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而又充實的一天又過去了,我們一定有不少所感觸的事情吧,讓我們今天做個總結,寫一篇日記吧。如何把日記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植物觀察日記7篇,歡迎大家分享。
植物觀察日記 篇1
今年的植樹節,我嘗試用一種新的栽培方法栽種了一盆愛心草。告訴你們,那可是無土栽培哦!
你們一定會問:不用土,你用什么?水嗎?不,我用的是當今最流行的陶碳球栽培,它的全稱叫陶碳球負離子植栽。用陶碳球栽培的特點是干凈清潔,與水接觸后會自然散發負離子凈化空氣,還有水質凈化功能,無菌不長蟲,讓植栽美化更潔凈。怎么樣,聽起來是不是很誘人呢?
開始栽草啦!我先把綠、白、紅三種顏色的陶碳球搭配倒進一個沒有破碎的小玻璃容器里,加水至陶碳球等高,讓陶碳球完全吸收水份,再將愛心草的種子均勻地撒在陶碳球上,每天澆水一次,注意水份保濕,接下來,我們就盡情期待著這些小草發芽、長葉吧!
第一天,種子靜靜地躺在陶碳球上,只是覺得體積稍微能變大些,再沒覺得有什么異樣,我有些心急了。兩天以后,三三兩兩的種子開始結伴吐出白白嫩嫩的小芽了,我好興奮啊!之后,種子大面積發芽,小芽開始慢慢變綠,到第五天的時候,種子已經變成長有兩片葉子的小苗了!可以想象出我的心情有多激動!
現在,過了半個多月了,我的愛心草每天都在成長,心形的葉子越長越大,白色的根須越扎越深,它每天都會帶給我驚喜,帶給我快樂。
植物觀察日記 篇2
今年春天,我和媽媽在樓下種了幾棵地雷花。我們找了一片空曠的地方,挖了七八個小坑,先給每個小坑里澆了一點水滋潤土地,再給每個小坑里放兩個種子,用土埋了起來,最后又澆了一點水。
為什么叫地雷花呢?原來地雷花的種子很像小地雷,每顆種子上都有不規則排列的小疙瘩,而且每個種子上都有五條棱,所以人們都叫它地雷花。
還有的地方人們叫它晚飯花。以為它總是在太陽落山以后,人們吃過晚飯它才會盛開。
植物觀察日記 篇3
【篇一:觀察種子發芽】
今天一放學,我就去陽臺看我種的種子發芽了沒有。直到昨天,我只發現了薄荷和向日葵長出了小芽。我往那兒一瞧,欣喜得發現薰衣草長出了一個嫩芽,向日葵也一樣。就連媽媽前幾天才種的美女櫻也長出了一個小芽。
薄荷和薰衣草的嫩芽嫩綠嫩綠的,非常漂亮,也讓我一眼就發現了。它們有的把腰挺得直直的,好像前面有什么好看的風景;有的把腰彎了下去,就像個害羞的小姑娘,他們的葉子是橢圓形的,就像女孩子扎的辮子。
而向日葵和美女櫻,他們長出的芽每一個棕色的、像瓜子殼兒似的東西包著,和土一個顏色,是我好不容易才找出來的。不過一個向日葵的芽已經長出兩三天了,所以它的瓜子殼已經掉了。里面和薄荷的芽一樣。不過這些小芽都把背挺得特別直,好像要去戰場上打仗似的。
可惜我馬上又不高興了。因為我發現了還沒發芽的波斯菊和金錢草。我重重地嘆了口氣,不滿地說:“波斯菊和金錢草啊,你們成天曬著太陽,我還給你們澆水,你們為何不出來看看呢?”那兩個盆栽,沒有任何風吹草動,就像站在老師面前被批評的學生一樣,連大氣都不敢出。不過就算它們發芽了,植物也沒有聲音的。我想了想,又說:“瞧,美女櫻比你們還晚種,他現在都發芽了,你們也要加油啊!”
但愿我種的植物都長得快快地,開出美麗的花兒吧!
【篇二:我家的鐵樹】
我家有一棵四季常青的,長著尖尖針葉的植物,嘿嘿,告訴你吧,這是鐵樹,也是我最喜歡的植物。
我家的鐵樹外貌奇怪。它的枝條與其它鐵樹的枝條不一樣,因為其它鐵樹的枝條大都是直直的,比較舒展,但它的枝條是彎曲的。它的葉子真尖啊,尖得好像一碰,就會被扎出血來;它的葉子真多啊,多得我數也數不清;它的葉子真綠啊,綠得沒有一絲瑕斑。
在開春時節,鐵樹的嫩葉又抽了出來,遠遠望去,鐵樹好像穿上了一件綠裙子,隨著春風的吹動,跳起了無人知曉的舞蹈,整個陽臺似乎成了它獨舞的舞臺;夏天,葉子長大,鐵樹仿佛穿上了一件盔甲來自衛,防止鳥兒來吞食它的果實;秋天,當別的植物葉子漸漸枯黃,鐵樹的葉子卻還是蒼翠欲滴時,那場景更是別開生面;而在冬天,西北風呼呼吹過,但鐵樹依然挺著胸像一位日夜不眠的戰士守在窗前。
最近,我又發現了鐵樹的一個秘密。那是一次我看《十萬個為什么》時發現的。書中說:在鐵樹旁邊埋鐵片,會給它補充鐵質,有益于它的成長,后來,我設法找到幾片鐵片,把它們埋在鐵樹的盆子中,果然,從那以后,我家的鐵樹長得更加強壯,更加茂盛。
怎么樣,現在你一定也喜歡我家的鐵樹了吧?來,讓我們共賞那一抹綠,讓綠色入眼,讓綠色滿懷!
【篇三:觀察蔥頭】
上個星期六的早上,媽媽對我說:“我種一盆蔥吧!”“好呀!好呀!”我爽快地回答說。我拿出以前的材料:營養土、花盆。先放入少許的營養土,然后放入幾顆蔥頭,最后用土把露在外面的蔥頭埋起來,澆點水,全部弄好以后,我問媽媽:“蔥什么時候長出來?”媽媽說:“只要你仔細天天去觀察,可定能發出來的!”
第二天早晨起來時,我迫不及待的去看蔥,我來到窗戶前,看了看,沒什么動靜,我想:應該是水加的太少了吧?我帶著這個問題去問媽媽,媽媽卻笑著回答:“蔥不是一天兩天就能長出來的!”“原來是這樣呀!”我說。我會提醒媽媽每天按時澆水的。終于在下午時我看到了一點綠綠的東西,原來已經發出來了,我高興得手舞足蹈,連忙叫媽媽過來看,說:“哇!已經長出來了!”
第三天放學回家,當我來到窗前,讓我到吃一驚,竟然拿一根已經有8厘米多了,還有旁邊又冒出來一個牙,真想不到一天不見,竟然有那么大的變化,媽媽說:“過了明天應該還會再長出一個幼芽吧!”
第四天早上起來時,我看了看,果然正如媽媽所說,又有一個新的綠芽,現在已經有3根綠蔥1根大約有10厘米,2、3根已經大約有0。5厘米了。我一定要細心培養。
啊!我們的辛苦沒有白費,蔥已經長得很高了,我盼望著豐收的時候,吃吃看我們親手種的蔥!
植物觀察日記 篇4
10月11日晴
國慶節的時候,我在老家的院子里,發現了一盆剛要成長的蘆薈。
它的葉子十分特別,全身綠綠的,我就認真觀察了一下。蘆薈的葉片都是外面比較大,中間比較小,可見蘆薈應該都是從里面長出來的,葉片背面鼓鼓的,中間有些凹進去,背部摸上去鼓鼓的,每根葉片旁邊有一排的消磁,十分扎手,越到頂端越尖,整天看上去,每根葉片就像一把尖尖的匕首。
我在客廳閑得無聊,就拿剪刀剪了一根葉片,只見剪開的地方流出濃濃的液體,聽奶奶說,這濃濃的液體可有大作用,當你的小手被燙傷的時候,可以用它抹一抹,可以幫你緩解疼痛,還能護膚。
蘆薈的作用多多,生命力也很強,我在城里上學的時候,心想:蘆薈都沒人澆水,會不會枯萎了,但是回老家看到它的時候,出乎意料外,蘆薈青郁的強壯挺拔的矗立在角落邊。
看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也對蘆薈產生了好奇呢?
植物觀察日記 篇5
今天是星期三,老師帶領我們去植物園賞秋。剛走進植物園,一陣風吹過,好清爽啊!我才知道秋天來了。
老師帶我們在湖邊走了一圈,湖邊幾棵高大的銀杏樹撐開了金色的大傘,黃黃的葉子在空中飛舞,有的像鳥兒展翅飛翔,還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地上滿是落葉,給大地鋪上了一層金黃色的地毯。銀杏樹葉像一把精致的'小紙扇,倒過來又像少女的短裙美麗無比!
它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聞一下,讓人感到清爽無比,別有一番風味。銀杏樹身旁的小草沒有以前那么綠,在秋姑娘的撫摸下,它們披上了一層黃色的外衣。梧桐樹也是美麗的。秋姑娘來到梧桐樹前,把梧桐樹葉變成了半黃半綠的葉子,落在地上,像是黃綠相間的雙色地毯。秋天最好看的落葉就屬楓葉了。楓葉有五個角,秋風一吹,像一顆顆紅紅的五星紅旗隨風飄蕩。從遠處看,像一片片紅云;到近處看,像一把把燃燒的火炬。
湖上有一條木棧道,我走在木棧道上,向下看,湖非常靜,猶如一面碧玉光滑的鏡子,一陣風吹過,樹葉飄落在湖面上,好像小螞蟻的船隊開來運糧食呢!
啊,秋天真是別有一番情趣。在植物園里,我真正感受到了秋天的美景了!我愛秋日的小花園。
植物觀察日記 篇6
X月X日 晴天
在花園的北邊墻角有一排花盆,花盆里種滿了牽牛花。牽牛花的藤從架子下面一直往上爬,把整個架子全“包裹”住了。
牽牛花剛長出來的時候葉子很小,是嫩綠色的。過了幾個星期葉子變成淺綠色的。牽牛花的藤越長越高,不規則的向四面八方生長。這時候,小花苞長出來了,花苞頭上是嫩紅色的。一天天過去,漸漸地開花了。一朵朵花紫紅的那么明顯,讓人感覺十分美麗。一陣微風吹過,一盆盆牽牛花隨風起舞,姿態美觀。
小時候我只知道這種植物叫牽牛花,可不知道它還有什么用途。今年我上網查了一下資料,原來它可以當藥給人治病。傳說很久以前,有一位農民伯伯摔了一跤,看了很多醫生,總不能治好。他一天天的病重了,變得骨瘦如柴。有一天他的一位好朋友興沖沖地趕來給他送了一些牽牛花,說在書上看到牽牛花能治好他的病。果然,他把搗爛的牽牛花當藥吃了,病奇跡般的好了。如果你仔細看牽牛花,你會想起大喇叭,它正天天對著你吹呢!
牽牛花的莖主要是依賴著架子生長,莖漸漸地變成了紅色,你可不要小看那些紅色的小莖,它是相當的牢固的,要是你不費點勁,休想把它給撥掉。牽牛花可是我最喜歡的花之一哦!
植物觀察日記 篇7
媽媽在家里插了一株紫竹花,我每個周末都去給它澆水。這個周末,和往常一樣去澆水,閑著沒事,我就蹲下身來仔細觀察起紫竹花來了。
紫竹花的莖像竹子一樣一截一截的,葉子像有點長的橢圓形,顏色非常深的那種紫,些得讓人感覺仿佛是黑色的,且葉子是互生葉(就是這邊一片,那邊一片,不對稱)。
紫竹花長得還非常快。記得三個月前,紫竹花剛六點三厘米,我為了測量紫竹花的高度,我特意插上一根竹干,并在上劃上刻度。今天,我仔細一看“啊,紫竹花長得好快呀!”我吃驚得叫到。三個月的時間,紫竹花幾乎長了一倍,現在都快跟上我插的竹干高了。
紫竹花非常漂亮,但是,開得時間非常短,只有兩天。花是深粉色的,花芯兒是黃色的,還有一點綠,紅里透黃,美麗極了。它的花瓣非常小,但是非常多,里外好幾層呢!
竹子開花,節節高。媽媽說種上紫竹花希望我的學習也能像這紫竹花一樣節節升高。
【【推薦】植物觀察日記匯編7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