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清明節優秀作文(通用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清明節優秀作文1
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它和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一樣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清明節源于戰國時期,人們在這一天有掃墓,踏青的習慣。
清明節,我們一家人去掃墓,哥哥,弟弟。妹妹和我一路上有說有笑,而大人們則默默無語。路邊綠茵茵的草地上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枝頭點點新綠,春色迷人。到了墓地,爸爸把準備好了的糖,水果和肉擺好,把買來的紙錢給拿了出來。叫我們幾個孩子撕好。于是,我們撕得很快,但是沒有一張是好的。爸爸看見了說:你們不要撕了,撕爛了,老人用不掉的。奶奶見我們沒有事干,就叫我們把墓地邊的雜草鋤干凈。我們細心的鋤,連一根也不放過。等我們把草鋤干凈了,爸爸把紙錢也撕好了。于是爸爸把紙錢一張一張的燒了。紙錢變成了一只只灰蝴蝶在空中飛舞。爸爸叫我們跪下拜爺爺,而且要許愿。我誠心的磕了頭,許了個愿:請保佑奶奶身體健康,爸爸媽媽工作順利,我考上重點大學。我許了愿以后,爸爸把火炮掛在樹枝上,“噼哩啪啦的聲音震耳欲聾,把我嚇得跑到媽媽的背后,哥哥樂得哈哈大笑。
我們上了墓,就踏上了歸途。
清明節優秀作文2
清明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節日。在這一天,人們都拿著豐盛的食物去墓地追憶親人,寄托哀思。但是,此時此刻誰又會想起那些為了共和國的建立而光榮獻身的烈士們呢?比如黃繼光,邱少云,董存瑞,趙一曼,劉胡蘭還有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王樸等等。他們都是用自己年輕而寶貴的生命為共和國的成立添磚加瓦。
中華民族是一個推崇“孝”道的民族,我們不應該那么狹隘,也要學會換位思考,這些先烈們有的犧牲時才年僅十一二歲,和我們年齡相仿,和我們一樣都是普通人,然而他們的做法卻遠遠勝過那些成年人。為什么呢?那是因為他們有堅定的信念和意志,有明辨是非對錯的睿智,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
現在的中華民族繁榮昌盛,不需要我們付出生命才能為祖國做貢獻了,可是我們仍然要學習先烈們的精神,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為國家為人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保護環境衛生,在街道小區帶頭清理垃圾。樂于助人,在學校認真學習,主動幫助后進生。勤勞勇敢,在家里幫助家長干家務。這些都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充實更加美好!
更重要的是還得有一顆感恩的心,不僅在清明節時要追憶先烈還要把烈士的精神發揚光大。在明年的清明節時,我希望能看到由我們小學生及社會各界人士自發組織的紀念英烈的活動,更希望在以后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能做出更大的貢獻來安慰先烈!
清明節優秀作文3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放風箏是清明節的節日習俗。在清明時節,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今天是清明節,風和日麗,最適合放風箏了。我和弟弟一起去了齊山植物園放風箏,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興高采烈地從家里出發,經過幾十分鐘的路程,終于到達了目的地。我們拿著提前準備的風箏,一起走進公園內,抬頭仰望,映入眼簾的是各式各樣的風箏,有蝙蝠形狀的、燕子形狀的、龍形狀的。風箏飄在空中非常壯觀,我和弟弟看得眼花繚亂。
我的風箏是美人魚的,弟弟的是彩虹形狀的,后面還有彩帶。我馬上緩過神說:“弟弟,我們快放風箏吧!”我和弟弟左手拿著線軸,右手拿著風箏,一點一點地放線,可是風箏就是飛不起來。要么剛飛上去,就掉了下來。突然,我們想到了另外一種方法,就是分工合作放風箏,一個人拿著風箏,一個人放線。果然,這種方法立竿見影。風箏慢慢飛起來了,而且越飛越高,我們的風箏最后是所有風箏中飛得最高的一個。
我和弟弟玩累了,過足癮了,便躺在草地上,望著天空,心里想的還是風箏在高空中飛翔,也帶著我的夢想飛上天空。
清明節優秀作文4
有的人喜歡熱熱鬧鬧的春節,有的人喜歡賞月的中秋節,有的人喜歡放花燈的元宵節。然而,我最喜歡的是祭祀先人的清明節。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時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傳統活動是掃墓。
清明節前幾天,外婆就開始準備,要準備的東西有清明花、紙錢、香火、鐮刀、供品等。到了做清明的那一天,全家必須起個大早,趕到赤湖農場的公墓,去給外公做清明。首先,爸爸、媽媽、大姨、姨父用鐮刀把外公墳墓上的雜草除干凈,插上清明花。然后,外婆在墓碑前擺上供品,點上香,大家一起為外公燒紙錢。最后,大家輪流跪拜,給外公磕頭,表達對外公的思念和尊敬。
掃完墓后,全家一起在農場踏青。四月的春日里,微風輕輕地吹拂著,赤湖邊的柳葉隨風飄動。黃色的迎春花和青色的草從土里竄出來,好像一個個小衛兵整齊的排列著,在接受我的檢閱。天上,一群群大雁也從南方飛回來了,時不時鳴叫兩聲,好像也在向外公表達哀思。
我喜歡清明節,因為既祭拜了祖先,又體現了家族傳承。
清明節優秀作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唐代杜牧在清明所寫的`詩,意思是:時值清明,客居外地的人難免生出思鄉之情,綿綿的春雨,更惹起行旅之人的愁緒。這是他萌生了一個想法,想找個酒店,歇歇腳,避避雨,喝上幾盅消消愁。向牧童詢問酒家在哪里呀?牧童遙指著那杏花村。
清明,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歷書》:“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主要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清明節是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節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質文化遺產名錄。另,詠清明詩極多,杜牧《清明》詩最為著名。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清明節優秀作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每當我想起唐代詩人杜牧的這首詩歌時就想到清明的腳步已經不遠了。
這一天雖然陽光明媚,但一路上我的心很沉重。經過幾十分鐘的汽車顛簸,我們終于來到了爺爺的墳前。我們清理掉墓前的雜草,放上供品,倒好酒好,點好香,把折好的紙錢燒成灰燼給親人拜祭,以此寄托對死去親人的一份思念。我們給爺爺磕完了頭以后,爸爸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響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就像天上打雷一樣。我默默的在墳墓前許愿“希望爺爺能保佑我讀書聰明,學習進步,弟弟能快快長大,全家生活快樂,身體健康”。
我們在為親人祭奠后,來到了山頂。我從上往下眺望,感覺所有的事物都非常渺小。我們登上了山上的亭子,歇了一會兒,又從上向下步行回家。一路上花花草草陪伴著我,是我的心情格外好!
清明節,是你讓我們懂得了感恩革命先烈,懂得了今日生活的來之不易。謝謝你清明節!
清明節優秀作文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遠方的游子們千里迢迢從四面八方回到家鄉,來感恩先祖遺德。
清明節也稱是寒食節。在這一天,人們不生火,只吃涼食。還要掃墓祭奠逝去的親人。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有2500年的歷史。在我國,清明節已成為法定假日。為的是讓人們祭祖掃墓,不要忘記自己的親人。現在人們改變了觀念,從環保為主。已經用鮮花和網上祭奠,我很贊同。
清明節一到,氣溫回升,正是春耕春種得的好時節,所以有“清明前后,種瓜點豆。”的農諺。只有春天的播種,才有秋天的收獲。我們同學也應該在這充滿朝氣的春天里勤奮學習,將來才能收獲更多的知識財寶。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清明要去掃墓,表示對親人的尊敬和懷念。
【關于清明節優秀作文(通用7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