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的時間即將結束了,相信大家這一天里都收獲頗豐吧,因此我們要寫好日記了。在寫之前,要先考慮好內容和結構喔!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蝸牛觀察日記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蝸牛觀察日記 篇1
科學書上常說,蝸牛最喜歡的地方就是潮濕的角落,果然,雨過天晴,我們在學校花壇的草叢下,找到了好幾只啦蝸牛,我一扒開草叢,它們就一動也不動了,抓住它們實在太輕松了。
我用小罐子給蝸牛做了一個溫暖的家,罐子底下鋪上沙子和泥土,再放上幾片菜葉,蝸牛好象很開心,長長觸角不停晃,好像在說“謝謝你,小朋友”呢!
蝸牛好像不喜歡當著人的面吃東西,有一次,我想觀察一下它是怎么吃東西的,可它就是不吃,再等著第二天去看的時候,一大片菜葉全被它們吃得一干二凈了。
蝸牛有兩對觸角,眼睛長在上面。它身體軟軟的,背上有個土黃色的殼子,這就是它們的家,我敲打小罐子時,它就把頭收回殼里,然后再慢慢地伸出來,它們好玩極了。
蝸牛一般在晚上行動,白天陽光太旨,氣溫又高,它就收回殼里了,到了晚上,又從殼里伸出來,開始活動了。蝸牛喜歡向上爬,每次我清理盒子時,它們都在上面,也許那兒比較涼爽吧!
蝸牛生命力頑強,我第一次養它們時,好幾天沒給它們喂食物,它一動不動,我以為它們死了,后來,在它們身上滴了水,它們就又活了。
我要繼續養蝸牛,它太好玩了!
小蝸牛觀察日記 篇2
今天的天氣可真好!天空風和日麗、晴空萬里,活潑可愛的小燕子有的在枝頭歡蹦亂跳,有的在一碧如洗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飛來飛去,好看極了。可是我喜歡的還是我家里那只調皮的小蝸牛,我和它簡直就像親密無間的伙伴呢!
小蝸牛背著一個半透明的.“大房子”,在小樹葉下懶洋洋、慢吞吞地蠕動,它有一雙又細又長的觸角,還有一個小的看不見的小嘴巴,據說在放大鏡下它那張小巧玲瓏的嘴巴里有成千上萬、密密麻麻的牙齒呢,它的身體黏糊糊的,看起來像長期沒有洗澡啊。
我在書上看到說蝸牛碰到鹽就會脫水而死,我很好奇,于是我把鹽水灑在青菜上給它吃,看到蝸牛大口大口地吃起來了,過了一會兒,蝸牛果真“不見了”,我認真查看了蝸牛房子,原來蝸牛身體已經縮小在“大房子”里再也出不來了。這是怎么回事呢?我上網查了才明白,原來蝸牛是軟體動物,有鹽存在時,外界的滲透壓很高,會使蝸牛失水,最后慢慢變小而死亡。我再也不敢給小蝸牛鹽水喝了。
我喜歡小蝸牛。
小蝸牛觀察日記 篇3
7月10日星期三晴
小蝸牛吃東西時,喜歡從葉子中間開始吃。它最喜歡吃嫩葉,邊吃邊走,在身后留下一個個小洞,小洞上還有亮晶晶的粘液。小蝸牛吃什么顏色的菜,就拉什么顏色的便便,大部分是暗綠色的。有一次,我們喂了它紫甘藍,結果它拉出了紫便便。它吃大白菜時,拉的是淺黃色的便便。它的脖子可以伸很長,它的殼好像都要掉下來了,真替他擔心。
7月20日星期六陰
小蝸牛經常越獄,總喜歡跑出它的家,探索外面的世界。有一次它溜了出去,三天后,我們才在冰箱上發現了它。他縮在殼里,干巴巴的,一動不動。媽媽把它泡在水里,它這才慢慢的活了過來。這次雖然經歷了生死危機,但它依舊賊心不死,還想跑出去探索世界。不過,它每次爬到盒子的外壁,就被我們給拎回去了。
10月26日星期六多云
小蝸牛鉆進土里,我們就看不到它在哪兒了。它的殼好像一枚小石塊埋在土里,這就是它的保護色,很難被天敵發現。現在小蝸牛長大了,他需要一個更深的土罐,才能讓它全部埋在土里。
11月3日星期日晴
現在天氣涼下來了,就要到冬天了,不知道小蝸牛會不會冬眠呢?好期待啊,我還要繼續觀察。
小蝸牛觀察日記 篇4
今天早上,我畫完畫去廚房找早飯吃。 咦,水池上面的墻壁上有只可愛的小蝸牛。小蝸牛長得太怪了,它好像沒有骨頭,全身都是肌肉,身上背著一座淡黃色的、螺旋形的小房子,頭上還長著兩對像天線一樣的觸角,只見它用扁平的像吸盤一樣的足,緩緩地向上蠕動,真是太奇妙了!
這時,我滿懷好奇地問媽媽:“媽媽,墻壁上怎么會有一只小蝸牛?”“可能是你姥姥送來的青菜上面的。”“哦,原來是這樣,我還以為小蝸牛是從樓下爬上來的了。”說完,我就興致勃勃地拿來一個小盒子,輕輕地把小蝸牛捉下來放進盒子里,小蝸牛頓時被嚇得縮進了小房子里,一動不動。 于是,我就拿水來給它喝,又拿青菜葉給它吃……嘿,這個小東西卻不領情,任我用盡各種方法“誘導”,它還是不肯把頭伸出來,不吃不喝的,急死我了!一直到下午,小蝸牛還是緊縮著,哎,像這樣下去,它一定會沒命的。看著可憐的小蝸牛,我難過地對媽媽說:“媽媽,我想還是把小蝸牛放了吧。它可能是想媽媽了。”“好孩子,這就對了,小蝸牛本來就屬于大自然的。”媽媽撫摸著我的頭微笑著說。
后來,我把小蝸牛送回了廣場的草地上,奇妙的小蝸牛好像一下子精神了許多,仿佛在對我揮手道別:“謝謝你,小主人!”不一會兒,小蝸牛便消失在草叢中。
小蝸牛觀察日記 篇5
今天雨過天晴,我走在回家的路上,無意間發現了路邊有幾只蝸牛。對了,我們馬上就要上“蝸牛”這課了,何不捉幾只回家呢?于是我便拿出一張白紙捉了幾只蝸牛。回到家里,我便迫不及待把它放在桌上,想研究研究它。只見蝸牛在桌上慢慢的向前爬,爬過的地方都留下了一條濕濕的線,不一會兒那濕線又變成了白色的“絲線”了。真奇怪,那是什么呢?等上科學課的時候問老師吧,我想。對了,蝸牛喜歡吃什么呢?我問媽媽,媽媽說她也不知道。什么,媽媽居然也不知道,我想我不如做一個實驗吧。
說干就干,我火速的拿來了肉、面包、熱狗、落葉等食物放在面前,可是蝸牛面對這些豐盛的食物無動于衷,難道蝸牛對這些食物不感興趣?突然,我想起老師似乎說過蝸牛吃食時,周圍應該非常安靜。于是我決定去做作業,一會再來看就知道蝸牛喜歡吃什么了。等我做完作業回來一看,那些食物還是原封未動,那些蝸牛卻滿捉的爬著我想蝸牛是不是挑食呢?我又把所有的食物來了一個“七十二”變:把肉變成木頭,把熱狗改成面條,又到廚房去拿來了一大把小白菜。等一切準備就緒后,我就躲在一個既能看得見桌子,又能把我自己掩藏起來的地方,悄悄的觀察起來。不一會兒,我便看見有幾只蝸牛停在了小白菜葉上,津津有味的吃著菜葉呢。呵呵,原來蝸牛喜歡吃新鮮的菜葉啊。蝸牛會游泳嗎?我帶著這個疑問開始了我的第二次實驗。我將一個裝滿水的杯子放在桌上,把一只蝸牛放入水中。只見那只蝸牛在水中把柔軟的身體拉得老長老長,觸覺也伸得老高老高的,那東倒西歪的樣子好像在太空漫步的似的。糟了,蝸牛不會游泳!會被淹死的。我連忙把它撈起來放在桌上,還好還好,它仍然安然無恙,我這才舒了一口氣。后來在科學課上,我知道了蝸牛爬行時留下的“白絲線”是蝸牛分泌的黏液。呵呵,好有趣的蝸牛啊!
小蝸牛觀察日記 篇6
今天,剛下完雨,我到樓下院子里透透氣,突然看見地上有幾只蝸牛在那散步呢!我突然想起我在一本書上看到過:“蝸牛一般都是在下完雨后才會出來呼吸新鮮空氣。”
我出自于好奇,就蹲下來觀察。蝸牛爬行的速度很慢很慢,背上背著一個淺棕色圓殼,殼上有一圈圈螺旋形的花紋,它慢悠悠地爬行著,我發現蝸牛的身體上好像沒有骨頭,身體很柔軟,全身滑滑的、濕漉漉的,頭部有一對細細的“天線”,那就是它的觸角,觸角上的“黑珍珠”就是它的眼睛;黑黑的,圓圓的。用來尋找食物;蝸牛脖子旁邊還有兩個較短的觸角,觸角上還有兩個小氣空呢!那是它的鼻子,能聞到很遠的食物。這個小氣孔很難被人發現,蝸牛用氣孔呼吸,它的觸角可以伸縮,用手輕輕摸一下,小蝸牛會馬上把身體縮進它的殼里,他那柔軟的身體,不一會兒,就全部縮進堅硬的殼里了。這時我發現它很像一只海螺。
我發現蝸牛爬過的地方會留下一層透明的粘液,回到家后我就急忙問爸爸粘液是從哪兒出來的?爸爸告訴我說蝸牛為了保持平衡,就會從尾部分泌出粘液來的,蝸牛順著粘液可以讓爬行速度更快。
蝸牛真是有趣,我喜歡觀察蝸牛!
【小蝸牛觀察日記集合六篇】相關文章:
1.小蝸牛觀察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