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楊作為一名90后的游泳健將,在奧運會上承載著眾多的目光和壓力,因為太優秀而一再被黑,看了他的比賽,你有什么感受呢。下面是關于投訴信的相關作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我的奧運日記:看孫楊比賽有感】
孫楊在比賽結束后單手握拳,興奮的看大屏幕,連續怒吼3聲,這枚金牌是400米衛冕失利之后的最好補償。孫楊出水后,興奮地把游泳帽扔向看臺上,一位國際友人幸運地搶到后,立馬戴在頭上。
孫楊終于釋放了,在400米自由泳衛冕失利的情況下,在被霍頓言語中傷的情況下,他的這枚200米自由泳金牌不僅是他個人的突破,同時也為中國泳軍開了好頭。
《馬卡報》以《孫楊用200米自由泳金牌回擊禁藥質疑》為題對孫楊奪金進行了報道,認為實力強勁的他回擊了外界有關禁藥的質疑。獲得銅牌的美國名將德威爾也對孫楊稱贊說:“他將金牌帶走了,沒人能夠擊敗他,他將是自由泳歷史上最偉大的運動員之一,和他比賽是我的榮幸。”
孫楊永遠是我們中國的驕傲,他用實際行動證明了。
【我的奧運日記:看孫楊比賽有感】
不見黯然神傷,也沒有氣急敗壞,里約奧運會上三度預賽出局的韓國名將樸泰桓,接受了本國記者“長達”半小時的群訪后,又紳士地停留在筆者跟前。笑容一直掛在他臉上,但樸泰桓說這并不代表自己不難過。
“是的,我一直在笑,但你知道的我在400、200和今天的100米自由泳比賽中都只游了一槍,沒有半決賽,也沒有決賽,在我的內心深處是非常難過的。”他把手伏在左邊胸前,停頓片刻后接著說,“但既然已經結束了,那還是笑著面對吧。”
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上,在韓國一枝獨秀的樸泰桓實現了登頂男子400米自由泳的歷史性突破,還將200米自由泳的銀牌收入囊中;四年后的倫敦奧運會,他在400自決賽中惜敗我國名將孫楊,但在200自項目上戲劇性地與他并列摘銀。
兩年前,在用樸泰桓名字命名的仁川亞運會游泳比賽館,孫楊精心準備蛋糕,提前為樸泰桓慶祝25歲生日的溫馨畫面也一直被兩人的泳迷們津津樂道。
接受新浪體育專訪時,樸泰桓透露昨晚有在現場觀看了前三場比賽:“孫楊是很優秀的選手,他的400米游出了(3分)41秒6幾,對吧?200自的奪冠表現非常出色,祝賀他!我看時都很緊張,因為孫楊和萩野公介都是很有希望的,最后100米孫楊的發揮更好,萩野有些可惜。其實,我是有一點難過的,因為沒能在決賽里同場競技。”
而孫楊在400自決賽衛冕失利后,大方透露正是少了樸泰桓在身邊,使得自己在前兩百米失去了更好的節奏。除了同款的倫敦奧運銀牌之外,孫楊和樸泰桓甚至還先后因尿檢呈陽性而被禁賽3個月與18個月。
也正是因為兩年前的禁藥風波,三天前險勝孫楊的澳大利亞人麥克-霍頓,處心積慮地在比賽前后用“用藥騙子”等不堪的詞匯主動掀起罵戰。
面對稍顯敏感的提問,用英文作答的樸泰桓將語速降了下來:“事情好像已經從霍頓和孫楊,上升到了中國和澳大利兩個國家之間,這是個很嚴肅的話題,我不想說得太多。但我想孫楊肯定是很難過的,對于他而言,我希望他不要去考慮這些,而是全力備戰,專注于接下來的1500自。包括麥克-霍頓也是,就享受比賽本身吧,帶著笑容,不要戰斗(big smile,no fight)!”
“我也經歷了漫長的、近兩年的禁賽,換做是我將不會去考慮這些。”值得一提的是,在8月12日展開的男子1500米自由泳預賽上,他和孫楊、霍頓等都將悉數登場。
【我的奧運日記:看孫楊比賽有感】
一天奔波在場館之間,觀看了五場比賽。這在我的觀賽生涯中,還是比較少見的。
體育賽事的魅力,大抵在于結果的未知性吧。實力再懸殊的對手,也可能成就異彩紛呈的比賽。沒有人敢說自己絕對會勝利,成敗大多只在那一瞬間。
這屆奧運會還是比較隨意的,網球館不過是未經裝飾的組合腳手架。當然,有人樂意管它叫“后現代藝術作品”。盼望著,盼望著,著一身紅色的納達爾出現了,場上歡呼聲驚嘆聲頓時響成一片。他的對手——阿根廷小將Delbonis也有不少粉絲,這些粉絲大喊他的名字,但也只能淹沒在“Vamo Nadal”的吶喊里。如果說全場有任何亮點,那一定是第三場比賽。小D還是實力不及這位30歲的老將,打得略顯緊張。球被送的很高,他也不感用蠻力向下壓,只能尷尬地用正手打。他沒有辦法調動納達爾,只有偶爾為之的穿越。最后比分是6:2,6:1。小D敗北。關注網球8年的我知道,球在不在場內,能否調動對手跑動都是那一瞬間的“巧勁”。而正是這些短暫的一瞬造就了一場比賽的成敗。
時近傍晚,小伙伴和我翻過一座座天橋,伴隨著腳下水溝的臭味來到乒羽拳擊舉重聯館。這次奧運我最大期待不是別的,而是澳洲的乒乓球隊。澳洲乒乓球隊總教練是我人生第一個采訪對象。很偶然,在青奧村閑逛的他遇到了同樣在閑逛的我,于是我們開始暢談人生。他說,他來自德國乒乓世家,哥哥也是乒乓球選手,但為了工作來到職業乒乓球并不普及的澳大利亞。這次在info信息系統中查到Lang教練同樣帶隊來里約參加奧運,很開心。這個消息就像一池靜水上面的一只蜻蜓,總能撥動我心。盼望著盼望著,能接近他的這一天終于到了。我想了無數種我們再次相見的情況:他記得我,他不記得我,他認出我頭發長長了,我發現他變老了……不料現實總不如我們想象的那么美好,坐在教練席的男人不是我日思夜想的Jens Lang。“奧運級別的賽事運動員都帶私人教練。”制片大大說出這幾個字的短短一剎結束了我近兩年的單方面幻想。
不知道是性格較好還是天性愛吃,和小伙伴小吃一頓,就可以帶走淡淡的憂傷。一頭扎進不遠處的舉重館看比賽,也是緩解失望的有效解決方式。作為資深體育盲,賽事本身并不吸引我——不過是一個健美的人舉起很大重量。事實證明我是一個不曾了解舉重之魅力的蕓蕓眾生之一。其實,這項運動在現場看,還是很帶勁的。每個國家的fans都有自己的根據地,或大或小。這些人都有很專業的設備—必備的國旗,五彩的帽子,配套的衣服,甚至還有風扇和傘。大多數都是為自己國家加油,但他們也有一起助威的時刻。一旦誰失誤,場內毫無唏噓聲,反而是整耳欲聾的掌聲,跺腳聲,讓我看得又喜又怕,很不踏實。畢竟“后現代藝術作品”給我的直觀感受就是它還沒建好。這個比賽也是技巧性蠻高的,成敗就在于在肩膀上往上舉時全身協調的那一瞬。停住了三秒,那就是英雄。
運動是激烈的,結果是未知的,過程卻走得飛快。很多時候我還沒意識到發生了些什么,一切就都結束了。最精彩的部分不過是一刻又一刻。畢竟,無數的瞬間組成了永恒。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2.奧運第13日比賽的日記
6.看里約奧運會游泳比賽的日記
10.觀看里約奧運會的日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