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的生活不知不覺間結束了,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經驗,是時候用心地寫一篇日記了?靵韰⒖既沼浭窃趺磳懙陌,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觀察日記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觀察日記 篇1
9月22日星期六陰
星期六的一個早上,我做完作業,在窗口發呆。忽然,我發現了一只小蜘蛛在窗口蕩來蕩去。仔細一看,原來它在織網呢!它先爬到架子上,吐了一縷絲在架子上,然后再扶著架子小心翼翼地爬下去,用身上帶有的粘液把兩端固定牢。這樣,第一根絲就織好了。接著它又爬到架子上,借助第一根絲的力量往下爬,再粘好。就這樣,它又織好了第三根,第四根還有第五根。
看到它織第三十四根的時候,我不耐煩了,想用筆一下子把才織了一半的網搗毀。又一想,蜘蛛好不容易才織好了一點點,弄壞豈不是太可惜了?于是我關上窗戶,去上英語課去了。
下午,我又去觀察蜘蛛。我剛推開書房的窗戶,就驚訝得說不出話來了。眼前這張又密又寬的、一層疊著一層,不留一點兒縫隙的蜘蛛網是誰織的?啊,是我們的小蜘蛛!我真是小瞧了蜘蛛啊!
現在,蜘蛛網上已經粘滿了大大小小的蟲子。有花的,有黑的,有蚊子,有飛蛾。它們被粘得可緊啦!一個個拼命地拍著翅膀,或是用腳使出最大的勁兒蹬啊蹬?蛇是不能逃出這黏糊糊的蜘蛛網。
再看看我們的小蜘蛛,肚子圓鼓鼓的,像一顆黑乎乎的彈珠。可以想象,小蜘蛛在我不在的一段時間里,努力地織啊織,為了更加牢固和更加安全,又加了幾層。后來,它終于織完了,筋疲力盡,準備休息一會兒。等它醒來,蜘蛛網上就已經粘滿了好多小蟲子,夠它飽餐一頓了。
你瞧這小家伙,頭抬得老高,正心滿意足地朝著我笑呢!
觀察日記 篇2
最近我們家有很多蚊子,剛好弟弟在寫觀察日記,我問他:“這是什么呀?”弟弟回答道:“這是我們家水里的東西!
我奇怪的看了看花瓶盆水里面有許多的蟲子。于是我好奇地問了問爸爸:“這水里面游來游去的是什么?"爸爸回答道:“這是蚊子呀!薄拔米樱"我懷疑道!笆茄剑@是蚊子的幼崽。"弟弟回答了我的問題。
我用勺子拿了幾條出來,放在了杯子里,然后捧起杯子走到房間里,放在了桌子上,仔細的觀察著。
這幼崽好像小蝌蚪,但又比蝌蚪小我上網查了一下,蚊子的幼蟲,又叫“孑孓。”他是深褐色的。
孑孓,是蚊子的幼蟲,由蚊卵于水中孵化而成,其體細長,胸部較頭部及腹部寬大,游泳時,身體一屈一伸,通稱跟頭蟲。孑孓身體細長,呈深褐色,在水中上下垂直游動,以水中的細菌和單細胞藻類為食,呼吸空氣。
我家這個大謎團終于解開了,你們家是不是也有呢?快去看看吧!
觀察日記 篇3
我想同學們大概都見過蠶豆吧,可是蠶豆是怎么發芽的呢?就讓我來給你們詳細的介紹一下吧。
一個星期六的早晨,我在自家的花盆里種下了一粒蠶豆。第一天,我給它喝了一些水沒什么動靜。第二天,還是沒有動靜。一直到一個星期后,我發現花盆里種子埋下的地方,泥土微微有點隆起,我知道種子快要發芽了。第二天早晨,我又發現隆起的地方有一條裂縫,望進去隱隱約約有淡白色的幼芽頂著泥土。第三天一早,我趕緊走到陽臺上,一眼就看見嫩綠色的豆芽已破土而出,正迎著陽光微笑呢!它的形狀是頭兒尖尖的,像針尖,身子卷著半圓,連著莖的地方嫩嫩的,半透明的,里面充滿豆汁,隨著時間的推移,顏色也漸漸由淺綠到綠。過了一天,嫩芽的頭上慢慢分成了兩半,這就是蠶豆的第一對葉子。它和嫩芽的顏色差不多,經過太陽的直射葉子的顏色漸漸變深了。就這樣,漸漸的,葉子越長越多,越長越大,莖也跟著越長越高,越長越粗。
經過這次對蠶豆發芽的觀察后,我得出一個結論:種子發芽離不開水、空氣、泥土和適當的溫度、陽光。
觀察日記 篇4
今天,媽媽買了一個榴蓮回家。榴蓮是我最喜歡吃的水果之一,有“水果之王”的美譽,它與別的水果很不一樣,我決定好好觀察它一番。
榴蓮的外表很特別。它表面是黃色的,大概有一個籃球那么大,表面長滿了圓錐形的小刺,猶如一座座突起的山峰,摸上去就像摸在千萬根針尖上,非常棘手。榴蓮的外表可以說不討人喜歡,整個榴蓮就像一只大刺猬,滿身都是尖刺,不讓人靠近。
我準備扒開它的內部看一看,未曾想榴蓮的外殼竟然十分堅固,我用了“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力氣也沒能打開它。俗話說:功夫再高,也怕菜刀。這不,刀影一閃就把它打開了。
掰開榴蓮,我發現榴蓮里有很多長果肉的“小房間”,一個“小房間”里只有一個果肉。果肉是淡黃色的,像一個個彎彎的月亮,輕輕地按一下它的果肉,異常柔軟。榴蓮外表那么猙獰、丑陋,而內部是那么純潔、干凈,柔軟,就像一個剛出生的嬰兒似的。榴蓮的味道很濃烈,喜歡吃它的`人,覺得非常香;不喜歡吃它的人,覺得奇臭無比。
我吃了一塊兒,又香又甜,入口即化。每一口都是香濃,吃下后香濃會迅速占滿你的口腔,讓你回味無窮,“榴蓮”忘返。
通過這次觀察,讓我知道了不能“以貌取人”。美麗的外表下可能有丑陋的內心,反之,丑陋的外表下,內心可能是美麗的。所以看人不能光看外表,還要看他(她)的內心。
觀察日記 篇5
周一的早晨,我催促兒子趕緊把自己的那些寶貝們收進書包里,兒子卻沮喪的說:老師說了,幼兒園規定以后都不能帶書包到幼兒園了。
我有些驚訝,但是我沒有表現出來,我對兒子說:哦,可能是幼兒園怕小朋友們每天背個書包挺累的吧。兒子反駁我的想法:我們根本就不嫌累嗎。但是說雖說,兒子還是聽老師的話,沒有帶書包到幼兒園。我猛然想到周五下午離園的時候,軒軒媽媽對我說了一句話:王老師,明天還是讓軒軒帶書包來園吧,要不然他早晨鬧得厲害。我當時表示同意,可以帶書包來,現在想來自己當時的做法有些魯莽。我趕緊打電話問同事:幼兒園是不是新出臺了規定,不允許孩子帶書包到幼兒園。同事回答說有這個規定,主要是為了避免小學化傾向。
對于幼兒園的這一做法,我表示理解,但是也有一些個人看法:“書包”這個物品,對于幼兒園的孩子們來說可不是簡單的學習用品,更多的是連接家庭和幼兒園的一座小橋梁,是幼兒在幼兒園的一個私密空間,是一個盛著他們的秘密、他們的快樂和成長的“百寶箱”。
看看剛入園的小班孩子帶來的書包,那可稱得上造型奇特,有小熊的、芭比娃娃的、小恐龍的、小烏龜的等等。他們的書包都比較袖珍,里面裝著孩子們喜歡吃的一些小食品、玩具,更多的是裝著備用的衣褲。這些書包成了小朋友離開家后的寄托和依靠,把書包拿在手里,玩著從家里帶來的玩具,吃著從家里帶來的棒棒糖,誰也不哭不鬧。
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升入中班,他們感覺這些玩偶造型的袖珍書包,盛不下自己更多的秘密了,他們換上了空間更大的書包,這時候玩具和食品不再是主流,孩子們更多關注自己的興趣,希望從伙伴中找到自己的“知音”“知己”。女孩子們帶的更多的是一些小畫帖、小發卡、項鏈、橡皮泥、或者是自己最喜歡的故事書;男孩子們更多的是帶奧特曼玩具、奧特曼書籍、溜溜球、變形金剛等等。進餐后,大家都不約而同的從書包里拿出自己的東西,邊玩邊看,邊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一派自得其樂的場面。
到了大班的時候,孩子們更加有自己的主見,書包里面的物品可以說是五花八門、別有乾坤。書包不僅比以前更大,而且盛放物品也更具層次感:圖畫本、油畫棒、鉛筆、水果橡皮、水彩筆、鉛筆刀、書統一放到大袋子里,上面的一個袋子里大家幾乎都放的是收集來的卡片:喜羊羊與灰太狼的、植物大戰僵尸的、鎧甲勇士的、穿越火線的、變形金剛的等等。旁邊的小袋子里面放的是斗獸棋、溜溜球等等。每到用餐后或者是自由活動的時間,大家都會鉆進自己的一方小天地,三個一群、兩個一伙的玩起各種游戲,頗有非誠勿擾的架勢。
觀察日記 篇6
洋蔥是一樣很平常的蔬菜,或許大家都吃過,可是你們觀察過嗎?
洋蔥的外表皮呈玫瑰紅,濕濕的、滑滑的,像剛出生嬰兒的臉蛋;頭上有一簇“表皮”,如同小姑娘頭頂的朝天辮;下面有四五十條白色的根須,似我爺爺的白胡子;整個身體近似球形,圓圓的,可愛極了!如果你用刀水平切開,你就能看到洋蔥內部的神奇,從外到里,一圈一圈,都是同心圓,“畫”圓功夫不差于圓規;要是你是從上往下縱向切開,美麗的圓環消失了,頓時成了一朵粉紅色的荷花,花瓣一片包著一片,含苞欲放!
可愛的洋蔥,神奇吧!要是你覺得這樣就算得上神奇,你就錯了!還有能讓你口瞪目呆,更為神奇的呢!
那天科學課,王老師讓我們每一個同學觀察一片玻璃(洋蔥切片)。經過好一陣子焦急的等待,總算輪到我了,我急切想一睹為快,于是,我趕緊湊上前去,透過顯微鏡的目鏡,睜大眼細心觀察起來。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哇!哇!”原來一點也不起眼的洋蔥皮,在高倍顯微鏡下,竟然如此神奇!洋蔥表皮色彩絢麗,里面分隔成一個一個近似長方形的小房間,這些小房間都有紫色的墻壁(有些像經脈)相隔,排列非常有規律。這每一間小房間就是洋蔥表皮的一個細胞。原本在放大鏡下的半透明的小點兒,在顯微鏡下看得異常清楚,我這才發現它原來像一個小氣泡。而那些黑色、黃色的小點兒,則更像是一個個細胞的小眼睛,眨著眼,述說著自己的神奇……
我想我喜歡上了可愛神奇的洋蔥,喜歡上了充滿神奇的科學!
【關于觀察日記模板六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