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通常是作者自身的感受,帶著生活的一些痕跡,聽起來瑣碎,卻蘊含著大道理。小編整理了一些相關的散文,快來看看吧,也許對你有你有幫助哦。
【教師的酸甜苦辣】
小時候坐在教室里看到老師那么高高在上,那么神氣威嚴,那么盛氣凌人,心里也想能夠成為一名教師那該多么好。如今我不但成為了自己向往的教師而且已任教了二十年了。當教師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我真的是體驗到了。
當教師的難處就在于要把自己的優秀品質滲透在學生的優秀上,推動學生讓優秀達標。一位優秀的教師應該把自己任教的學生由不優秀達到優秀由不合格達到合格。實現這個目標是每位教師的職責,也是考核教師是否稱職的標準,老師面臨的壓力也來源于此。當教師職業的喜與悲多數是學生的考試成績所決定。當自己任教的班級取得同級部的前列時就高興,當在后邊時就悲傷。我2003年與2004年連續兩年送小學五年級畢業班,畢業考試時都取得了優秀率第一,及格率100%,平均分分別名列第一與第二的比較優秀的成績,當時的心里的確是意外特別得高興,因為我接的兩個班級當時學生的優秀水平并不高,四年級時也曾考過全級倒數第二的學習成績,可是誰能想到五年級畢業在我的教育指導下能取得全年級的領頭雁呢?有誰知道我成績背后的付出呢。記得為了培養學生作文的興趣,有一天早上天突然下起了大雪,正好教材上有《第一場大雪》的課文,第一節語文課,我就讓學生回想自己上學路上看到的下雪的情景,然后學習課文,注意借鑒作者的寫作方法自己也寫一篇雪的作文。我對學生說:“你們在下邊寫,老師在黑版上寫,看誰寫的快寫得好。”當同學們聽說我也寫后都來了寫好作文的念頭,想給老師比一比,寫作興趣也激發起來。記得當時我寫了滿滿的一黑版,學生看我寫得那么多,又是情景作文,也都擴展篇幅寫得不少,并且能夠做到言之有物,生動形象,作文條理,比喻恰到好處,用詞準確,達到了比較好得教學效果。
2004年9月,我又開始任教三年級四班,這個班有學生62名,學生兩極分化比較嚴重。有學習比較優秀的部分同學,也有基礎比較差的一些同學,想提高班里的總體成績也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通過努力,在一次期中考試中取得過級里的第二名,可是到下學期期末考試時又是倒數第三,讓我也高興不起來。2005年的9月我又任教四年級二班,這個班有學生40名,是數學成級三個班級中最好的,語文卻是最差的。上學期我力爭教學成績有所起色,我失敗了。下學期,其中考試我們縮小了差距,到期末考試時還是不行,與名列第一的班級平均分相差到了8分之多,優秀人數相差10多個,稍微有點安慰的是經常考全級第一的一個同學前進了一個名次,考了全年級第二,讓我也感到非常驚訝。回想我的引導學生時的復習方法,回想考題,反思原因:一是學生對重點課文的內容掌握的不好,二是對閱讀理解回答問題發揮不好,三是我對學生的檢測力度不夠,對于要求重點掌握的課文背誦,重點內容應該讓學生熟練掌握,四是基礎知識能力差的學生想很快提高他們的做題能力也的確不那么簡單就能辦到。沒辦法,考試出現這樣令人意外的極為不滿意的結果,讓我也真的無可奈何。考試復習就要力爭全面,并注意讓學生掌握好知識點,也只有復習全面了,才能少留遺憾。
學生的成績成了教師的命根。教師為學生的成績好而高興,為學生的成績差而郁悶,為學生的反常行為而無奈。教師要備好每一節課并力爭生動形象地上好每一節課。作為語文教師要及時批改好學生的語文作業,大作文,小作文,單元試卷等作業。教師是辛勤的園丁,我是深有體會的。作為班主任老師身上所肩負的擔子更重,要時刻教育好學生注意安全,在班會中要安全警鐘長鳴。學校里每年都或多或少地發生一些安全事故,有的活躍同學上體育課不小心摔倒把胳膊骨折了,有的下課亂跑把腿摔斷了,有的關教室的門把學生的臉碰傷了……好多意想不到的事牽動著老師的心,一些想不到的事的發生真的讓老師很無奈。
對教師的考核量化就象唐僧用魔法栓在孫悟空頭上的緊箍咒一樣,讓好多教師感到許多無奈。一位優秀的教師任教比較差些的班級,就很難優秀起來,這是讓老師們最無奈的事情了。
二十年的教學生涯,讓我享受到了從教的快樂,但更多的是好多的無奈。若有人問我:“當一位教師快樂嗎?”我應該如何回答呢?說心里話,政府對教師提高了工資待遇,有了比較好的住房條件,應該說該知足,該快樂。可是,作為教師卻有很少人會快樂起來。社會上大講快樂學習,要求學生們愉快學習,若老師們本身就不快樂如何讓我們的孩子們整天快樂起來呢?我覺得這也值得我們的教育主管部門好好的深思一下,如何把教師們從好多無效的勞動中解放出來,杜絕好多的形式主義,讓老師們真正讓我們的學生娛樂中學習,學習中娛樂,寓教予樂,讓學生高興,我們教師更高興。
期盼著教師的無奈少一些,教師的歡樂多一些;教師的負擔輕一些,教師的困惑少一些;教師的笑臉多一些,教師的教學生活豐富一些。
【我的教師生活】
曾經,我是極其不喜歡教師這個行業的,但單純是因為它的生活太過安定,除了三尺講臺,好像世界的紛紛擾擾皆與其無關。即使如此,我還是希望在有生之年嘗試一回當老師的滋味。一直以來,我都認為當老師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只要知識夠了,便可以為人師表。但,經過“三下鄉”的支教體驗,我領略到了教師的不易與艱辛。
度過了艱難的第一天,走過繁忙的第二天,終于迎來了我期待已久的第一天課,我也因此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英語支教小老師。
上午是四五年級的課,剛走進教室,其實我是挺緊張的。但是在我問過他們知不知道我是誰,他們準確地齊聲說出我的名字時,我所有的緊張都消失了,自信心在那刻頓時高漲。這時我想起他們沒有喊“起立,老師好”,就跟他們說在老師走進教室的時候,班長要喊起立,然后全部同學一起說老師好。正想讓他們演習一遍時,剛巡到這里的班長走了進來說:“來來來,把我當成你們的老師來練習一遍”。
然后從門口走進來,在同學們一起喊老師好時,故意裝作不知道,一直低頭走到教室后面。看到他滑稽的動作,小朋友們突然哄堂大笑,氣氛很是活躍。也許是在課堂前給他們留下了較好的印象,一節課下來,他們都極其認真聽講,讓我感到自豪,而最多的小朋友們給我的那份感動。
下午是三年級的課,三年級學生倒是說了老師好,但是他們都還小,比較活躍調皮,所以班里面很涇渭分明地分成了兩部分。也許正好遵循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原理,有兩組學生聽課很是認真,而另外兩組的學生很是調皮。雖然在課堂上無法避免學生搗蛋的行為,但他們還是很懂事的,在我提醒了幾次之后,也都投入到課堂學習中。
三年級與四五年級的教學側重點不同,教的方法與進度也不同。三年級對于英語還在認識階段,只要求會讀會認就可以了。于是,每次教會他們會讀之后,便玩幾個小游戲讓他們可以更熟練地認識所教的單詞。四五年級就不一樣了,他們需要會讀會認會寫會背,因此在他們比較熟練地掌握后,就開始進行聽寫,這也是四五年級同學比較喜歡的一種課堂活動。
記得納蘭容若的那句詞“人生若只如初見”,想必他也是認為人生的第一印象是極其美好的。如今的我深諳此道,每一件事的第一次嘗試都是難忘的,雖然距第一節課已有些時日,也許那是我最初為人師表的時刻,至今都還覺得溫馨美好。
“三下鄉”即將結束,而我的支教生活也即將畫上句號。看著小朋友們童真的笑臉與對我亦師亦友的濃濃情誼,心里頓生不舍。但我知道,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在這里,我已收獲到了無盡的驚喜,在離去之時,我定會以笑臉告別。
【一個鄉村教師的一天】
六點鐘,天剛蒙蒙亮,鬧鐘準時響起,我也從床上應聲而起。匆忙的洗漱之后,我就開始跳繩,不是為了鍛煉,而是為了減肥。不到三十歲,我就發現自己身體有了一個致命的弱點:不減肥就要增肥。自從前年咬牙使用“饑餓快速減肥”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內把體重從138斤硬是減到116以來每天早晨近十分鐘的跳繩運動便必不可少了。
六點十五分左右,跳完繩,便下樓去準備早餐之前不能叫醒在熟睡的妻子,妻子已有八個月的身孕,“大腹便便”,特能睡。自從她有身孕以來,我們就再也沒有到外面鎮上去吃過早餐了。10分鐘之后,早餐準備就緒,妻子也已下樓來,我們開始吃早餐。
六點四十,我們騎摩托車去醫院。妻子在醫院做護士。因為最多只有五個月的產假,所以只能盡可能將假期留到產后。到醫院送完妻子,我便去學校。一般,我會在7點十分前到校。
學校是七點半上晨讀,平時,我往往會直奔教室而去,但今天必須先到操場上走走。因為,下個月學校將組織一個“全運會”,本班也就組織了田徑隊,籃球隊。我規定隊員們必須在六點五十到七點二十分之間自行訓練。今天是訓練的第一天,隊員們的訓練卻很不錯,都在無聲而有序的進行,看來隊員們已領會我的意圖。尤其是籃球隊員,沒有一味地打半場,而是一人一球,規規矩矩地練習運球,投籃,這對于他們這些籃球尚未入門的學生來說已是難能可貴了。
七點二十分,我進了教室。自然,教室里空了許多座位,但讀書氣氛卻很好,剛在講臺坐下,便有三五名學生上來繳伙食款。這是一個令我頭疼的事情。本期開學以來,學校實行“圍席制”,學生統一在學校就餐,一塊二的標準已經很低的了,可學生們仍然交不起這個錢,今天你一百,明天他一百,有的拖到快要放假時都還交不清。教育部的“一費制”倒是喊得挺兇,小學幾十元,初中一百幾,可那只是學費,加上各類雜費,期期都是四百多,雖然沒有增加,但要說“減負”就根本談不上。如果是遠道學生讀住學,一個學期下來,至少也要一千多,所以一到收費,班主任老師便會頭疼。家長中常有提困難要求緩繳的,不交的,也有因不理解而到學校大發牢騷以至漫罵的。
七點三十分,全部學生進教室晨讀,我開始收繳期中考試成績單以及上周末布置的競賽作文。成績單上簽有學生家長的意見,多是“希望”“期待”之類的話語,從中能看到家長的心情,更能看到自己肩上的責任。作文競賽是一次全國性的征文,區教育局布置下來的。人人都參與。每個班選出三篇上交學校,一個學校選六篇送教育局參選。星期三以前要交上去。我任了兩個班的語文,一天必須看完一個班的作文,星期三才能按時上交。學生在下面讀書,我在上面埋頭批閱作文,根本沒時間去抽查學生的家庭作業情況。心里說,這兩天就免了吧,有空再說。
八點,鈴聲響起,學生們奔食堂就餐,我也回到辦公室,繼續評閱作文,這時有老師進來訴苦。說是有家長抨擊學校巧設名目,敲詐學生。原來學校準備學兄弟學校的經驗——每天為學生補上一節課,而向每位學生家長都發了一封征求意見的信。不想家長都是如此看法。該老師很是氣憤又講到班上的種種煩惱事:學生不讀書,只學壞,抽煙,偷竊,“買碼”,拉幫結派,甚至學會了“放高利貸”。小小年紀的學生,流氓習氣,痞子作風,賭徒心理,早已初見雛形。加上半數以上的學生家長長年在外地打工,十四五歲的學生毫無管束,光憑教師怎么能扭轉乾坤呢?面對同事的抱怨,我也只有伴之搖頭苦笑的份。因為,他講的并非只是個別現象,比率應該在百分之十以上。所幸的是本班的學生所涉無幾。不過,班上個別男女生“早戀”現象比較嚴重。這些學生自己的學習成績下降不說,還嚴重影響了本班的班風。曾經找他們“促膝”談心,大道理,小利益,心窩話、老實話講了一大堆,可見效甚微,令我又多幾分頭疼。
整個上午,我沒有課。我的課在下午的第六七節。但因為那兩班的作文,我不得不整個上午呆在辦公室。兩課時下來,我就頭昏腦脹,但從中也發現不少值得欣慰的事情。一是學生的作文水平已有明顯進步。原先作文不行,語文基礎差的學生,此次居然能夠自行選材,立意、擬題,且能將自己的生活經歷融入文中;原先作文基礎較好的學生在此次作文中更有上乘表現,不僅立意新穎,言簡意豐,且語言已形成自己的風格,令人眼前一亮。二是從文中不難發現,許多學生已經能夠領會家長的良苦用心,自我責任感明顯增強。是否他們真的已經長大懂事了,開始獨立思考自己的人生之路了呢?但愿如此。
第三節課下來,有名女生跑進我的辦公室。她低著腦袋,雙眼噙著淚水,囁嚅了半天,才開始說話。她是我們班的兩名孤兒之一,自小父亡,母親拋下她遠走他鄉。她由老實巴交的爺爺奶奶撫養至今。開學時,開家長會,她奶奶給我講了他們一家的困難,一再嘆息自己的無能,供這樣一個孫女上初中都已是非常困難,尤其提到每餐一塊二的伙食費他們的確會交不起,希望我能向學校申請補助。但是,特困補助每期僅有五十元,杯水車薪,能濟何事?開學以來,她的住學費,伙食費(共450元)一直未交,我也不好意思去催。這時只見她掏出一百塊錢,同時問我是否能夠幫她轉一下班。她說她爺爺又病了,沒有錢治病。她不想再增加爺爺奶奶的負擔,想退出重點班不讀住學,(重點班的學生因為晚自習要集中輔導,所以全部都要讀住學),這樣就可以省下一些錢來。我的心酸了。為她的處境,也為她的小小的年紀心靈上所承受的重壓;同時,我也頗感欣慰,為她的成熟懂事。有人說:“苦難是一所大學”,這也許對她的人生并非無益,是的,我是應該幫她,但絕不是幫她轉出我的重點班。因為那樣的話,對她太不公平。
這一班的作文,我一直看到中午十二點,也終于從中選出了二篇較好的作文進行了適當的修改,準備上交參賽。雖然還有一個班的作文得批閱,但今天是沒有時間了,因為中午班主任要開會,第六七節我又要上課,下午還要進行籃球訓練,田徑隊的訓練。
等我到食堂吃完中餐,第四節課下課鈴聲已經響起,學生魚貫而入開始就餐,我察看了本班學生的就餐情況,畢竟全是八年級學生,男女生都頗有了幾分君子之風,全然沒有原先家長們所擔心的搶飯菜現象。
這是,喇叭聲再次響起,班主任老師開會的通知,我也就出了食堂,來到辦公室,會議主要是要求班主任配合學校組織學生做好“全運會”的準備工作,尤其強調學生的著裝問題,為了開幕式統一著裝,本期新進的學生必須全部訂制校服,每套48元。一聽到收錢,所有的班主任就頭疼,雖然我班只有十多名學生要訂制,但我總覺得又是憑空增加了學生家庭負擔。
會議拉得很長,一直到第五節課上課時才結束。拖著疲憊的身子,我一回到辦公室,倒頭就睡。長年以來,我早已成習慣,午睡是雷打不動了,不然下午上課便沒了精神,更何況是兩節課連上。
放學后,我來到了田徑場,先陪學生進行了一圈的變速跑。有其他班的學生很詫異,可能是詫異我不像是老師而更像是一個學生。然后,我又陪學生進行了一次百米跑。想不到,我竟然很吃力,還跑班上學生不贏。記得三年前開運動會,我帶班上學生進行百米訓練時,那時我可是想等一會就等到一會,想超過時就一定能超過的。在師范時,我是班上的接力跑選手,也是校運會第一名的長跑選手。參加工作的前三年,我也一直任體育專職教師。現在看來應該是我自己的體能大大退化了。
五點鐘,學生就餐。我也騎車回到醫院,妻子一般已煮好飯,洗好菜,只等我回到家后炒菜。從炒菜到吃飯,我們一般只須半個鐘頭。只是飯后收拾清洗,再加上兩人洗澡,洗衣,這些雞零狗碎的事情做下來,時間就到八點了。我們倆都很害怕左右鄰居前來串門,更害怕那種一屁股坐下來就不動了,東家長,西家短的跟你嘮叨沒完的人。遇上這號主,你不陪有點失禮,如果真的陪他,“傾聽”他嘮叨個沒完,那又是一種折磨。
我們一般會在八點前進臥室。妻子坐到床上半躺著看書,我則坐到書桌前寫些屬于自己的東西,教育心得啦,與學生的同題作文啦,還有一些可能永遠也無法發表的小說或者散文。我們這里沒電視機。“少看電視多看書”成了我們生活的原則。
十點半,我們準備睡覺,妻子因貪睡,早已酣然大睡,而我卻翻來覆去睡不著,因為白天那女生的哭訴猶在耳邊。睡前,我看了《讀者》上的一篇文章——《窮人的資本》。文章寫的是一個感人的真實故事。作者曾資助了一名貧困女生五百元錢,一個學期下來,那名女生除了上繳三百元學費之后,居然只花了一百塊錢。一個學期,三百塊錢,她到底是如何過下來的,我們無法想象,也令我的心悸動。我也由此想到我們班上那些只往零食店的學生們,兩廂對比,心下唏噓不已。同時,一個方案在我頭腦中已經成形:以班團支部的名義發出號召:“少吃一份零食,多獻一從愛心”,號召本班學生捐出自己的零花錢,我自己也算一份,那女生的二百五十塊錢的生活費不就有著落了嗎?
想到這,我心坦然,沉沉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