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就是通過文字或者風景來抒發情感的散文。小編整理了相關的作文,快來看看吧。
最美鄉村女教師
在平頂山市教育戰線上,涌現出了一大批扎根農村、默默耕耘、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跡,劉愛霞老師就是其中之一位。
劉愛霞、女、漢族、1965年12月出生于平頂山市葉縣廉村鄉韓橋村,中師學歷、1988年9月參加工作,現任葉縣城關鄉中心校小學高級教師。
屈指算來,劉愛霞老師已經在農村教育戰線上摸爬滾打了二十四個春秋。她二十四年如一日,以校為家,一直工作在教學第一線,長期擔任小學畢業班數學。她師德高尚,模范履行教師職責,熱愛學生,團結同志,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為農村的教育事業嘔心瀝血,教育、教學成效顯著,是位德才兼備的優秀教師。
二十四年來,劉愛霞老師在平凡的教學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跡。主要事跡如下:
一、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劉愛霞老師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有強烈的敬業和奉獻精神,有較強的進取意識,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努力學習理論知識,進一步增強自己的人生觀。能認真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要求,做到語言文明,舉止端莊,禮貌待人,以身作則,并能用自己的品德言行來教育影響學生。在工作中,講敬業,比奉獻。她團結同志,關心學生,絕對服從學校領導的安排,對工作盡職盡責,任勞任怨。
二、勵精圖治、默默耕耘
1988年9月,劉愛霞老師踏上了農村小學教育的“三尺講臺”。從那時起,她就把人生的坐標定在了為教育獻身的軌跡上,出于真心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崗位、熱愛每一個學生,把自己的事業看得無比神圣。為了做好教師這個神圣的工作,她始終堅持不斷的學習,堅持閱讀有關教育學和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和教育教學刊物,虛心學習老同志的教育教學經驗,努力做一名高品位的合格的人民教師。二十四年來,她系統地學習了《教育學》、《兒童心理學》、《教師心理素質專題》、《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等理論書籍,深入研究教育教學理論。同時主動參加教學基本功訓練。她深知沒有充實、厚重的業務功底,沒有準確的知識結構,沒有較為先進的教育思想,就無法勝任太陽底下這一光輝的職業。她在教學中力爭做到有清晰透徹的思路,耐心尋味的啟發,深入淺出的講解,現代教學手段的合理運用,都得益于不斷的學習和刻苦的訓練,使每一節課都成為精雕細琢的藝術品。
三、教書育人、樂于奉獻
任教二十四年來,荊棘與鮮花同路,坎坷和歡歌齊飛。在劉愛霞老師的心中始終銘記“金獎銀獎不如家長的夸獎,金杯銀杯不如家長的口碑。”她始終把培養完善人格的學生看作等同生命一樣重要的大事。她班有個男孩子,很多同學向她反映,這名男同學下課不愿和大家一起玩,很孤僻,而且他經常摸班上女孩子的頭發和衣服什么的,叫女同學很害怕。她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沒有立刻批評這個小男孩,而是通過調查走訪和一系列工作,終于解開了這個謎,也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原來,這個男孩的父母離異,父親在外地打工,母親也很少回家,對孩子不管不問;爺爺奶奶都上了歲數,又沒有文化,對孩子的管理很不到位。于是她就多次和這個小男孩談心,使他終于吐出了心里話:別的孩子都有爸爸媽媽的疼愛,我也要,而且怕同學看不起。劉老師明白了,原來這個孩子是生活上缺少關心,心靈上缺少溫暖的“留守兒童”。從此以后,劉愛霞老師一有空就和他在一起玩,有時把他摟在懷里,并經常把他帶回自己家,象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使他能感受到母親般的溫暖,讓他的少兒心理得以正常發育,人格得以正常完善。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這名同學終于和其他孩子一樣能夠正確處理同學之間的關系,和同學相處得很融洽。這樣的例子在劉老師身上很多很多,她時刻把德育工作放在教學工作的首位,既教書又育人,使班上的孩子都能夠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劉愛霞老師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教學無小事,育人需精心”。
四、恪盡職守、任勞任怨
任教二十四年來,劉愛霞老師始終耕耘在“三尺講臺”。她恪盡職守、任勞任怨、不求回報、只講奉獻。歷年來,她所擔學科在全縣組織的統考中總是名列前茅,她輔導的學生袁晨啟曾榮獲“河南省第二屆中小學師生書法大賽二等獎”,她本人也榮獲了“河南省第二屆中小學師生書法大賽優秀輔導獎”,多次獲得縣鄉優秀教師獎。
日復一日的平凡歲月,默默耕耘的無悔人生,劉愛霞老師獻身教育、甘為人梯,用堅韌讓學生踩著臂膀奔向新的征程;甘愿化春蠶,用才能讓知識與智慧延伸;甘愿當園丁,用愛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她憑著對教育事業執著的追求和強烈的責任感,在“三尺講臺”上書寫自己的完美人生,她是教育戰線上一顆璀璨的明星,是值得大家學習的好榜樣,是最完美的鄉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