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工作,任重而道遠,需要時間的磨煉。yuwenm小編整理了扶貧工作日記,歡迎欣賞與借鑒。
扶貧工作日記【篇一】
駐村工作已經五個多月了,作為一名扶貧駐村工作隊員,精準扶貧是一項嶄新的工作。如何貫徹落實好貧困村的脫貧目標任務和目標責任,如期摘帽?在村級基層工作中既要宣傳貫徹好國家的扶貧方針、政策和惠民政策,又要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怎樣做好群眾工作呢?通過在基層駐村5個月對扶貧工作的學習、認識和思考,我認為,在精準扶貧攻堅中要成為一名好干部必須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必須在基層堅強學習。用理論學習武裝自己的頭腦,豐富自己的知識和認知。
二是一切學習都來源于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向群眾學習并指導好群眾工作,讓我真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理解了“府下身、靜下心、向基層干部學習和向群眾學習”的真正含義。在基層,只有帶者感情,謙虛謹慎的去學習,才能指導好農村工作,包括干群關系、工作方法和實際效果,基層干部和群眾是我最好的老師。
三是基層群眾工作,要落地氣。要經常去與群眾拉家常,做群眾的知心人,讓群眾放心;要有親民愛民為民之心;要知道群眾期盼,想群眾所想,盼群眾所盼;需要加大對廣大群眾的國家方針、政策的宣傳和正確引導;帶領群眾,特別是黨員干部帶頭,解決大家所關心的實際困難。
四是基層干部要認真履職,做一名好干部。(1)以較強的責任心和擔當精神,履好職用好權,要有仁者之心,急百姓所急,想百姓所想,成為老百姓的貼心人,辦事公道正派;(2)做到行為正,辦事公,處事明;(3)抓感恩教育,引導好群眾,做到對經濟發展和設施建設的了解和支持;(4)結合“兩學一做”教育活動,講正氣、樹新風,做合格黨員,教育和帶領群眾,促進經濟發展;(5)嚴格依法辦事,公道正派,清正廉潔;(6)要講團結,講奉獻,發揮好領導班子成員作用;(7)想辦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和文化建設。
五是工作要有思路,大膽發展,要有敢于創新的思路和擔當風險意識。查找至今尚未脫貧的原因,有針對性的帶領群眾找致富辦法,引領群眾脫貧奔小康。
這是我扶貧駐村5個月來對如何做好群眾工作的一點粗淺認識和體會,村級群眾工作是我的弱項,我會加強學習,借鑒經驗,協助扁里村“兩委”貫徹落實好脫貧攻堅的各項措施,我相信,經過我們的共同努力,扁里村的脫貧摘帽指日可待。
扶貧工作日記【篇二】
為盡早掌握我們學院(云南警官學院)對口幫扶的3個自然村的實際情況,我們工作隊一行10人利用3天的時間,通過步行、搭“順風車”等方式完成了遍訪工作。從駐地到最遠的野竹洼村有20公里的路程,坐在皮卡車的貨斗里,2月刺骨的寒風吹在臉上,不禁讓大家想起了在省城昆明的舒適生活。
3天的入村遍訪,為了不增加群眾的負擔,大家均是以饅頭干糧充饑,每天返回駐地都是一身汗水、泥土和疲憊。通過走訪,我們基本摸清了3個村每一戶村民的基本情況、致貧原因等,最終落腳在生產幫扶發展、危房建設幫扶和基礎設施建設3個方面,并形成幫扶計劃上報學院,力爭為當地群眾實實在在解決一些困難。
扶貧工作日記【篇三】
早上七點半,我跟隨領導們帶著電腦、打印機等扶貧物資,踏上了去北林區西長發鎮正黃一村的“征程”,今天的任務:開展“下基層、駐農家、解民憂”精準扶貧“回頭看”活動。
進到村里,我們首先參觀了正黃一村為安置貧困人員建造的“幸福大院”,隨后來到村委會,與村干部進行了詳實細致的座談。村支書吳鳳奎是個有思想、有經濟頭腦的干部,他介紹說,農民的收入主要以種地為主,全村有耕地34000畝,70%的耕地用于種植玉米,其余種植瓜菜等經濟作物。2016年底,全村已經實現脫貧。目前,該村正在尋求依靠特色經濟發展的新路徑,立足本村特色瓜菜種植優勢,注冊了“正黃一”商標。
吳支書還介紹說,正黃一村農民致貧的原因和各地一樣,主要三大致貧原因:“因婚致貧”、“因學致貧”、“因病致貧”。其中,愈演愈烈的當屬“因婚致貧”,目前農村婚嫁的彩禮高達三四十萬,男孩一結婚,父母家庭生活水平立馬回到解放前。還有的年輕人盲目入城,面對城里的燈紅酒綠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導致家庭破裂,拉下巨額債務建立的小家說散就散,既傷了老人的錢財,又傷了老人的心。
通過座談我們可以發現,制約正黃一村百姓脫貧致富的重要原因就是增收致富項目少和意識形態落后。針對這些問題,市婦聯工作組與村干部經過深入探討磋商,研究制定了下步推動村強民富的發展計劃:一是大力發展寒地黑土綠色食品產業,組織農民調整種植結構,擴大庭院有機蔬菜、特色香瓜面積,婦聯通過多種手段幫助宣傳叫響“正黃一”系列瓜菜品牌,提高經濟效益。二是大力推廣瓜菜產品營銷,邀請專家來村,開展互聯網知識、電商技能培訓,幫助村民掌握網絡銷售技巧,組織瓜菜采摘節、農家樂休閑旅游等體驗展銷活動,實現網絡實體同步銷售。三是引領村民創業就業,以婦聯龍妹家政服務機構為培訓陣地,以省于洪巖服裝學校為輸出基地,開展家政、服裝裁剪免費培訓和勞務輸出。四是以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為關愛對象,建立“婦女之家”、“兒童之家”,組織家教講師團成員、巾幗志愿者等社會愛心人士與村留守兒童結對助學。五是以破除因婚致貧為根本,婦聯、村委會共同開展“移風易俗進農家”活動,鼓勵引導年輕女性尊老敬老、自強自立,切實減輕老人經濟負擔。
一番座談下來,我收獲良多,對于我們市一級的機關工作人員來說,最多的工作就是“上傳下達”,很多工作只是知道,但并未深究,今天的工作最大的收獲就是知道了我們為什么要“下基層”,我們為什么要“駐農家”,我們拿什么“解民憂”。扶貧工作不是簡單的資金投入,而是要從根本上去了解群眾為什么貧困,然后對癥下藥,幫助他們早日奔向小康。
“重宣傳、送技術、轉觀念”,在這樣的規劃中,我們結束了這次下基層活動,但是對于我們的扶貧工作來說,這僅僅是個開始,更多的工作等著我們去做,我期盼著看到留守婦女用自己的一技之長為家庭增收致富,我期盼著看到老人孩子們臉上都有燦爛的微笑,我期盼著看到歡歡喜喜的新人背后老人不再陷入貧困的境地,我更期盼著我們扶持的正黃一村,在瓜果成熟的季節,將“正黃一”品牌喊得響亮,引得八方游客競相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