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日記必須要跳出紙上談兵的怪圈,不但要記,更要去做,對群眾所反映急需解決的問題,要想方設法盡快幫助解決。下面是yuwenmi小編整理的作文,快來看看吧,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社區民情日記的范文【篇一】
6月8日是個讓人高興的日子,我們福利院供養的兩姐妹——李琳、李鑫終于如愿以償走進了高考考場.為了能讓他們順利參加這場最重要的考試,我整整奔波了近兩個月,但是現在所有的的辛苦,都因為這一個令人高興的結果而煙消云散了.
李琳、李鑫是我院供養的同母異父姐妹,姐姐李琳現年19歲,系嘉峪關市市民朱珍與其前夫所生,1994年雙方離婚后,法院判決由其母監護;妹妹李鑫16歲,朱珍離異后再生的.因朱秀珍患有嚴重的精神分裂癥,姐妹倆因監護人沒有監護能力而流浪街頭,生活無著.1998年建設街辦事處與市婦聯,市民政局協商后,交由我院供養至今.
由于姐妹倆均系計劃外生育,入院時就沒有戶口,直到現在面臨高考,因為戶口問題無法報名參考,為了不影響她們今后的正常學習和生活,院領導安排我去辦理孩子們的戶口.到市公安局戶政科詢問后,我才知道辦理戶口需要很多原始材料.按照戶政科的要求,我一項項落實:先到居委會,街道辦事處了解情況補辦手續,又通過多方打聽尋找到張玉蘭的親生父親,請他出具當時法院的判決書及單位的處罰證明.由于姐妹倆是計劃外生育,最終需要計生部門的手續,事隔多年,計生部門也從未遇到過此類情況,很難做出決定.可這事關系到孩子們的前途,經再三研究,院領導請示市民政局后,由民政局副局長親自與公安、計生等部門協商.經過協商,這兩個部門針對這一情況,給予特事特辦,我們終于趕在高考前拿到了落戶批復.
在整個落戶過程中,市民政局、公安部門和計生部門給予我們大力支持和幫助,正是他們的支持換來了姐妹倆今天的考試.我想,這對姐妹定會一生永記社會的愛心和人間真情,好好學習,健康成長.
社區民情日記的范文【篇二】
今天是“七夕”——中國的“情人節”,我特別高興,不僅因為收到了老公的禮物,更是因為我們網格幫居民解決了一個“難題”,送給了居民一個滿意的“禮物”。
上午9點多,我負責的125網格的怡濱花園8號樓居民來找到我,反映說,他們單元門邊上熱力改造的管道安裝的實在太影響美觀了,而且對居民的出行也有影響。居民們也去找過,熱力方面解釋說:管道抬到上面安裝,是因為一樓有一個空調安裝在地上,只好抬到空調上面放管道,可一樓的燒烤店家業主不同意把空調抬高。所以,居民找到社區,要求能不能對此事幫忙協調一下。
為此,我和網格長來到小區通過了解情況,知道燒烤店負責人因為抬高空調需要另外花錢而不同意再動,而熱力答應只要空調能空出地方,他們就不怕麻煩再重新安裝管道,問題就僵持在這里,于是,通過主任聯系,我們又找到了物業,幾方代表通過心平氣和的溝通,協商,把各自的想法擺到“桌面上”,共同面對,最后達成共識,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感悟:社區是橋梁,是紐帶,只有認真傾聽群眾訴求、協調各方面事宜,解決實際問題、轉變工作思路,才能更好更全面的發揮社區的作用,為居民創造一個舒心、安心、放心的和諧生活氛圍。作為社區的工作人員,只有不斷的學習,提高各方面工作能力,才能更好的為居民服務。
社區民情日記的范文【篇三】
今天,我開始了“串門行動”。走在李家村平坦的村路上,不時碰到在路邊聊天的村民,他們很熱情的和我打招呼。經過上一次義診活動,村里有不少人已經認識我了。走進孫福聚和孫叢木的家,坐在他們的炕頭上,面對面的交流。從個人經歷到家長里短,從以前的困難境遇到如今的幸福生活,我們無話不談。我深切地體會到,他們“傾訴”的意愿很強烈,愿意和第一書記交流,敞開心扉互相溝通,即使是第一次見面,也毫無陌生感。在孫福聚家,孫大叔把自己希望能辦退休的事向我反映,我一一記下。孫叢木是村里的低保戶,本人二級殘疾。我見他時,他正坐在輪椅上。不大的小院里也是一片狼籍,屋內擺放著一些雜物。雖然每月能及時領到低保金,但如果遇到生病,生活會更加拮據。孫叢木的妻子金大娘則是一邊說話,一邊掉眼淚。我對金大娘進行了安慰,希望他對生活充滿信心。我對孫大爺反映的問題也一一作了記錄,幫他向有關部門咨詢一下有關政策。
希望自己能為他們做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