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xué)作文、中學(xué)作文、大學(xué)作文(論文)。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觀察日記作文7篇,歡迎大家分享。
觀察日記作文 篇1
今天,我準(zhǔn)備去觀察一種動物,它有六條腿,巢穴里面有它自己的社會,分成國王、王后。國王是長翅膀的,其它公民們不長翅膀。這種動物總以積少成多的方法來抵御敵人,這種動物就是螞蟻。
下午,我?guī)еぞ呦聵侨ビ^察螞蟻。首先,我想知道螞蟻的攀爬能力如何。我選中了一只又大又壯的黑蟻,用食物引誘著它,用一個小石塊擋住它的去路,但它很快就溜過了我的視線,等我注意它時,它已經(jīng)過了我設(shè)的第三種關(guān)卡,來到了第四種關(guān)卡面前,這回我看它還怎么逃?剛等我想回去休息時,便聽見“啪啦”一聲,定睛一看,原來是那只螞蟻請了很多螞蟻來,把一塊石頭搬了起來。我把第四種關(guān)卡變高了,螞蟻們看起來十分沮喪,紛紛退場了,只有我選中的那只螞蟻還沒有退場,它大步向前走去,步伐越來越快,一下子沖過了我設(shè)置的第四種關(guān)卡,呀!螞蟻的攀爬能力看起來確實(shí)超常啊。
接下去,我想測量一下螞蟻的速度,我挑選了一只比剛才那只還要強(qiáng)壯的黑螞蟻,把它引到離巢穴大約二三十厘米的地方,開始捉弄它,一會兒,那只脾氣老差的螞蟻就被我給折騰的受不了了,迅速的朝巢穴沖去,我手指飛快的移動著,一下子到了巢穴那邊,很快,黑螞蟻也到了那里,我記了一下時間,二十厘米的距離,它竟只用了兩秒鐘時間,啊!這可真是神速啊!
下面,我想測驗(yàn)一下螞蟻的嗅覺怎么樣,以及它們的貪吃程度,為此,我還特別列了一個等級,剛做的食物,一分鐘后螞蟻全部來,貪吃程度A級,嗅覺A級,一分半鐘后全部趕到開始咀嚼,貪吃程度A級,嗅覺B級,兩分鐘后全部到達(dá),開始咀嚼,貪吃程度B級,嗅覺C級,如果四分鐘以后全部到達(dá),貪吃程度和嗅覺雙C級,我希望它們四分鐘以后到達(dá),這樣不容易受騙,我把我精心配置的餌放了下去,過了一分鐘看了一下,沒有任何反映,兩分鐘過去了,還是這樣,三分鐘依然如此,五分鐘過去了,場地仍然沒有變化,這些螞蟻果真是高手啊,它們該不會知道我是來引誘它們的,所以不會出來吧。我看了看天,啊,天色已經(jīng)晚了,我也決定收場,今天就到此為止了。
這次觀察螞蟻給我不小的收獲,起初,我還以為螞蟻非常愚蠢,今天,我意識到了它們的聰明,后來,我還特意查了一下螞蟻的資料,發(fā)現(xiàn),十字交叉口是螞蟻?zhàn)钕劝l(fā)明的,在一萬多年前,螞蟻就已經(jīng)會使用它了。啊!螞蟻真是大自然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神奇精靈。
觀察日記作文 篇2
(一)10月6日星期二天氣晴
今天早上,我抓了一把綠豆,分別把它泡在兩個杯子里,剛泡的時候,還沒有什么變化,過了兩個小時后綠豆就開始膨脹起來,到了晚上,綠豆皮慢慢的破裂開來,露出了小小的黃色的嫩嫩的小芽兒,這些小芽看著非常嬌嫩,但是它那弱小的芽兒仿佛像大海里剛長出來的水草,它那弱小的生命好像在水里不停的顫動,仿佛在向世界宣告自己生命的價值,它雖然弱小,但是充滿了勃勃生機(jī)。
(二)10月7日星期三天氣晴
第二天早上,我急忙往陽臺上跑:“啊!我驚奇的叫到,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昨天那么弱小的.芽兒,今天已經(jīng)長大了許多,聳立在奶白色的嫩桿上,好像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小芽兒,嫩桿,在陽光的照耀下綠得發(fā)亮,白得耀眼,是那么的神奇,其中還有一些綠豆剛剛發(fā)出小芽,仿佛也不甘落后似的奮力生長,突然陽臺上吹來一陣風(fēng),那些豆芽也隨風(fēng)擺動,就好像幾個淘氣的小精靈。
(三)10月8日星期四天氣晴
今天,我泡的小芽兒又長大了許多,所有的綠豆都已經(jīng)發(fā)芽了,那些最早發(fā)出的小芽兒已經(jīng)完全展開,變成了兩片綠綠的小葉子,就像兩片綠翅膀。那之前的長長的嫩白色的細(xì)桿,現(xiàn)在變得更加圓潤,更加潔白。而那之前泡在水里的綠豆,已經(jīng)完全裂開,而且變得有些發(fā)暗。可能是為了新生命的成長,已經(jīng)付出了自己的所有,所以才有如此漂亮,茁壯的新生命吧!
觀察日記作文 篇3
11月24日 星期日 晴
今天,老師讓我們種大蒜寫觀察日記。 回到家,我挑選了幾頭上好的大蒜,把他們身上的衣服慢慢的剝掉,再用針線把剝好的一瓣一瓣的蒜瓣串起來,最后把他們并排著擺放在一個圓形的塑料盒子里,并給他們?yōu)⑸献銐虻乃帧?我盼望著他們能夠快快發(fā)芽、長大。
11月26日 星期二 晴
我種的大蒜已經(jīng)發(fā)出嫩綠的小芽芽。蒜瓣的頂部已經(jīng)漸漸發(fā)紫,根部長出了雪白的根。
11月28日 星期五 晴
大蒜的小芽里面鉆出了既細(xì)長又嫩綠的葉子,我叫他蒜苗。媽媽說,他必須每天有充足的水分和陽關(guān),才能快快生長。我每天按時給他澆水,還把他放在陽臺上曬太陽。
11月29日 星期六 晴
蒜苗在我的精心照料下,飛快的成長著。一晚上的時間,他大約長高了一厘米。 呀!太神奇了,在沒有土的環(huán)境下,他竟然長得這么快!
12月4日 星期三 晴
蒜苗長得越來越高,大約有20厘米了。 媽媽說:“把蒜苗收割了,他會再長出新的。”“真的嗎?他的生命力真是太頑強(qiáng)了!”我驚訝的說。我拿起剪刀,仔仔細(xì)細(xì)地把蒜苗從根部剪下來。 晚飯時,媽媽做了蒜苗炒雞蛋。我吃著香噴噴的蒜苗炒雞蛋,心里美滋滋的。
觀察日記作文 篇4
聽說媽媽種了很多豆芽。今天,我準(zhǔn)備去看一看。
來到陽臺上,我掀開上面遮蓋的葉片,一眼就看到了豆芽。
它那嫩綠的小片,綠得可愛,十分引人注目。它那白色的身體,
筆直地挺立著,像一個威武的哨兵。
以前,我不知道那豆芽是用什么種出來的。現(xiàn)在,我知道了。因?yàn)閶寢尭嬖V我說:“種豆芽,當(dāng)然要靠綠豆了呀!”用綠豆來生豆芽?我似乎沒有明白媽媽說得意思,就問:“什么,綠豆怎么生豆芽呀?”
“綠豆就不能生豆芽嗎?先要把綠豆放在盆里浸泡半天,再把浸泡的綠豆鋪撒在利水的筲箕或撮箕里,再用闊葉遮蓋起來放在家里,每隔三五小時,澆一次干凈的水。過幾天,那綠豆就發(fā)出了小芽兒。等它長到一定的時候,這就是我們需要的豆芽。”媽媽非常有耐心地回答著我的問題。
我覺得媽媽說的很有道理,自己也決定種一次豆芽。
20xx年9月30日 星期五 晴
中午放學(xué)后,遵照媽媽種豆芽的方法,我先把綠豆浸泡在瓷盆的水里。下午放學(xué)后,我把浸泡的綠豆鋪撒在有許多小洞的長方形籃子里,在綠豆上面用桐子葉遮蓋,并打算在以后的幾天里,每天澆三五次干凈的涼水。
20xx年10月5日 星期三 晴
在前幾天里,我親自給豆芽澆水,看到了豆芽脫皮,出根,發(fā)芽,長高的全過程。那脫皮的豆芽,像一只只小小的白色的蝌蚪;那嫩綠的小片,先是合攏的,不幾天就慢慢地張開,像一朵綠黃色的小花。十分慶幸的是:我種的豆芽又白又胖,十分健康。媽媽說:“這豆芽不僅讓人喜愛,還是一種可口的蔬菜。”
我有了成功的喜悅,感到十分開心。
五年級:蕭雨王
觀察日記作文 篇5
9月19日
第一天,老師把小豆芽發(fā)給了我們。有的小豆子把“綠衣服”撐爆了,露出白白的大肚子,有的小豆子怕著涼,沒脫綠衣服。它們的小芽很像蝸牛的觸角,那就叫它們“蝸牛豆”吧!
“蝸牛豆”的身上有一條溝,溝里最邊上的地方長出了豆芽,豆芽有1--2厘米長,小芽像一條白色的“小蛇”,尾巴還有一點(diǎn)黃色呢!小豆芽你快長大吧!我和你一起長大。
9月21日
第二天,小豆子又有“脫衣服”的了,就像小雞脫殼,杯子里有許多小綠衣服。小豆子們等待著洗澡,“洗澡水來嘍!”我邊說邊往杯子里倒水。洗完澡的豆子們很高興,小豆子的衣服差不多都光了,露出白白的肚子,像白白的小皮球。
小芽變長了,有2--3厘米,像山羊的胡須,白白的胡須下面還有一些泥,黃黃的。小豆芽你快長大,我好把你吃掉。
9月22日
第三天,小豆子快要變成拇指的指甲蓋大小了,我把他們淘洗下,“衣服”已經(jīng)全部沒有了。我仔細(xì)觀察發(fā)現(xiàn)小芽,像要枯萎了,芽的頂端已經(jīng)變黃,長度又回到了1--2厘米,小芽只剩了一半,像壁虎斷了尾吧。
小豆芽你要長大,而不是枯萎,加油!
觀察日記作文 篇6
我家有一棵我叫不出名字的植物,它就擺放在客廳的角落里。
它的根被埋在一個紅色的花盆里頭,從花盆里長出了一條條長長的藤條,繞在中間的一根支柱上。藤條上有著竹子一樣的一個個竹節(jié),就是沒有竹子那么整齊,而是這一個節(jié)凸出來一點(diǎn),那一個節(jié)凹進(jìn)去一點(diǎn)。竹節(jié)上還有一條一條的豎著的紋路,摸上去很粗糙。有一些年老的藤條,它們一個勁地向上爬,有的都已經(jīng)高過了支柱,好像正在昂首挺胸地向大家炫耀自己呢!還有一些年輕的藤條,它們不但不往上爬。倒往下長,全部趴到了地上,就像一個個調(diào)皮的孩子脫離了媽媽的手掌,偷跑出去玩耍似的。
現(xiàn)在我們看看葉子吧!這些成片的葉子堆在一起,從遠(yuǎn)處看,就像一片綠洲。走近一看,呀!瓜子型的葉片上還有許多黃色的小斑點(diǎn)呢,就像瓜子臉上長了許多小雀斑似的。再仔細(xì)看,上面還有著許多條紋。這些葉子非常嬌嫩,好像一碰就會折斷。
通過觀察,我發(fā)現(xiàn)了這棵植物的許多不認(rèn)真觀察發(fā)現(xiàn)不了的特點(diǎn)。以后我會更加仔細(xì)地觀察植物木、植物,從中享受觀察的樂趣。
【實(shí)用的觀察日記作文錦集6篇】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