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日記為全面展現了駐村工作隊在工作學習,以及食、住、行等生活情況。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雙聯干部民情日記,希望對你有幫助。
雙聯干部民情日記【篇一】
根據鎮上開展雙聯行動“大走訪、回頭看”的活動統一部署,今天我到結對聯系戶家里進行入戶走訪,尤其是西莊子村一社的馬國良家庭比較困難,正在進行棚戶區改造,得去看看有沒有什么困難可以幫助解決的。
在去馬國良家的路上,剛巧碰見上西莊子六社的侯玉山要出門。他見到我后,熱情地和我打招呼,我想就先到他家看看吧。他和其他村民一樣,雖不善表達,但敦厚淳樸,容易讓人親近。侯玉山是西莊子村的精準扶貧戶(低保貧困戶)前些年,因為孩子小還有年邁的母親、妻子又有肢體殘疾不能干重活,唯一的經濟來源就是低保救助金、負擔重,生活過得比較艱難。但近幾年,隨著孩子長大務工,生活條件也漸漸好轉起來,有了較好的生活壞境,整個人的精神面貌也有了改變,聽著他樸實的話語、看著他真誠的笑容我感到很欣慰。兒子侯小龍在臨潭縣城內打工,兒媳張士林在家照顧孩子和老人有時也會打些零工,母親龔如妮也享受著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以及高齡老人生活補貼,侯玉山夫妻二人勤勞而節儉,忙完了田里農活,便去門前屋后打打零工,掙些錢彌補家用,家里操持得井井有條。
通過今天的走訪,雖然有些勞累,但是頗感充實,他們真實的想法和淳樸的話語都在鞭策著我不但要做好本職工作,更要體民情、知民意。
雙聯干部民情日記【篇二】
今天上午我和駐村雙聯干部一起到郊口村五社開展精準扶貧入戶工作。
走訪至貧困戶丁勺布家中,全家4口人,大兒子視力殘疾,家中有8畝地,由于土地貧瘠,大部分耕地僅能作為飼料地。家庭主要經濟來源為小兒子外出務工的收入,大兒子偶爾也在縣城做臨時工掙點小錢補貼一下家用。丁勺布已70歲高齡,不能外出務工,妻子患有慢性支氣管炎,時常要打針吃藥,因為沒住院,藥費不能報銷,加重了家庭經濟負擔。“家里共養了50多只羊,由大兒子放養,今年不知道得了什么怪病大部分都死了,到現在只剩下17只。明年我想著利用5萬元精準扶貧貸款增大養殖規模,讓兒子好好管理,增加家庭收入,爭取早點脫貧致富”,盡管生活艱辛,老人還是比較樂觀豁達,他要求兒子不管生活多艱難,一定要走正路,也盡量不要給政府找麻煩。問到老人最大的愿望時,老人說:“兩個兒子都未成家,明年如果能盡快解決孩子們的婚姻問題就好了,我們老兩口也想著抱孫子呢。”言語中老人長長的嘆了一口氣,讓人不禁心酸。
通過走訪調查,我們了解到郊口村五社7戶貧困戶主要經濟來源均為外出務工收入。隨著黨和國家政策越來越好,惠農補貼越來越多,個別農戶等、靠、要思想嚴重,自力更生能力缺乏,增收渠道單一,農業生產主要發展青稞、油菜、土豆等幾種傳統農作物種植,基本上是自給自足。
此次走訪活動,加深了我對貧困戶的進一步了解,感受到了群眾的疾苦冷暖,下一步我將繼續深入開展好精準扶貧入戶走訪,多為群眾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雙聯干部民情日記【篇三】
今天一大早,我院抽調到宏偉鄉金山村擔任駐村工作隊隊長、村黨支部第一書記的張小偉同志帶領我們,再次來到宏偉鄉金山村,這次來的主要目的是為新修建的村委會辦公場所安裝一個太陽能熱水器,以改善村上的工作、生活條件,讓駐村干部們能夠安心、舒心的扎根精準扶貧一線。
今年精準扶貧工作會議后,我院干警多次到聯系點與干部、貧困戶溝通銜接,通過面對面交談,詳細了解了他們的基本情況、農業生產、家庭收入等情況,為下一步開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摸清了家底,打下了基礎。在和駐村干部座談中,當了解到新修的村部洗澡間缺少太陽能熱水器時,駐村工作隊及時向院領導匯報,院領導出面積極與縣能源站溝通協調,在項目范圍內為金山村捐贈了一臺太陽能熱水器。
此舉極大地改善了村上的工作生活條件,受到村上的歡迎。正如一位駐村干部所說,“太陽能熱水器真是暖了大家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