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一天又過去了,想必大家都學習了不少新知識,何不趁現在趕緊寫一篇日記。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觀察日記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觀察日記 篇1
早上我收拾好書包到學校領卷子。到了學校已經有不少同學,他們三一群五個一伙在一起討論這次期末考試的成績。我已經知道數學97分,但心里十分焦急地等待語文成績。終于等到老師給我們發卷子,我迫不及待地看分數99分,我覺得那一分太不應該扣了,本來對閱讀非常的熟悉,也對奧運知識喜歡,但是還是讀題不認真,出錯扣一分,作文得了滿分。老師還給我們發了素質評價手冊,也布置了暑假作業,其中有日記、摘抄、讀后感(觀后感),共30篇,我覺得非常好,我喜歡看書,也愿意拿筆寫,也許我要比老師布置還寫得多,可也有同學發愁。
放假了,我也有很多的安排,我想我的這個暑假會非常的有趣。
觀察日記 篇2
星期六,我和爸爸一起去小河邊玩,看到河里有成群的小蝌蚪,我覺得好新奇,于是便要求爸爸幫我撈了幾只回來。
回到家,我數了數,1、2、3…正好10條。我和爸爸上網查了查蝌蚪的習性,原來它們吃草、大米和同伴的尸體。我把它們放進瓶子里,它們爭先恐后地搶地盤,有的被擠出去,有的在“房間”里睡覺,還有的正專心致志地吃食。
第二天,我看到有的蝌蚪長了“腳”,是兩個小肉團,我高興極了,心想:它們離長成青蛙不遠了。
第三天,我想起它們長大了,便喂了些魚食給它們加餐,我把魚食撒在每個“房間”,它們吃得可歡了。
第四天,我看到有的蝌蚪還沒長“腳”,便想起網上說的,蝌蚪在同伴的情況下,也會發生“弱肉強食”,于是我重新搖晃瓶子,讓它們重新分“房間”。
第五天,我看它們整天睡覺,便吹了一口氣,它們連忙東逃西竄,幾秒后又無精打采地睡去。我懷疑它們是不是感染了禽流感生病了,好難過,就去問爸爸,爸爸告訴我:是小蝌蚪想媽媽了。
第六天,我和爸爸又來到小河邊,把小蝌蚪放回它們的家,小蝌蚪一回到家,撒腿就跑,游得可歡了。我雖然心里有點不舍,不過還是在心里默默地祝福:小蝌蚪,你們一定要快快長大,長成青蛙,幫農民伯伯保護莊稼。
觀察日記 篇3
日期:20xx年11月1日天氣:晴朗
蝸牛是一種軟體甲殼類小生物。它爬行的很慢,背一個大大的“房子”,呈螺旋狀,有左旋的,也有右旋的,左旋的非常少見。我把十幾只蝸牛裝在塑料碗里,拿出最大的一只放到另一個碗里,找來放大鏡,開始觀察。聽說把蝸牛放進水里,就可以使它探出頭來。恰巧,這只蝸牛被我嚇得把頭縮進去了,我打了一些水,往里面倒。不一會兒,蝸牛就乖乖地探出頭來,并伸出兩個長長的觸角。
我仔細地用放大鏡觀察它。發現,蝸牛的下腹部有很多點點,這是什么呢?有什么作用呢?我又繼續觀察,發現蝸牛的殼上還有一個小洞,這又是起什么作用的呢?于是,我帶這兩個疑問來到媽媽面前詢問。媽媽回答說:“蝸牛腹部下面的小點是它的腹足,蝸牛就是依靠這些腹足爬行的,殼上的洞是蝸牛的氣孔呀!”
“噢!”我恍然大悟。爺爺告訴我,蝸牛通常是晚上出來活動。因為它害怕白天直射的陽光,喜歡棲息在陰暗潮濕的環境里,所以一般太陽下山后才出來。它慢慢地爬到青菜葉子上,伸出觸角輕輕地嘗一嘗味道,再慢慢地開始美餐。通過觀察,我了解了很多關于蝸牛的小知識。
觀察日記 篇4
我家有個大魚缸。里面有小金魚,我非常喜歡它們。
小金魚是紅色的,非常漂亮。他們吃東西的姿勢也極其優雅,甚至還知道相讓。有一次,我把幾顆魚料放到魚缸里,小魚們就開始吃起來,其中有兩條小金魚同時看中一顆魚飼料,有一只小魚猶豫了一會,就游到另一個地方去吃食物了,另一只小金魚則慢慢地啃著飼料。
其實魚缸本來有一只大的蛇頸龜,但現在已經不在的,因為在那里曾展開過一場血腥大戰。有一天,一只金魚與蛇頸龜正在玩“捉人游戲”。其實是一場“戰役”。戰役開始了,金魚驚慌失措;蛇頸龜可謂全副武裝,有“盾”有“矛”,盾是殼,矛是它的嘴巴,可說是一只“龜甲坦克”。它雖然行動緩慢,但攻擊力卻非常驚人。它一步步逼進敵人——金魚,金魚危急之時想到一條妙計,那就是“三十六計,走為上策”,金魚撒“尾”就跑,“龜甲小坦克”立刻追了上來,但它的速度和蝸牛差不多,哪里追得上金魚。于是它選擇以守代功。金魚轉了幾十圈,已經累垮了,停下了,蛇頸龜慢慢地逼近金魚,一眨眼的時間,金魚就不見了,不用想也知道,金魚已經被吞進了肚子。
于是我趕緊把蛇頸龜請出了魚缸,從此大魚缸就成了小金魚們的.天堂。
觀察日記 篇5
下午,那些云朵潔白如玉,千姿百態,千變萬化,一朵有一朵的樣子。
一會兒,天空出現了一只“大鳥”,它正展開大翅膀在空中自由翱翔,慢慢地飛著,好像一點也不急。過了一會兒,“大鳥”飛走了。
這時,來了一只恐龍,它向前走著,似乎前面還有幾個恐龍蛋。這只恐龍好像正要去偷蛋呢!一轉眼,恐龍蛋沒了,恐龍也沒了。
哇!前面有幾朵含苞欲放的荷花正在向我們移來。那荷花苞像充滿了水一樣,飽滿飽滿的,慢慢地綻放潔白的花瓣……,那修長的根美麗極了!
天空中一會兒又像這個,一會兒又像那個,一時迷迷糊糊的,感覺什么也沒有了,什么也看不清了。
觀察日記 篇6
3月3日 星期四
昨天,科學老師給我們每人發了幾顆蠶豆和一個透明的一次性杯子以及一些紙巾,讓我們回家觀察蠶豆的生長情況。今天我決定把蠶豆水培來觀察。我用水把紙巾打濕放到一次性杯子里。科學老師跟我們講了蠶豆的根的位置,然后我按照書上的圖片把四顆蠶豆按然根的四個方向沿著杯壁塞到杯子的中間部分。第一顆蠶豆橫著放,根部朝上。第二顆蠶豆橫著放,根部朝下。第三顆蠶豆豎著放,根部朝上。第三顆蠶豆豎著放,根部朝下。準備工作做好后,我準備觀察它過幾天的生長情況了。可惜我忘記拍照了。我現在先把科學書上的圖片發上來,我就是按照它的順序來放蠶豆的。
3月5日 星期六
今天我發現四顆蠶豆原來密封的種皮全部裂開了。從里面長出了蠶豆的根。它們的根都差不多長成一個正的7字形或者反的7字形,就是說先橫著長出一點點,然后開始向下生長。四顆蠶豆都是這個樣子。不管原來包在種皮里的時候我把它們的根朝哪個方向放,現在長出來的時候蠶豆的根都朝下面長,而不會朝左邊長,朝右邊長,或者朝上面長。
3月6日 星期日
今天我觀察了一下,蠶豆的根繼續往下長,又長長了一些。橫著根朝上放和橫著根朝下放的兩顆蠶豆的根長得最長,豎著放的兩顆蠶豆的根要短一點。我不確定是不是因為這里的紙巾塞得太多太緊了,占了位置,使它的根沒地方生長了?還是別的原因呢?
3月7日 星期一
一天過去了,蠶豆的生長速度真快。今天我發現有三顆蠶豆,在它們的根的位置又長出了新的東西。原來這就是蠶豆的莖。
3月10日 星期四
三天過去了,蠶豆的莖越來越高了。而且莖的上面好象要馬上長出葉子了,現在還是合攏在一起。在橫著放的兩顆蠶豆的根部又橫著長出一些分叉。
3月12日 星期六
今天我觀察到蠶豆根的分叉更長了,莖上的綠色的小葉片好象馬上要打開了似的。
3月13日 星期日 雨
今天蠶豆的根的分叉又長長了一些,像白色的胡須。莖也長高了一些,我用量尺量了一下,最高的莖大約有14厘米長了,最短的莖大約有6厘米長。葉子看起來又打開了一些。
3月16 星期三 陰
這天我發現有3棵蠶豆的葉子全展開了,最高的大約22CM,莖上新長出了一些分枝。根長得越來越發達了,根的分叉也越來越多,越來越粗壯。因為杯子的空間太小了,所以它繼續生長,于是我發現根在杯子的底部盤成了一個圈。
今天蠶豆所有的葉子已經展開了,看上去一副生機勃勃的樣子。通過水培蠶豆觀察,我發現種子萌發先長出根,再長出莖和葉。植物的根總是向下生長,跟種子放置的方向沒有關系,根的生產速度很快。
觀察日記 篇7
有人說四季展現不同的風情,則是木棉。
春天,是木棉花開的日子。五片橙紅色花瓣,包圍著一束綿密的淡黃的花蕊。指尖一不小心觸摸,淡黃淡黃的顏色就會沾染在你的手上。緊實而有力的花托,卻成了藥用的價值。
在幼時的回憶盒里,一到三四月的時候,總有那么一群群光著小腳丫的孩子,在木棉樹下采摘木棉。在陽光的照射下,從樹上落下的木棉,在空中仍保持著原狀,一路旋轉而下,然后“拍”一聲落到地上,孩子們爭先恐后地去拾起。還有一些孩子,為了想得到木棉花的欲望,拿著其他孩子的鞋子或者籃球往上拋,樹下落英紛紛,一大堆尚未開花的木棉果都飄落下來了,掛在樹枝上的木棉花仍然在枝頭上綻放美麗。
夏天,木棉綠葉成蔭。告別了花開期,也自然的成了木棉長葉期了。開始長的淡綠,一卻又一切加深它的魅力所在,慢慢地變成了翠綠,把原有的墨綠更加的呈現出了。
在炎熱的夏天里,木棉樹也成了人們乘涼談話的地方。沒到夜晚,一群群拿著凳子、大扇子、手里還不忘拿著一大推瓜子的婦女們,坐在木棉樹下,一一的細數著心中的苦惱。就這樣,在木棉樹下也就成了婦女們的談話場所了。
秋天,秋葉蕭瑟。樹上飄落下一塊塊潔白的棉毛,有些棉絲纏繞著木棉樹枝上,任憑秋風掠過,卻怎么也飄不下來。可是飄落下的棉毛,卻沒有人去拾起。
【【實用】觀察日記范文集合七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