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奶奶的手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奶奶的手作文1
奶奶的大手牽著我的小手,我們一起在菜市場里買菜,一起在超市里買年貨,一起旅行。希望我的眼睛里永遠都是奶奶笑盈盈的模樣。但在腦海中奶奶那辛勞的模樣也難以抹去。
周末,我們班因為要開校會穿正裝,之前幾次穿正裝褲子都會想讓奶奶縫一下卻忘了說。這次總算是想起來了。這個念想猛然從腦子里飛竄而過,我跑去給奶奶說:“奶奶,那個正裝褲子太長了,你幫我縫一下吧。”奶奶臉上的五官立刻就擰在了一起,有點生氣地說道:“你一天事兒還多的不行,挽起來不就行了。”“那樣走太難受了。”“那你咋不讓你媽幫你縫呢?”“她不是去上班了嘛。”“那等不回來,你再讓她縫不就行了嘛。”我沒有理由弱弱地敗下陣來,只能等媽媽回來了。
過了一會兒,我去找奶奶聊天,卻見她坐在床邊,正瞇著眼睛,左手拿了一根針,中指上戴著頂針,右手微微地顫抖著拿著一條線一次又一次地讓線穿過去,努力想要克制住手,卻還是無可奈何。她的眼睛費力地盯著手里的針和線,大概是幾次不成功的緣故吧,微小的汗珠順著額頭流了下來,她用手輕輕一擦拭,又開始反復剛剛的動作。看到這心里頗有些愧疚與感動,我連忙走過去幫她穿線。奶奶喪氣地說:“奶奶老了,眼睛也花了,手也抖個不停,真是快要不行嘍!”奶奶就是嘴硬心軟的人,嘴上說著不管我,但是用無言的行動來來疼我。
說奶奶手巧也不只是熟練地縫針,奶奶還揉的一手好面。奶奶和面十分的講究,她一手端著有鹽水的碗,時不時地往面粉里倒一點,另一只手來回穿梭于面粉中,將它們與水融為一體。然后反復揉面,“盆光,面光,手光”的“三光政策”在姥姥這里體現得淋漓盡致,奶奶說這樣揉,面才能筋道,機器是做不到這點的,機器沒有手的溫度。
奶奶的那雙手不只有巧勁和辛勞,那雙大手也是十分的溫暖的。小時候在老家時,經常與奶奶睡在一起。清風徐徐,將正在熟睡的我吵了起來,耳邊的蟬鳴也不像往常那般和諧,只是擾亂了睡意。奶奶被我的動靜驚起,為了安撫我睡覺,她側身躺在我身邊,一只手在我的背上輕輕地拍著,小聲哼唱著。大手的溫暖逐漸蔓延至全身,我漸漸睡著了。奶奶的溫暖的手啊,哄我入睡的手啊,就繼續在我睡不著時來安撫我吧。
現在每當在衣柜翻找衣服時看到那條正裝褲子,便又想起奶奶拿著針和線反復穿針的模樣,想起她認真揉面的模樣,那模樣儼然已成為我的回憶了吧。
奶奶的手作文2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的眼里始終有那么一雙手:一道道褶皺和凸起的青筋在手背上縱橫交叉,手心里生滿了硬一硬的老繭,顏色枯黃。這就是我奶奶的手,一雙很普通的農村老奶奶的手,卻又是一雙勤勞,靈巧而又溫暖的手。
這是一雙勤勞的手。自打我記事起,這雙手就承擔著我們全家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繁瑣雜事:買菜、燒飯、洗衣、整理房間……而小時候的我更是占據了奶奶所有的閑暇時間:給一有機會就跑出去滾了一身泥的我換洗衣服;端上熱好的牛奶尋找流連在外的我;哼著兒歌輕輕拍著我的背……雖然繁瑣勞累,但是奶奶從沒叫過一聲苦,喊過一聲累,臉上總是掛著奶奶獨有的慈祥笑容。
這是一雙靈巧的手,聽爺爺說,奶奶的縫補手藝是大岙里數一數二的。曾關注過奶奶給我洗的衣服,我甚至不敢相信,這雙飽經風霜的手竟能做到如此地步:被我穿得混了污漬、沾染了塵泥的校服,煥然一新,還 疊得很整齊。一切可能讓她孫兒丟臉的“傷口”,都被奶奶手上的針扼殺在了搖籃里。還 記得被我磕出一個洞的牛仔褲,我死活也不肯再穿,可經過奶奶那雙巧手的上下穿梭,竟變得比原來還 要時尚了。托兒所的同學摸一著我縫在破洞上的 “米奇”布貼羨慕不已,當即在褲子上剪了個洞,回家了。
在冬天,這雙手更是一雙溫暖的手。放學回家,奶奶便照例接過書包,用那雙青春已逝的溫暖大手覆蓋在我那凍得通紅的手上,并順手塞一進她胸口的棉襖里,又總是心疼地說:“這天真冷!手都凍僵了!”然后配上奶奶獨門的“蘇記煎年糕”蘸上醬料,那真是從手指到胃里,一直溫暖到了心里。而每個寒冷的冬夜總能在迷蒙間,感到一雙溫暖的手握著我冷冰冰的腳,讓我在溫暖如沐春風中沉沉睡去。
就是這樣一雙手,陪伴著我,走過無知,走過青澀;就是這樣一雙“縱橫交錯”的手,記錄著我最快樂的童年,每每想起便覺安心;就是這樣一雙日漸蒼老的手,包含一著奶奶濃烈而深沉的愛……
奶奶的手作文3
我是奶奶一手養大的。記憶中,奶奶的手是柔軟、溫暖、靈巧的。那雙手總能弄出可口的飯菜,總在夜深人靜時為我拉起踢掉的被子,總在我需要的任何時候送上溫暖的撫慰。可我從未仔細端詳過這雙手,直到那次。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我懷著無限期待與思念回到老家想快點看到奶奶,可惜卻白高興一場,鄰居告訴我們奶奶與姑媽一起上山采青梅去了,我失望地坐在板凳上,發著呆。
一直到了正午,奶奶才從大山里回來。我們才知道,奶奶的胳膊被樹枝劃傷了。大家忙跑過去查看傷勢,我第一次看清了奶奶的手,手掌有點兒方,手指略粗,指頭根部有一層又黃又硬的繭,指甲蓋兒又厚又堅硬。手脖子上,手背上的骨節與青筋都突了出來,手上的皮膚起著一層層的皺紋,似斑駁的樹紋。傷口在胳膊外側,足有二十公分長,兩公分深,有肉被劃去的淺淺痕跡,血已經凝固了,結成血色的痂。
我有些不敢再看,怯怯地問奶奶:“奶奶,您還很痛嗎?”奶奶笑了,笑得臉上的皺紋聚成了一朵花,邊說著孩子懂事了呀,邊伸手過來撫摸我的臉。不知為什么,我不自覺地退了一步,于是,奶奶的手就僵在了空氣中。我急急地說:“奶奶,您好好休息。”就逃也似的跑開了,生怕奶奶的手再次向我摸過來。
晚上,爸爸神情凝重地拉過我,輕輕地問:“孩子,你是不是覺得奶奶的手很嚇人。”我有些不知所措地點頭,爸爸嘆了口氣:“今天,你躲開奶奶的手,是真的傷了奶奶的心了。你一直是跟奶奶很親熱的。孩子,其實,奶奶以前是方圓幾十里有名的美人呢,她的手都是這些年為我們操勞,才變成這樣的,爸爸對不起她老人家。”我慚愧極了,懊悔得眼淚在眼眶里不停打轉。
我跑到奶奶房門口,奶奶的房門虛掩著,我輕輕推開門,看到奶奶靠在床頭,正端詳著自己的手。我的心里一陣刺痛,我怎么會躲開這雙手呢,就是這雙手辛辛苦苦把我捧大的啊!我似小時候那樣飛奔過去,抓起奶奶的手,我的臉整個埋進那雙溫暖的手里,眼淚滴答滴答地落在奶奶的手心里。
奶奶似以前一樣,把我摟進懷里,輕輕地說:“傻孩子,你真是我的傻孩子……
奶奶的手作文4
今天,我出于好奇,翻了翻媽媽給我買的《黑馬閱讀》,忽然我看到了目錄上一篇閱讀——《奶奶的手》。我想:“這是一雙什么樣的手呢?”強大的好奇心帶我讀完了這篇閱讀。
文中的奶奶為了幫自己的兒子分擔工作任務,便上山挖野菜,揀完野菜就到了后半夜,在東方漸漸露出魚白肚皮的時候,奶奶就去賣菜,生意清淡的日子最多。每次幫奶奶揀菜的時候,經常把“我”的指甲染黑,“我”討厭這種黑色,洗也洗不掉。有一次,老師叫同學們明天把家長帶到學校里來,因父母都要上班,所以能陪“我”去學校的只有奶奶。回到家后,“我”把老師的要求告訴奶奶后便睡覺了,“我”不想讓老師看到奶奶手上的黑色。第二天,老師把“我”叫到辦公室,“我”進了屋,看見了奶奶。“我”看了一下奶奶的手:整個手掌腫得很大,有許多紅色傷痕!原來,奶奶很清楚自己的孫女在羞愧自己手上的黑色,于是整個早晨,她老人家都在用剽白劑不停洗手,還用鐵屑抹布擦手,想去掉手上的黑色!手背上裂開了大大小小的口子,血從里面流了出來。讀到這里,我在那一剎那間,淚水迷糊了我的眼,一位老人家,竟為了自己的孫女,想把指甲上的黑色洗掉,她明明知道這種黑色洗不掉,可還是在不停地搓洗,直到流出了血.......
在我的生活中,我也有這樣一個對我很好的奶奶,如果我在老家,別人給奶奶吃的東西,奶奶就會帶回家來給我吃,如果我在武漢,奶奶便會放著,等我回去吃,或者吃完了后,覺得好吃,就在給我買一模一樣的給我吃。無論什么奶奶總是把認為很好吃的東西留給我吃,我也會給奶奶吃…….
那一刻,淚已悄然落下落下………
奶奶的手作文5
奶奶有一雙手,很干瘦,很粗糙。冬天,這雙手上還常常裂著幾道深深的口子,可就是這雙手,卻叫我怎么也不能忘懷。
春天,奶奶用手把愛編織成一縷金色的陽光,溫暖著我的心房,照耀著我的前方,所謂:“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年之計在于春,”每天早晨奶奶用她那雙經歷過嚴冬后,變得有些粗糙的手給我做出了香噴噴的早飯,讓我感受到了無限的親情和關愛。
夏天,奶奶用手把愛編織成一串溫馨的花環,掛在親情的深海里。當我踏著桔色的彩綢,映著夕陽的余輝輕輕地隨風飄逸時,奶奶已經在門口守候,那眼神充滿了焦急,手也不停地擺著,在我回來的那一剎那,奶奶的心情仿佛又恢復到了往常,嘴也不停地說著,好像有說不完的話。經過了一天的勞累,回家時已是汗如雨下了,奶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連忙上樓拿來了扇子,用她那刻滿歲月皺紋的手給我輕輕地扇著。雖然這是一件再細小不過的事,可我知道奶奶那顆無私的心,那份真摯的親情。
秋天,奶奶用手把愛編織成一滴雨露,滋潤了我干涸的心田,使我又充滿了青春的活力,秋天,一簇簇火紅的楓葉,就像早晨的太陽散發著溫和的陽光,真是如李白所說:“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秋天,陣風蕭瑟,給人以絲絲涼意,每當這時,奶奶總會用手撫摸著我說:“風雨過后總會有陽光。”雖然只是一句平常的話語,但我知道那是在給我信心,給我勇氣。
我喜歡奶奶,但我更喜歡奶奶那雙手,是奶奶那雙手給了我無微不至的關懷,給了我真摯的親情,給了我生活的勇氣。
奶奶的手作文6
奶奶是一位普通的農家婦女。瘦骨嶙峋,皮膚黝黑,最特別的要數她的手,條條青筋綻出,骨節粗大,幾乎干燥得失去了光澤,手背上灰黃的斑點,指甲與皮肉的縫隙永遠都是黑的,而且永遠是彎曲著的。
我小時候特別嫌惡她那雙極難看的手,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漸漸的改變了看法。有一次,我好奇的問爺爺,奶奶的手指為什么總是彎曲著的,爺爺回答那是生活的重擔給壓彎的。接著爺爺給我講起了奶奶的一生,奶奶七歲就開始為全家做飯,每天一起床就要為全家燒火做飯,早飯后還要收拾屋子,掃地,洗衣服,刷碗,喂雞,照看年幼的弟弟妹妹,小小年紀就要付出同齡人無法想象的辛勞。嫁給爺爺以后,爺爺又常年的在外面工作,無暇顧家,帶孩子,教育孩子,做家務,照顧老人,干農活等繁重的勞動又壓在奶奶的肩上,白天做完地里的活,晚上回到家里,還要在昏黃的燈下織布,有時縫縫補補,有時還要摸黑上山砍幾把柴火。就這樣,冬來春往,日積月累,她的手關節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再也伸不直了。聽著爺爺的述說,我內心涌起對奶奶吃苦耐勞任勞任怨精神的敬佩。
去年冬天,身患糖尿病的奶奶,血壓一下子升得很高。需住院治療,住院的那幾天,我們很是擔心奶奶的病情,爺爺說奶奶的病情已經穩定了,過幾天就可以出院。在奶奶出院的那天我們早早的去路口
等候。當奶奶從車門挪步出來一霎那,我們驚呆了,只見奶奶頭發零亂,眼睛深深的凹了下去,一臉的憔悴與疲憊,病魔把奶奶折磨的夠苦的,此時此刻,我多么怨恨老天爺的不公平,為什么病魔要降臨在這位勤勞能干的農村婦女身上,降臨到我的親人的頭上。當我們七手八腳的安頓好奶奶后,爺爺就吩咐我們去干活,說奶奶操勞了一輩子,也該享享福了,可是事情并不是我們想的那樣,奶奶根本就閑不住,等我們忙完活回來,奶奶在家已經把熱水燒好了,叫我們快去洗澡。這樣的事經常出現,我們和爺爺總是再三的勸說,讓奶奶好生歇著別干活了,可是奶奶就是不理會,外甥打燈籠——(照舅)照舊,到最后只好隨了她意。奶奶雖然沒有文化,可是她明白文化知識的重要,日子過得再窮,也要送孩子讀書,她節衣縮食,含辛茹苦的拉扯大幾個孩子,兒女們果然不負眾望,干出一番成就。
奶奶就是用勤勞的雙手創造了財富,創造了一家人的幸福生活,而她吃苦耐勞的精神卻早已深深的種在子孫后代們的心中。
奶奶的手作文7
又過年了,我又想起了奶奶的手……
我的奶奶家住在蘇北海安。 每年快過年的時候,我都會和爸爸媽媽一起回奶奶家。每次當我們快到奶奶家的時候,都能看到奶奶那非常熟悉的身影站在家門口翹首盼望著我們,我第一眼見到的一定是奶奶那雙充滿喜悅淚光的眼睛,每當這時,我都是飛奔到奶奶懷里,親切地喊一聲:“奶奶!”記得去年回奶奶家的時候,奶奶象往年一樣給我們準備了一大桌好吃的東西,當奶奶捧起一把花生放在我手里的時候,我無意中看到了奶奶的手,當時,我驚呆了!那是怎樣的一雙手啊……因為長期的辛苦勞動,奶奶手上的皮膚很粗糙,上面全是皺紋、老繭,而且很多地方都裂開了口子,我想,這樣的手每天都泡在水里洗東西該多疼啊!摸著奶奶的手,心里甭提多難受了,我含著眼淚問奶奶:“奶奶,你的手疼嗎?”奶奶好像看出了我的難過,笑著說:“乖乖,奶奶不疼,奶奶不疼!”我說:“不可能,奶奶騙人的,一定很疼吧!”“沒關系,好孩子,等天暖和了奶奶的手就好了!”奶奶抱著我說。我知道奶奶這是安慰我的話,我想,等回南京了我一定讓當醫生的舅舅幫忙,找一種能讓奶奶手不疼的藥帶回老家給奶奶用。
時間過得真快,又到了回奶奶家的日子了,我打電話找舅舅,終于找到了一種叫“愈裂貼”的膏藥,這膏藥可神奇了,我讓媽媽親自試驗,媽媽手上的裂口經它一貼很快就好了。于是,我就用爸爸平時給我的零花錢到藥房買了一大盒。
快到奶奶家了,我又想起了奶奶的手,我想到奶奶貼上我買的膏藥,手上就會不疼了,我忍不住開心地笑了。
奶奶的手作文8
星期天,我穿上新衣服,和小朋友們一起玩耍。院里的叔叔,阿姨們見了我的新衣服,都一邊仔細地打量,一邊問:"小名,這是從哪個商店買的""不,不是買的,是我奶奶做的。"我又得意又驕傲地回答。"呵,真漂亮啊!"聽著這贊美聲,我的眼前就會浮現出奶奶的那雙蒼老而又靈巧的手。
奶奶的手,手掌有點兒方,手指略粗,指頭根有一層又黃又硬的繭皮,指甲蓋兒又厚又堅硬,剪都剪不動。手脖子上,手背上的骨節和青筋都突了出來,手上的皮膚也起了皺紋。但這雙手卻是紅潤的,有力的,靈巧的。
舊社會,奶奶用這雙手挖過野菜,用這雙手掃過鹽土,也用這雙手給地主干過各種各樣的活。奶奶小時候,家鄉年年鬧水災,每年收不到多少糧食,有時家里兩三天揭不開鍋。當時奶奶只有十來歲,每天領著她的弟弟,挎著小籃去挖野菜,什么苦苦菜,辣辣菜呀,挖一籃子,拿回家煮野菜粥充饑。
奶奶長大后,生活更苦了,她經常在大雪紛飛,寒風刺骨的冬天,給地主家織布,有時屋里看不清,就得坐在大門口織。她從早到晚,不停地織呀,織呀。手凍了,就在兜里暖一會兒。繼續織,手被凍得又紅又腫,滿手都裂開了口子。奶奶還經常掃鹽土,澄清后煮成食鹽末。每次,她一煮就是大半夜,第二天還要背著到集市上去賣。奶奶就是靠這雙勤勞的手維持著全家人的生活。
在新社會里,奶奶再也不用這兩只手去挖野菜,掃鹽土了,而是用這雙手做花卷,蒸大米飯,做花衣服。她每天買菜,做飯,清掃環境,用這雙勤勞的手,讓我們吃飽穿暖,干干凈凈地去上學。奶奶還用這雙手種花,養兔,美化生活。
奶奶都七十多歲了,她的毛衣和毛背心,都是用自己那雙靈巧的手打的。我在幼兒園的時候,老纏著奶奶給我縫一個布娃娃。一天下午,我倆坐在炕上,奶奶拿起一塊花布和一大團棉花,就做起來了。這可難縫了,不小心,不是把頭縫成方的,就是把腿縫到腰上,可是對奶奶來說,一點兒也不難,她不一會兒就縫好了,針腳可小了,縫得很細致,最后留下一個小口,用棉花團塞得鼓鼓的,然后讓姐姐畫眉毛,眼睛,嘴巴,不到一小時,一個胖乎乎,圓滾滾,可愛的小布娃娃就出現在我的眼前了。我一下蹦下炕,抱著布娃娃去讓小朋友們看。
看著我蹦蹦跳跳的樣子,奶奶高興地笑了。
奶奶的手作文9
奶奶的毛活做得好。周圍的人都這么說:她的手藝好。
奶奶織的毛衣,不僅合身,而且好看。是極具藝術性,滿是美感的。魚兒、蝴蝶、飛鳥…毛線和針在奶奶的手中翻飛,舞出動人的旋律——任何花樣都變幻的來。但大家只說好看,簡單的說法,其實想要得到它,也是不容易的。奶奶說,毛衣是針和線的結晶,只有找到了合適的人,這結晶才會閃出光芒。針、線和人,都滿意。奶奶還說,這毛衣是線變成的,針是幫助線變成毛衣的。要讓毛線變成好看的毛衣,就像做人一樣,都要下點功夫,才對得起那針與線。
奶奶織毛衣的時候,是真情的流露。織每一種不同的花紋,用每一種不同的針法時,奶奶都在用心與針和線交流。毛線要變成衣服,針要幫助毛線變成衣服,它們定也充滿了期待——倘若變得丑陋,便是對不起了針與線的哪份付出,與那份期待。到時候,誰都是悲傷的。奶奶每次織毛衣,都要把自己收拾干凈,再找一個明亮寬敞的地方,莊重嚴肅的開始。她總是在大晴天的時候,坐在院里織。看高高的天上飛過小小的鳥兒,然后毛衣上就多出了一溜可愛的小鳥。奶奶的神情端莊而虔誠,不由得,也就多了幾分敬畏,也就從來不會在他織毛衣時打擾她的。除了織毛衣,奶奶還會用白線和鉤針勾花。披肩、杯墊、桌布都是奶奶勾的。細密而美麗的圖案,是奶奶靈巧的雙手與她的聰慧,加上小巧的鉤針與白線的果實。美麗的圖案,映襯著奶奶美麗的心靈與智慧。每次織完了毛衣,奶奶就拿起鉤針和線,把那些來自大自然的靈感都勾勒下來。細針密線的勾啊勾,一會兒,鳥兒的杯墊,或是半個白云披肩,再或者是天空桌布的一角。一天勾不完,就第二勾,第三天,第四天…
總之,隨著時間的流逝,天空總會在現于奶奶的針與線下。我要上小學了,奶奶送給我的禮物是一件毛衣外套和一個水杯套。水杯套上有一個笑嘻嘻的短發小姑娘——是的,奶奶她希望我快樂。那個水杯套,我一直沒舍得用。今天,我只能在家里找到幾件小,而不合身的,卻依然好看的毛衣了。我買來了針線和教程,一點一點復合著奶奶的手紋和心境。魚,悄悄游出來,排成溜;碟,輕輕地飛出來,擺成行;鳥,靜靜地飛出來,移成花;花,慢慢的開放。我透過冷冷的教材,努力的進入奶奶的心境,復合著奶奶的手紋,感受著,奶奶手的溫度。
魚悄悄地游,碟輕輕地飄,鳥靜靜地飛,花靜靜地開。奶奶的手紋,不是傳說。
奶奶的手作文10
你見過氣球扎的水果嗎?
前幾天,我陪媽媽去菜市場買菜,恰巧遇到了鄰居,她的兩個小孩手中各握著一束氣球,有蘋果形狀,有葡萄形狀,有梨子形狀,很漂亮。我好羨慕。我就盯著看,媽媽看穿了我的心思,就問鄰居:“你的氣球是在哪買的?“恩,在菜市場的那邊。”鄰居說,媽媽聽后,帶我一塊向菜市場那個地方走去。
到了菜市場,我看到了一個似乎年愈古稀的老奶奶,頭發花白,臉上長了許多皺紋,身旁有一個竹籃子,竹籃子邊的竹絲上,插了好幾個樣品汽球,特別好看,哪些水果氣球有的是一串葡萄和四個蘋果組成的,一共有紫色、黃色、藍色和紅色、綠色這五種顏色。第二束氣球尤其好看,有藍色的、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還有青色的小蘋果,青里透白,其中一個紅色的大蘋果更是誘人,還有黃色、紫色的小蘋果,好好看!“媽媽,氣球真好看,”這時,正在認真編水果氣球的老奶奶聽到說話聲,微笑著對我們說:“孩子喜歡,就給他們買吧!一束1元錢!”
媽媽到那個老奶奶的紙箱子里挑選不同顏色的汽球給老奶奶,別看氣球小得跟兩節小指差不多,到了老奶奶手中,經過幾下扎弄就成了十分美麗的水果汽球。老奶奶的手很巧,編好的各色氣球束吸引了不少圍觀的人。我想:老奶奶的手真巧,是怎么做的呢,我得看一下……
只見老奶奶拿起媽媽選的汽球,拿住吹氣筒,輕輕地按了一下,就成了圓形的汽球。這時老奶奶把中指放在汽球一端的中心點,迅速往上一頂,再緊緊捉著被頂到另一端的兩張重疊的汽球皮,然后扭個圈兒再麻利地扎個結綁住,就成了一個蘋果汽球了!后來的幾個氣球老奶奶也如法炮制,我看老奶奶手那么巧,禁不住問:“奶奶,您的手好巧呀!”老奶奶笑著說:“我已經做了好幾年了。”我想:難怪速度那么快,做出來的水果氣球也那么吸引人呢!
回想剛剛老奶奶的動作,又是頂,又是扭,又是綁,那么小的一個汽球最終成了美麗的“蘋果”或“葡萄”,老奶奶的手好巧!我心里不由地贊嘆:老奶奶真是心靈手巧!
奶奶的手作文11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父母便離異了。我從小便跟隨奶奶一起生活。為驅(qū)走我內心的孤寂,奶奶一有空就帶著我四處逛。每次讓奶奶牽著手,我都會很有安全感。
可是,漸漸地,奶奶的手變得粗糙(cāo)了,并滿是皺紋。好幾次,我問奶奶:“奶奶,您的手怎么那么粗糙?”可是,奶奶每次都沉默不語。
時間流逝,光陰似箭。我漸漸地長大,奶奶卻變得越來越衰老。
有一天,我終于知道了奶奶的手為什么那樣粗糙。我那次像以前一樣牽著奶奶的手。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奶奶竟然避開我的手。我再一次伸出手,可還是被奶奶拒絕。我心里很不安,心想:難道奶奶不再愛我,不再疼我了?是不是因為我不聽話而讓奶奶生氣了?還是奶奶開始討厭我了?我越想越不安。
夜深了,我正準備睡覺時,見奶奶坐在椅子上睡得正香,為了解開這個謎,我準備上前撫摩奶奶的手。啊!這一次撫摩奶奶的手我才知道,她的手竟比以前更粗糙,就像干柴一樣,凹(āo)凸(tū)不平。我忍著眼淚,躡(niè)手躡腳地上床睡覺。原來,奶奶不是不愛我,而是不想讓我知道,不想讓我傷心。奶奶,這些年來,您含辛茹苦照顧我:平日里為我洗衣服,夜里怕我著涼,您經常起來幫我蓋好被子。凌晨五六點鐘,您穿好衣服為我煲(bāo)好上學用的飯。我放學回來,您早已做好了飯菜等我……您這樣日夜操勞,您的手能不粗糙嗎?
其實,不單只有母親能給你無私的愛,奶奶也能給你像母親般的無私關懷。原來,愛是如此強大,強大到足以把地球包圍。
。
奶奶的手作文12
奶奶的手在我的印象中,奶奶很勤勞,每次放完學,洗完澡后,總能看見奶奶在勞動,做事。—題記 奶奶的手布滿了老繭,很粗糙,卻能做出許多我喜歡的'吃的菜。 因為我是住校生,所以只有周五的下午才能回家,一回到家,洗完澡,大概7點鐘,媽媽回來了,奶奶也做好飯了,因為有3-4天沒有吃到奶奶做的飯菜了,所以一見上菜了,就大口大口的吃著,只見奶奶笑著拍拍我:“晗晗,你慢慢吃,沒有人和你搶,奶奶給你做了很多,”這是奶奶用她勤勞的雙手做出的飯菜,把餓狼似的我“灌”得飽飽的,吃的香香的。奶奶的手,也會令我有安全感。我回家時要過馬路,奶奶怕我會出事,便在我下車的地方等我,我一下車,奶奶就會緊緊地牽著我,帶著我小心翼翼地過馬路,到了馬路對面奶奶才會松開我的手。
這一路上,受到了一股很強的安全感。 奶奶的手很寬厚,每一到冬天手就會開裂,這一開裂,弄的奶奶又疼又不能做事,不能做事就不能給我做好吃的,因為這個奶奶還自責自己:“哎,人老了,不中用了!”夏天,奶奶的手也會開裂,但不像冬天那樣嚴重,可以碰水不會出血,只有一點,就是很癢。奶奶借著手掌寬厚,只要有什么比較燙的東西,奶奶就會搶過去,幫我端到應該端到的地方。奶奶的手指很長,指甲上的月牙兒很白。我還記得,以前夏天的時候,奶奶帶我到院里乘涼,一會兒后我想睡了,奶奶讓我躺在她的懷里,于是在奶奶的撫摸下,我漸漸的進入了夢鄉,做了一個很甜很甜的夢。奶奶我愛你,更愛你那雙勤勞的雙手!
奶奶的手作文13
每個人都有一雙屬于自己的手。
手,也分很多種,有勤奮的手、有懶惰的手、有罪惡的手……然而最讓我喜歡的卻是奶奶那雙再也平凡不過的手。
這雙平凡的手在別人看來是很平凡,但在我眼里,這雙手是最美的,說起這雙手,我對它的感情可深了,因為就是這雙手把我慢慢撫養長大的。
從小,爸媽就因為在外工作而不能在家照顧我,所以把我托付給了奶奶。
隨后,我就在奶奶的懷抱中成長。
我奶奶呢,有一雙非常勤勞的手,但由于過渡勞累,這雙手已經變得非常粗糙了。
奶奶手上的血管清晰可見,手指關節處非常粗,手背上的皮已經沒有彈性了,用食指和大拇指一捏,就可以捏出一道“墻”來,像長城上的墻,奶奶說這是“死”皮。
在我小時候,奶奶用這雙手給我做了許多小衣服、小褲子,其中有一件粉紅色的上面鑲滿小花的立領小唐裝是我最愛穿的了,這就是奶奶的手的一大特點——會做漂亮的衣服。
奶奶每天都用這雙手給我梳頭,羊角辮、扎馬尾、盤頭發、編頭發,幾乎每天換一個樣。再加上那些五顏六色的讓人眼花繚亂的頭繩、發夾、頭花……使我的頭發非常美麗,這是奶奶的第二大特點——會給我編漂亮的頭發。
奶奶的手的第三大特點——會做世界上最香的菜。每天放學回來,總能聞到一股能讓人流口水的菜香味。總會讓我迫不及待的想先嘗上一口。
我要感謝奶奶,與此同時,我更要感謝奶奶那雙因長年累月照顧我而結上了一層厚厚的繭的手。
奶奶,以后,就讓我來牽著你的手,讓我為你做這十幾年來你為我做過的這一切吧。
奶奶的手作文14
奶奶是一個退休的醫生,已經七十多歲了,頭發幾近花白,可是眼睛卻依舊明亮有力。奶奶的個子并不高,只到我的肩。但與眾不同的是,奶奶的手很軟,我也很喜歡摸她的手。
記得小的時候,奶奶就經常跟我說:“洗手要好好洗,學學人家外科大夫,每次做手術前都把手洗得干干凈凈的,哪像你,隨便一兩下就洗完了……”每次聽到這些話,我就只點頭,裝得好像“已經知道了,不用再講了”的樣子。奶奶拿我沒辦法,只好拿著我的手“幫”我洗。
奶奶每次“幫”我洗手的時候,我都忍不住問:“奶奶,你的手怎么這么軟?摸起來好舒服啊!”
奶奶笑了笑,說:“你要知道啊,我們小的時候,可沒你們這么多玩具,我們有的就只是石子。一個人在家的時候,覺得無聊,就出去撿幾粒石子放在掌心,往天上輕輕地一拋,接著立馬翻過掌背,并讓指尖微微朝天,待石子落到掌背上時,便再次拋上天,接著翻過掌心,讓石子落在掌面。有時,我們小伙伴們會聚在一起玩兒,比賽看誰的掌心里留下的石子多,誰就獲勝。我玩的次數多了,手也變得比別人軟了……”
奶奶的故事說完了,我的手就洗好了。奶奶還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下次一定要自己洗……”沒等奶奶說完我就笑著飛奔了出去……現在我長大了,已經不用奶奶幫忙洗手了。可是,我的學習壓力越來越大了。
期末考的前一天,試卷、資料、書本統統堆在了我的臥室里,我復習完這個復習那個,生怕有遺漏,對著成堆的復習資料發了懵。這時,奶奶走了進來,拍了拍我的腦袋,對我說:“不知道怎么復習了吧,來,我給你加油啊!”說著,便坐在我的旁邊,握住了我的手。
奶奶的手好軟啊——小時候的種種快樂與溫馨突然落進我心里,眼前的一切令我煩躁,覺得好沒意義!我對著奶奶說:“奶奶,我真的不想復習了,好累啊!”“孩子,學習肯定是累的,可是你必須堅持,才能體會到學習過后的甜頭。不要放棄……”奶奶的手握得更緊了。我突然明白了:我長大了,就意味著責任重了。
奶奶笑了,拿起一本書,指點著我復習。手心傳來她溫軟手掌的力度,跟小時候幫我洗手時一模一樣……
每當我洗手的時候,就想到奶奶的手;每當我勞累的時候,就想到奶奶的手;每當我要放棄的時候,想到的,還是奶奶的手——奶奶柔軟的手,撐起的是堅強的人生。
奶奶的手作文15
這幾天的天氣一直陰沉沉的,弄得人心里也有些許的郁悶。下午放學回到家,家門鎖著,我就知道奶奶一定又去串門了。我放下書包,伏在課桌上,構思我那篇絲毫沒有頭緒的作文。心頭好像籠著一層薄霧,怎么也揮之不去。
“吱呀”,門響了,一定是奶奶回來了,我也沒有做聲,仍然趴在那里。這時,奶奶便開始喊我的名字:“璇璇,是你回來了吧,快來看奶奶給你買了什么東西。”說著說著,她便走進了我的房間,只見她手中拎了一袋蘋果,她把蘋果放下,順手拿起一把刀子,幫我削起了蘋果,嘴里還在跟我說著七大姑八大姨的事情。
本來就亂的思緒被她攪合的更亂了,我轉過頭瞅了一眼奶奶,無意間我看到了那雙又粗又黑的手,手心全是老繭,手背都裂開了,比秋天那干裂了的松樹皮都難看。這時奶奶把蘋果削好了,遞給我說:“快嘗嘗,人家都說挺甜的。”再看看這個蘋果,本來是又大又圓,現在是又小又扁,外表凹凸不平,真的很令我討厭。
我并沒有接過蘋果,相反的是我一揮手,把蘋果打到了地上,還對奶奶吆喝道:“這么臟,誰敢吃,你能不能別在這煩我,我要吃我自己會削”。
我的這番話似乎對奶奶觸動很大,她不由得退后了兩步,把雙手背在身后,不停地搓啊搓,臉上呈現出的是一臉的無奈與痛苦。她這一搓倒好,攪得我心頭的霧不停地翻騰起來,更加使我坐立不安。
我又一次向奶奶那邊看去,這時我看到的不再是那雙蒼老粗糙的
手,她竟然如此的美麗,如此的纖巧。我看到了她在一口一口的喂我吃飯;我看到了她在一針一針的為我縫制那雙小朋友看到了都喜歡的花布鞋,以來一往,是那么的靈巧,那么的美麗;我還看到了她在陪我做游戲,教我學寫字,在我睡覺的時候,這雙大手會在我身上一起一落有節奏的伴我進入夢鄉。看著看著,我仿佛看到了一雙美麗的翅膀在我上空飛來飛去,時時刻刻呵護我。
這時,我心頭的霧更重了,回過神兒來,仔細想想,奶奶為了我,為了我們這個家,奉獻了自己的青春,青絲變成了白發,連這雙手也從美麗纖細變成了粗造笨重,想到這我又無比的不安與自責,為什么我會對奶奶這樣。
我走過去,將蘋果撿起,拉住奶奶的手,對她說了一句:“奶奶,我愛你。”此時奶奶已是熱淚盈眶,她緊緊地抱住我,說了一句:“好孩子。”我們一起坐了下來,又說又笑,還一起吃了那么長相不咋地的,卻蘊含真情的蘋果。
我心頭的霧漸漸地散去了,作文的題材也找到了,就是那雙——奶奶的手。
【奶奶的手作文15篇】相關文章:
1.奶奶的手話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