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真快,一天又過去了,我相信大家都是有收獲的,這時候,最關鍵的日記怎么能落下。日記你想好怎么寫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觀察日記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觀察日記 篇1
我姥姥家養了一只貓,名字叫咪咪。它黃黃的毛,長著長長的胡須,整天圍著人跳來跳去,很惹人喜歡。現在我就把咪咪的故事講給大家聽。她洗澡的時候,毛都會撮在一起,像剛出生的寶寶一樣,喵喵地叫個不停,這時我用吹風機細心地將它的毛吹干,使它恢復體溫。咪咪會用潮濕的鼻子拱著我,表達它的謝意。另外,咪咪喜歡和我一起睡覺,我去姥姥家住的時候,它就會睡在我的腳底下,弄得我癢癢的,但是它很聽話,我在我的腳底,很長時間不動,熱熱的身體把我的腳暖得像蹬在火爐上一樣,暖洋洋的。我非常喜歡咪咪,喜歡這只長得像小老虎一樣的小貓。
觀察日記 篇2
9月28日星期二天氣:晴
陽光明媚的今天,老師布置了一個特殊的作業,就是觀察黃豆怎樣發芽、結豆。回到家我問媽媽;“怎樣才能使黃豆發芽、結豆呢?”媽媽說:“先用水泡黃豆,再種黃豆。”聽了媽媽的話,我先拿出一個一次性杯子,抓了幾顆黃豆放進一次性杯子里,又到了半杯水。過了四十分鐘,黃豆從深黃色到黃色,也有了老爺爺的“皺紋”,過了一小時,黃豆的“皺紋”不見了,“皮膚”變得光滑了,黃豆又大又胖。
9月29日星期三天氣:陰轉小雨
今天,黃豆又長大了,大的像小氣球。我又拿了一個一次性杯子,在里面放了半杯泥土,把泡黃豆的水倒掉,再把黃豆放進“花盆”里,又倒一層泥土,在一次性杯子下面用針扎幾個小孔,如果倒多了水,它就會漏水,如果正常倒水,泥土就會吸收。過了一個小時,泥土里長出一些白色的根,我高興得又叫又跳,爸爸知道后也很開心。
10月4日星期四天氣:晴
又是一個艷陽高照的日子,我給黃豆澆水時,看見黃豆發芽了。我們幸福美滿的一家從廣州的動物園回來,看見黃豆上開花了,花上有小豆子。我開心極了,因為我的黃豆開花、結豆了。
觀察日記 篇3
7月11日星期四
我們家有兩大盆綠蘿,一盆放在我的臥室,一盆放在客廳。綠蘿的枝葉十分茂盛、生命力特別強,剛買來還不到半年,就已經長出許多的新枝葉,為家里增添了很多綠意。媽媽把它們放在花架上,綠色的枝條自然下垂,感覺很美,更可喜的是它們的“小手”已經觸到地面了。因為我要觀察綠蘿的生長過程,所以媽媽幫我剪下幾枝,插到小的花盆里。
媽媽選擇了兩枝莖干粗壯的拖到地面上的枝條,從第5片葉片以上開始剪,這樣枝條上會有多一些的氣根,比較容易成活。媽媽小心地用剪刀斜著剪下來,然后把它們插入放滿土的花盆中。我在心中暗暗祈禱:希望綠蘿可以早日發芽。
7月14日星期日
每隔兩三天,我都會給綠蘿澆水,好讓它快快發芽。綠蘿的心情似乎也很不錯,剪下來的葉子上沒有一點枯黃的跡象,但是還沒有看見發芽的痕跡。因為綠蘿屬陰性植物,所以我把它放在光線較暗的室內,以免陽光灼傷它的葉子。 7月22日星期一
今天早上,我舉起窗上的綠蘿花盆,驚喜的發現綠蘿的莖部長出了兩個小白芽,大約有2毫米左右。咦,昨天還沒發芽呢,肯定是晚上偷偷冒出來的,趕緊喊媽媽也來看。媽媽說,看來那兩枝綠蘿成活了。看著它們,小芽芽白白嫩嫩,水靈靈的,好像也在沖我微笑。對了,該給它們澆水了,我要讓我的綠蘿快快長大。
記錄:綠蘿出苗需要十天左右的時間,生根成活約需要十幾天的時間。
7月26日星期五
因為綠蘿喜濕潤,所以在給它充分澆水的同時,還要往它的葉面上噴水,有助于綠蘿葉子快速長成。
今天,我發現綠蘿的幼苗長成了一片片小葉子,葉子十分翠綠。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心里那叫一個高興。
觀察日記 篇4
20xx年10月1日
今天,早上吃面包的時候,面包掉落到了地上,過了一會,我正要離開時,有幾只螞蟻爬了過來,后來螞蟻越來越多了,這些螞蟻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我不知道螞蟻用什么來溝通和傳遞信息,于是查了一下百科全書里面講螞蟻是用觸角來聯系的,而且觸角長在頭上。
對了,同學還有約我下樓,我想應該時間快要到了,所以我決定明天再繼續觀察。
20xx年10月2日
今天,我還拿著放大鏡來了。我首先丟了幾個面包渣,然后又像昨天一樣螞蟻越來越多,所以我又開始觀察了。
我想知道它們是怎么用觸角聯系的,原來觸角有一種特殊能力,有高靈敏度的嗅覺功能。
它們動物真神奇啊!
20xx年10月3日
今天我還來觀察,我想知道他們用什么來搬運食物的。我仔細地觀察一番,又查了一下,原來螞蟻是用他們那強有力的大顎來搬運食物,可是他們也有“軍官”,那就是軍蟻。
是軍蟻指揮大家干活,遇到較大的食物,就讓軍蟻切開。只有這樣,螞蟻軍團才能一起搬運食物。
這種昆蟲讓我們知道了團結力量大。
觀察日記 篇5
這幾天,天氣晴朗,空氣新鮮。這更利于夜來香的生長。最先長出來的芽已經有了顯著的變化。最開始的兩片葉子向外開了點,我繼續觀察,發現從“主干”上長出了兩“枝”來,我為什么要把“主干”和“枝”加引號呢?因為我覺得主干也太細小了,用主干不恰當,但是它還是主干嘛!“枝”呢,也是覺得太細小,不能用枝來形容。兩個“枝”上分別長出了三片小葉子,這小葉子的樣子很好玩,是對瓣兒的。特別像桃心兒,桃心兒中間有一個印兒。到了晚上,桃心葉便會合起來。
原我的夜來香長成一個枝繁葉茂的“大姑娘”。
觀察日記 篇6
9月20日 星期二 天氣晴
昨天,媽媽給我幾個蒜,聲稱可以泡出蒜苗. 我有點兒不可思議了,這些大蒜簡直就像農村里面糟老頭,別說體形了,那些青一層,紫一層,包在外面的"衣服"就好看不到哪里去,恐怕扔了也沒人要.不過看著老媽一臉認真的樣子,我動心了,說不定真可以泡出蒜苗哩.懷著半信半疑的心情,我把盤子裝滿水,再放入大蒜,蒜就泡好了. 今天,我一大早就起來觀察.大蒜沒啥變化,只是底部變得土黃,上面出現了八九個小孔,密密麻麻,排列得很有規律.有的小孔上,還露出了潔白的小根,不到一厘米,潔白而細軟.像可愛的蠶寶寶,卻比蠶寶寶細小許多.我認為,這是一個好兆頭.
9月21日 星期三 天氣晴
后來,大蒜底部的根變長了,已有二厘米了.奇妙的是,大蒜頂部都鼓起了一個個小包.不久,小蒜苗就從包里探出了小腦袋,綠油油的,十分可愛.給了"小胖頭們"濃濃的生機,好像早春的小草在尋找陽光的足跡. 現在,小苗有一厘米高了,白色中泛著淡淡綠色,還有著淺綠色的條紋,胖胖的身體告訴我小苗優良的身體狀況,還泛著植物特有的芬芳,一點兒也不像從大蒜中成長出來的.倒像一種名貴的植物.
9月22日 星期四 天氣晴
大蒜的根也非常漂亮,表面十分光滑,有一點透明,雪白雪白,猶如一條潔白的細繩,又宛苦一條價格不菲的銀絲,讓人感覺還能發出淡淡的光輝.但那濃濃的蒜臭味仍然掩蓋不了它的身份,也顛覆了之前我對它的第一印像. 蒜苗的變化比較明顯,頭部都裂開了一個個小口子,小小苗像趕集似的長了出來,苗尖深綠,苗身卻是橄欖綠,透著一股靜態美,而且身上長出了更小的苗,光蒜苗新鮮油綠,大蒜也開始泛綠了. 9月23日 星期五 天氣晴
至今為止,大蒜根已經長得超乎我的想像,交錯,纏繞,怎么也分不開. 蒜苗長得不錯,有一根,長得很粗壯,頂部油綠,是蒜苗家族中的高個子,碧綠的葉子如迎風招展的旗幟,活脫脫就像一個健美先生,我親切地稱它為"高肥帥". 還有根,底部白得透人,一道道顯眼又漂亮的'淺綠條紋布滿全身,就像穿上了條紋外衣,頗具大小組風范,它叫作"白肥美".這根,歪歪扭扭,起名"長不直." 大蒜,謝謝你,給我了一片茂盛可愛的蒜苗小森林.
觀察日記 篇7
我家養了一盒蠶寶寶。我剛拿到的時候它們和米粒差不多。
它們穿著一身黑色的衣服,有三四毫米那么長,頭圓圓的,像一只烏龜一樣慢。
過了兩天,當喂它們新鮮的桑葉時,它們的腳步比以前快了些,可能是聞到了新鮮吧。等它們吃完后會拍拍肚子,后來它們又會在另一片桑葉上休息玩耍。
過了一個星期之后,它們的頭發變白了,身體也一樣,媽媽說喂蟬寶寶時要把桑葉切小一點,以免把它們壓死,如果是大一點,就不用。
過了兩個星期之后,蠶寶寶變成了“白雪公主”,全身雪白雪白的,身子胖嘟嘟的,它們吃桑葉時會發出沙、沙、沙的聲音,好聽極了。
又一星期后,蠶寶寶已經結繭了,它們不再吃桑葉,而是爬到盒子里的一個角落開始吐絲了。媽媽說這是它們作為蠶寶寶人生的最后階段,等它們都變成飛蛾后我就要打開窗戶放飛它們了。
觀察日記 篇8
一、單元整體分析
本組教材緊扣“細心觀察”這個專題,共編排了3篇精讀課文是:《花鐘》《蜜蜂》《玩出了名堂》,1篇略讀課文:《找駱駝》,1個語文園地(包括口語交際、習作、日積月累、寬帶網),內容豐富多彩。有的講對植物的有趣觀察和發現;有的講對動物的細心觀察和試驗;有的講在玩耍中對物品的觀察與發現。課文滲透了在觀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動手,才能有所發現的意識。通過本組教學,初步培養學生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學會正確的觀察方法。
本組教材體現了以專題組織內容、加強整合的編寫指導思想。前面有布置、中間有鋪墊、后面有拓展、交流。從中可以看出各種活動之間是相互聯系,密切配合的。在教學本組教材時,要把握好編輯意圖,加強整合的意識,落實教材要求。
二、教學內容分析
習作就是引導學生將課內外學習到的知識、方法,吸收到的經驗、養分,積累到的語言,內化為一種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的運用過程。而本次習作是圍繞本單元的主題“細心觀察”安排的,它是學習課文的延伸,又是口語交際的繼續。學生在課文學習中,一方面了解了豐富多彩的內容,學習了一些觀察方法,領悟了一些表達方法,一方面通過學習完課文《花鐘》后開展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自己親身去觀察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并寫下了觀察日記。又在學習了《玩出名堂》后寫下了自己玩中的樂趣或收獲。進而通過口語交際交流了觀察中的發現,這些都為這次習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生通過實踐活動直接而真實地獲取到了鮮活的習作素材,通過課文的學習與自身的實踐習得了一些觀察方法和表達方法。這時指導學生習作學生便有料可寫,有法可循,學生自然樂寫,更能寫。
本次習作是寫一則觀察日記,所謂觀察日記就是用眼、耳、鼻、舌等多種感覺器官仔細觀察,體會各種現象,把觀察結果記錄下來。觀察日記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可以是自然現象,可以是植物的生長過程,動物的生活習性等等。可以寫一次的觀察內容,也可以記錄一個階段連續的觀察內容。而且本次習作要求更是不拘形式,要求學生觀察自己感興趣的,寫自己最想寫的。提高了學生習作的信心與興趣。
三、學情分析
三年級第一學期處在從低年段向中年段過渡的階段,這時期的學生充滿好奇心,對周圍的一切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望,小動物、小植物、一個新的玩具對他們都具有極大的吸引力。他們喜歡觀察,善于發現。可是他們的觀察不深入,不細致,且意志比較薄弱,觀察不能持之以恒,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情況嚴重,加之本班學生屬于城鄉結合的性質,農村學生占了比較大的比例。他們的知識面比較窄,獲取信息的渠道也比較狹窄,故觀察的效果不佳。在寫作方面,學生剛從低年級的寫話過渡到中年級的習作,都有點畏懼心態,他們的習作偏向于概括性表達,什么內容都寫,主次不分,像流水帳一樣。所以引導學生細心地、連續地觀察是重點。引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詳略得當地將自己最想寫的、最感興趣的部分寫具體是難點。
四、教學策略
(一)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第二學段習作“要讓學生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刻、最受感動的內容。”針對該要求擬定把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和發現能力放在首位。在綜合實踐階段重點引導學生觀察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以興趣激發學生觀察的熱忱,使學生在觀察中拓寬視野,增長知識的同時,拓寬習作的題材,使學生有話可說,有“料”可寫,讓學生處于一種輕松的心態中寫作。在習作階段重點引導學生寫自己想寫的內容,以興趣驅動習作,讓學生敢寫,樂寫。
(二)遵循中年段習作時由說到寫再到說寫結合的思路,以多種形式讓學生把觀察中所見、所聞、所感、所想,按一定的順序,用生動活潑的文字記錄下來,讓學生在一種放松的心態下,做到“我口說我心,我手寫我心。”
五、教學目標
(一)引導學生選擇觀察中自己感興趣的,最想寫的部分內容按順序寫一則觀察日記。
(二)引導學生寫日記做到格式正確,內容真實、有新鮮感,培養學生養成寫日記的良好習慣。
(三)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并善于發現新事物。
六、教學重、難點
(一)引導學生選擇觀察中自己感興趣的,最想寫的部分內容按順序寫。
(二)寫出觀察中的新發現,把自己最感興趣的寫具體。
課前準備:
(一)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二)學生準備:1.預先布置學生觀察大自然,觀察生活,寫下觀察日記。2.準備實驗器材,給學生提供小實驗項目。3.引導學生閱讀相關的書刊、查閱網站解決觀察中發現的問題。
七、教學過程預設
回憶,重溫有趣的發現
創設通過闖關獲取“小小觀察家”的情景,引導學生回憶口語交際中有趣的發現。
【設計意圖:三年級小朋友勇于表現,爭強好勝的心態,創設通過闖關獲取“小小觀察家”的情景,然后設計讓學生回顧口語交際中的發現,自豪地介紹。誘發出學生強烈的參與活動的興趣,激發了學生自信與自豪的情感,活躍了氣氛,輕輕地掀開作文在學生心中的神秘面紗,讓學生放下畏懼習作的心態,樂于投進習作活動的中。為下一環節的奠定了堅實的情感基礎。】
【關于觀察日記模板錦集8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