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的時間眼看就要結束了,今天一定有不少的收獲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日記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觀察日記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級觀察日記 篇1
今天,我在放學路上發現了一只奄奄一息的大青蟲在慢慢地蠕動,還看到了一只小螞蟻在大青蟲旁邊轉來轉去,似乎想把它弄回巢穴去,但卻無能為力,因為大青蟲對它一只小小的螞蟻來說,的確太龐大了。
我目不轉睛地盯著它們,看看事情會怎么發展。雖然這只小螞蟻相對大青蟲來說,是那么渺小,可它卻不愿意輕易放棄這來之不易的美味佳肴,只見它一會兒從大青蟲頭部拉,一會兒從尾巴推,真可謂使出了渾身解數,可大青蟲卻紋絲不動。我想小螞蟻啊!小小的螞蟻都有這種堅持不懈、團結互助的精神,何況咱們人呢?讓咱們記住茨威格的話――人類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應該全神貫注。
小小的螞蟻微不足道,只要咱們輕輕一踩他們的生命就沒有了。可是,螞蟻的身上,有一種值得咱們人類學習的可貴品質——團結合作。
四年級觀察日記 篇2
10月19日
今天晚上,我要在家里泡泡黃豆!看它到底是怎么變成豆芽的!
我先找來一個爸爸喝茶用的透明玻璃杯,在里面放了一把黃豆,有20個左右,再往里倒半杯水。
剛放進去的時候黃豆上有許多小泡泡,過了一段時間黃豆的表皮皺了許多,就像是老太太臉上的皺紋。
明天會是什么樣子呢?我心中充滿了期待!
10月20日
放學回到家,我趕緊跑去看我的黃豆。咦!我發現黃豆身上的皺紋不見了而且皮膚滑嫩的像剛出生的胖娃娃一樣兒!仔細看看它還變大了一些。我跑去問媽媽為什么?媽媽說:“黃豆吸水,所以變大了!”我想黃豆一定想喝清水了。我就拿著杯子飛快地跑到衛生間給黃豆換清水喝。我換完水就對黃豆說:“黃豆!黃豆快長大,長大了我要吃黃豆芽!”
我希望明天黃豆就發芽,那該有多好呀!
10月21日
放學回到家,我立刻把杯子里的水倒了出來,因為同學侯一青對我說:“黃豆杯子里不能沒有水,沒有水他就死了,就發不了芽了!”
我倒完水發現黃豆身上裂了縫,我問爸爸為什么?爸爸說:“黃豆身上有裂縫就說明黃豆快發芽了。”我聽了高興得蹦了起來。再仔細一看發現黃豆還扁了許多。我就又問爸爸為什么?爸爸想了想說:“說句實話,我也說不清楚!我們一起上網查查吧!”我們查了很長時間,也沒找到滿意的答案!不知道誰能告訴我為什么黃豆泡之前是圓的,泡后成扁的了。
上網我們雖然沒找到答案,但卻意外的發現網上說:豆子不能泡太多的水,否則就會淹死!侯一青說的不對。
按照網上說的,我趕緊倒掉了杯子里的一些水,把它們放在向陽處,希望他們在陽光的照射下快快成長。
我心里充滿了期待,快能看到“豆芽妹妹”了!
10月22日
下午回家,我跑到黃豆面前,發現有幾顆黃豆身上爬了一只白蟲。“難道是黃豆壞了?”我心里想。我感覺特別郁悶!“我這次的`任務失敗了!”我端起黃豆準備把他們倒掉。媽媽看見了問你干嘛呀?我對媽媽說:“黃豆生蟲子了,不信你看!”媽媽一看說:“傻孩子!那是黃豆發芽了。”“真的么?太好了,幸虧你告訴了我,不然我就倒了。”
10月23日
下午我看到所有的黃豆都已經脫完殼了,而且都長出了芽,白白的,長長的,它們脫的殼漂浮在水面上,淡黃色,半透明,看上去就像一個個小氣泡一樣。它們的裂縫越來越大,好象一掰就要斷了似的。我趕緊把他們的“小氣泡”倒掉,換上一杯清水。因為網上說發芽后要多加水,常換水。啊,他們已經長成可愛的豆芽了!看著我親手泡出來的豆芽,我還真不忍心吃呢!
四年級觀察日記 篇3
上個周末,我們老師給我們布置了 一個有趣的作業,那就是種大蒜。
到了家里,我飛快地跑去拿花盆,先拿來大蒜,再把大蒜種在土里,最后灑了一點水,希望大蒜快點長大。
過了一個晚上,我去種大蒜的地方一看,大蒜發芽了,我開心得大叫起來。大蒜的芽直直的,好像一個電線桿立在那里。
又過了兩三天,我迫不及待地跑去種大蒜的地方看,用尺子一量,呀!已經二十一厘米了,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我仔細一看,怎么還有一個大蒜沒有發芽呀!于是,我把這個大蒜拔出來一看。呀!這個大蒜已經爛了。我想:應該是我大蒜種太多了,營養都被別的大蒜吸收了,所以才爛了。
經過種大蒜這件事,我知道了要仔細觀察,優勝劣汰!
四年級觀察日記 篇4
多觀察,多思考。生活中處處都有可觀察的東西,比如說,水變成冰后體積為何會變大,蘋果為何會生“銹”……這些都是很好的題材。而我觀察的,是周六晚上我與媽媽共同完成的烤桔子。這時肯定有人要問了,烤桔子?你開玩笑吧,桔子也能烤?我一開始也是這么想的,可是,我嘗過了,桔子不僅能烤,而且還很好吃呢!
先說說為什么要烤桔子吧。主要是我爸爸咳嗽,媽媽聽同事說一個偏方烤桔子可以治療咳嗽,于是決定試一試。烤桔子,顧名思義,當然是要把桔子放在火上烤咯。首先,把燃氣灶的火開的最小檔,用一根筷子從中間穿過桔子,像烤羊肉串似的放在火上烤。要把桔子放在距離火芯遠一點點的地方,這是因為火芯處的溫度并不高。我先看媽媽示范操作,覺得沒什么“危險情況”,于是接過筷子也試著烤了起來。可這桔子到我手里怎么就不聽使喚了,一下子燒著了,沒等我反應過來,一邊的老媽已經夸張的大叫起來:“喂,燒起來啦!”嚇了我一跳,心想,老媽,你可以去演《河東獅吼》了。有了這一次的教訓,我不敢三心二意的了,眼睛死死盯著桔子看著,不知道的還以為我要用意念移動桔子呢。老媽看我這樣子,擔心我的眼珠子會掉出來,一把搶過繼續烤起來。果然,老媽出馬,不同凡響,三下五除二就烤好了。這時一個黃橙橙的桔子已經變成一個“黑煤球”了。那么這個黃橙橙的桔子究竟是怎么變成“黑煤球”的呢?根據我的觀察,首先,在桔子剛遇到火時,只是一點點地變黑。過了一會兒,當我接手的時候它就燒了起來,這是因為賣桔子的為了讓它好看并且好保存,在上面涂了一層蠟,而蠟是易燃物,于是就會燒起來。后來媽媽烤得那么神速,就是用了桔子“自焚”這個原理,讓桔子皮自己大面積的燃燒,不快才怪呢!
看著那黑乎乎的“煤球”,我咽了口口水,心想這玩意會好吃嗎?剝去那層黑乎乎的桔皮,還好,里面的桔肉還是黃橙橙的,咬一口,熱乎乎,酸溜溜,甜絲絲,咦,味道不錯嘛,好吃!
這次的觀察,還有美味相伴,真是一舉兩得!
四年級觀察日記 篇5
9月27日 星期三 晴
中午放學回到家,我便大步流星奔向我的綠豆寶寶。
現在的綠豆寶寶和昨天的已經截然不同了。它好像是吃了“增肥藥水’’,長得越來越大越來越胖,它已經把自己身上的綠色小西裝給掙脫了。有的已經脫下了它的衣服,露出了又不又胖的身體,有的才露出了半邊臉,好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有的還沒脫下禮服,賬得大大的,好像隨時都有可能爆炸似的……
唉!我剛剛發現,有幾顆綠豆跟昨天一模一樣,看起來他們是沒希望了。
9月28日 星期四 晴
又經過一夜,綠豆寶寶們又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它們猶如雨后春筍,齊刷刷地往上冒,有的有七八厘米,有的有十厘米高了。有的綠豆寶寶的身體竟然變成淡紅色的了,嫰黃的葉子慢慢的張開,葉片逐漸變成嫰綠色了。一根根豆芽,就像一個個精神抖擻的戰士挺立著。
我不禁想,綠豆寶寶的生命力 真頑強啊!它們雖然沒有良好的營養和環境,仍然執著頑強不息的生長著。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四年級觀察日記 篇6
以前我曾養過蠶寶寶,在養蠶的活動中我還學到了很多知識,比如它的蛻皮。
那天,我回家打開放蠶寶寶的盒子。“噢,桑葉干了,得馬上換掉。”我跑到陽臺上,拿來了新鮮桑葉。我把桑葉一張張換下來,蠶寶寶似乎聞到了桑葉的芳香扭動著滾圓的身子紛紛爬了過來,圍著桑葉,“沙沙沙”地啃開了。突然,我發現其中一條與眾不同:身子呈淡黃色,頭上有一個透明的三角形。它仰著頭,不吃也不動。它在干什么呢?是不是病了。我馬上把它放在另一個盒子里,仔細地觀察起來。
不一會兒,只見那條蠶的頭上慢慢地出現了一道裂縫,那道縫漸漸地變粗從中鉆出來一個小腦袋。與此同時,頭前那個小腦袋沒有力氣垂了下來變得干癟了。對!它是在蛻皮。只見蠶寶寶的頭頻頻地左右搖動著使勁向前伸。可表皮并不很聽話,緊緊地粘住它的身子,蠶為什么要蛻皮?我決心弄懂它。我很快在課外書中找到了答案:原來孵出的蠶吃桑葉慢慢長大,當身體受到表皮的限制時,蠶就要蛻皮。一般每隔一周蛻一次皮,一生共需4次。
這時蠶寶寶已經從表皮里完全鉆出來了。獲得新生的蠶寶寶比以前更白了,更胖了。為了能吐絲做繭,蠶寶寶不畏蛻皮之苦,真是可敬可佩。
【【實用】四年級觀察日記匯編六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