐,如同森林女神的頭上系了一段紗巾。
到了中午,經過短暫的休息后,我們進入森林進行“探險”——找雞蛋。導游在特制過的叢林間放了幾個雞蛋,上面用大黑筆寫上字,找到能組成一句話的雞蛋就能獲得獎品。我被激發了好奇心在樹枝間尋找,我與伙伴認為雞蛋應該在小路上,大路一般沒有什么“寶”。可我們找來找去最終一無所獲。
我們的旅程并未就此結束。接著導游帶我們來到了鴿子房。這里的鴿子上上下下處處是。那些小鴿子有著潔白的、光滑的羽衣,雖不如鸚鵡的絢麗但那代表和平。小鴿子雖身著潔白羽衣,兩只黑珍珠嵌入頭部,但腳上卻穿著一雙紅靴,襯得它更加惹人喜愛了!鴿子雖大多為白色,但也有些雜色的,但白鴿并沒有歧視他們反而更加友愛。
船來了,一批同學先上了船,其余則在岸邊守候。
石燕湖邊,楊柳依依,不時的微風輕梳著柳之發,兩道的小葉灌木微笑相迎。石燕湖水秀麗清澈,水面平靜,如同一面梳妝鏡,卻比其更依人。船緩緩駛來,畫出一道道水紋,船身映在水面。上了船望著兩岸景色——清秀無比。不經意間又間山嵐,她與天融為一體,在山頂舞動,如同為我們獻上送別舞曲。
繞來繞去又回原點。我們又回到了公園門口,只不過這次是離別。只是僅僅一日我竟然如此舍不得離開,抬眼望天,又見山嵐,她與我如同故人惜別,揮手再見!
上了車,我望著后方,直至山嵐不見。但我知,她一直在,她與天同色,如石燕湖在我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