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書筆記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育法規讀書筆記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育法規讀書筆記1
為了增強教育法律意識,提高依法治教的能力,我研讀了《教育法制基礎》。以前模糊不清的一些問題得以明朗,以前不了解的一些法律知識得以理解,受益非淺。
依法治教是合法建立、健全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然后嚴格執行這些規章制度。依法治教的法律依據是由國家制定的教育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以及其他與教育有關的法律法規。學校制定的規章制度必須以此為依據,不能與之相違背,否則便不合法。
依法治教的目的是創造良好的學校管理秩序和教育教學秩序,為實現學校的宗旨
依法治教必須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有法可依,作為基層
教育法是一種教育行為規范,就是用來約束、規定和保障人們在教育活動中或參與教育活動時實施社會公認和許可的行為的規則,表現為約定人們在教育活動中可以做哪些事情、必須做哪些事情和禁止做哪些事情。教育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教育法具有國家意志性,體現了國家的教育意志。我國的教育法是由有權的國家機關在其法定權限內,依據一定的立法程序制定出來的,屬于制定法的范疇。教育法具有強制性,教育法的實施依靠國家強制力來實施。
我國教育法確認和保障教育的社會主義性質和方向,促進和保障教育平等,通過教育法的實施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國家對教育的管理和調控主要是通過教育法來實現的,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是通過政府和教育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來實現的。不存在獨立的教育法部門。教育法屬于行政法的一個分支,是行業法。教育法在其內容上和實施過程中對其他部門的法律具有很強的依賴性。
教育法的形式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教育法由什么機關來創立。創立機關的地位不同,教育法的效力也不同。二是教育法表現為什么樣的法律文件,是規范性文件還是非規范性文件。教育法的表現形式主要有:憲法中有關教育的條款、教育基本法律、教育單行法律、教育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性教育法規、地方教育規章等。教育法律廣義上等同于教育法,狹義是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創立的有關教育的規范性文件,包括教育基本法律和教育單行法律。教育法規廣義上與教育法涵義相同,狹義上指國務院發布或經國務院批準、教育部發布的規范性文件。教育法的效力上分析,立法機關的地位看,上位法優于下位法;立法時間看,后定法的效力優于前定法;立法目的看,特別法優于一般法。
我國的教育法律體系呈縱橫二維結構。縱向上以教育法的.效力等級為主,表現為教育法的形式結構;橫向上以教育法的具體內容為主,表現為教育法的內容結構。形式結構按照創制機關和效力等級可分為六個層級:憲法中有關教育的條款、教育基本法律、教育單行法律、教育行政法規、地方性教育法規、部門教育規章、地方政府教育規章。內容結構按照教育法的調整內容可分為:義務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職業教育法、學位法、教師法、教育經費法等。
每部具體的教育法都是由若干個行為規則組成的有機整體,其中的每一個行為規則,就是一個具體的教育法律規范。教育法律規范不等于教育法律條文,只是教育法律文件的主體和核心內容。教育法律規范在結構上由法定條件、行為準則和法律后果三部分組成,三部分存在嚴格的邏輯聯系。按照行為準則的性質,教育法律規范可分為禁止性教育法律規范、義務性教育法律規范和授權性教育法律規范。
受到法律承認和保護的社會關系叫做法律關系。法律關系是由法律規范所確認和調整的,人們在社會活動中形成的法律上的人與人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關系。教育法律關系包括教育法律關系的主體、客體和內容。教育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教育法律關系的參與者,是在教育法律關系中享受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人。享受權利的一方稱為權利主體,承擔義務的一方稱為義務主體,統稱為權義主體。教育法律關系的主體主要包括:個人主體、集體主體、國家主體。教育法律關系的客體,又稱權義客體,是教育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和義務所共同指向的對象。教育法律關系的客體是主體的權利和義務形成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權利和義務就無從產生。教育法律關系的客體包括:物和物質財富,非物質財富,行為。教育法上的權利和義務是教育法律關系的核心。教育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是指教育法所規定的權利主體依法享有的某種利益,表現為權利主體可以作為的行為或可以不作為的行為。教育法律關系主體的義務是指教育法律關系主體依法應當承擔的某種責任,表現為義務主體按照權利主體的要求必須作為一定的行為或禁止作為一定的行為。在教育法律關系中,權利與義務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權利主體的權利依賴于義務主體是否履行了教育法上的義務。當然不能只強調自己一方的權利而忽視履行義務,也不能僅強調履行義務而忽視權利的行使。
教育法的實施就是通過一定的制度、程序、方式在教育活動中具體適用教育法的活動。教育法的實施包括教育法的效力、遵守以及違反教育法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等內容。教育法的效力是指教育法的生效范圍,包括在時間上的效力、空間上的效力以及對人的效力等方面。教育法在時間上的效力是指教育法從何時開始生效與何時終止生效,以及教育法律規范對它頒布前的事項和行為有無溯及力的問題。教育法在空間上效力是指教育法在什么地方發生效力的問題。教育法無論在時間上的效力,還是在空間上的效力,最終都要落實到對人的效力上。教育法對人的效力是指教育法對什么人有效的問題。教育守法就是在教育活動中遵守教育法,依法辦事。教育違法,就是不依法辦事,不正確行使權利,不履行法定的義務,不遵守教育法規定的禁止性規定。教育法律責任是指人們對其教育違法行為應承擔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教育違法是承擔教育法律責任的前提。教育法要求作為的不作為,禁止作為的又去作為,以及不正當行使自己的權利,都可以構成教育違法,都應當承擔教育法律責任。追究教育法律責任應遵循“責由法定、依法定責”和“依法追究責任”等原則。教育違法者承擔什么責任,應依據違法的性質和程度來定。違反教育法的行為具有行政違法的性質時,應承擔行政法律責任;違反教育法的行為具有民事違法的性質時,應承擔刑事責任。
教育法規讀書筆記2
在學習教師的各項法律法規的過程中,又一次讓自己的
一、讓法律法規時刻警醒自己。
在《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的相關條文中,明確指出了作為教師所不應去做的言行,以及對學生要平等對待的原則。品讀條文,對照自己,覺得自己能夠按照相關規定指導自己的實踐,規范自己的行為。在教育教學中努力做到為人師表,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為學生營造了既寬松又有序,既民主又自主的學習、生活氛圍,讓學生在快樂與幸福中得到發展。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始終牢記法律法規的條文,充分做到尊重學生人格,不歧視學生,對學習或平行存在問題的學生多方想辦法樹立其信心,但有時也有耐心不夠的時候,今后要學會尋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用顯微鏡看其不足,我們彼此一定都會多得許多快樂。
二、以德為先,率先垂范。
人者德為先,只有有德行的人才能用自己的言談舉止去感染別人,影響別人。教師就是這樣的職業,用德引領,以靈魂塑造靈魂。關于《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和《暫行辦法》中提出的相關要求,我都努力踐行,嚴格要求自己。我覺得作為一名教師必須愛字當先,心中有愛,就會愛事業、愛崗位、愛學生,教師要做到為人師表,率先垂范,教師就是一面鏡子,照不到自己,卻照著學生。在與學生相處中能夠站起來,也能夠蹲下去去,讓學生進而親之,素而敬之。在與家長的相處中,努力做到在溝通中相互了解,在交流中達成共識。
三、學典型找差距。
在我們教育行列之中,古往今來有無數的楷模和先進為我們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感人的
教育法規讀書筆記3
暑假伊始,我認真學習了有關學校的法律法規學習。通過學習,使我自己的法律意識有了明顯提高,能夠領悟到法律的深層次內涵,有了質的飛躍。學習中我靜下心來,有的放矢地聯系《新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與學校有著直接聯系的相關法律法規,覺得還有很多工作需要改進,需要提高,有必要作深層次的思考。
法制社會要求全體公民知法懂法,特別要會運用法律維護自身或集體的利益,運用法律指導自己的言行。作為老師當然要深刻理解相應的教育法律法規,諸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母法,以及教育部頒發的相關子法和一些條例。
通過有關教育法律法規的學習,使我對教師的權利和義務、教師的行為規范、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未成年人的保護、義務教育法的內涵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通過學習,我知道要想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必須知道國家和人民對教師的要求是什么,什么樣的行為是合乎教師行為規范的,哪些是違法的,教育的目標是什么,教師應該擁有的權利和義務是什么。
我們作為人民教師,在教育學生在學會知識的同時,我們還要教會學生什么。我們不光要培養出知識能力優秀的人才,我們還要對學生進行
對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注意方式,講究方法。如果方法不當,就可能起不到作用,甚至收到相反的效果。尤其是不能歧視差生、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歧視包括行動上的歧視和心靈上的歧視,比如在教學實踐中,不批改差生的作業,或者根據成績和表現排座位等都屬于行動上的歧視;而對差生不管不問,態度冷漠,則是一種心靈上的歧視。體罰實際上也有兩種,一種是身體上的懲罰,如罰站、抄多少遍書等;還有一種是心靈上懲罰,也叫心罰,就比如語言上的諷刺和打擊,對學生的冷漠等。研究發現,心罰比體罰對學生的傷害更大,往往會摧毀它們的意志力,使他們對自己喪失信心、失去斗志,丟掉了拼搏進取的勇氣,這是非常可怕的!
通過教育法規的學習,使我深感自己做得還很不夠,有時確實無意識地違反了教育法規。我們班有幾個不大愛學習的孩子,經常作業拖三拉四,交上來的作業,要么是缺題少做,要么是一連幾天作業堆在一起。更使人煩惱的事不接受教育幫助。我當時當學生的面說,你不交,不識錯,我還不改呢!我這么做起不到什么作用,甚至收到相反的效果。接下來的是學生他不交作業的次數就更多了。通過學習教育法律法規,我認識到自己的做法是錯誤的是剝奪了學生的學習權益,也是對學生心理的一種傷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心中裝有法律,用教育法律法規不斷的完善自己,超越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知法、執法的合格的教師,同時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不做教書匠,爭做教育家!
如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維權意識在日益增強,那種對學生管理只有義務規范而缺少權利規范、片面強調學校權利而漠視學生權益、認為受教育者就應該以服從為主以及習慣于用道德
【教育法規讀書筆記范文】相關文章: