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的生活不知不覺間結束了,相信你有很多感悟吧,此時此刻我們需要寫一篇日記了。可是怎樣寫日記才能出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螞蟻觀察日記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螞蟻觀察日記 篇1
20xx年 xx月 xx日 周x
我家樓下有個美麗的小花園,一片碧綠的草地上長著幾棵不知名的小樹,花園雖然不大,倒也顯得神機勃勃。
一天,我來花園里。突然,我發現一課樹的葉子上有幾個小白點。定睛一看,哦,原來是幾只蚜蟲,它們爬上爬下,正貪婪的吮吸著葉汁。我津津有味的觀察著它的一舉一動,一只小螞蟻爬了過來。我想:難道螞蟻想吃蚜蟲?然而,螞蟻卻拍拍蚜蟲的屁股。只見一排像水珠似的東西滾了出來,螞蟻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不一會兒,又來了號幾只螞蟻,它們也拍拍蚜蟲的屁股,又排出了一些“水珠”,螞蟻們也爭先恐后地吃了起來,沒過多長時間,就把“小水珠”一掃而光。這時,一只五彩的瓢蟲飛過來,停留在對面的葉子上,準備吃蚜蟲,螞蟻們圍聚在一起,好像在商量對策。它們爬到瓢蟲身上,張開大顎,有的咬頭,有的啃翅膀,把它咬地遍體鱗傷。他不斷翻滾。瓢蟲看了看螞蟻們,只好無可奈何地飛走了。
我百思不得其解,就到網上去找找。哦,原來蚜蟲排出的東西是蚜蜜。蚜蜜很甜,螞蟻就非常愛吃。而瓢蟲是蚜蟲的天敵,螞蟻為了抱住蚜蜜,就齊心協力,趕走了瓢蟲。
在這小小的花叢中,竟然藏著這么鮮為人知的秘密。大自然可真有趣,還有很多奧秘等著我們去探索呢。
螞蟻觀察日記 篇2
一天,我們吃過午飯。回到教室里,我以神的速度(簡稱神速)做完了作業,去觀察螞蟻。
走到操場里,我才想起我沒有面包屑呢!我急急忙忙跑到辦公室,向童老師要面包屑,這時,我發現湯嘉晨、簡寧也在向童老師要面包屑。我便和湯嘉晨、簡寧組合在了一起,而童老師很大方地給了我們面包屑,還偷偷地給我們吃了一大塊面包呢!“謝謝童老師。”拿到面包屑之后,我們到處從角落中找螞蟻。忽然陳徐卿蘭、王睿思大叫:“這里有螞蟻!這里有螞蟻!”我們馬上飛奔過去。
只見一大群螞蟻在縫隙中徘徊,似乎在尋找食物。簡寧看到這一幕,愛心爆發了,立刻把面包屑放到縫隙里去。忽然,一只小螞蟻好像看到了面包屑,便迫不及待地往面包屑地方向爬過去,同時也發出信息,讓小伙伴們來支援,大約過了兩三分鐘,一只大而強壯地螞蟻來支援了,后面還跟著5、6只小螞蟻。難道那只大螞蟻是蟻后?這使我腦海中打起了一個大大地問號!
當螞蟻爬到了一個最辛苦的階段——小臺階,螞蟻們剛要到蟻巢時,卻一不小心滑了下來。而陸昕一頭撞了進來,而且還拔了一根頭發,我心想:天下怎么會有這么傻的人呢?竟然把自己的頭發。后來我改變了想法因為陸昕用頭發幫助了螞蟻們,讓他們順利到達蟻巢。我很開心!后來又來了一群螞蟻,我們這一次不去幫他了。可能我們心里都覺得這次不能破壞自然之道吧!后來,螞蟻不在我們的幫助下,也爬了上去。
這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要學會堅持不懈。
螞蟻觀察日記 篇3
動物界有許多“之最”,比如袋鼠是跳遠冠軍,螞蟻是舉重冠軍等。今天老師布置了這篇習作,我就想寫一寫螞蟻以及我觀察到它們的動態。
前天上午,天氣異常悶熱,我到樓下去玩,發現在草叢里有一隊黑壓壓的螞蟻。我蹲下來,仔細看看這群螞蟻。螞蟻們正在搬運一片葉子,葉子對于它們絕對是一個龐然大物,一只螞蟻肯定搬不起。但是螞蟻很團結,很快就來了許多螞蟻,齊心協力搬運樹葉,它們走在簽名,我在旁邊看著。我覺得洞穴就在前面,于是搜索起草叢,終于找到了一個小裂縫,許多螞蟻在進進出出。
我以為它們只有這一個洞,可是不久發現又有一群螞蟻。我用一根樹枝插在1號洞上,然后跟著那一群螞蟻,竟然又找到了一個洞。這個洞在1號洞前面的大樹樹根處,而1號洞有許多螞蟻在往2號洞運食物,看來很快就要下雨了。
聽說螞蟻是大力士,能搬走比身體重十倍的東西,這是真的嗎?我拔了一根很小的草,把它放到一只遠離蟻群的螞蟻身上,只見它搖晃了一下,然后一動不動,過了一會兒,它便走了,草跟著它,有時候還停一停呢!
螞蟻是什么樣的呢?我上網查了一下,原來螞蟻的身體是一節一節的,大多數是黑褐色的。
我又跑下樓,天已經有些灰蒙蒙了。2號洞外的螞蟻都差不多進去了,一只比普通螞蟻和工蟻大很多倍的大黑蟻從一只洞出來,嚇得我往后跳了一步,原來是蟻后來了。蟻后是專門生產螞蟻的,身體的節數多達八節,比其它螞蟻大也重很多,壽命幾乎和一個人一樣,長達50多年呢!
螞蟻是害蟲還是益蟲呢?我上網查了一下,螞蟻既不能說是害蟲,也不能說是益蟲。白蟻是食木心的,對于人們不好,而螞蟻又可以吃一些死蟲的尸體,如果沒有螞蟻,大自然的環境又維持不下去了。
通過觀察,我了解了許多關于螞蟻的奧秘,這讓我覺得大自然真是好神奇呀!
螞蟻觀察日記 篇4
20xx.08.05 星期五 氣溫:28~31℃ 雨
入住新家
今天,我從網上購買的.螞蟻工坊郵寄到了。我迫不及待而又小心翼翼地打開包裹。首先看到的是一個透明的有機玻璃容器,里面裝著綠色的凝膠,模擬出螞蟻的生態環境,創造了一個螞蟻生態園。由于事先看過說明介紹,我先用吸管在軟軟的凝膠上戳了四個深約1厘米的小洞(以方便螞蟻日后開工打洞),然后熟練地拿出旁邊兩個透明的塑料導管,裝在容器端口,它們就像兩架“天橋”,給這個生態園中的螞蟻出行活動帶來了便利。之后,拿出配送的小塞子堵住通風口,只留下一個孔等待螞蟻進入。
螞蟻是裝在一個兩端塞著海綿并被釘緊的小吸管里,共30只。吸管上還扎有幾個小孔,以便螞蟻呼吸外界空氣。透過吸管可以看到,螞蟻們都很活躍。由于擔心把它們放入容器時會跑出來,細心的媽媽剪掉吸管一端,慢慢地拔出事先塞入的海綿,與此同時將此端口對準工坊的進口。螞蟻陸續歡快地進入了“新家”,但還有幾只似乎留戀舊窩,遲遲不愿進去。我們只好敲擊吸管,將它們“逼入新家”。
進入工坊,螞蟻們都又活躍起來。起先在休息室里不停地爬來爬去,相互之間碰碰觸角,打著招呼,很是友好。很快地,有兩只最活躍的螞蟻離開休息室,通過“天橋”,爬到了工作室里。我以為它們要工作去打洞。誰知,它們只是來來回回爬了兩三圈后,又回到了休息室。
媽媽說;“它們剛入新家,還不適應,可能過一段時間才會去工作。”我想想也有道理,那就再等等吧。
20xx.08.06 星期六 氣溫:28~31℃ 雨
沒有打洞
我購買的這些螞蟻都是工蟻和兵蟻,據說善于挖掘打洞,一般在12個小時之后就會開始工作。它們靠吃膠體維持生命。我用放大鏡觀察,它們渾身漆黑,比普通螞蟻的個頭大一些,跑得也快一些,體長最大的有1厘米多,最小的也有7~8毫米,長有粗壯的上顎,頭大,近三角形,前、中胸背板較平,有胸腹節,身體有一定光澤。通過網上查找對比,我判斷它們是日本弓背蟻,這種螞蟻在我國東北地區、浙江、上海、福建等地都有生存。
可是今天我觀察了好多次,它們就是不開工,大多數螞蟻集聚在休息室里爬來爬去,相互問候打招呼,只有少數比較勤快的幾個沿著通道跑來跑去,偶爾在凝膠上嗅一嗅,停一停,似乎是在吸食營養,也許是在研究打洞事宜吧?
20xx.08.10 星期三 氣溫:29~32℃ 雨
還是沒有打洞,但是死亡兩只
“這些螞蟻真是太懶了!”每天觀察螞蟻好幾次后,我都失望地感嘆。它們總是簇擁在休息室里,有時一動也不動,有時爬來爬去,就是沒有發現去工作。“它們怎么不打洞啊?”我總是問媽媽。媽媽想了想說:“工坊說明書上說螞蟻最適宜的生存溫度是20~30℃,也許天氣太熱了,再耐心等等吧。”
嗯!有道理,最近氣溫偏高,一直都是30℃多,我們人類都熱得受不了,何況這些小昆蟲呢。這不,今天就在休息室里發現了兩只螞蟻的尸體。可是,轉眼又想:中午太熱時,我不是也開著空調呢,這樣溫度應該也有25~27℃吧。唉!也許是濕度達不到螞蟻們活動條件吧!
仔細想想,我認為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購買的只是一些工蟻和兵蟻,沒有蟻王和蟻后的領導,它們打洞的工作積極性也會大大降低。
20xx.08.15 星期一 氣溫:29~33℃ 多云
陸續死亡,同伴清理尸體
天氣還是很炎熱,每天爸媽去上班,我就開著空調呆在房間里看書寫作業、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如呆在螞蟻工坊旁邊,觀察螞蟻活動。但是螞蟻們仍然沒有一點要“動土”的樣子。這十天來,真是讓我很失望。你瞧!它們有的趴在綠色的凝膠上面,有的簇擁在一起,有的勉強爬動幾步,大多數時間都是呆在休息室……就是沒有要打洞的樣子。真是折磨人啊!我簡直要失去關注它們的興趣了。
突然,我發現工作區內有一小堆螞蟻的尸體,數了數,死螞蟻大概有十多只的樣子,都是斷開的,一節一節的。再看看休息室,前幾天陸續出現的幾只螞蟻尸體不見了。看來,是活的螞蟻將同伴的尸體集中清理,堆積在一起了。
20xx.08.20 星期六 氣溫:28~35℃ 晴
螞蟻尸體
螞蟻還是沒有打洞,倒是每天都有一些螞蟻陸續死去。有時是死在休息室,有時是死在工作間。但每次在第二天早上,我都會發現尸體集中堆積在工作室的凝膠上面,慢慢地由一小堆變成了較大的一堆,尸體堆里還夾有一些凝膠。活著螞蟻照樣爬來爬去,或一動不動或積聚在一起,就是不去工作。
經過多次觀察,我發現,螞蟻不管死在哪兒,其它的螞蟻就會把尸體運到離休息室較遠的地方,集中堆積掩埋起來。它們很有環保意識,怕腐爛的尸體污染自己的家園。你想知道它們是怎么運送尸體的嗎?那我就告訴你吧:它們先用大鄂把同伴的尸體咬成一節一節的,再把碎尸一點一點的清理運送到離家較遠的地方(工作室),堆積在一起,并銜一些凝膠進行掩埋。看到這些,我不由得對這群螞蟻產生了敬意:它們真是既講衛生又懂感情啊!
關于螞蟻的死亡,根據自己的觀察和上網查詢,我覺得可能是這樣的:只要有一只螞蟻死亡,就會散發出一種氣味,其它的螞蟻聞到氣味后,會把這只螞蟻“安葬”掉。工坊內透氣性不好,這種氣味不能很快去除,其它的螞蟻身上只要沾染了這種氣味,就讓別的螞蟻錯以為它們已經死了,也會當作尸體來處理,但這些螞蟻是活的,當然不會任人“活埋”。于是也會發生螞蟻之間的互相撕咬和殘殺,然后就有更多的螞蟻死去。死去的又被活著的清理堆積,如此循環而已。
20xx.08.26 星期五 氣溫:27~35℃ 晴
終于打洞了
早上剛剛起床,我來到螞蟻工坊旁,只見尸體堆又慢慢增大了一些,看來螞蟻又死亡了幾只,數了數,活著的螞蟻只有9只了,它們在最邊上那條事先戳的綠色凝膠洞周圍進進出出,似乎在忙碌什么。當它們相遇時,還不忘用觸須交頭接耳。再看看凝膠洞,啊!比以前變長了。我測量了一下,已經有2厘米多了。“螞蟻打洞了!”我高興地叫起來。
我想:這幾天來,我把一直把螞蟻工坊放在空調房里,一定是在晚上氣溫較低或恒定時,螞蟻們陸陸續續工作了一些,只是因為進度不明顯,所以我才沒有及時發現。
20xx.08.27 星期六 氣溫:25~31℃ 多云
螞蟻只剩一只
我好傷心啊!螞蟻現在只剩下1只了,看來這只螞蟻的生命力還是最頑強的。它體型較大,應該是只工蟻,而且是這群螞蟻中的領導。只見它孤零零漫無目的地爬來爬去,一會來到休息室,一會來到工作室。
螞蟻尸體堆上不再是完全黑色的,而是周圍長出一層白白的、黃黃的東西,我用小棍撥了撥,似乎有些粘性,可能是長螨蟲了吧。有機玻璃容器周圍也蒙有一些淡淡的水汽。看來,隨著螞蟻們的死亡,這個生態園已經被污染了。
20xx.08.28 星期日 氣溫:24~31℃ 多云
清理工坊,總結經驗
今天下午,最后一只螞蟻也死去了,它的尸體就躺在尸體堆旁,沒有同伴替它清理。看來,我對螞蟻工坊的觀察生活也即將結束了。我拿著工坊來到小區草地上,用小棍慢慢清理出螞蟻們的尸體,然后用土掩蓋好。
通過這些天來對螞蟻工坊的觀察,我總結出螞蟻們打洞不太積極和陸續死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1、凝膠質量較差,缺乏營養或者是營養單一。
2、天氣炎熱,氣溫偏高,使螞蟻的生活習性受到影響。
3、工坊內通風不好,死去的螞蟻不便及時清理出去,污染了生存環境,加速了其他螞蟻的死亡。
4、螞蟻群中沒有蟻王和蟻后的領導,集體活動組織性不強。
螞蟻觀察日記 篇5
說起我最喜歡觀察的動物是什么,我會告訴你是螞蟻。
今天媽媽牽著我的手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我看到了一群螞蟻匆匆地搬著糧食,就趕緊松開媽媽的手去觀察,只見它們連一粒米都不放過,地上的米幾乎全部被搬走了,我感到很納悶,就對媽媽提了一個問題:“螞蟻們為什么要搬糧食,連一粒米都不放過呢?”媽媽說:“螞蟻搬糧食是因為馬上會有大雨來到。你知道嗎?”聽了媽媽的話,我還是有些半信半疑。“螞蟻搬糧食后就會下雨,難道真的馬上就要下雨了?”我自言自語道。這時只聽一聲巨響,從空中傳來了轟隆隆的雷聲。緊接著,閃電也出現在天空,看來真的馬上要下雨了,我和媽媽趕緊跑回了家。剛回到家,就看到雨像斷了線的珍珠似的直往下落,我心想:幸好我們回家了。
今天這次經歷好險呀!我和媽媽差點就要淋雨了,不過這次有趣的經歷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螞蟻搬家后就會下雨。
螞蟻觀察日記 篇6
今天,陽光明媚,我拿著一塊餅干放在小螞蟻洞前面。
沒過五分鐘,一只小螞蟻似乎聞到了餅干的香味,走了出來。在餅干的周圍轉了一圈又一圈,似乎在打量著這個餅干。
我原本以為這就可以把食物搬回家去了,可是,小螞蟻用觸角東點點,西點點,似乎感覺這個東西有點大,可是那只小螞蟻怎么搬它也搬不動,結果那只小螞蟻爬回了自己的老巢,叫來了自己的兄弟姐妹一起來搬,但還有困難,小螞蟻們拿出了自己最鋒利也是最堅硬的武器——顎,它們用顎把餅干咬碎,然后搬進了自己的老巢。
如果這些小小的小螞蟻都懂得團結就是力量,我們人更可以了。
就是這團結的力量,才使我們班級評上了書香班級。
螞蟻觀察日記 篇7
10月21日星期六,陽光明媚。今天早上,我在院子里吃面包,面包屑掉了一地。我正要撿起這些面包屑,突然發現一只小螞蟻在其中一只周圍盤旋。這時,我的好奇心突然被吸引住了。
看了很久之后,我注意到它們只有一粒米那么大,頭上有一對觸角。然后,我看到它不再被面包屑包圍,而是向另一個方向移動。我像著了魔一樣跟著它。過了一會兒,它停了。我醒來發現它來到了一個又黑又小的洞里。我想這應該是他們的洞穴。就在我想到它的時候,它消失在山洞的入口處,走進去了。因為洞又黑又小,我看不到他們在做什么,但我仍然耐心地等待他們再次出現在我面前。過了一會兒,小螞蟻和它的伙伴們出來了。他們有條不紊地朝面包屑的方向快速移動。我被成群結隊的軍隊震驚了。當它們到達目的地時,一只領頭的螞蟻像軍官一樣不停地命令它們,好像在說:“兄弟們,不要偷懶,我們必須……”于是它們一個接一個地分成了小組。一組人拿著一塊面包屑,一些人拿著,一些人拿著,一些人拿著……他們一起竭盡全力,最后把所有的面包屑都搬回了山洞。
看到這里,我不得不佩服他們。盡管螞蟻很小,但不管它們做什么,它們總能粘在一起。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一個真理:無論我們遇到什么困難,只要我們團結互助,沒有什么能打敗我們!
【關于螞蟻觀察日記范文匯編七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