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而又充實的一天又過去了,這一天里,大家身邊一定有一些有趣的見聞吧,此時此刻我們需要寫一篇日記了。在寫之前,要先考慮好內容和結構喔!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螞蟻觀察日記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螞蟻觀察日記 篇1
今天天氣晴朗,陽光中帶有一絲絲冷風,我在公園的一角做了意見有意義的事—觀察螞蟻是怎樣活動的。
我帶了餅干和蜂蜜作為引誘螞蟻出洞的誘餌出發了。我在家后面的公園里找到一個花壇,發現花壇的角落又潮濕泥土又松軟,應該是螞蟻經常出洞的地方。我先用手把餅干搓成碎末,均勻的小心的灑在地面上,還在餅干末上滴了幾滴蜂蜜,很有把握的等待螞蟻的出現。過了幾分鐘,我突然發現有三、兩只螞蟻慢吞吞地從花壇的一個缺口處爬了出來。我想,這個缺口應該就是螞蟻的大本營吧!小螞蟻慢悠悠的,不慌不忙的爬到餅干末旁先在聞了聞餅干末,哇!又甜又香,螞蟻經不住美食的誘惑,背起小拇指大小的一塊餅干就往大本營爬去。螞蟻肯定是回去告訴它的同伴們它發現美食了。但是過了將近五分鐘左右,我并沒有看見成群結對的螞蟻大部隊的出現,看來是我太低估螞蟻了,螞蟻其實還是挺謹慎的,我不得不放棄,決定轉移地方繼續觀察。
我繼續在公園內找螞蟻有可能出現的角落,這次我找的地方是一棵大樹底下。這次我改為光用蜂蜜來引誘,剛把蜂蜜倒在樹底的小石堆上,就發現有螞蟻迫不及待的湊過來,好像生怕有其他螞蟻跟它們搶似地。可是情況有變,螞蟻并沒有來吃蜂蜜,而是朝另一處撒有薯片碎末的地方迅速爬去,我好失望啊!這是媽媽過來看見我失望的表情,語重心長地說:“現在天氣暖和,所以螞蟻出來的少,如果天氣潮濕,有降雨的時候螞蟻才會成群結對出來透氣、搬家。”我聽了撅著嘴說:“唉,真掃興!”
這次觀察不是很成功,但是我不會放棄的,等下次下雨前期,我一定要準備充分,好好仔細地觀察螞蟻大軍到底是怎樣搬家、活動的。
螞蟻觀察日記 篇2
全身黑色,有六只細小的腳,這是螞蟻的外形。
一天,我的餅干不小心掉到了地上,我靈機一動:“可以用它來喂螞蟻”,于是我拿看餅干來到了室外,發現地上正好有一只螞蟻在爬來爬去,就把餅干放了下去,在放下去的時候,餅干碎成了兩片,那只螞蟻馬上就發現了,它自己先試著搬,無奈對它而言,餅干實在是一個龐然大物,沒辦法,它只好放棄,匆匆離去,不一會兒,我發現在它回去的路上一下子出現了幾十只螞蟻,它們浩浩蕩蕩向放餅干的地方進攻,大家你拖我拉,抬起餅干就往來時的方向一毫米一毫米的移,要到達它們的洞穴,必須經過一個“隧道”,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隧道”口太小,它們雖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沒法進去,但是它們不氣餒,一直同心協力,沒有一只螞蟻臨陣脫逃,最后,通過將餅干化整為零,它們終于將餅干全部搬入了洞穴內。
看著它們的不停忙碌的樣子,我的興趣越來越濃,最后,我把打死的蚊子、蒼蠅,吃剩的餅干都放在一起,發現越來越多的螞蟻源源不斷地向這堆“食物”趕來,食物上的螞蟻越聚越多……,最后,地上的食物被螞蟻搬得一點不剩,連餅干屑也難看到。
同時,我還發現了一個秘密,螞蟻搬東西也不是死拼的,碰到困難它們也會想辦法,改變策略,而在搬運的過程中,它們始終團結一致,持之以恒,不會有一只螞蟻會當逃兵,而最后它們也一定能成功。
這就是螞蟻—可愛的小精靈。
螞蟻觀察日記 篇3
開學第一天的活動課吳老師叫我們下樓去,運用觀察六法,把你聽到的,看到的等寫下來記在本子上。時間為20分鐘。我到了樓下之后,首先映入眼簾的第一幅畫是那棵松樹伯伯。我好奇地去撫摸了它一下,它的皮很粗糙,好像一棵百年人參。我抬頭看了下這棵婷婷玉立的松樹,它高得就像到達天庭的深宮中。
“吱,吱,吱”哪里傳來的歌聲,我一扭頭,看到小鳥在啼叫,小鳥在空中也能唱歌。突然它們停在了一戶人家的窗臺上,那里是廚房。它們低下頭看見了吸油煙機的洞,小鳥們一只一只的進去了,我看了之后在那偷偷地笑,心想:它們一會就會變成煤炭工了吧。可誰知。不一兒小鳥跳出來了,它的頭忽上忽下的可能是里面太熱了,或是太悶了,它們跑出來喘口氣不然可就變成紅悶小鳥了。我接著向前走了幾步,看見了五彩繽份的小汽車。馬上想到現在的科技真發達,這些汽車可不知道方便了多少人呢?
我走到公路邊看見了一家商店門口的童車,上面有幾個小朋友正在座,我頓時想到爸爸媽媽小時候沒有童車真可憐,而我們這時卻有這么多的玩具,不同的時代的孩子可真是天壤之別啊!我突然聞到了一股飄香,一看原來是老奶奶做的土豆啊,真香。那個老奶奶就靠她的土豆來支持家庭開銷。我雖然沒吃那個土豆,但我從同學們吃的土豆的樣子里知道這土豆一定是很美味佳肴。
這次觀察日記讓我知道了原來世界如此豐富多彩,我以前怎么沒有發現呢?
螞蟻觀察日記 篇4
今天,我和弟弟去觀察螞蟻。
因為現在是秋天,在這地方螞蟻很少。弟弟說:“哥哥這里有幾只螞蟻!”我急忙跑過來,抓來抓去。結果我們一共抓住了三只螞蟻:我抓住了二只螞蟻,弟弟抓住了一只螞蟻。有兩只被掐死,制成了標本。
我看見螞蟻的身子是黑色的(不過它的腹部是褐色的)。螞蟻身長二厘米—四厘米。我給螞蟻準備了面包屑,有很多的螞蟻來搬運,最后把面包屑搬到了洞口。螞蟻依靠團結來干事,不管是什么事,螞蟻都依靠團結,因為團結力量大。
看了以后,我知道了無論以后我們遇到什么事都要團結。
螞蟻觀察日記 篇5
20xx年 xx月 xx日 周x
螞蟻對人們來說,只不過是一種微不足道的生物罷了。但是,有一些螞蟻的奧秘,連科學家都沒解開,所以,我就特地觀察了一下螞蟻。
我拿來一把小鐵鍬,順著一個螞蟻常進出的地方輕輕刨開,不一會兒,我就發現了一個小洞穴!不斷有螞蟻從小縫隙里爬進爬出,找到螞蟻的通道嘍!我把一只死蜈蚣放在小洞穴的旁邊,等待螞蟻來吃它。
不一會兒,兩只螞蟻爬了過來,一只螞蟻和蜈蚣玩起了捉迷藏,一會在蜈蚣的前面,一會在蜈蚣的后面,鉆來鉆去的。另一只螞蟻則原路返回,估計是去搬救兵了。路上遇見同伴就用觸角相互碰一碰,其它的螞蟻就朝著蜈蚣的方向進軍。不一會,就召集了一大群螞蟻過來,有的咬蜈蚣的背,有的'咬它的頭,還有的螞蟻鉆到它肚子下面去咬它的肚子。
這只死蜈蚣對于螞蟻來說可是一道美味佳肴,可是這“龐然大物”怎么搬呢?別急,小螞蟻有的是辦法。
它們有的在后邊推,有的在前面拉,有的在兩邊拽,還有的使勁兒給它們打氣兒,仿佛在喊:“一二三,加油!一二三,加油!……”到了陡坡這一道難關的時候,它們不停地推,使勁地拉,可蜈蚣總是滑下來,在第十三次的時候,小螞蟻們眾志成城,終于將蜈蚣搬回了家。
它們團結協作的精神讓我深深的感嘆到:啊!這么小的生命竟然也有如此大的力量,真是了不起啊!
螞蟻觀察日記 篇6
今天我準備出去玩,關門得時候發現門角有一塊餅干,等我回家得時候我又去看那塊餅干:“呀!這怎么這么多螞蟻?”我大聲喊道。
媽媽聽到啦馬上趕來說:“快把餅干掃出去,要不然家里到處都是螞蟻”。我說:“等等,我先觀察一下,”我找來放大鏡,我產生啦一個疑問:“螞蟻為什么會排成一排走呢?”我看啦一下科學書,上面說螞蟻走時會留下一種信息素,讓后面得螞蟻走相同得路線,如果我們用手或樹枝去觸碰螞蟻得路線就會干擾螞蟻得信息素,這樣螞蟻就會迷失方向,到處亂跑。
看來我們真應該在玩得同時也要觀察身邊得事物。
螞蟻觀察日記 篇7
螞蟻的家,一般在哪呢?
很容易找到的啦!
我有一次下去,帶了點雞肉。
我覺得會這樣:一只螞蟻先找到了食物,然后回去召集同伴,一大群螞蟻一起搬雞肉,搬啊搬啊,搬到了家。我跟著它們走,就會知道它們的家在哪兒了。據法布爾說,它們走的時候后面會排放出自已的氣息,所以螞蟻走再遠的路也會聞著自已的氣味回家的。我下去開始了實驗,果然不出我所料,過了一會兒,一只螞蟻走了過來,使勁地叼雞肉。結果叼了一點點,雞肉就掉了。我猜它一定很懊惱,在想:“好大的雞肉啊,要是同伴來就好了,可我不能不叼點回去叫,沒有證據不行,我必須一個人叼點回去”!于是,它拼盡全力叼,掉了又叼,叼了又掉??我看了一下,才叼了不到五毫米,就已經過去五分鐘了,看來,幾乎沒啥指望了。
哦,還好,這時“救援隊”來了,是兩只螞蟻。它們三只觸角在一起碰了一下,然后兩只在兩邊,一只在中間,快速地搬了起來。它們會說些什么呢?為什么速度這么快?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后來知道螞蟻是
用觸角來傳遞信息的。
終于,它們到了家,我大吃一驚,這洞這么小,雞肉比它大,怎么進去呢?這時我快被蚊子叮死了,只好先回去。等我第二次下來的時候,我發現,雞肉卡在洞口了,哎,希望它們能快點搬進去,千萬別讓里面的螞蟻憋死了。
后來,外面的螞蟻使勁推,里面的螞蟻使勁拉。經過半小時的奮戰,雞肉終于被推進去了。它們終于成功了,可以美美地飽餐一頓了!
這幾天的觀察,我發現無論何時何地,螞蟻都會互相幫助、同心協力地搬動食物,它們真象一支團結互助的軍隊。
【【必備】螞蟻觀察日記集合七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