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的生活不知不覺間結束了,今天我們都做了什么了呢?何不趁現在趕緊寫一篇日記。日記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連續觀察日記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連續觀察日記 篇1
10月4日 星期四 天氣:晴
前些日子,我在放學路上買了一只小烏龜。買了它是因為它雖然只有一個小藥瓶的大小卻很漂亮,它的硬殼看起來像是用大小不一,又對稱的“小瓷磚”拼接而成的,橢圓形的“盔甲”又像一個扁扁的碉堡,既能防守避敵,又能突然襲擊。它有一個像蛇頭的小腦袋,正前方有一對圓溜溜的小鼻孔,兩側有一對黑黑亮亮的大眼睛,嘴巴一鼓一鼓的。它無論干什么都慢悠悠的,一副慢條斯理的樣子,我看了十二分的喜愛。
今天早上起來,我閑來無事,撥弄起小烏龜來。嘿嘿,把它翻個個兒。,沒想到小烏龜一伸脖子,一使勁兒,翻過來了。嗯?還挺厲害!稱它休息的當兒,我把它抓起來,嗬,這個小家伙,真有勁兒,四個小爪子一蹬,就滑了出去,“砰”一摔,有它的殼兒保護著,一定是不痛不癢。這時,我產生了一個奇異的想法,烏龜的底(下面的殼)是不是和背一樣好看呢?于是,我拿起金魚缸從下觀察烏龜貼著魚缸底的那一部分。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淡黃色的“地板磚”被分成均等的大小,綠色花紋美麗絕倫:對稱的圖案,精巧圖形看上去像是誰刻意畫上去的,我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奇妙!
媽媽喊我去吃飯了,我戀戀不舍的放下魚缸,走了。
10月5日 星期五 天氣:晴
今天早上我拿三粒龜食投進魚缸里去,小烏龜不理不睬,照樣呼呼大睡,真是氣煞我也。記得賣烏龜的阿姨說過,兩三天喂一次食,一次投三粒就夠了。我嚴格按照她的話來做。“這都第三天了,你不餓嗎?”我問小烏龜。沒有聲音,連打呼嚕的聲音都沒有。當然,這是正常的,不然,它不就成龜精了嗎?!不過,我家烏龜睡覺的樣子倒是挺有趣的。不縮頭,不縮尾,安安靜靜地趴在那兒,像塊綠色的石頭。咦,小烏龜醒了,把頭仰得好高,直直地望著我。呵呵,真可愛!
看著旁邊的龜食,我想起上次從外公家回來,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來看小烏龜。結果除了看見烏龜外,還有滿滿一盆龜食,幾乎把烏龜埋在里面了。都是爸爸干的好事!我哭笑不得。
大概是餓了吧,小烏龜慢慢爬到食物旁邊,慢條斯理地吃起來。它的嘴巴微微張開,咬下一半的龜食,嚼了一會后,又休息了一段時間,才繼續把剩下的龜食解決掉。我在一旁笑著:“真懶哪!”
吃完飯后,它發起呆來,對著天空,我猜它可能是在胡思亂想:“我要是會飛就好了!”那傻呆呆的樣兒真有意思!
10月6日 星期六 天氣:晴
今天下午,我在上網,順便讓小烏龜出來透透氣,沒想到這廝不是什么好對付的家伙,剛把它拿出來它便飛快地向桌子的另一頭爬去,那個速度——如果兔子跟我家烏龜賽跑,兔子就是不睡覺,我家烏龜也能贏!當它以羅伯斯速度沖向桌子邊時,我立馬反應過來,以劉翔的速度飛到桌子盡頭,攔下了它(有點夸張哦,呵呵)。真驚險哪!我把它放回去。沒想到它又不老實了,小眼睛四處瞄了瞄,確定作戰方案后,又開始行動了。然而沒等它跨出一步,我已牢牢地抓住了它,哼哼,小烏龜,跟我斗,你還嫩點!我又專心地打字了。當我想起小烏龜時,它已經不知去向!我趕忙尋找,沿著書桌一直向右走,在電風扇旁找到這一個小家伙!我氣壞了!但是還是忍了忍,不過,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繼續打字。烏龜又動了。它跑到鼠標旁,我抓著鼠標趕它。它跑向哪里,我就把鼠標放在它面前。它把頭昂得好高,似乎想從上面爬過去,我趕忙抬起鼠標,小烏龜卻“哧溜”一下從下面鉆了過去,哼哼,還玩障眼法??腦子挺機靈呀!我可沒精力陪你玩了,你最好還是老老實實待在魚缸里吧!“撲通”一聲,小烏龜回去睡覺了!
這只真是讓我有喜有憂啊!
連續觀察日記 篇2
10月1日 星期二 天氣晴朗
三天前,我種了一棵綠豆,它非常可愛。
我拿來一個杯子,小心翼翼地把綠豆放在杯子里,再把水倒在里面。
直到淹沒綠豆為止。我在旁邊觀察了二三個小時了,我看見綠豆喝足了水,把薄薄的衣服撐破了,露出了白白胖胖的小肚子,感覺是天氣太熱了脫掉了衣服似的。
我希望我的綠豆能快點發芽長大。
10月5日 星期六 天氣臺風
今天,我迫不及待地跑去看我的綠豆,我一看,興奮地說:“我的綠豆終于發芽了。”它張開了嘴巴,抽出了嫩芽,那葉子像兔子的耳朵,似燕子的尾巴,又如鴨子的嘴巴似的,真是可愛極了。
10月16日 星期三 天氣晴朗
今天,我又來看我的綠豆了。我又看了看綠豆,它長出了兩片豆瓣,莖長長了,而且白白細細的,很嬌嫩。我仔細的瞄了綠豆,都可以看到皺紋了!我沾沾自喜的把我的綠豆拿到了教室給大家瞧了瞧,大家都很驚訝。
我只希望我的綠豆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連續觀察日記 篇3
一、教材和學情分析
本單元以“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仔細觀察,把動物的特點寫具體的,又是怎樣真實地表達人與動物之間的感情的”為專題,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間都富含細膩的語言和豐富的想象力,為我們展現了一個生動的世界。因此,本次習作應從現象入手,指導學生進行實際觀察,并能進行較長期的觀察活動,并通過指導提高科學觀察的效率。
五年級的學生已具備較高水平的觀察力,他們能夠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本次習作能啟發學生用自己的器官去感知生活,用心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筆記錄生活,從而激發智慧與思維的火花。
二、教學目標
1、能寫出多篇觀察日記,并能夠記錄詳細,了解豆芽的變化規律。
2、發展鍛煉觀察能力、認知能力、寫作能力。
3、養成實事求是觀察記錄的習慣,掌握科學的探究方法,培養學生對事物、對生活的興趣和對自然界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引入:
昨天我們已經預習了日記——《螳螂的啟示》,誰能說說:它和我們所寫的日記有哪些不同之處呢?(同一個寫作內容,卻由幾則日記共同組成)
這樣在一段時間內,圍繞同一個寫作內容,把觀察到的事物發生的變化通過幾則日記描寫出來,叫作連續觀察日記。
二、寫出第一篇觀察日記:
1、同學們,現在小黃豆就在你的手中,請你也把自己發現的記錄下來吧。(學生寫觀察日記)
2、再讀《螳螂的啟示》,找出能體現作者觀察細致的語句,對比自己的日記,說說你的體會。
3、請同學們再審視自己的作文,加以修改,盡量做到觀察細致入微。再同學之間互相交換作文,提出修改意見,教師參與其中,并加以指導。
三、小結:
同學們,在剛才的過程中,你們都表現出色。是否這樣,就達到了寫觀察日記的要求呢?我們下節課再來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一、引入:
同學們,經過了一周,你們的小豆芽一定又有了新的變化,今天我們就再次與它們相約,一起來分享你的觀察日記。
二、學會多種感官觀察與表達:
1、上節課我們知道了,寫觀察日記一定要像哨兵一樣細心。其實,只做到這一點還遠遠不夠。觀察還要全面,調動多種感官,從多個角度和層面來描寫。
看:眼睛看到什么﹖
聽:耳朵聽到什么﹖
觸:手可以摸到什么?
嗅:鼻子可以聞到什么?
味:舌頭是否可以嘗到什么?
另外,大家還要在全方位感知的同時輔以自己的感受:大腦里想到什么﹖心中感受到了什么?
2、小組交流觀察日記。
3、作品展示,交流收獲。
A、生上臺,展示PPT,圖文并茂,聲情并茂朗讀習作。
B、全班交流:XX同學的觀察日記,你最欣賞什么?
C、生發言,師相機點撥。
D、說說通過這次寫觀察日記,你有什么收獲?
總結寫作技巧。
4、師總結:能夠做到細致入微,并能從多方面對觀察對象加以感知,并記錄下來,再輔以自己的體會,就可以形成一篇優秀的觀察日記了。
三、布置作業
修改自己的觀察日記,運用我們已學到的觀察方法,繼續觀察,寫出一組優秀的觀察日記。
教學反思:
一位哲人說過:“這個世界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這節作文教學我努力地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去發現、去感悟。整個教學體現如下特點:
一、以“范例”為線,引導學生初步觀察對比
本次習作是“學些連續觀察日記”,我緊緊抓住了“觀察”這一核心,精心設計教學流程。新課伊始,便直入主題,讓學生結合已有的日記書寫模式,“對比觀察”文本范例《螳螂的啟示》,從而讓學生初步感知什么是“連續觀察日記”,為后續的寫作做好鋪墊。
二、以“訓練”為核,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
觀察能力是寫作的基本功。如何讓學生“會觀察”,“能觀察得全面具體”,特別是把觀察到的能有選擇、有趣味、生動地寫下來,絕非一日之功!我在教學中借鑒了 “全方位感知訓練”,讓學生充分運用口、耳、眼、鼻、手這五種感官,分別從味覺、聽覺、視覺、嗅覺、觸覺這五個角度去觀察小黃豆的變化,使學生有章可循,有路可依,他們在老師的訓練、指引下,學會了觀察的方法,使自己的觀察更趨于全面性、完整性,有了充分的感知、全面的觀察,寫作已不再是難事。
三、以學生習作為媒,引導學生總結寫作技巧。
通過學生習作PPT的展示,生動地再現了他觀察、記錄、完成習作的過程。同時從習作的字里行間,感受觀察的細致,合理的聯想更令人感動。為其他同學做了個很好的示范,此時,寫作技巧再加以總結,學生下一步的習作修改便有章可循了。
連續觀察日記 篇4
我家養了一只小黃狗,名叫“小菜”。
它有一對折起來的耳朵,耳尖成三角形一樣折下,兩顆像玻璃球似的眼睛,小小的黑鼻子,扎了兩個小孔,大大的嘴巴,閉上時,就會看見下巴和嘴連成一片黑乎乎的,脖子這一年被鐵鏈勒瘦了,四肢還是粗壯有力,尾巴如同一條天尾鞭,時不時地搖甩著,又仿佛是數學數字中的9!
今天,我早餐吃不完,就把剩下的面條倒在了小菜面前的`地上,小菜一看見吃的,眼睛發光,就使出了“餓狗撲屎”,撲到面條上面,地上的面條就猶如一條條小蟲,被狗一條條地吃個精光,狗還用舌頭仔細地舔干凈那些美味的湯,真貪吃!
小菜真是一只又可愛又貪吃的小狗啊!
連續觀察日記 篇5
9月22日星期三睛
今天放學回家后,我按照徐老師的要求,挑了30顆既飽滿又均勻的綠豆,放進水里,觀察它們的發芽過程。我很好奇,每過幾分鐘就去看一次,但是啥變化也沒有。到第四次去看時,已經過了一個小時了,我便按照老師指導的方法把水倒掉,找了只漂亮的花盆,用鑰匙在泥里戳了30個洞,把綠豆一粒一粒地放進它們的“小屋”,然后蓋上土,算是大功告成了。接下去會有什么變化呢?我更好奇了,耐心等待著。
9月24日星期五晴
早晨醒來,我無意中看了一眼窗臺上的綠豆,驚喜地發現它們居然發芽了,跟媽媽預計的起碼得三四天不太一樣。我數了一下,有7棵嫩芽。那一個個綠白相間的小腦袋從土里努力地鉆了出來,一定費了好大的勁吧。小芽的莖是白色的,芽是嫩米黃色的,大小跟鉛筆頭上的橡皮差不多,頭上還戴了頂“帽子”,顏色是綠色的。媽媽說,那是綠豆的外殼。它們有的舒服地躺在泥土上,如在睡覺;有的低著頭,似乎很慚愧的樣子;還有的則彎卷著細細的腰身,仿佛在下大腰……真是千姿百態。
9月26日星期日晴
今天,媽媽特意把綠豆芽帶到奶奶家來讓我看。我一看,大吃一驚:“這是我種的綠豆芽嗎?你換過了吧?”媽媽笑了笑,說:“傻女兒,這當然是你種的綠豆芽呀!”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比畫了又比畫,發現最高的竟接近10厘米,最矮的卻只有0。5厘米,跟前天剛發芽時最高只有1厘米相比,真是判若兩盆。它們有的十分舒展地把嫩葉伸開,仿佛在海邊沙灘上曬太陽。還有的莖稍低著,葉子朝一邊,沒有完全重疊,遠看那姿態還真有點像鵝:莖像鵝的脖子,綠豆殼像鵝的腦袋,那葉子就像鵝的嘴。
9月30日星期四晴
好多天沒去給綠豆芽澆水了,今天放學回家,跑到陽臺上一看,哇,又長高了許多。仔細一看,在兩棵豆芽之間又長出了兩棵植物,高l厘米左右,其中一棵大一點的,有三片葉子,另一棵小一點的,只有兩片葉子,遠看還真的好像母子倆。這是什么植物呢?難道兩根綠豆芽能結婚、生小寶寶嗎?為什么它們長得跟綠豆芽又不一樣呢?別的同學那邊也會長出這種奇怪的植物嗎?我的問題越來越多,疑團越來越大,就等著以后繼續探索與發現吧!
連續觀察日記 篇6
汪、汪、汪!狗窩里傳來了幾聲低低地叫聲。哦!小狗誕生嘍,小狗誕生嘍!弟弟拍著手歡快地叫道。小狗誕生這一天我們好不容易盼來了。
小狗剛生下來不喜歡活動,全身軟綿綿,摸上去濕漉漉,因為是剛剛從它媽媽肚子里出來我伸過手去抱小狗,沒想到老母狗齜牙咧嘴,用睛瞪著我,好像在說你敢動我孩子一根毫毛,我不會認你這個主人,更不會放過你,你小心點兒。我急忙縮回了手。
一星期過去了,小狗毛漸漸干了,全身毛茸茸,潔白如雪,三角形耳朵耷拉著,圓溜溜小眼睛像兩顆豆子,紅紅小鼻子,嘴巴很小,只有幾顆潔白小牙齒。我給它取叫小美。
連續觀察日記 篇7
5月1日星期一雨
蝸牛,大家一聽到這個動物一定都十分熟悉,每每到了夏天蝸牛就蠕蠕爬出來了。我們四年級也曾觀察過,但不是很仔細,只記得這蝸牛背著一個殼兒,像一座小房子,有兩根長的觸角和兩根短的觸角,并且這蝸牛殼上有很多圈,十分有趣。你看了我這點兒觀察,一定認為我十分粗心。但我知道大家一定在平時邊沒有留意吧,因為這蝸牛太不起眼,人類隨便一踩,就死了。但我卻覺得它是那么的了不起,每天都要背著這么重的殼兒闖天下,并且它的爬行速度也十分慢。它沒有大象那么大,也沒有兔子跑得快,更不會像鷹一樣在天空上自由自在的飛翔。一次偶然的機會上,我在草坪上發現了幾只蝸牛,只見蝸牛在吃草,我起了一點疑心,蝸牛會吃草?(我的科學知識可淺短了),我就隨手抓了幾只,放在一個花盆上天天的觀察。
5月2日星期二晴
我捉了4只蝸牛并把它們放在了花盆上。一開始它們好久不動,我還以為死了呢,可幾個小時,它們好像適應了環境就開始爬行。我舒了一口氣,我所觀察蝸牛是小小的,并且蝸牛的殼是淡黃色的,殼上面有一輪輪的圈如樹根上的年輪,由中點順時針向外圈繞開形成螺旋。蝸牛的身體是白色的,軟綿綿的,好像一件羽絨服,一揪癟了,過了一會又胖了,十分有意思,有時候摸著摸著,我會感到十分舒服,蝸牛的頭有點兒圓圓的,上面有四根觸角,有二根長的和二根短的,長的長在頭頂上,觸角上有兩個像針尖一樣的黑點,這就是蝸牛的眼睛。不管它們做什么,總是把兩根觸角向上豎著,還一擺一擺的,擺個不停活像兩根電視的天線,而兩根短的便長在它的頭上,是幫它吃東西用的,有趣吧!
5月3日星期三晴
我將一只蝸牛抓到了桌上,那蝸牛開始爬行了,它所爬過的地方會留下白白的,十分粘的液。我見蝸牛爬了,就忍不住,用手輕輕地去碰了它的觸角,沒想到蝸牛好像老鼠見了貓十分害怕,馬上把觸角縮了回去,可有意思了。如果我碰的重一些的話,那它就更不得了,把全身都縮進“家”去了。我會忍不住笑出來。
我還要繼續觀察下去,還要看看蝸牛的一生呢!
【有關連續觀察日記模板錦集7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