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村民飲水刻不容緩
7月22日 星期一 晴
清晨天還未亮,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把我吵醒,一看來電提示,原來是我所聯系的接履橋村支書盛榮清打來的,不知發生了什么要緊的事,我趕緊接聽了電話,盛支書在電話中比較焦急地向我求助,村里大上組10多戶群眾飲水出現嚴重困難。
飲水問題是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大事,一刻也不能拖延,要想盡一切辦法幫助群眾解決飲水困難。我立即趕到接履橋村村委會辦公室,村支“兩委”成員已全部到齊,還有10多名群眾,從他們的眼神中可以看到內心的焦急和無策。
在聽完盛榮清支書的簡要情況匯報后,李世榮作為大上組的群眾代表搶先發言:“今年遇上了罕見的連續大旱天氣,我們能夠用得上的水源都找遍了,仍然無法滿足大家用水需求,當時規劃新村時搞人畜飲水小水池工程,但至今沒有修建,大伙為了爭水源還發生了鄰里糾紛,我們現在真沒有辦法,才請政府幫助解決的呀!”
我耐心聽了村民的發言,內心非常沉重。我與村民商量:“今年連續40多天的大旱,大家能夠撐到現在已經不容易了。要爭取國家飲水工程計劃不是短時間能夠辦成的,就算有計劃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建成的,老天爺不允許再等了。向消防隊求助送水,只是暫時的,且不合實際。”最后,大家商量最好的解決辦法是與區自來水公司聯系安裝自來水。但問題接踵而來,自來水要保證整個集鎮飲水,而從自來水公司的接水點到村里有相當長一段距離,要買管線材料,請人安裝,這些資金又怎么籌措?
我隨即撥通區自來水公司部門劉經理的電話,講清接履橋村群眾飲水困難確實到了危急的地步,請區自來水公司無論如何要給予大力支持。劉經理的答復是,因為今年連續的干旱天氣造成了自來水集水池的水量大幅下降,公司正在想辦法從多個取水點把水集中到一起確保全鎮居民的飲水安全。
我把與區自來水公司聯系的情況告訴大家后,在場的群眾都非常高興,群眾代表李鳳華說:“只要區自來水公司同意我們接水,那就太好了,還免了入戶費,投工投勞和集資買材料等我們都愿意,今后用水就有保障了,領導出面幫我們解決了這一大難題,真是太感謝了。”
一個小時后,區自來水公司劉經理來到現場,當場預算了買材料所需資金后,大家立即按照戶數進行分攤集資。劉經理表示立即安排人手安裝管線,最多三天就能用上清潔衛生的自來水。當場群眾一片掌聲。
我在回鎮政府的路上思索,抗旱是當前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農村基層干部要與農民打成一片,攻堅克難,就一定能夠獲得群眾的掌聲。
篇二:旱情就是命令
7月11日 星期四 晴
連續的晴熱高溫天氣,導致我鎮旱情逐步發展。7月11日中午,和平村村支書周甲國打電話給我反映該村的旱情嚴重情況,旱情就是命令。午飯后,我立即召集黨委委員、分管農業的常務副鎮長蔣天漢一同驅車趕往和平村了解旱情。
我們一到村里,在村頭等待的村主干陪同下直接到田洞看旱情,只見早稻快要收割,豐收在望,但田里已經沒有一滴水,若不解決用水的問題,將無法種插晚稻,面積近300畝。見此情景,我心里十分著急,忙問周支書怎么辦。周支書帶領我們去看灌溉渠道,先從成家組斗渠看起,斗渠全長1.2公里,因為沒有水,村里也沒安排人清障,渠道上茅草叢生,人都無法通過,用了半個小時才走到石壩仔中左渠上的白玉塘渡槽,渡槽內只有青蛙喝的水。站在渡槽上,周支書介紹說:“石壩仔水庫建成于1978年,中干渠建成于1979年,全長9.8公里,歷經加和田、灘頭、周家、和平、白玉塘、汪家、兩腳塘等7個村,灌溉稻田1.8萬畝。由于該渠道沒有‘三面光’,加之地處砂石地區,滲漏十分嚴重,渠道上游的稻田水用不完,影響農民施肥噴藥,中下游無水可用,當前唯一可行的辦法是抽水抗旱。”
我實地看了旱情,在回周支書家的路上,我用手機通知轄區石壩仔水管所所長陳磊、鎮供電所所長蔡愛民立即趕到和平村開會,研究解決辦法。
在會上,我先將石壩仔水庫灌溉情況及有關旱情進行介紹,隨后石壩仔水管所所長陳磊說:“用科學管水,所里已將水管人員進行分工,實行分段負責,加強對渠道灌溉巡查,盡量減少用水的浪費。”供電所所長蔡愛民表態,“為滿足群眾抗旱需要派人架設抽水線路,裝好電表,全力支持”。最后我做了如下安排:一是石壩仔水管所要切實履行職責,科學管水,嚴防跑、冒、滴、漏;二是供電所明天必須架好抽水線路,指導群眾安全抽水,電費嚴格按優惠電價收取;三是鎮所有的干部要深入抗旱一線,指導群眾合理用水,協調處理好用水矛盾;四是鎮黨委、政府積極爭取區委、區政府重視,將石壩仔灌區節水灌溉工程項目盡早開工建設。在場村干部、群眾拍手叫好。
我在回鎮里的路上,還是掛念旱情問題。如今旱情在發展,科學管水是關鍵,我們的鎮干部及鎮部門工作人員不僅身在農村,更要“心”系農民群眾,一定要深入一線抗旱,切實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確保大旱之年奪豐收。
篇三:深入一線抗大旱
7月22日 星期一 晴
嚴重的旱情時刻牽掛著我的心。7月以來,全縣范圍呈現持續晴熱高溫少雨天氣。全縣農作物受災面積達到37萬余畝,絕收面積1.6萬余畝,1.9萬余人、0.1萬頭大牲畜出現臨時飲水困難,全縣已有近1.6萬畝晚稻因干旱不能種植。根據天氣預報,晴熱高溫天氣仍將持續,旱情將進一步發展,抗旱救災任務十分艱巨。早上8點,我與縣委常委、副縣長、統戰部長李曉寧及縣農辦、縣水利局等部門主要負責人一起到部分受旱災影響嚴重的鄉鎮實地指導抗旱救災工作。
我們首先趕到石期市鎮小埠塘村,這里受災情況比較嚴重。在田間仔細查看水稻等農作物的受旱情況和詳細了解人畜飲水、生活用水、農作物灌溉等情況后,我叮囑隨同人員和鄉鎮干部一定要集中人力、物力、財力,調動一切力量,組織群眾開展抗旱自救。要在農技人員指導下發揮群眾智慧,采取抗旱增收的科學方法。對不能種植二季水稻的稻田,要因地制宜改種抗旱性強的經濟作物。
隨后,我們又趕到端橋鋪鎮的大劉村、鹿馬橋鎮的四塘村、花橋鎮的遠井村和紫溪市鎮的塘夫村,這些都是受災比較嚴重的村。四塘村村支書向我們介紹,該村的水稻、玉米等農作物都會嚴重減產,村里有2口井都快干涸了,還不下雨的話,人畜飲水都成問題了。我當即承諾,一定盡快解決村里飲水問題,確保村民飲水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